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鑄件為什麼要時效處理
如果在自然時效未完成之前就對零部件進行機械加工,壓鑄件內部的應力平衡就會被破壞,可能導致其產生形變。
壓鑄件的人工時效是將零件加熱到一定的溫度(175℃~200℃)並保持一定的時間(2.0h~3.0h),使壓鑄件內部的組織結構基本達到穩定狀態,空氣冷卻。
應注意,並非所有的壓鑄件都需要進行時效處理,只是對於少數尺寸精度要求很高,機械加工後易產生變形的壓鑄件才進行時效處理。
——From『網路文庫』,《壓鑄件的時效處理》
壓鑄件的時效處理
B. 鑄件為什麼要時效處理
為了消除精密量具或模具、零件在長期使用中尺寸、形狀發生變化,常在低溫回火後(低溫回火溫度150-250℃)精加工前,把工件重新加熱到100-150℃,保持5-20小時,這種為穩定精密製件質量的處理,稱為時效。對在低溫或動載荷條件下的鋼材構件進行時效處理,以消除殘余應力,穩定鋼材組織和尺寸,尤為重要。 時效處理:指合金工件經固溶處理,冷塑性變形或鑄造,鍛造後,在較高的溫度放置或室溫保持其性能,形狀,尺寸隨時間而變化的熱處理工藝。若採用將工件加熱到較高溫度,並較短時間進行時效處理的時效處理工藝,稱為人工時效處理,若將工件放置在室溫或自然條件下長時間存放而發生的時效現象,稱為自然時效處理。第三種方式是振動時效從80年代初起逐步進入實用階段,振動時效處理則在不加熱也不象自然時效那樣費時的情況下,用給工作施加一定頻率的振動使其內應力得以釋放,從而達到時效的目的。時效處理的目的,消除工件的內應力,穩定組織和尺寸,改善機械性能等。
C. 請教,人工時效指的是什麼是正火是回火還是退火
通俗的說就是熱處理之後放置很長一段時間(自然時效),鑄造廠比較常見,鑄好的機床床身不能馬上用,而是露天放置,任憑風吹雨打日曬霜凍,幾年下來消除殘余應力,使工件尺寸穩定不易變形。日本人都是把鑄件扔到大海里,幾年後在再撈出來。中國人就沒這么講究了,哪裡會等到幾年以後,恨不得還熱乎著就賣出去。所以國內大部分是人工時效,就是給工件施加一定頻率的振動使其內應力得以釋放,從而達到時效的目的。也有採用將工件加熱到較高溫度,並較短時間進行時效處理的時效處理工藝。
室溫下進行的時效叫自然時效,在一定溫度下進行的時效叫人工時效。
自然時效不屬於金屬熱處理工藝。
經過時效,硬度和強度有所增加,塑性韌性和內應力則有所降低。和退火還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