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手如何了解軸承
新手想充分了解抄軸承,可以多從書籍了解和學習。比如下面相關書籍:
電機軸承使用手冊、滾動軸承質量檢驗 、滾動軸承製造工藝學 、滾動軸承應用手冊 、 滾動軸承質量控制、 滾動軸承防銹包裝 、國內外軸承對照手冊
軸承(Bearing)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friction coefficient),並保證其回轉精度(accuracy)。
按運動元件摩擦性質的不同,軸承可分為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兩大類。其中滾動軸承已經標准化、系列化,但與滑動軸承相比它的徑向尺寸、振動和雜訊較大,價格也較高。
滾動軸承一般由外圈、內圈、滾動體和保持架四部分組成,嚴格的說是由外圈、內圈、滾動體、保持架、密封、潤滑油 六大件組成。主要具備外圈、內圈、滾動體就可定意為滾動軸承。按滾動體的形狀,滾動軸承分為球軸承和滾子軸承兩大類。
❷ 機電一體化專業實習報告精選
實習是大學進入社會前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最好的鍛煉機會,也是大學生到從業者一個非常好的過度階段,更是大學生培養自身工作能力的磨刀石,作為一名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能否在實習過程中掌握好實習內容,培養好工作能力,顯的尤為重要。為此實習報告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彩的實習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期10天的生產實習,我們去了xxx機床廠,在xxx機床廠實習當中,我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真的是受益匪淺。
(一) 實習目的
1:通過在xxx機床廠生產實習,深入生產第一線進行觀察和調查研究,獲取必要的感性知識和使自己全面地了解機正鑫機床廠的生產組織形式以及生產過程,了解和掌握本專業基礎的生產實際知識,鞏固和加深已學過的理論知識,並為後續專業課的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實習期間,通過對典型零件機械加工工藝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過程中所用的機床,夾具、量具等工藝裝備,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起來,讓我們的考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通過實習,廣泛接觸工人和聽工人技術人員的專題報告,學習他們的好的增產經驗,技術革新和成果,實踐中的經驗,學習他們在機械行中的無私貢獻精神。
4:通過參觀xxx機床廠,掌握一台機床從毛坯到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組織管理,設備選擇和車間布置等方面的知識,擴大知識面,開闊了視野。
5:通過記實習日記,寫實習報告,鍛煉與培養我們的觀察,分析問題以及搜集和整理技術資料等方面的能力。
(二) 生產實習的要求
為了達到上述實習目的,生產實習的內容和要求有:
1:機械零件的加工
根據實習工廠的產品,選定幾種典型零件作為實習對象,通過對典型零件機械加工工藝的學習,掌握各類機器零件加工工藝的特點,了解工藝在工廠中所用的機床,刀具,夾具的工作原理和機構以及定位方式,在此基礎上指定其中幾個典型的零件進行重點的分析研究,要求如下:
(1):閱讀和查閱典型零件的零件圖及其加工圖,了解該零件在機床中的功用及工作條件,零件的結構特點及要求,分析此零件的加工工序、工藝。
(2):大致了解毛坯的製造工藝過程,找出鑄(鍛)件、型材的分型(模)面。
(3):深入了解零件的製造工藝過程以及零件的製造前所需要的哪些處理,找出現場加工工藝情況;
(4):對主要零件加工工序、工藝做進一步的分析,並做好工序卡片、工藝卡片。
2:裝配工藝
(1):了解機械的裝配組織形式和裝配工藝方法和裝配工藝所需要注意的精度、平行度、垂直度的要求。
(2):了解個中裝配方法中的優、缺點,如何避免缺點;及裝配方法使用類型、要求。
(3):了解典型裝配工具在裝配方法中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和使用方法。
3:基本知識;銑削加工的特點、應用范圍。
(1) 所實習搖臂萬能銑床的基本結構、加工范圍。
(2) 搖臂萬能銑床中銑刀的種類、結構、應用及安裝。
(3) 搖臂萬能銑床常用附件的工作原理、加工方法與應用。
(4) 搖臂萬能銑床工件的安裝及定位方式。
(5) 平面、溝槽導軌面的銑削方法,尺寸以及一些重要精度的檢驗,銑削用量的選擇。
(三)生產實習的時間安排
(1):第一周了解車間及工件大體情況
(2):第一周分析萬能搖臂銑床六大件的加工工藝
(四)生產實習的內容
1. 搖臂萬能銑床的主要特點是可以轉任何一個角度,所應用的場合一般是單件小批量生產;
2. 搖臂萬能銑床的六大件分別是懸梁、轉盤、床身、工作台、床鞍、升降台;該銑床的導軌分為移置導軌和滑動導軌兩種導軌,其中滑動導軌需要淬火處理,一般較長的導軌需要淬火;
3. 搖臂萬能銑床在銑齒輪時需要裝分度頭,裝刀時刀具與主軸錐面緊密結合,這樣使不易變形;同時銑床的錐度有7:24不能自鎖,而莫氏錐度能自鎖.
