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干將莫邪以身鑄劍,這樣鑄出的劍品質真的好
按照傳說而言,這樣鑄劍的品質確實會更好;按照現實而言,當然是無稽之談。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劍,有兩把劍是分為雌雄,成雙入對的:沒錯,就是干將和莫邪。而這兩把劍的鑄劍師,據說也叫做干將莫邪,他二人最後在寶劍開爐之時,縱身往爐中一躍,以身體鑄就了這兩把絕世寶劍。不過我們時刻都要有著懷疑精神:他們一身鑄劍,這樣造出來的劍真的品質會很好嗎?
綜上所述,在傳說的凄美故事裡,以身鑄劍會讓寶劍更上一層樓;但回到現實,這種說法沒有科學道理。
Ⅱ 誰知道干將莫邪鑄劍的故事
干將莫邪
干將是楚國最有名的鐵匠,他打造的劍鋒利無比。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干將為他鑄寶劍。
干將花了三年工夫,終於鑄煉出一對寶劍。這是他一生中鑄得最好的劍。可是干將明白楚王的脾氣,要是他得到了世上罕見的寶劍,一定會把鑄劍的人殺掉,免得將來再鑄出更好的劍來。
這時,干將的妻子莫邪快生孩子了,這使干將更加愁眉苦臉。到京城交劍的日子到了,干將對莫邪說:「我這一去肯定回不來了。我留下了一把劍,埋在南山上的大松樹底下。等孩子長大了,讓他替我報仇。
干將帶著寶劍去見楚王,楚王一得到寶劍,二話不說,立刻命令士兵殺死了干將。「哈哈,這下天下沒有比我更好的寶劍了!」楚王得意極了。
干將死後不久,莫邪生了一個男孩,取名赤鼻。莫邪記住丈夫的遺言,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帶大。
十多年以後,赤鼻長成了一個小夥子,莫邪把他爸爸的不幸全部告訴了他。赤鼻流下了熱淚:「啊,可憐的爸爸!媽媽,我一定要殺死楚王,為爸爸報仇!」他跑到南山上,把埋在大松樹下的寶劍挖了出來,日日夜夜練劍。
就在赤鼻加緊練劍的時候,楚王接連幾天做了同一個夢,他夢見有一個憤怒的少年提著寶劍朝他沖過來,說要為干將報仇。楚王嚇得直冒冷汗,他忙派大臣們去打聽,才知道干將果然有個兒子,正准備進城刺殺他。
楚王害怕極了,一邊派人去抓赤鼻,一邊命令士兵守緊城門,防止赤鼻混進城來。
赤鼻只好帶著寶劍逃進了大山。沒法為爸爸報仇,赤鼻傷心極了。一天,赤鼻在樹林里遇見一位壯士。壯士非常同情赤鼻的遭遇,決定幫他一起報仇:「我能為你報酬,不過,你得把你的頭和你的寶劍借給我,我帶著你的頭去請賞,趁機殺死楚王。」赤鼻一聽這話,立刻跪下給壯士磕頭:「只要你能為我父子報仇雪恨,我什麼都願給你。」赤鼻說完,提起寶劍把頭割了下來。壯士拾起了頭和劍,傷心地說:「放心吧,我一定要殺死楚王。」
壯士來到王宮拜見楚王。楚王見這頭和劍跟夢中見到的一模一樣,高興極了,要賞壯士。壯士說:「大王,要是你把赤鼻的頭放在鍋里煮爛,他的鬼混就不會來傷害你了。
楚王趕緊叫人架起大鍋,用大火煮頭。誰知煮了三天三夜,赤鼻的頭還是沒有爛掉。壯士對楚王說:「大王,要是您親自去看一看,赤鼻的頭就能煮爛了。」
楚王也覺得奇怪,就親自走到大鍋邊,伸長腦袋朝里看。壯士趁機拔出那把寶劍,用力一揮,把楚王的頭坎落在大鍋里。衛兵們大吃一驚,過來抓他。壯士手起劍落,又把自己的頭砍落鍋里。
人死劍在,干將造的一對寶劍留了下來。人們把其中一把叫做干將,另一把叫做莫邪。
Ⅲ 干將莫邪劍的來歷是什麼
劍是古代貴族和戰士隨身攜帶用以防身或進行格鬥可斬可刺的兵器。兩周時期,人們佩劍還表示身份等級。《考工記》記載,士階層的人,所佩劍的長短重量不同,稱之上制、中制、下制,身份對應的是上士、中士、下士。
劍由劍身劍柄兩部分構成,每個部分各有稱謂。分別為鋒、脊、從、鍔、臘、莖、格等。初始劍形短小,有短平莖,無管筒,脫胎於短匕首,古人將其插在腰間,劍輕便易使,運用自如,是社會各階層必備之兵器。
劍最著名的莫過於干將、莫邪、龍泉、太阿、純鈞、湛盧、魚腸、巨闕等。春秋時的龍泉劍,仍有一隻藏於故宮,至今仍很鋒利。
干將、莫邪是一對摯情之劍。關於他們的傳說,這里摘錄一二,與大家分享:
干將、莫邪是兩把劍,但是沒有人能分開它們。干將、莫邪是兩個人,同樣,也沒有人能將他(她)們分開。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干將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將很勤勞,莫邪很溫柔。干將為吳王鑄劍的時候,莫邪為干將扇扇子,擦汗水。三個月過去了,干將嘆了一口氣,莫邪也流出了眼淚。莫邪知道干將為什麼嘆氣,因為爐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鐵之精無法熔化,鐵英不化,劍就無法鑄成。干將也知道莫邪為什麼流淚,因為劍鑄不成,自己就得被吳王殺死。干將依舊嘆氣,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卻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將突然害怕起來,干將知道莫邪為什麼笑,干將對莫邪說:莫邪,你千萬不要去做。莫邪沒說什麼,她只是笑。干將醒來的時候,發現莫邪沒在身邊。干將如萬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兒。莫邪站在高聳的鑄劍爐壁上,裙裾飄飛,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將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從遠處急急奔來。她笑了,她聽到干將嘶啞地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淚水也同時流了下來。干將也流下了眼淚,在淚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飄然墜下,他聽到莫邪最後對他說道:干將,我沒有死,我們還會在一起……鐵水熔化,劍順利鑄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將、莫邪,干將只將「干將」獻給吳王。干將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吳王知曉,武士將干將團團圍住,干將束手就擒,他打開劍匣絕望地向裡面問道:莫邪,我們怎樣才能在一起?劍忽從匣中躍出,化為一條清麗的白龍,飛騰而去,同時,干將也突然消失無蹤。在干將消失的時候,吳王身邊的「干將」劍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涼的貧城縣,在一個叫延平津的大湖裡突然出現了一條年輕的白龍。這條白龍美麗而善良,為百姓呼風喚雨,荒涼的貧城縣漸漸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縣城的名字也由貧城改為豐城。可是,當地人卻時常發現,這條白龍幾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張望,像在等待什麼,有人還看到它的眼中常含著淚水。六百年過去了。一個偶然的機會里,豐城縣令雷煥在修築城牆的時候,從地下掘出一個石匣,裡面有一把劍,上面赫然刻著「干將」二字,雷煥欣喜異常,將這把傳誦已久的名劍帶在身邊。有一天,雷煥從延平津湖邊路過,腰中佩劍突然從鞘中跳出躍進水裡,正在雷煥驚愕之際,水面翻湧,躍出黑白雙龍,雙龍向雷煥頻頻點頭意在致謝,然後,兩條龍脖頸親熱地糾纏廝磨,雙雙潛入水底不見了。在豐城縣世代生活的百姓們,發現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淚張望據說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龍突然不見了。而在第二天,縣城裡卻搬來了一對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個出色的鐵匠,技藝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鍛打掙不了幾個錢的普通農具卻拒絕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幹活的時候,他的小妻子總在旁邊為他扇扇子,擦汗水。
