A. 什麼是設備管理的原則
《設備管理條例》規定,我國設備管理要「堅持設計、製造與使用相結合,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設計、製造與使用相結合的原則,是為克服設計製造與使用脫節的弊端而提出來的。這也是應用系統論對設備進行全過程管理的基本要求。 從技術上看,設計製造階段決定了設備的性能、結構、可靠性與維修性的優劣:從經濟上看,設計製造階段決定了設備壽命周期費用的90%以上,只有從設計、製造階段抓起,從設備一生著眼,實行設計、製造與使用相結合,才能達到設備管理的最終目標—在使用階段充分發揮設備效能,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貫徹設計、製造與使用相結合的原則,需要設備設計製造企業與使用企業的共同努力。對於設計製造單位來一說,應該充分一調查研究,從使用要求出發為用戶提供先進、高效、經濟、可靠的設備,並幫助用戶正確使用、維修,做好設備的售後服務工作。對於使用單位來說,應該充分掌握設備性能,合理使用、維修,及時反饋信息,幫助製造企業改進設計,提高質量。實現設計、製造與使用相結合,主要工作在基層單位。但它涉及不同的企業、行業,因而難度較大,需要政府主管部門與社會力量的支持與推動。至於企業的自製專用設備,只涉及企業內部的有一關部門,結合的條件更加有利,理應做得更好。這是貫徹「預防為主」、保持設備良好技術狀態的主要手段。加強日常維護,定期進行檢查、潤滑、調整、防腐,可以有效地保持設備功能,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延長使用壽命,減少修理工作量。但是維護只能延緩磨損、減少故障,不能消除磨損、根除故障。因此,還需要合理女排計劃檢修(預防性修理),這樣不僅可以及時恢復設備功能,而且還可為日常維護保養創造良好條件,減少維護工作量。
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這是提高企業裝備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依靠技術進步方針的體現。在一定條件下,修理能夠恢復設備在使用中局部喪失的功能,補償設備的有形磨損,它具有時間短、費用省、比較經濟合理的優點。但是如果長期原樣恢復,將會阻礙設備的技術進步,而且使修理費用大量增加。設備技術改造是採用新技術來提高現有設備的技術水平,設備更新則是用技術先進的新設備替換原有的陳舊設備。通過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能夠補償設備的無形磨損,提高技術裝備的素質,推進企業的技術進步。因此,企業設備管理上作不能只搞修理,而應堅持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許多企業結合提高質量、發展品種、擴大產量、治理環境等目標,通過「修改結合」、「修中有改」等方式,有計劃地對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和更新,逐步改變了企業的設備狀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這是我國設備管理的成功經驗,應予繼承和發揚。首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有利於調動企業全體職工當家作主,參與企業設備管理的積極性。只有廣大職工都能自覺地愛護設備、關心設備,才能真正把設備管理搞好,充分發揮設備效能,創造更多的財富。其次,設備管理是一項綜合工程,涉及的技術復雜——機械、電子、電氣、化工、儀表等。環節長——從設計製造、安裝調試、使用維修到改造更新;部門多——牽涉到計劃、財務、供應、基建、生產、工藝、質量等部門;人員廣——涉及到廣大操作工、維修工、技術人員、管理幹部等。必須既有合理分工的專業管理,又有廣大職工積極參與的群眾管理,兩者互相補充,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設備存在物質形態與價值形態兩種運動。針對這兩種形態的運動而進行的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是設備管理不可分割的兩個側面,也是提高設備綜合效益的重要途徑。技術管理的目的在於保持設備技術狀態完好,不斷提高它的技術素質,從而獲得最好的設備輸出(產量、質量、成本、交貨期等);經濟管理的目的在於追求壽命周期費用的經濟性。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就能保證設備取得最佳的綜合效益。
B. 什麼是設備管理
設備管理是以設備為研究對象,追求設備綜合效率,應用一系列理論、方法,通過一系列技術、經濟、組織措施,對設備的物質運動和價值運動進行全過程(從規劃、設計、選型、購置、安裝、驗收、使用、保養、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的科學型管理。
基本職能
合理運用設備技術經濟方法,綜合設備管理、工程技術和財務經營等手段,使設備壽命周期內的費用/效益比(即費效比)達到最佳的程度,即設備資產綜合效益最大化。
要求范圍