4. 牛頭刨床加工效率低,應加工窄長面工件,萬能磨床可以磨軸類外圓柱、孔、和錐面;以及加工其他東西;
4. 工作檯面加工需要注意:平行度,平面度,精度等;工作檯面表面需要進行淬火處理;在安裝時需要用百分表進行精度調整而且精度的調整要與國家標准來對照;
5. 床鞍軸承上、下兩半圓在鏜床上安裝好以後再進行加工;
6. 升降台之間設計迷宮形油槽的作用是為了讓潤滑油不易益處,使工作檯面能夠有效地潤滑;
7. 萬能搖臂銑床X軸方向絲桿動,螺母不動;Y軸方向絲桿不動,螺母動;Z軸方向絲桿動,螺母不動;當絲桿不動螺母不動時就是卡死現象;
8. 銑床與刨床加工工件的不同特點:銑床用於加工較大的面(如底面),加工效率較高;而刨床加工T形槽和窄長面(如導軌面);
9.粗磨與精磨得基準是統一的,定位時與百分表接觸,如果機床本身精度有問題需要人工進行精度的調整;
10.夾緊與孔的大小,接觸面的面積大小,水平面是否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
11. 工作台一般用鑄件毛坯來加工,材料牌號HT250,僅第一步,鉗(劃線)分為兩個步驟:一、以劃線為基準,劃出檯面餘量線、中心線;二、其餘按要求劃出各面的餘量加工線;此道工序在大件車間完成,在銑床或刨床上加工;
12. 升降台的導軌面有兩種:水平導軌面、垂直導軌面;
13. 砂輪越程槽:為了加工方便而設立的,此砂輪越程槽在刨床上加工;設立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在加工燕尾導軌時將刀具打壞;
13. 加工工件時需要考慮效率、成本、和精度,具體要求由工廠情況而定;
14. 在機床上加工工件時,必須用夾具裝好夾牢工件。將工件裝好,就是在機床上確定工件相對於刀具的正確位置,這一過程稱為定位。將工件夾牢,就是對工件施加作用力,使之在已經定好的位置上將工件可靠地夾緊,這一過程稱為夾緊。從定位到夾緊的全過程,稱為裝夾。
15..工件的裝夾方法有找正裝夾法和夾具裝夾法兩種。找正(!)裝夾方法是以工件的有關表面或專門劃出的線痕作為找正依據,用劃針或指示表進行找正,將工件正確定位,然後將工件夾用虎鉗中,按側邊劃出的加工線痕,用劃針找正。
16. 工作夾緊概述
夾緊的目的是防止工件在切削力、重力、慣性力等的作用下發生位移或振動,以免破壞工件的定位。因此正確設計的夾緊機構應滿足下列基本要求:
(1)夾緊應不破壞工件的正確定位;
(2)夾緊裝置應有足夠的剛性;
(3)夾緊時不應破壞工件表面,不應使工件產生超過允許范圍的變形;
(4)能用較小的夾緊力獲得所需的夾緊效果;
(5).工藝性好,在保證生產率的前提下結構應簡單,便於製造、維修和操作。手動夾緊機構應具有自鎖性能。
17.工件在夾具中定位的任務是:使同一工序中的一批工件都能在夾具中占據正確的位置。工件定位的實質就是要限制對加工有影響的自由度。
18. 加工中心中貼塑導軌的加工過程:加工面拉毛、滑銑、晾乾、塗膠、最後壓緊,一般要壓緊48小時;
19. 在檢驗燕尾是否是55度,應於標准化進行接觸磨(塗色法);
20. 工作面是否水平需要水平儀來檢測,將水平儀放在橋板上首尾相接,依次測量;
21. 若精加工以後的重要工作面上有夾砂和氣孔時,先將夾砂和氣孔鑽掉,然後再進行塞補;
22. 在介紹測量工作檯面平面度時,先建立一個假想平面,在上面放三個等高塊,需要用平尺和可調量塊,如圖所示:
23. 發藍處理:強制性的氧化措施
24. 升降台的砂輪越程槽加工時一定要在淬火之前,因為淬火之後工件不易加工;
