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DJ6型光學經緯儀的檢驗與校正
如圖3-15所示,經緯儀各部件主要軸線有:豎軸VV、橫軸HH、望遠鏡視准軸CC和照準部水準管軸LL。
根據角度測量原理和保證角度觀測的精度,經緯儀的主要軸線之間應滿足以下條件:
1)照準部水準管軸LL應垂直於豎軸VV;
2)十字絲豎絲應垂直於橫軸HH;
3)視准軸CC應垂直於橫軸HH;
4)橫軸HH應垂直於豎軸VV;
5)豎盤指標差應為零。
在使用光學經緯儀測量角度前需查明儀器各部件主要軸線之間是否滿足上述條件,此項工作稱為檢驗。如果經檢驗不滿足這些條件,則需要進行校正。本節就DJ6型光學經緯儀的檢驗校正分述如下。
圖3-15 經緯儀的軸線
一、照準部水準管軸誤差的檢驗校正
1.檢校目的
使水準管軸垂直於豎軸,即LL⊥VV。
2.檢驗方法
先整平儀器,再轉動照準部使水準管大致平行於任意兩個腳螺旋,相對旋轉這兩個腳螺旋,使水準管氣泡居中,然後將照準部旋轉180°後,如氣泡仍居中,說明水準管軸垂直於豎軸。如氣泡偏離中心,則說明水準管軸不垂直於豎軸,需要校正(若偏離在一格以內可以不校正)。
3.檢校原理
如圖3-16(a)所示,若水準管軸與豎軸不垂直,傾斜了α角,當氣泡居中時豎軸就傾斜了α角。照準部繞豎軸旋轉180°後,豎軸方向不變而水準管軸與水平方向相差2α角,表現為氣泡偏離中心的格數(偏離值),如圖3-16(b)所示。
圖3-16 水準管的檢校原理
當用兩個腳螺旋調整氣泡偏離值一半時,豎軸已處於豎直位置,但水準管軸尚未與豎軸垂直,如圖3-16(c)所示。當用校正針撥動水準管一端校正螺絲使氣泡居中時,則水準管軸就處於水平位置,如圖3-16(d)所示,達到了校正的目的。
4.校正方法
在上述位置相對旋轉這兩個腳螺旋,使氣泡向中心移動偏離值的一半,然後用校正針撥動水準管一端的校正螺絲,使氣泡居中(即校正偏離值的另一半)。此項檢驗校正需反復進行,直至氣泡居中後,轉動照準部180°時,氣泡的偏離在一格以內。
如經緯儀照準部上裝有圓水準器時,可用已校正好的水準管將儀器嚴格整平後觀察圓氣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可直接調節圓水準器底部校正螺絲使圓氣泡居中。
二、十字絲豎絲的檢驗校正
1.檢校目的
儀器整平後,使十字絲豎絲垂直於橫軸,即豎絲豎直,以便能精確地瞄準目標。
2.檢驗方法
經上項檢校後,整平儀器,然後用十字絲交點照準一明顯的點狀目標,固定照準部和望遠鏡,轉動望遠鏡微動螺旋使望遠鏡上下微動,若該點狀目標始終沿著豎絲移動,則滿足要求,表明十字絲豎絲垂直於橫軸。若該點明顯偏離豎絲,則需要校正。
3.校正方法
卸下十字絲環護蓋,松開十字絲環的四個固定螺絲,按豎絲偏離的反方向微微轉動十字絲環,直至滿足要求,最後旋緊固定螺絲,如圖3-17所示。
圖3-17 豎絲的校正
三、視准軸誤差的檢驗校正
1.檢校目的
使視准軸垂直於橫軸,即CC⊥HH,從而使視准面成為平面。
2.檢驗方法
望遠鏡視准軸是物鏡光心與十字絲交點的連線。望遠鏡物鏡光心是固定的,而十字絲交點的位置是可以變動的。所以,視准軸是否垂直於橫軸,取決於十字絲交點是否處於正確位置。當十字絲交點不在正確位置時,導致視准軸不與橫軸垂直,偏離一個小角度c,稱為視准軸誤差。視准軸誤差將使視准軸旋轉出的軌跡是一個圓錐面,而不是一個平面,這樣對於同一視准面內的不同傾角的目標,將有不同的水平度盤讀數,即產生測角誤差。現介紹兩種檢驗方法。
