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各生物學高手進來看一下
最主要是芽孢桿菌
芽孢的耐受性比較強,高溫短時間也能存活
一般來說芽孢都被殺死的話,其他的微生物都算是被殺死(病毒除外)
濕熱滅菌法比較常見
121攝氏度下0.1kpa 20分鍾左右
食物由於高溫下與破壞營養和風味
所以可以用巴氏滅菌法61.7℃~62.8℃下加熱30分鍾
另外,國內外已經應用一種手術器械消毒儀器,為了段時間重復使用,只需要放置15min就可以做到完全滅菌。好像強生公司有的
㈡ 醫用物品對人體的危險性分類及消毒滅菌方法的選擇原則有哪些
一、醫用物品對人體的危險性分類:1.高度危險性物品 這類物品是穿過皮膚或黏膜而進入無菌的組織或器官內部的器材,或與破損的組織、皮膚黏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術器械和用品、穿刺針、輸血器材、輸液器材、注射的葯物和液體、透析器、血液和血液製品、導尿管、膀胱鏡、腹腔鏡、臟器移植物和活體組織檢查鉗等。2.中度危險性物品 這類物品僅和皮膚黏膜相接觸,而不進人無菌的組織內。例如,呼吸機管道、胃腸道內鏡、氣管鏡、麻醉機管道、子宮帽、避孕環、壓舌板、喉鏡、體溫表等。3.低度危險性物品 雖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況下無害。只有當受到一定量病原菌污染時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二、根據物品污染後導致感染的風險高低選擇相應的消毒或滅菌方法: 1.高度危險性物品,應採用滅菌方法處理; 2.中度危險性物品,應採用達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 低度危險性物品,宜採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潔處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時,針對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種類選擇有效的消毒方法。
㈢ 戶外旅遊裝備一般包括哪些
戶外活動有諸多不可控因素,不同活動的地理環境、強度、技術難度、危險度各不相同,因此對參與者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技術裝備要求也不同.
活動組織者要充分考慮活動計劃的周密性,安全性,同時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安全負責,這也是對他人負責,對整個團隊負責.以下依據環境、危險度、強度、難度對活動分級,使每個參與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級別,從而能夠更好地享受戶外運動的樂趣.
A、活動環境
1.常規山地--指海拔低於3500m的山地、丘陵、平原,對參與者的要求較低,適宜一般登山、野營
2.高山高原--指海拔在3500m以上的山地、高原,對參與者的體能、技術有較高的要求
3.叢林雨林--指植被茂密,動植物種類豐富的溫帶、亞熱帶、熱帶的叢林和雨林區,對參與者的野外生存能力、經驗、心理素質要求高
4.沙漠戈壁--指視野開闊,地形起伏小,氣候乾燥,水源缺乏的沙漠、沙漠化草原區、戈壁等,對參與者的生存能力、體能、耐力要求高
5.冰雪環境--指常規山地在冬季降雪封凍後的冰雪地貌,對參與者體能、裝備、經驗要求高
6.常規水域--指河流、溪流、湖泊、近海
7.空中水下--指藉助飛行器(包括有動力或無動力)和潛水設備實現的空中和水下活動,對參與者的相關技術要求、心理素質等要求高
8.極限環境--指具有高度危險性的上述各類山地、叢林、沙漠、海洋等,如登雪山,徒手攀岩,洞穴探險,洞穴潛水,無人區穿越等地區
B、危險度(這里的劃分標准針對新手而言):
1.
無危險(0)--一般的休閑游,如旅遊景點遊玩,安全有充分保障的短期野外旅行,線路明了的短期常規山地攀登.無意外情況發生,行程短,強度低.對參與者沒有什麼特殊要求
2.
低度危險(1)--多數常規活動,如常規登山、攀岩、滑雪、騎馬、游泳等.可能會有意外情況發生,行程中等,強度低,一般有1-3次野營.需要參與者有一般的生活常識和較好的心理素質
3.
中度危險(2)--難度較大的常規山地活動,非常規山地的活動,強度較大的騎馬、滑雪活動,未知領域的大強度探索穿越活動,需要特殊戶外技能的活動環境.可能有意外情況發生,行程長,強度大,一般有多次野營.需要參與者有好的心理素質和團隊意識,具有一定的戶外活動經驗和戶外技能(如攀岩,急救等)
4.