25. 工作台的加工先加工工作檯面,再以工作檯面為粗基準加工導軌面;
26. 鏜床夾具鏜床夾具又稱鏜模,是一種精密夾具,主要用於加工箱體類零件上的孔或孔系。
27.鏜床夾具由主要部分組一個完整的鏜床夾具,應該由夾具體、定位裝置、夾緊裝置、帶有引導元件的導向支架及套筒、鏜桿等主要部分組成。
28.工件在鏜床夾具上常用的定位形式工件在鏜床夾具上常用的定位形式有用圓柱孔、外圓柱面、平面、V形面及用圓柱銷同V形導軌面、圓柱銷同平面、垂直面的聯合定位等。
29 . 鑽床夾具的主要類型鑽床夾具簡稱鑽模,主要用於加工孔及螺紋。它主要由鑽套、鑽模板、定位及夾緊裝置夾具體組成。
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實習中,我採用了看、問,親自動手等方式,對在工作中人與人的關系做了進一步的了解,分析了人與人之間特點,方式.我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❸ 軸承倒角如何發黑
你是想問軸承倒角為何發黑,還是怎麼讓軸承倒角發黑。
1、軸承倒角發黑是因為套圈淬火後就磨兩端面和內外徑,不磨倒角,所以黑色是淬火黑皮。
2、讓軸承倒角發黑沒什麼實際使用意義。手法好的話可以用強酸發黑工藝。
❹ 每天檢發藍後的軸承,對身體有害嗎
通常情況下,每天檢查和發送藍色後的軸承不會對身體有害。
如果指的是每天對軸承進行檢驗和發貨,通常不會對身體有害。檢查軸承是一項常規的工作,需要仔細觀察軸承的狀態和性能,以確保其正常運行。這個過程主要是通過目視檢查和使用工具進行測量,不會直接對身體造成傷害。
❺ 急切想知道風電軸承加工工藝,偏航、變槳或者主軸、增速軸承的工藝都可以,全部更好,學習了!!
風電軸承生產工藝
1、要控制好鍛造溫度,不要晶粒粗大; 2、要控制好調制質工藝,保證其心部的調質組織,從而保證其力學性能; 3、表面的中頻淬火硬化層深度的控制; 4、避免表面產生微細裂紋。
風電軸承零件清洗的工藝流程
1.鍛件毛坯的檢查 2.粗車 3.粗車時效 4.精車 5.成型精車 交叉、三排滾子轉盤軸承內圈特別工藝:為防止交叉、三排滾子轉盤軸承內圈熱處理後變形。車削加工時必須進行成對加工,即滾道背靠背加工,熱處理前不進行切斷,熱後切斷成型。 6.熱處理 分滾道表面淬火(有時客戶要求可以滲碳、滲氮、碳氮共滲等) 和淬火後回火處理 7.滾、銑齒加工 8.鑽孔 期間按客戶要求可以作發藍、磷化、硫化等處理 9.磨削加工 可分粗磨 和精磨兩個過程10.零件檢測 11.退磁、清洗、裝配、表面塗防銹油、填充潤滑脂、封油嘴、包裝(塑料薄膜包內層、牛皮紙中間層、尼龍塑料帶纏繞外層)。
❻ 請問軸承表面發藍處理是什麼工藝
軸承發藍其實也是一種熱處理,把軸承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放到含有特定配比的溶液中浸泡一段時間。主要目的是一為了美觀,二為防銹
❼ 請教一個機械工藝的問題(t235 發黑)
精加工後發黑處理發黑處理一種常溫發黑處理工藝,主要由以下工藝步驟完成:1)清洗;2)脫脂:工件必須完全浸入脫脂液中;脫脂液濃度ph值12-14,處理時間10-30min,每過3-5分鍾上下抖動幾次,葯液濃度低於ph12時補充脫脂粉;3)水洗;4)酸洗:酸洗液濃度ph值2-4,處理時間5-10min;5)水洗;6)發黑:池液濃度ph值2.5-3.5,處理時間10-12min;7)水洗;8)吹乾;9)上油。本發明有益的效果是:1.發黑安全不用電,用鹼性高溫發黑需100%用電。2.提高工效:共需1-2小時。3.發黑成本低,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對發黑時間作了嚴格的控制。4.工藝適應性強:解決了球墨鑄鐵不能發黑的難題。