(1)盤左盤右讀數法
實地安置儀器並精確整平,選擇一水平方向的目標A,用盤左、盤右位置觀測。盤左位置時水平度盤讀數為L′,盤右位置時水平度盤讀數為R′,如圖3-18所示。
設視准軸誤差為c(若c為正號),則盤左、盤右的正確讀數L,R分別為
L=L′-Δc (3-8a)
R=R′-Δc (3-8b)
式中:Δc——視准軸誤差c對目標A水平方向值的影響。
由於目標A為水平目標,故Δc=c,考慮到R=L±180°,故
c=[L′-R′±180°]/2 (3-9)
對於DJ6型光學經緯儀,若c值不超過±60″,認為滿足要求,否則需要校正。
圖3-18 視准軸誤差的檢校(盤左盤右讀數法)
(2)四分之一法
盤左盤右讀數法對於單指標的經緯儀,僅在水平度盤無偏心或偏心差的影響小於估讀誤差時才見效。若水平度盤偏心差的影響大於估讀誤差,則公式(3-9)計算的視准軸誤差c值可能是偏心差引起的,或者偏心差的影響佔主要的。這樣檢驗將得不到正確的結果。此時,宜選用四分之一法,現簡述如下:
圖3-19 視准軸誤差的檢校(四分之一法)
在一平坦場地,選擇A,B兩點(相距約100m)。安置儀器於AB連線中點O,如圖3-19所示,在A點豎立一照準標志,在B點橫置一根刻有毫米分劃的直尺,使其垂直於視線OB,並使B點直尺與儀器大致同高。先在盤左位置瞄準A點標志,固定照準部,然後縱轉望遠鏡,在B點直尺上讀得B1,如圖3-19(a);接著在盤右位置再瞄準A點標志,固定照準部,再縱轉望遠鏡在B點直尺上讀得B2,如圖3-19(b)。如果B1與B2兩點重合,說明視准軸垂直於橫軸,否則就需要校正。
3.校正方法
1)盤左盤右讀數法的校正:按公式(3-9)計算得視准軸誤差c,由此求得盤右位置時正確水平度盤讀數R=R′+c,轉動照準部微動螺旋,使水平度盤讀數為R值。此時十字絲的交點必定偏離目標A,卸下十字絲環護蓋,略放鬆十字絲上、下兩校正螺絲,將左、右兩校正螺絲一松一緊地移動十字絲環,使十字絲交點對准目標A點。校正結束後應將上、下校正螺絲上緊。然後變動度盤位置重復上述檢校,直至視准軸誤差c滿足規定要求為止。
2)四分之一法的校正:在直尺上由B2點向B1點方向量取B2B3=B1B2/4,標定出B3點,此時OB3視線便垂直於橫軸HH。用校正針撥動十字絲環的左、右兩校正螺絲(上、下校正螺絲先略松動),一松一緊地使十字絲交點與B3點重合。這項檢校也要重復多次,直至B1B2長度小於1cm(相當於視准軸誤差c≤10″)。
四、橫軸誤差的檢驗校正
1.檢校目的
使橫軸垂直於豎軸,這樣當儀器整平後豎軸鉛直,橫軸水平,視准面是一個鉛垂的平面。
圖3-20 橫軸誤差的檢校
2.檢驗方法
在離牆面大約20m處安置經緯儀,整平儀器後,用盤左位置瞄準牆面高處的一點P(其仰角宜在30°左右),固定照準部,然後大致放平望遠鏡,在牆面上標出一點A,如圖3-20所示。同樣再用盤右位置瞄準P點,放平望遠鏡,在牆面上又標出一點B,如果A點與B點重合,則表示橫軸垂直於豎軸,否則應進行校正。
3.校正方法
取AB連線的中點M,仍以盤右位置瞄準M點,抬高望遠鏡,此時視線必然偏離高處的P點而在P′的位置。由於這項檢校時豎軸已鉛垂,視准軸也與橫軸垂直,但橫軸不水平,所以用校正工具撥動橫軸支架上的偏心軸承,使橫軸左端(右端)降低(升高),直至使十字絲交點對准P點為止,此時橫軸就處於與豎軸相垂直的位置。由於光學經緯儀的橫軸是密封的,一般來說儀器出廠時均能滿足橫軸垂直於豎軸的正確關系,如發現經檢驗此項要求不滿足,應送儀器專門檢修部門校正為宜。