高度危險(3)--非常規山地的活動,需要特殊戶外技能的活動環境.不可預測和控制的因素多,經常有意外情況發生,行程長,強度大,自然條件艱苦,多次野營.需要參與者良好的心理素質、豐富的戶外經驗和較全面的戶外技能和優良的團隊精神.
C、強度(強度決定了對參與者的體能要求和裝備選擇,這里的劃分標准針對新手而言):
1.休閑運動(D)--一般的休閑游,如郊遊聚餐等.行程短,一般不野營.不對參與者體能提出要求,一般穿旅遊鞋(或運動鞋),背小雙肩包,帶水和食物即可
2.
中等強度(C)--數日的常規山地活動,日行程短(一般少於15公里山路),1-2次宿營.如:沙圖溝穿越,紅召露營等,攀岩,游泳,騎馬,滑雪等.對參與者要求其身體健康,裝備要求一般,背負重量15公斤以下(男性)
3.
高強度(B)--多日的常規山地活動,多數非常規山地活動,日行程山路20公里以上,攀升高度大,以及競技性活動,如自行車、登山比賽等.庫布其沙漠徒步穿越.對參與者有較高的體能和裝備要求,背負重量15公斤以上(男性)
4.
極高強度(A)--極限環境下的連續活動,非常規山地活動,環境條件惡劣,疲勞度高,恢復期段,多日日平均行程20公里以上,背負重量高於15公斤(男性),如雪山攀登活動,連續多日的冰雪環境下的探險穿越活動等.
同一級別下的活動,其強度也有差別,分別"+""-"號表示.如C+表示中等偏高強度的活動,B-表示偏中等的高強度活動.
D、戶外技能,即技術難度.
1.登山野營--包括行走技巧的掌握,路線的尋找和確定,定向,行程式控制制,使用帳篷和不使用帳篷的簡單露營,熟悉各種常用裝備的使用
2.攀岩--包括掌握基本的攀岩技術,了解各類攀岩器材的使用,會有效地使用繩索和打各類常用繩結
3.游泳--徒手一次游進200米以上
4.急救--懂得如何進行檢查,確定傷勢,了解各類常見傷病的急救方法,熟悉通常葯品的使用
5.其它技能--如滑雪、騎馬、劃船、滑翔、冰雪技術等.
E、分級方法
基於上述四個原則,沙洲俱樂部將戶外活動分成4個級別:
D類,C類,B類,A類,分別代表休閑級,中等強度級,高強度級,極高強度級.
同時標明危險程度,以0,1,2,3表示無危險,低度危險,中度危險,高度危險.
如:A3類活動,表示極高強度高度危險活動,如雪山攀登;B2表示高強度中度危險活動,如庫布其沙漠穿越活動;C+1表示中等偏高強度低度危險活動,如沙漠大峽谷穿越活動;C0表示無危險的休閑活動,如草原FB活動.
