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鑄造工藝設計包括哪些內容及用途
鑄造工藝設計主要涉及鑄件結構和鑄造工藝性的分析與優化、鑄造工藝參數的確定(如加工餘量、分型負數、工藝補正量等)、澆注系統設計、冒口設計、冷鐵設計等。此外,還包括澆注溫度、澆注速度和澆注時間的確定。
鑄造工藝規程在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預先設計並制定工藝規程,可以合理選擇工藝方案,防止鑄造缺陷產生,並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
指導生產技術准備工作。例如,砂型、芯骨和模具等的制備,都需要遵循工藝規程中的具體要求。
指導技術檢驗工作。根據工藝規程的技術要求,在各個工藝環節中進行技術檢驗。一旦發現鑄造缺陷,可以及時找出原因,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再次發生。
積累經驗,提高工藝技術水平。通過不斷積累經驗,可以提升工藝技術水平,方便開展經驗交流。
加強管理。工藝規程便於實行計劃管理,進行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
㈡ 《機械製造基礎》中何謂鑄件的結構工藝性從簡化鑄造工藝方面對鑄件結構有哪些要求
結構工藝性是指從製造工藝的便利程度、成本高低、缺陷概率等角度評價機械設計方案的一個指標。
從簡化鑄造工藝方面看,對鑄件結構設計的要求主要有:
從造型的角度看:內外表面的局部凸起要盡量設置在分型面上,避免曲面分型;外表和內腔以分型面為基準,逐步減少投影面積,以便於拔模,規避設置活塊。
從鑄件避免因熱應力而開裂的角度,壁厚要均勻,避免突變或尖角過渡,對熱節點(轉角、交叉點)處要特別注意。
從鑄造缺陷規避的角度,迴避需大面積加工的平面。
㈢ 什麼是鑄件的結構工藝性
1、分型,要易於分型;
2、壁厚差別不能太大,防止熱裂;
3、鑄造圓角;
4、最小壁厚及最大壁厚;
5、材質。
簡單來說,鑄件的機構工藝性就是鑄件是否容易成型;液體轉變成固體後能保證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