設備管理是對設備壽命周期全過程的管理,包括選擇設備、正確使用設備、維護修理設備以及更新改造設備全過程的管理工作。
設備運動過程從物資、資本兩個基本面來看,可分為兩種基本運動形態,即設備的物資運動形態和資本運動形態。設備的物資運動形態,是從設備的物質形態的基本面來看,指設備從研究、設計、製造或從選購進廠驗收投入生產領域開始,經使用、維護、修理、更新、改造直至報廢退出生產領域的全過程,這個層面過程的管理稱為設備的技術管理;設備的資本運動形態,是從設備資本價值形態來看,包括設備的最初投資、運行費用、維護費用、折舊、收益以及更新改造的措施和運行費用等,這個層面過程的管理稱為設備的經濟管理。設備管理既包括設備的技術管理,又包括設備的經濟管理,是兩方面管理的綜合和統一,偏重於任何一個層面的管理都不是現代設備管理的最終要求。
C. 什麼是設備管理為什麼要進行有效的設備管理呢
個人的理解:設備管理各個方面的工作集成為一個規范化的體系,形成規范、高效的設備及計量管理機制。國內知名工業互聯網平台徐工漢雲漢雲平台的設備管理系統,具備千萬級物聯網終端接入能力,可以實現對設備的高效管理。進行有效的設備管理系統能完成設備網路化管理和控制,提升設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這樣的設備管理對企業生產還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
D. 什麼是設備管理,設備管理包括哪裡內容
設備管理一般是指工業製造業企業的機器設備,從設備購置開始,到設備的使用、維護、改造、更新、調撥等一系列管理工作都屬於設備管理的范疇。大部分工業製造業企業不具備專業完善的設備管理能力,往往需要助力工業互聯網平台協助布局企業機器設備管理平台,以此達到企業降本增效目的。徐工信息漢雲工業互聯網平台在業內備受認可,擁有輕量化、方便快捷的設備管理及數據分析軟體。
E. 我國設備管理制度的基本方針、原則、主要任務是什麼
我國的設備管理有三抄條基本方針,即設備管理要堅持「依靠技術進步」的方針;要貫徹「促進生產發展」的方針;要執行「預防為主」的方針。
遵循的原則是五個結合,即設計、製造與使用相結合;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管理與全員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
主要任務是保持設備完好;提高企業技術裝備素質;充分發揮設備效能;取得良好投資效果。
如果你需要更多與設備管理制度相關的材料,建議你關注設備方面的網站。
設備問題,就上設備專家 網咨詢,還能下載專業資料,我都下載過很多次了,先將這個分享給你哈。
F. 設備管理包括哪些內容
設備管理包括的內容有:
1、建立與執行機器設備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設備管理制度,比如對設備的選購、使用、保養、維修、更新改造、報廢處理等全過程進行完善、綜合的管理,以使設備保持良好狀態,同時還要分立設備巡檢標准和巡檢保證體系,以保證能夠及時快速的進行信息傳遞與反饋,加強設備薄弱環節的管理。
2、設備的選購、驗收、安裝與調試
設備的購進需遵循技術先進、生產可行、費用合理原則,以及要做好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同時也要考核生產部門設備的綜合完好率。
3、設備的正確使用、日常保養和定期檢修
要指導操作工人如何正確使用設備,合理安排生產任務,以減少設備的磨損,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和意外事故。在設備正式投入使用前,要制訂合理的設備檢查、保養與維修計劃,最好建立設備預測性維護管理措施,通過設備預測性維護,可預先知道設備的運維、可能發生的故障及精準找到故障點,以便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檢修,減少故障的發生,保障企業效益。
4、設備的技術改造、更新、調撥等組織和管理工作
設備的技術改造、更新方面,要有計劃、有重點的對現有設備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更新,以滿足提高企業設備效率,降低售後維修成本等。同時,各級維護人員還需掌握好設備的運行情況,制定相應的設備管理措施。
設備管理的分類
設備管理分為自有設備管理和租賃設備管理。自有設備按照設備折舊、使用台班進行自有機械費的核算;租賃的機械費按照租賃時間和單價核算機械租賃費;自有機械使用費、機械租賃費共同構成工程項目的機械費,進行成本核算。
1、自有設備管理
系統根據設備使用計劃進行設備的調配,提高設備使用效率,合理調配設備資源,保證工程順利施工,主要處理現場設備的日常管理及機械費的核算業務。主要包括:使用計劃、采購管理、庫存管理、設備台帳管理、設備使用、設備日常管理、機械費核算等。
2、設備租賃管理
根據工程預算和整體進度計劃,結合自有設備情況制訂設備租賃計劃,合理調配資源,提高設備利用率,確保工程順利施工。根據租賃數量、租出時間、退租時間、租賃單價核算租賃費,根據租賃費、賠償費結合工程項目進行機械料費的核算。主要包括:租賃計劃、租賃合同管理、設備進場、機械出場、租賃費用結算等費用結算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