由圖3-20看出,若A點與B點不重合,其長度AB與橫軸不水平(傾斜)誤差i角之間存在一定關系,設經緯儀距牆面平距為D,牆面上高處P點豎直角為α,則
建築工程測量
對於DJ6型經緯儀,i角不超過±20″可不校正。例如本例檢校時,已知D=20m,α=30°當要求i≤20″時,求得AB<2.2mm,表明A點與B點相距小於2.2mm時可不校正。(3-10)式可用來計算橫軸不水平誤差。
五、豎盤指標差的檢驗校正
1.檢校目的
使豎盤指標差為零。
2.檢驗方法
儀器整平後,以盤左、盤右位置分別用十字絲交點瞄準同一水平的明顯目標,當豎盤水準管氣泡居中時讀取豎盤讀數L、R,按豎盤指標差計算公式求得指標差x。一般要觀測另一水平的明顯目標驗證上述求得指標差x是否正確,若兩者相差甚微或相同,證明檢驗無誤。對於DJ6型經緯儀,豎盤指標差x值不超過±60″可不校正,否則應進行校正。
3.校正方法
校正時一般以盤右位置進行,如圖3-14所示,照準目標後獲得盤右讀數R及計算得豎盤指標差x,則盤右位置豎盤正確讀數R正為
R正=R-x
轉動豎盤水準管微動螺旋,使豎盤讀數為R正值,這時豎盤水準管氣泡肯定不再居中,用校正針撥動豎盤水準管校正螺絲,使氣泡居中。此項檢校需反復進行,直至豎盤指標差x為零或在限差要求以內。
具有自動歸零裝置的儀器,豎盤指標差的檢驗方法與上述相同,但校正需直接送儀器專門檢修部門進行。
六、光學對中器的檢驗校正
光學對中器由物鏡、分劃板和目鏡等組成,如圖3-21所示。分劃板刻劃中心與物鏡光學中心的連線是光學對中器的視准軸。光學對中器的視准軸由轉向棱鏡折射90°後稱為光學垂線,它應與儀器的豎軸重合,否則將產生對中誤差,影響測角精度。
光學垂線與儀器豎軸的關系有三種情況:①重合;②相交;③平行。
圖3-21 光學對中器示意圖
圖3-22 光學對中器檢校
1.檢校目的
使對中器的光學垂線與儀器豎軸重合。
2.檢驗方法
如圖3-22所示,安置儀器於平坦地面,嚴格整平儀器,在腳架中央的地面上固定一張白紙板,調節對中器目鏡,使分劃成像清晰,然後伸拉調節筒身看清地面上白紙板。根據分劃圈中心在白紙板上標記A1點,轉動照準部180°,根據分劃圈中心又在白紙板上標記A2點。若A1與A2兩點重合,改變儀器高度,進行對中、整平,再按上述步驟進行檢驗,若A1與A2兩點仍然重合,說明光學對中器的視准軸與豎軸重合,否則應進行校正。
3.校正方法
在白紙板上定出A1,A2兩點連線的中點A,調節對中器校正螺絲使分劃圈中心對准A點。校正時應注意光學對中器上的校正螺絲隨儀器類型而異,有些儀器是校正直角棱鏡位置,有些儀器是校正分劃板。光學對中器本身安裝部位也有不同(基座或照準部),其校正方法有所不同(詳見儀器使用說明書),圖3-21光學對中器是安裝在照準部上。
如果光學垂線與儀器豎軸相交,檢校時其交點恰好位於白紙板上,這時轉動照準部180°,對點器分劃中心與地面標志的相對位置並不改變。為了克服這種情況,第二次檢查時,抬高或降低儀器高度,如果對點器分劃中心仍與地面標志重合,則說明光學垂線與儀器豎軸重合,否則不重合,需要校正。
⑵ 旋光儀用雙游標讀數可以消除偏心差,為什麼
很巧,我是教這個實驗的,你不會是我的學生吧?汗~
由於儀器軸承不能讓轉盤和軸嚴格同心,