關於龍泉劍也有這樣的傳說:
龍泉劍創始於春秋戰國時代,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歷史。民間廣泛流傳著歐冶子鑄劍的故事。龍淵劍是龍泉劍最初的名字。據傳有一次歐冶子汲水淬劍,忽然出現了五色龍紋,七星斗像,人們就將鑄劍的地方稱為龍淵,把劍稱為龍淵劍。至唐代因避高祖李淵諱,便把「淵」字改成「泉」字。
鑄劍大師歐冶子。在龍泉市的南溪村,今天還有一座歐冶子將軍廟,供奉著這位鑄劍大師的塑像。
傳說歐冶子是福建閩侯人,他鑄造刀劍的技藝,聞名遐邇。為了給勾踐鑄劍,他來到龍泉。在冷兵器時代。劍是戰場上決勝的利器之一,它的品質至關重要。
古人用天上飛來的隕石來製作劍的刃部。因為隕石中所含的鐵質遠比青銅堅硬,但這種隕鐵非常稀少。歐冶子一直在尋找一種與隕鐵性能相同的替代材料鐵砂。
就是在甌越之地的秦溪山,歐冶子發現了他苦苦找尋的鐵砂礦。之後,秦溪山就成了他的鑄劍基地。
關於太阿劍的傳說是這樣的: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子,為圖謀霸業,楚王厚待歐冶子之後,請其前往盛產惡金之地的棠溪,鑄神兵利器。
歐冶子耗三年,鑄三劍,分為龍淵、工布及太阿。
楚王問:「為何叫龍淵、太阿、工布?」歐冶子之子風鬍子說:「欲知龍淵,觀其狀則如登高山,臨深淵;欲知工布,爪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欲知太阿,觀其爪巍巍翼翼,如流水波。」楚王將三劍作為國寶,以昭尊位。又將它們作為武力的象徵,四方征討,平削諸候。
晉鄭王知道楚王有龍淵、工布、太阿三柄神劍,派使者前去索要,楚王不但不給,反而把使者責罵一頓,轟出楚境。
晉鄭王大怒,發兵十萬,將楚城團團包圍。楚王舉太阿之劍開城迎敵。
這太阿劍,當年劍師歐冶子煉鑄時,雨師掃灑,雷公擊橐(tuó),蛟龍捧爐,天帝裝炭,太乙下觀,經過干錘百煉始至成形。揮動如虎嘯龍吟,劈山山開,指水水涸,飛起來能取萬人首級,晉國之軍怎攻得這神刃利器?楚王揮動太阿寶劍,抽、帶、提、格、擊、刺、點、崩、攪、壓、劈、截、洗、雲、掛、撩,如割草切菜一般,殺得晉軍三軍破敗、士卒迷惑,流血干里,猛獸毆逐,江水折揚,屍骨遍野。晉鄭王帶領殘兵敗將逃回本土,從此大傷了元氣。
遂太阿之神兵威名揚天下。
劍以俠士而揚名,俠士以劍而稱雄。早期的青銅劍成形於商朝,發達於春秋晚期至戰國時期,吳越兩國都以鑄劍精良聞名於當世,劍身的花紋神秘華麗,即便是經歷了兩千五百年黑暗的輾轉,依然難掩其鋒銳,就如英雄,隔著多少世的歲月,依然在被人景仰。
中國刀劍最高的工藝水準在東漢時代出現的「百煉鋼」。百煉,就是「將鐵反復加熱、折疊鍛打一百次,使得雜質盡出,最後鍛造出最精純的鋼」。終因太過耗費不實用,「百煉鋼」的技術也失傳了。
據說,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愛刀劍,而且曾經不惜人力物力,製作了一批款式精美的刀劍,使得當時冶煉刀劍的技術大幅提升。但是清朝扣鳴刀上花紋鋼的技術是從日本、東南亞、中東、印度學習過來的。盡管在兩干五百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有了使青銅劍不生銹的技藝,盡管清朝的劍上也有花紋鋼。但中國的花紋鋼在唐代之後就失傳了。世界上最好的花紋鋼不在中國,我們古代刀劍的鑄造技術,沒有流傳下來。
Ⅳ 干將莫邪要用活人來鑄劍,專家有何科學解釋呢
在我國古代,這其實就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
而我們國家也傳承下來了很多的名震天下的寶劍,就比如說今天要講的干將莫邪,其實相信大家就都肯定已經聽說過,號稱是削鐵如泥的寶劍。
現在大家肯定再也不會想當然地認為用活人來鑄劍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了,我們會追究背後的科學解釋,並且尋找有沒有更加人性化的代替解決方案。
所以,對於世界上一些未知的事物,其實我們都應該崇尚科學,進行實證探索並且刻苦學習,擺脫愚昧迷信的思想,可不能再盲目的迷信老祖宗的一些不人道的習俗了。