一種軸承套圈倒角及擋邊的發藍防銹處理工藝。軸承套圈在熱處理後經過除油脫脂,然後在氫氧化鈉、亞硝酸鈉、硝酸鈉和水的混合溶液中進行變色處理,其配比為2-3∶1,其餘加水;加水量以溫度在 135℃-145℃為合適;時間15-25分鍾;取出套圈用清水沖洗後進行鈍化處理,鈍化處理用重鉻酸鉀溶液作為填充液,其濃度為12%-18%;在室溫下 1-2分鍾;經鈍化處理並乾燥後,放入105℃-120℃的機油或防銹油中 1-3分鍾,至氣泡完全消失後取出,停放10-15分鍾後檢驗。本發明生成的氧化物薄膜性能穩定,在常溫下可長期保護套圈倒角、擋邊處不生銹,軸承的外觀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鋼製件的表面發黑處理,也有被稱之為發藍的。
發黑處理現在常用的方法有傳統的鹼性加溫發黑和出現較晚的常溫發黑兩種。
但常溫發黑工藝對於低碳鋼的效果不太好。
A3鋼用鹼性發黑好一些。 鹼性發黑細分出來,又有一次發黑和兩次發黑的區別。
發黑液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鈉和亞硝酸鈉。
發黑時所需溫度的寬容度較大,大概在135到155℃之間都可以得到不錯的表面,只是所需時間有些長短而已。
實際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工件發黑前除銹和除油的質量,以及發黑後的鈍化浸油。發黑質量的好壞往往因這些工序而變化。
發黑是金屬熱處理的一種常用手段,原理是使金屬表面產生一層氧化膜,以隔絕空氣,達到防銹目的。外觀要求不高時可以採用發黑處理,鋼製件的表面發黑處理,也有被稱之為發藍的。發藍處理是一種化學表面處理,其主要作用是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防止工件腐蝕上銹,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它只是一種表面處理,不會對內部組織產生任何的影響,它不是熱處理,和淬火有根本的區別
❽ 軸承的黑角是怎麼做的
我可以解決你這個問題,我們單位研發塗抹軸承黑角黑邊葯水。採用進口原料,軸承染黑角,黑邊專用水,擦拭發黑,瞬間成膜均勻,發黑效果好,成本低。量大從優 一八六二七零零散散九三
❾ 請問做軸承的師傅們,轉盤軸承(回轉支承)應用在什麼機械上先謝過諸位仁兄
轉盤軸承是一種能夠同時承受較大的軸向負荷、徑向負荷和傾覆力矩等綜合載荷,集支承、旋轉、傳動、固定等多種功能於一身的特殊結構的大型軸承。一般情況下,轉盤軸承自身均帶有安裝孔、潤滑油和密封裝置,可以滿足各種不同工況條件下工作的各類主機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轉盤軸承本身具有結構緊湊、引導旋轉方便、安裝簡便和維護容易等特點,被廣泛用於起重運輸機械、採掘機、建築工程機械、港口機械、風力發電、醫療設備、雷達和導彈發射架等大型回轉裝置上。
轉盤軸承根據不同的結構型式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結構類型:
1、 四點接觸球轉盤軸承 2、 雙排四點接觸球轉盤軸承 3、 交叉圓柱滾子轉盤軸承 4、 交叉圓錐滾子轉盤軸承 5、 三排圓柱滾子組合轉盤軸承
參數描述
公差、 游隙 轉盤軸承的公差及游隙符合JB/T 10471 《滾動軸承 轉盤軸承》,風力發電機用轉盤軸承的公差及游隙符合JB/T 10705 《滾動軸承 風力發電機軸承》。 若顧客對尺寸、公差、游隙有其它特殊要求時,可根據使用工況及用戶要求提供相應的產品。 保持架 轉盤軸承所用保持架型式有整體保持架式、分段式持架或隔離式保持架等不同的結構型式。其中整體保持架或分段式保持架採用20號鋼或ZL102鑄造鋁合金製造。隔離式保持架採用聚醯胺1010樹脂、ZL102鑄造鋁合金或QA110-3-1.5鋁青銅製造。近年來隨著材料工業的不斷發展尼龍GRPA66.25也已在分段保持架的設計中得以推廣應用。 軸承的潤滑 轉盤軸承大多在重載低速的工況條件下工作,一般情況下採用充填潤滑脂的潤滑型式對軸承施以潤滑均可取得極為滿意的效果,常用的潤滑脂有鈣基潤滑脂、鋰基潤滑脂、鋁基潤滑脂、及高溫潤滑脂等,用戶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宜的潤滑脂。 轉盤軸承的密封 轉盤軸承的密封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已充填的潤滑脂向外泄漏,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外界的塵埃、雜質及水份侵入軸承內部而影響其正常工作。由於轉盤軸承大多處於重載低速下工作,故軸承的密封型式採用橡膠密封圈和迷宮式密封兩種結構。而橡膠密封式結構本身具有結構簡單、佔用空間小,密封性能可靠等優點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其不足之處是在高溫狀態時橡膠密封唇易早期老化而喪失密封性,故在高溫工況條件下工作的轉盤軸承宜採用迷宮式密封。 三排組合滾子轉盤軸承(回轉支承) 三排滾柱式回轉支承具有三個座圈上下及徑向滾道各自分開,使得每一排滾柱的負載都能確切地加以確定,能夠同時承受各種載荷,是四種產品中承載能力最大的一種,軸、徑向尺寸都較大結構牢固,特別適用於要求較大直徑的重型機械,如斗輪式挖掘機、輪式起重機、船用起重機、鋼包回轉及大噸位汽車起重機等機械上。 雙排角接觸球轉盤軸承(回轉支承) 雙排球式回轉支承具有三個座圈,鋼球和隔離塊可直接排入上下滾道,根據受力狀況,安排了上下兩排直徑不同的鋼球。 這種開式裝配非常方便,上下圓弧滾道的承載角都為90°,能承受很大的軸向力和傾翻力矩。當徑向力大於0.1倍的軸向力時滾道須特殊設計。雙排球式回轉支承的軸向、徑向尺寸都比較大,結構堅固,特別適用於要求中等以上直徑的塔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等裝卸機械上。 單排交叉滾子轉盤軸承(回轉支承) 單排交叉滾柱式回轉支承,由兩個座圈組成,結構緊湊、重量輕、製造精度高,裝配間隙小,對安裝精度要求高,滾柱為1:1交叉排列, 能同時承受軸向力、較大徑向力和傾翻力矩。被廣泛用於起重運輸、工程機械和軍工產品。 單排四點接觸球轉盤軸承(回轉支承) 單排四點接觸球軸承回轉支承由兩個座圈組成,結構緊湊、重量輕、鋼球與圓弧滾道四點接觸,能同時承受軸向力、徑向力和傾翻力矩。回轉式輸送機、焊接操作機、中小型起重機和挖掘機等工程機械均可選用. 