㈣ 一類危險品都是包含什麼物品
危險品一類為爆炸品,共分為5項:
1、具有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如:硝酸甘油,一般的壓縮氣體受撞擊均會發生爆炸,如液態二氧化碳。
2、具有拋射危險,但無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3、具有燃燒危險和較小爆炸或較小拋射危險、或兩者兼有,但無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本項貨物危險性較小,萬一被點燃或引燃,其危險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裝件內部,而對包裝件外部無重大危險。
4、無重大危險的物質或物品。
如演習手榴彈、安全導火索、禮花彈、煙火、爆竹、手操信號裝置等。
5、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質,本項貨物性質比較穩定,在著火試驗中不會爆炸。
民用爆破器材:
(1) 民用爆破器材的生產工藝技術應是成熟、可靠或經過技術鑒定的。
(2)凡從事民用爆破器材生產、貯存的企業,應制定能指導正常生產作業的工藝技術規程和安全操作規程。
(3)可能引起燃燒事故的機械化作業,應根據危險程度設置自動報警、自動停機、自動卸爆、應急等措施。
(4)所有與危險品接觸的設備、器具、儀表應相容。
(5)有危及生產安全的專用設備應按有關規定進行安全鑒定。
(6)預防火炸葯生產中混入雜質。
(7)在生產、貯存、運輸時,不允許使用明火,不得接觸明火或表面高溫物;特殊情況需要使用時,在工藝資料中應作出明確說明,並應限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圍內,且遵守用火細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危險品
㈤ wingspread醫學上的分類法
1968年E.H.Spaulding根據醫療器械污染後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險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間的消毒或滅菌要求,將醫療器械分為三類,即高度危險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險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險性物品(non-critical items),這就是斯伯爾丁分類法。
㈥ 高度危險or低度危險器械究竟怎麼分類
您好,「醫療器械、器具和其他物品根據其危險性分為」這個問題在我國應該是三類產品。
下面是相關規定。
國家對醫療器械按照風險程度實行分類管理。
第一類是風險程度低,實行常規管理可以保證其安全、有效的醫療器械。
㈦ 高中低度危險性物品的概念
這個問題比較大,需要進行評估才能劃分,其中有一種以毒性結果並可以以此劃分為四個等級:
(1)危險A:半數致死濃度小於或等於200ppm;
(2)危險B:半數致死濃度大200ppm,小於或等於1000ppm;
(3)危險C:半數致死濃度大1000ppm,小於或等於3000ppm;
(4)危險D:半數致死濃度大3000ppm,小於或等於5000ppm.
還有以火災危險性等級可以劃分詳見GB 50140-2005《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
如果以易燃液體劃分危險等級:可以劃分為高閃點易燃液體,中閃點易燃液體和低閃點易燃液體;閃點越低越危險;
還有多種方法,比如物質系數等.
㈧ 防暴器材都有哪些
防暴器材有:防暴盾牌、防暴頭盔、防暴鋼叉、橡膠警棍、催淚劑、防彈衣、背包、彈夾、醫療用品、望遠鏡、迷彩偽裝等都是防暴器材。防暴器材又稱為警用裝備,是安防產品其中一個重要類別,主要用於安防治安工作。維護社會秩序,創建文明家園。為建設和諧社會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防暴器材可以在壓制暴動、強制解散示威人潮等暴動事件的情況下,減免對雙方的傷害,即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同時,避免傷害到對方。無論是對防暴警察或是暴亂人潮來說,為了達到減少人員傷亡的情況發生,可以採用特殊的戰術或隊列,配備專業的防暴裝備,以對付無武裝人群或者低度武裝人群,以求最低的傷害。
㈨ 無菌技術的常用滅菌方法
熱滅菌法
熱滅菌法利用高溫使微生物細胞內的一切蛋白質變性,酶活性消失,致使細胞死亡。通常有乾熱、濕熱和間歇加熱滅菌等法。
乾熱滅菌
直接利用火焰將微生物燒死(如燒接種環、載玻片和試管口等)。不能用火焰滅菌的物品則利用熱空氣滅菌,將物品放在烘箱中加熱到160~170℃,持續90分鍾,此法適用於玻璃、金屬和木質的器皿。
濕熱滅菌
以沸水、蒸氣和蒸氣加壓滅菌。巴氏滅菌法就是濕熱滅菌,此法有兩種方式,①低溫長時間處理:在61.7~62.8℃下處理30分鍾;②高溫短時間處理:在71.6℃或略高溫度下處理15分鍾。在上述諸法中,以蒸氣加壓滅菌效果最好,可用常壓蒸氣滅菌,也可在高壓蒸氣鍋中(一般使用1千克/厘米2)滅菌,其蒸氣溫度可達121℃,能將耐熱的芽孢在30分鍾內全部殺死。但對某些易被高壓破壞的物質,如某些糖或有機含氮化合物,宜在0.6千克/厘米2壓力下(110℃)滅菌15~30分鍾。
間歇滅菌
間歇滅菌連續3天,每天進行一次蒸氣滅菌的方法。此法適用於不能耐 100℃以上溫度的物質和一些糖類或蛋白質類物質。一般是在正常大氣壓下用蒸氣滅菌 1小時。滅菌溫度不超過100℃,不致造成糖類等物質的破壞,而可將間歇培養期間萌發的孢子殺死,從而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