當存在偏心情況時,單用一個游標度數會導致偏心帶來的誤差,也就是偏心差,這時候和該游標對稱的另外一個游標也會出現同樣大小的偏心差,而且兩個誤差方向相反,這一點恰好可以被利用,兩個度數相加抵消掉偏心差。
⑶ 偏心軸承的作用
你好,偏心軸承在擺線減速機上是起公轉作用,有些不一定是偏心軸承,它是軸套偏心,軸承安裝在軸套上,看上去是兩個偏心軸承,(不帶外圈的)其實不是,你如果自己檢修過拆開就知道了,祝你好運。
⑷ 偏心軸如何加工
1、偏心軸主要在裝夾方面採取措施,把要加工的偏心部軸線找正到與車床主軸軸線相重合,對於象偏心軸承、凸輪等偏大心零件的加工目前普遍採用三爪、四爪卡盤,在普通機床上加工。
偏心軸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及夾具設計中,要根據生產批量和生產實際情況,工序的安排採用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相結合的辦法,並且設計一條自動化生產線。當按工序集中原則組織過程時,還採用了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高效機床和工藝裝備。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2、通過三爪卡盤加工偏心軸具體做法如下:
在三爪自定心卡盤加工偏心工件時,當加工偏心距小(e≤5-6毫米)長度短而數量較多的偏工件時,可以在三爪自定心卡盤加工,車削時,先把外圓和長度車好。然後夾在三爪卡盤上,在其中一爪上墊上一墊片,使工件產生偏心來車削。墊本的厚度可用下面公式計算。
X=1.5e×(1-e/2d)
x=墊片厚度 ;e=工件的偏心距;d=三爪夾住部分的直徑。實際車削時,由於長爪和工件接觸位置有偏差,加土墊片夾緊後的變形還需要加上一個修正常數既。
x實=x+1.5△e
x實=實際墊片的厚度; x=計算出來的厚度 ;△ e=試出後,實測的偏心距誤差 。
(4)如何調整偏心軸承差值擴展閱讀:
偏心軸的作用
在機械傳動中,回轉運動變為往復直線運動或往復直線運動變為回轉運動,一般都是利用偏心零件來完成的。為了方便調節軸與軸之間的中心距,偏心軸通常運用在平面連桿機構三角帶傳動中。一般的軸,只能帶動工件自轉,但是偏心軸,不但能傳遞自轉,同時還能傳遞公轉。
偏心軸結構及工作原理
偏心軸當圓形沒有繞著自己的中心旋轉時,就成了偏心輪。偏心軸也是凸輪的一種,一般來說偏心輪主要的目的是產生振動即可,像電動篩子,手機裡面的振動器都是用偏心輪,大部分偏心輪都是圓形輪,因為圓形輪製造方便,工藝簡單。
⑸ 簡述齒輪磨床磨具的裝配與調整中,以誤差相消法來減少或抵消軸承偏心對主軸回轉精度的影響的方法
希望以下資料對你有幫助:
http://www.lyzyzc.com/NewsView-121.html
http://www.lyzyzc.com/NewsView-114.html
⑹ 自己做的有限差分法求解軸承油膜力程序,結果不對,請高手指教
很好,還行,我不懂。
⑺ 如何調整齒輪齒條式轉向器的嚙合間隙
首先:齒輪位置一定做成可以調節,比如偏心軸承座結構或長孔,微調齒輪齒條嚙合間隙,不至於太大或太小
其次:控制系統必須設置回程間隙補償指令,調整齒輪反轉後的傳動間隙,比如實際要走5mm,考慮到間隙,調整伺服電機脈沖數,實際行走可能5.2mm,這0.2就是傳動間隙,具體數值需要測試後才知道。
第三:為了使得切割圖形不失真,一定要考慮傳動部件的慣量和伺服電機慣量比,最好小於3,