生產工藝流程圖 原材料→鍛件→車加工→檢測→熱處理→磨加工→檢測→調質→ 細磨→精磨→檢測→裝配→裝檢→包裝→裝箱→運輸→客戶。 轉盤回轉軸承的材料 : 50Mn , 42CRMO , GCR15SIMN , 9CR18MO 轉盤回轉軸承精度: P0 , P6 ,P5,P4,P2 精度由低到高 ,價格也會由低到高。 轉盤回轉軸承用途: 1. 拖車 :這種類型的軸承使用於多種場合,其中最重要的應用於運輸行業,農業拖車,灌溉系統和機場行李架。在車輛上的應用,傳遞軸承的軸向負荷,徑向負荷和扭矩。在其他應用,他們大多是傳遞軸向負荷。金元專業製造拖車用轉盤回轉軸承。 2. 風電: 風力發電機軸承通常包含偏航軸承、變槳軸承、傳動系統軸承(主軸和變速箱軸承)。金元為客戶提供的是偏航軸承和變槳軸承。偏航軸承安裝在塔架與座艙的連接部,變槳軸承安裝在每個葉片的根部與輪轂連接部位。每台風力發電機用一套偏航軸承和三套變槳軸承。 3 太陽能: 旋轉的太陽能電池板是一個很好增加能源的解決方法。由於金元軸承擁有非常緊湊的設計,供應歐洲最大的太陽能電場。 4.醫療器械;j金元軸承開發的高精度、低噪音、高壽命、高可靠性系列醫療器械主軸轉盤回轉軸承,已被廣泛應用於伽瑪刀、CT機、核磁共振機等大型醫療器械。 5.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等設備。金元轉盤回轉軸承安裝在機器人的關節部位,這種結構可以實現讓人難以置信的高緊密旋轉運動。
編輯本段軸承的包裝
軸承包裝分內包裝和外包裝。 軸承在製造完畢並經檢驗合格後,即進行清洗和防銹處理,再放入內包裝中,以達到防水、防潮、防塵、防沖擊、維護軸承的質量和精度以及方便使用和銷售的目的。 軸承內包裝按防銹期分為三類: ①短防銹期包裝:防銹期3~6個月,適用於大批量發貨到同一訂戶,短期內便投入使用的軸承。經雙方協議,以方便使用為原則,採用簡易包裝。 ②一般防銹期包裝:防銹期一年,適用於一般用途的軸承。 ③長防銹期包裝:防銹期二年,適用於專用和精密軸承。 軸承內包裝材料有聚乙烯塑料筒(盒)、牛皮紙、平紋和皺紋聚乙烯復合紙、紙盒、聚乙烯或聚乙烯塑料膜、尼龍緊固帶或塑料編制緊固帶、防水高強度塑料帶、麻布袋等。以上材料均需保證材料的耐腐蝕性能試驗合格。 軸承內包裝方法的原則要求: ①微型軸承:每10~15套軸承裝入一個塑料筒,每5~10個塑料筒裝進一個紙盒(或袋裝、卷包)。 ②中、小型軸承: 多套軸承內用聚乙烯薄膜、外用牛皮紙或聚乙烯復合紙進行卷包; 多套軸承裝入一個塑料筒(盒); 單套軸承用聚乙烯薄膜袋包裝,折疊或密封袋口後再裝入一個紙盒。 ③大型軸承: 用聚乙烯薄膜或聚乙烯復合紙單套包裝後,再裝入一個紙盒; 用聚乙烯薄膜袋,單套包裝折疊袋口後,再裝入一個紙盒; 單套裝入特製塑料盒; 單套三層纏裹包裝:內層用聚乙烯薄膜帶或復合紙帶,中層用緊固帶,外層用防水滲透塑料帶。 ④特大型軸承: 單套三層纏裹 包裝(同上); 單乘四層纏裹包裝:在上述三層纏裹包裝後,最外層再纏裹一層麻布帶。 對外徑≥150mm的可分離型圓錐滾子軸承,在包裝前內、外組件之前應襯墊聚乙烯薄膜,或內、外組件分開單獨包裝。 對外徑≥150mm的可互換圓柱滾子軸承,因成套包裝容易磕傷,一般可採用內外組件分開單獨包裝。 軸承外包裝的一般材料和要求如下: ①雙瓦楞紙箱,每箱總重量(毛重) 不超過25kg,箱外用塑料打包帶捆紮; ②釘板箱(木箱),每箱總重量不超過30kg,箱外用發藍鋼帶捆紮; ③鈣塑瓦楞箱,每箱總重量不超過25kg,箱愛用塑料打包帶捆紮。 將帶有內包裝的軸承產品裝入箱內時,應先在箱內襯墊塑料袋或塑料薄膜;箱內如有空隙,需用瓦楞紙塊、紙屑等乾燥物質填滿。