Ⅳ 干將莫邪到底給誰鑄的劍
干將是給楚王鑄的劍,莫邪傳給了其子。
干將,春秋時吳國人,是楚國最有名的鐵匠,他打造的劍鋒利無比。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干將為他鑄寶劍。後與其妻莫邪奉命為楚王鑄成寶劍兩把,一曰干將,一曰莫邪(也作鏌鋣)。
由於知道楚王性格乖戾,特在將雌劍獻與楚王之前,將其雄劍託付其妻傳給其子,後果真被楚王所殺。其子成人後成功完成父親遺願,將楚王殺死,為父報仇。此一傳說贊頌了劍工高超的技藝,寶劍文字的神采和少年的壯烈,批判了統治者的殘暴。
(5)為什麼鑄造干將莫邪劍擴展閱讀
干將莫邪故事:楚國的干將、莫邪夫婦給楚王鑄造寶劍,三年才鑄成。楚王很生氣,想殺死他們。寶劍有雌劍雄劍。干將的妻子身懷有孕將要分娩,丈夫便對妻子訴說道:「我替楚王鑄造寶劍,三年才鑄成,楚王生氣了,我一去他必定會殺死我。
你如果生的是男孩,長大了,就告訴他說:『出門望著南山,松樹長在石頭上,寶劍在樹的背後。』」於是干將就帶上雌劍去見楚王。楚王非常生氣,叫人去仔細查看,說是:"寶劍共有兩把,一把雄的,一把雌的,雌劍被送來了,而雄劍卻沒有送來。"楚王發怒了,便把干將殺死了。
Ⅵ 《吳越春秋》的兩把寶劍:關於干將莫邪的故事真假如何
《吳越春秋》主要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的史事。
《吳越春秋》系東漢趙曄所撰,是一部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史事為主的史學著作。該書原十二卷,隋以後缺佚二卷,《宋史·藝文志》記為十卷。《吳越春秋》是主要記述春秋末期,吳越二國之事的雜史。前五篇為吳事,起於吳太伯,迄於夫差;後五篇為越事,記越國自無余以至勾踐稱霸及其後人,注重吳越爭霸的史實。
《吳越春秋》的內容介於歷史與小說之間,人物的刻劃,故事情節的描寫,像後世的演義體,因而對後世的文學有一定影響。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acE0j6WCzlyxelQ6_RiE5Q
Ⅶ 為啥干將莫邪用活人鑄劍是因為古代的人太封建了嗎
在我國古代,鑄造寶劍的技術已經十分發達了。我國比較出名的寶劍有許多,許多都非常出名。像著名的干將莫邪,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在古代有使用活人鑄劍的這一說。古代人認為,使用何人初見可以使寶劍更加鋒利,更具有靈性。這個說法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實在是荒唐至極的,因為用活人鑄造寶劍根本不會起到什麼實質性的效果,但是在古代,確確實實有許多的鑄劍師都會選擇這個方法,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干將莫邪。干將莫邪其實是兩個人的名字,他們一個叫干將,一個叫莫邪,而這又是一把十分有靈性的劍的名字。
但是我相信,總會有那麼一天,當我們的科技水平發展到了一個高度,當我們探索清楚了這個世界上一切未知的事物,那個時候的社會,一定也是崇尚科學的。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要相信科學,擺脫封建迷信的思想,努力學習,積極探索,要相信在未來,我們的社會一定是科學的。
Ⅷ 根據材料學知識,干將莫邪雌雄寶劍是用銅鑄的還是用鐵鑄的
摘要 干將與莫邪相傳是兩把絕世神劍,打造這兩把劍的人是一對夫妻,丈夫是干將、妻子是莫邪,所以這把寶劍也是一雄一雌。與這兩把寶劍同期的還有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劍與晉文公重耳寶劍,這些寶劍幾乎全是青銅所鑄,當時的冶銅技術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在人們印象中這個時間的寶劍都是青銅材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