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茶油的生產工藝
(1)油茶籽收儲:油茶籽主要來自農戶自採的和從油茶樹基地采購的,油茶籽需要經過驗收、計量、乾燥及冷卻後儲存,儲存一般在0℃~30℃的溫度環境中,利用植物種子後熟作用的生化原理,促進油茶籽後熟。擬定油茶籽烘乾規模為600t/d。
(2)預處理:經烘乾入庫貯存的油茶籽經選籽、清理分級、剝殼分離進行去石,磁選脫鐵。預處理後的油茶籽進行剝殼,剝殼產生固體廢物主要為油茶殼。脫殼後進行仁殼分離。
(3)冷榨:採用專用冷榨機,入榨溫度在70℃~80℃左右,避免高溫引起的茶籽油顏色變深,有效成分損失等。
(4)油渣分離:毛油中一般含渣8%~10%,在進入精煉車間前應迅速進行油渣分離,油渣分離的及時與否將直接影響毛油的酸值和色澤,保留時間越長則酸值越高,顏色越深。
由於茶籽油的黏度大,含膠質多,因此油渣分離比較困難,常用的方法是板框過濾。雖然板框過濾工人勞動強度較大,但濾出毛油含渣量低,一般為0.1%以下,而卧螺分離機濾出毛油含渣量為3%左右。過濾前通過油渣分離刮板,降低毛油中大部分含渣量。過濾溫度不宜過高,一般為60℃~70℃,壓力不宜過大,一般小於0.3Mpa,否則會影響油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