編輯本段軸承零件
(一)軸承零件總論
1. 軸承零件 組成滾動軸承的各零件之一,但是不包括所有的附件。 2. 軸承套圈 具有一個或幾個滾道的向心滾動軸承的環形零件。 3. 軸承墊圈 具有一個或幾個滾道的推力滾動軸承的環形零件。 4. 平擋圈 一個可分離的基本上平的墊圈,用其內或外部分作為向心圓柱滾子軸承外圈或內圈的一個擋邊。 5. 斜擋圈(可分離的) 一個可分離的有"L"形截面的圈,用其外部分作為向心圓柱滾子軸承內圈的一個擋邊。 6. 中擋圈 在具有兩列或多列滾子的滾子軸承內的一個可分離的圈,用於隔離兩列滾子並引導滾子。 7. 止動環 具有恆定截面的單口環,裝在環形溝里,將滾動軸承在外殼內或軸上軸向定位。 8. 鎖圈 具有恆定截面的單口環,裝在環形溝里作為擋圈將滾子或保持架保持在軸承內。 9. 隔圈 是環形零件,用於兩個軸承套圈或軸承墊圈之間或兩半軸承套圈之間或兩半軸承墊圈之間以使它們之間保持所規定的軸向距離。 10. 密封圈 由一個或幾個零件組成的環形罩,固定在軸承的一個套圈或墊圈上並與另一套圈或墊圈接觸或形成窄的迷宮間隙,防止潤滑油漏出及外物侵入。 11. 防塵蓋 是個環形罩,通常由薄金屬板沖壓而成,固定在軸承的一個套圈或墊圈上,並朝另一套圈或墊圈延伸,遮住軸承內部空間,但不與另一套圈或墊圈接觸。 12. 護圈 附在內圈或軸圈上的一個零件,利用離心力以增強滾動軸承防止外物侵入的能力。 13. 滾動體 在滾道間滾動的球或滾子。 14. 保持架 部分地包裹全部或一些滾動體,並與之一起運動的軸承零件,用以隔離滾動體,並且通常還引導滾動體和將其保持在軸承內。
(二)軸承零件結構特徵
1. 滾道 滾動軸承承受負荷部分的表面,用作滾動體的滾動軌道。 2. 直滾道 在垂直於滾動方向的平面內的母線為直線的滾道。 3. 凸度滾道 在垂直於滾動方向的平面內呈連續的微凸曲線的基本圓柱形或圓錐形的滾道,以防止在滾子與滾道接觸處產生應力集中。 4. 球面滾道 滾道為球表面的一部分。 5. 溝道 球軸承的滾道呈溝形,通常為一個圓弧形的橫截面,其半徑略大於球半徑。 6. (溝)肩 溝(滾)道的側面。 7. 擋邊 突出於滾道表面與滾動方向平行的窄凸肩。用以支承和引導滾動體並使其保持在軸承內。 8. 引導保持架的表面 軸承套圈和墊圈的圓柱形表面,用以在徑向引導保持架。 9. 套圈(墊圈)端面 垂直於套圈(墊圈)軸心線的套圈(墊圈)表面。 10. 軸承內孔 滾動軸承內圈或軸圈的內孔 11. 圓柱形內孔 軸承或軸承零件的內孔,其母線基本為直線並與軸承軸心線或軸承零件軸心線平行。 12. 圓錐形內孔 軸承或軸承零件的內孔,其母線基本為直線並與軸承軸心線或軸承零件軸心線相交。 13. 軸承外表面 滾動軸承外圈或座圈的外表面。 14. 套圈(墊圈)倒角 軸承內孔或外表面與套圈一端面連接的套圈(墊圈)表面。 15. 越程槽 在軸承套圈或軸承墊圈的擋邊或凸緣根部為便於磨削所開的溝或槽。 16. 密封(接觸)表面 與密封圈滑動接觸的表面。 17. 密封圈(防塵蓋)槽 用以保持軸承密封圈(防塵蓋)的槽。 18. 止動環槽 用以保持止動環的槽。 19. 潤滑槽 在軸承零件上用於輸送潤滑劑的槽。 20. 潤滑孔 在軸承零件上,用於將潤滑劑輸送到滾動體上的孔。
(三)軸承套圈
