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的皇帝在國庫沒錢時為什麼不鑄錢
因為古代貨幣大多是銅錢或者金銀,並不是想發行就能發行的,古代的皇帝在國庫沒錢時一般都是直接加稅,比如明末國庫空虛時就加收遼餉、剿餉與練餉,合稱三餉,但是也有些皇帝選擇鑄造偷工減料或者是大面額的錢幣。
漢代的公孫述,王莽時期他起兵割據益州,自立蜀王,就發行了了鐵五銖,史學界一度認為這是最早鑄造鐵錢的記錄。不過後來在西漢一些墓葬里也發現了鐵五銖錢,所以鐵錢的歷史可能更早。鐵較銅便宜,所以這其實就是偷工減料發行貨幣。
從這三枚大錢我們可以看到,除了當幾不同外,大小是很接近的,所以就是赤裸裸的搶錢而已。
❷ 寬永通寶是哪個朝代的
曾在清朝流通。
寬永通寶始鑄於後水尾天皇寬永二年即公元1625年。
清朝乾隆年間,一種名為「寬永通寶」的日本錢幣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民間廣為使用,乾隆皇帝聞知這種情況後,立刻下旨命令江蘇、浙江、福建等地的總督和巡撫,大力打擊使用「寬永通寶」這種日本錢幣的非法活動。
由於乾隆皇帝的高度重視,再加上沿海地區官員的積極整治,「寬永通寶」這種日本錢幣很快就在沿海地區的市場上銷聲匿跡。
由於中國歷史年代表上找不到「寬永」這個年號,不少初學者時有來信詢問的。其實,還有不少鄰國舊古錢幣在我國流存著,象朝鮮的「常平通寶」、越南的「景興通寶(巨寶)」等不斷發現。
1、常平通寶
常平通寶是朝鮮古代錢幣之一,朝鮮李朝仁祖李倧十一年(1633年,明崇禎六年)由常平廳設監始鑄。
2、景興通寶
後黎朝顯宗黎維褍景興年間鑄,為安南(越南的舊稱)貨幣史上鑄年最長、品種最多,數量最大的一種錢幣。
❸ 雍正在位時期有鐵錢嗎
沒有,都是銅銀.
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後,即德妃烏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其第四子弘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