輻射滅菌
輻射滅菌在一定條件下利用射線進行滅菌的方法。較常用的有紫外線,其他還有電離輻射(射線加快中子等)。波長在25000~80000納米之間的激光也有強烈的殺菌能力,以波長26500納米最有效。輻射滅菌法僅限於某一定材料,因所需設備復雜,難於廣泛使用。
滲透壓滅菌
滲透壓滅菌利用高滲透壓溶液進行滅菌的方法。在高濃度的食鹽或糖溶液中細胞因脫水而發生質壁分離,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結果導致微生物的死亡。
化學試劑滅菌
大多數化學葯劑在低濃度下起抑菌作用,高濃度下起殺菌作用。常用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學滅菌劑必須有揮發性,以便清除滅菌後材料上殘余的葯物。
實驗室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
一、消毒技術(一)明確消毒的主要對象 應具體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徑、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種類,有針對性地使用消毒劑。(二)採取適當的消毒方法 根據消毒對象選擇簡便
一、消毒技術
(一)明確消毒的主要對象
應具體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徑、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種類,有針對性地使用消毒劑。
(二)採取適當的消毒方法
根據消毒對象選擇簡便、有效、不損壞物品、來源豐富、價格適中的消毒方法。
醫院診療器械按污染後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體接觸部位不同分為三類:
1. 高度危險的器材
穿過皮膚、粘膜而進入無菌的組織或器官內部,或與破損的皮膚粘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如手術器械、注射器、心臟起搏器等。必須選用高效消毒法(滅菌)。
2. 中度危險的器材
僅與皮膚、粘膜密切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組織內,如內窺鏡、體溫計、氧氣管、呼吸機及所屬器械、麻醉器械等。應選用中效消毒法,殺滅除芽胞以外的各種微生物。
3. 低度危險器材和物品
不進入人體組織,不接觸粘膜,僅直接或間接地與健康無損的皮膚接觸,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並無危害,如口罩、衣被、葯杯等,應選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衛生處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細菌繁殖體和親脂病毒。
(三)控制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許多因素會影響消毒劑的作用,而且各種消毒劑對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異很大。
1. 微生物的種類
不同類型的病原微生物對消毒劑抵抗力不同,因此,進行消毒時必須區別對待。
1)細菌繁殖體
易被消毒劑消滅,一般革藍氏陽性細菌對消毒劑較敏感,革藍氏陰性桿菌則常有較強的抵抗力。繁殖體對熱敏感,消毒方法以熱力消毒為主。
(2)細菌芽胞
芽胞對消毒因子耐力最強,殺滅細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熱力滅菌,電離輻射和環氧乙烷熏蒸法。在化學消毒劑中,戊二醛、過氧乙酸能殺滅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熱力滅菌法。
(3)病毒
對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親水病毒的耐力較親脂病毒強。
(4)真菌
對乾燥、日光、紫外線以及多數化學葯物耐力較強,但不耐熱(60℃1小時殺滅)。
2. 微生物的數量
污染的微生物數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時間就越長,劑量越大。
3. 有機物的存在
①有機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護層妨礙消毒劑與微生物的接觸或延遲消毒劑的作用,以致於微生物逐漸產生對葯物的適應性。②有機物和消毒劑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來更低或殺菌作用比原來更弱的化合物。③一部分消毒劑與有機物發生了作用,則對微生物的作用濃度降低。④有機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劑。消毒劑中重金屬類、表面活化劑等受有機物影響較大,對戊二醛影響較小。
4. 溫度
隨著溫度的升高,殺菌作用增強,但溫度的變化對各種消毒劑影響不同。如甲醛、戊二醛、環氧乙烷的濕度升高1倍時,殺菌效果可增加10倍。而酚類和酒精受溫度影響小。
5. PH值
從兩方面影響殺菌作用。①對消毒劑的作用:改變其溶解度和分子結構。②pH過高或過低對微生物的生長均有影響。在酸性條件下,細菌表面負電荷減少,陰離子型消毒劑殺菌效果好。在鹼性條件下,細菌表面負電荷增多,有利於陽離子型消毒劑發揮作用。
6. 處理劑量與監測
保證消毒、滅菌處理的劑量,加強效果監測,防止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