1. 內圈 滾道在外表面的軸承套圈。 2. 外圈 滾道在內表面的軸承套圈。 3. 圓錐內圈 圓錐滾子軸承的內圈。 4. 圓錐外圈 圓錐滾子軸承的外圈。 5. 雙滾道圓錐內圈 有雙滾道的圓錐滾子軸承內圈。 6. 雙滾道圓錐外圈 有雙滾道的圓錐滾子軸承外圈。 7. 寬內圈 在一端或兩端加寬的軸承內圈,以便改善軸在其內孔的引導或安裝緊固件或密封件提供補充位置。 8. 鎖口內圈 一個肩全部或部分被去掉的溝型球軸承內圈。 9. 鎖口外圈 一個肩全部或部分被去掉的溝型球軸承外圈。 10. 沖壓外圈 由薄金屬板沖壓,一端封口(封口沖壓外圈)或兩端開口的套圈,一般指向心滾針軸承的外圈。 11. 凸緣外圈 有凸緣的軸承外圈。 12. 調心外圈 有球形外表面的外圈,以適應其軸心線與軸承座軸心線間產生的永久角位移。 13. 調心外座圈 用於調心外圈與座孔間的套圈,有一個與外圈的球形外表面相配的球形內表面。 14. 外球面 軸承外圈外表面是球表面的一部分。 15. 圓錐外圈前面擋邊 圓錐外圈滾道前面上的擋邊,用 以引導滾子及承受滾子大端面的推力。 16. 中擋圈 具有雙滾道的軸承套圈,例如雙滾道圓錐內圈的中間整體擋邊。
(四)軸承墊圈
1. 軸圈 安裝在軸上的軸承墊圈。 2. 座圈 安裝在座內的軸承墊圈。 3. 中圈 兩面均有滾道的軸承墊圈,用於雙列雙向推力滾動軸承的兩列滾動體之間。 4. 調心座圈 有球形背面的座圈,以適應其軸心線與座軸心線間的永久角位移。 5. 調心座墊圈 用於調心座圈與外殼承受推力表面間的墊圈,其表面為凹球形面與調心座圈的球形背面相配。
(五)滾動體
1. 球 球形滾動體 2. 滾子 有對稱軸並在垂直其軸心線的任一平面內的橫截面均呈圓形的滾動體。 3. 球(滾子)總體 在一特定的滾動軸承內的全部球(滾子)。 4. 球(滾子)組 滾動軸承內的一列球(滾子)。 5. 圓柱滾子 滾子外表面的母線基本上是直線,並與滾子軸心線平行。 6. 滾針 長度與直徑之比率較大的小直徑圓柱滾子,一般長度在直徑的3~10倍之間,但直徑通常不超過5mm。滾針頭部可以有幾種形狀。 7. 圓錐滾子 滾子外表面的母線基本上是直線,並與滾子軸心線相交,一般為截圓錐體。 8. (凸)球凸面滾子 滾子的外表面在包含其軸心線的平面為內凸弧形。 9. 凹面滾子 滾子的外表面在包含其軸心線的平面內為凹弧形。 10. 對稱球面滾子 凸球面滾子的外表面在通過滾子中部、垂直於其軸心線的平面的兩邊是對稱的。 11. 非對稱球面滾子 凸球面滾子的外表面在通過滾子中部,垂直於其軸心線的平面的兩邊是非對稱的。 12. 凸度滾子 基本上為圓柱或圓錐形滾子的外表面在包含滾子軸心線的平面內,呈連續的微凸曲線,以防止在滾子與滾道接觸的端部產生應力集中。 13. 修形滾子 在滾子外表面的端部,其直徑略有修正,以防止在滾子與滾道接觸的端部產生應力集中。 14. 螺旋滾子 以鋼條繞製成螺旋形的滾子。 15. 滾子端面 基本垂直於滾子軸心線的端部表面。 16. 滾子大端面 圓錐滾子或非對稱球面滾子大頭的端面。 17. 滾子小端面 圓錐滾子或非對稱球面滾子小頭的端面。 18. 滾子倒角 滾子外表面與端面相連接的表面。 (六)保持架 1. 浪形保持架 包括一個或兩個波浪狀的環形零件組成的滾動軸承保持架。 2. 保持架兜(窗)孔 保持架上的孔或開口,以容納一個或多個滾動體。 3. 保持架梁 保持架上的一部分,用以隔開相鄰的保持架兜孔。 4. 保持架爪 從保持架或半保持架上伸出的懸臂。 5. 保持架支柱 一般為圓柱體支柱,可穿過滾子的軸向孔使用。 6. 擋邊引導的保持架 由軸承套圈或軸承墊圈上的肩面作徑向引導(定中心)的保持架。 幫你找了專業的哦,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