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租用設備如何入賬
租賃復分經營租入和融資租入,
經營租入的制設備不計入固定資產,對設備不具有控制和所有權,合同到期後將設備返還出租方,設備是生產設備就將支付的租金計入製造費用,是辦公設備就計入管理費用.
融資租入設備的控制權和所有權最終是承租方,所以應當按固定資產來計價並計提折舊,並單獨設立"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科目進行明細核算.在租賃開始日,承租人應當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將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入賬價值,其差額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承租人在租賃談判和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可歸屬於租賃項目的手續費、律師費、印花稅等初始直接費用,應當計入租入資產價值,而不是確認為當期費用
⑵ 稅率調整後,以前少交差額部分怎麼辦
首先你要在本月沖銷多計提的488元所得稅,分錄如下:借:企業所得稅 448(紅字)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448(紅字)交納所得稅後,「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科目為借方余額448,就這么放著,待以後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時少繳納448元即可,這樣兒最後「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科目就沒有餘額了。
⑶ 稅率改變後的稅金差異怎麼入賬
應該調整應收賬款和銷項稅額。例如,價稅合計117元
不含稅價=117/(1+16)=100.86
銷項稅=100.68*16%=16.14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17-16.14
貸:營業收入 0.86。
⑷ 出租一台設備,取得租金收入的分錄
1.出租一台設備,取得租金收入的分錄:
借:銀行存款 xxx
貸:其他業務收入-租金收入-xx單位 xxx
2.月末計內提設備折舊,容作為其他業務收入的對應科目「其他業務支出」
借:其他業務支出 xx
貸:累計折舊 xx
根據會計分錄涉及賬戶的多少,可以分為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
簡單分錄是指只涉及兩個賬戶的會計分錄,即一借一貸的會計分錄;
復合分錄是指涉及兩個(不包括兩個)以上賬戶的會計分錄。
處理分錄
1、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2、本科目可按「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進行明細核算。
3、所得稅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
①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當期應交所得稅,借記本科目(當期所得稅費用),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
②資產負債表日,根據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大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余額的差額,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本科目(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小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⑸ 公司租賃設備給其他公司使用如何賬務處理
一般的經營性租賃設備的賬務處理的分錄。
1、出租時確認各期租金收入:
借:應收賬款或其他版應收款權
貸:其他業務收入—租賃收入
2、實際收到租金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
3、出租的設備所有權並未轉移,仍應按自有固定資產管理,按期計提折舊: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累計折舊
(5)租賃設備稅率調整後差額如何做賬擴展閱讀
直接融資租賃的出租人會計處理
1、購入設備
借:固定資產-融資租賃資產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租出設備
借:長期應收款——應收融資租賃款
貸:固定資產-融資租賃資產
未實現融資收益
3、第一年收取租金,分配未實現融資收益
借:銀行存款
貸:長期應收款——應收融資租賃款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中(銷項稅額)
借:未實現融資收益
貸:租賃收入
4、租賃期屆滿
租賃期滿後,租賃資產所有權轉移給承租方,出租方不需要做任何處理。
⑹ 5月1日以後,稅率變化調整後實際支付與發票的差額如何入賬
自2018年5月1日起原17%、11%稅率調整為16%、10%,五一後收到17%、11%稅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自開票之日起只要不超過360天,仍按原稅率抵扣。
⑺ 稅率由原來16%調整至13%,應付賬款差額怎麼做做賬
如果是由於稅率的影響產生的差額,應當將應付賬款與所夠商品的成本對沖,付款額和成本同時減少。
⑻ 稅率降至16%後,收回的差額稅率如何入帳
應該調整應收賬款和銷項稅額。例如,價稅合計117元
不含稅價=117/(1+16)=100.86
銷項稅=100.68*16%=16.14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17-16.14
貸:營業收入 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