⑻ 跑求:搖臂鑽床搖臂和立柱調整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搖臂和立柱的拼裝及調整應注意以下問題:
(1)將外立柱帶鍵槽的一面回轉到底座工作面的一邊,清除鍵槽中的毛刺並保持立柱外圓表面的清潔。
(2)將搖臂套在外立柱上,安裝立柱和搖臂夾緊機構、升降機構以及其它零件。搖臂夾緊後,其孔與外立柱表面配合應均勻緊密,用0.03mm塞尺不應塞入。內外立柱夾緊後施加搖臂端部的力不應低於2000N,保證無松動回轉現象。搖臂升降應輕快、無沖擊現象。
(3)搖臂升降應輕快、無沖擊現象。
(4)搖臂的夾緊機構如果過松,可將補償墊圈加於螺母的下面,其厚度為0.1mm,調整時必須在搖臂夾緊狀態下進行。
(5)在立柱部件初次安裝調整的基礎上,裝好搖臂及其升降機構零件後,可在搖臂中間位置上吊一相當於主軸箱全部重量的配置重物(約650kg),使外立柱在負荷情況下進行調整。吊裝時需墊置橡膠或其它保護層,防止搖臂導軌面被碰傷或拉毛。
(6)將搖臂回轉到機床的縱平面內,使搖臂和主軸箱(即配重)分別位於立柱和搖臂中間位置,夾緊立柱和搖臂。在底座工作面上放一平行平尺,用框式水平儀分別在乎行平尺上和外立柱側母線上,測量外立柱與底座工作面的垂直度誤差。將平行平尺轉動90°,再用框式水平儀分別在平行平尺上和外立柱側母線上測量外立柱與底座工作面另一方向上的垂直度誤差。
(7)根據上述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的超差情況,扳動四個調節螺栓,調節外立柱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對底座工作面的垂直度誤差達到驗收要求。
(8)垂直度誤差調節合格後,可用內卡鉗在外立柱和內立柱的空間進行測量。然後用千分尺測量內卡鉗實際數據(或者用內徑千分尺直接量得),其最大值與最小值差值的一半就是偏心值。
(9)偏心套按所測量的偏心量數值仍需加大0.03mm,作為車削偏心套時的偏心值,藉以消除裝配後的軸承間隙。
⑼ 簡述聯軸器找正時的調整方法
聯軸器找正時的調整方法:
聯軸器找正在調整時,一般先調整軸向間隙,使兩聯軸器半聯軸器平行,然後調整徑向間隙,使聯軸器兩半聯軸器同軸。為了准確快速的進行聯軸器調整,應先經過如下的近似計算,以確定在主動機支腳下應加上或應減去的墊片厚度。
用來將不同機構中的主動軸和從動軸牢固地聯接起來一同旋轉,並傳遞運動和扭矩的機械部件。有時也用以聯接軸與其他零件(如齒輪、帶輪等)。
常由兩半合成,分別用鍵或緊配合等聯接,緊固在兩軸端,再通過某種方式將兩半聯接起來。聯軸器可兼有補償兩軸之間由於製造安裝不精確、工作時的變形或熱膨脹等原因所發生的偏移(包括軸向偏移、徑向偏移、角偏移或綜合偏移);以及緩和沖擊、吸振。
(9)如何調整偏心軸承差值擴展閱讀:
聯軸器的可移性是指補償兩回轉構件相對位移的能力。被連接構件間的製造和安裝誤差、運轉中的溫度變化和受載變形等因素,都對可移性提出了要求。可移性能補償或緩解由於回轉構件間的相對位移造成的軸、軸承、聯軸器及其他零部件之間的附載入荷。
聯軸器類型的選擇選擇聯軸器類型時,應該考慮以下幾項。
1、所需傳遞轉矩的大小和性質,對緩沖、減振功能的要求以及是否可能發生共振等。
2、由製造和裝配誤差、軸受載和熱膨脹變形以及部件之間的相對運動等引起兩軸軸線的相對位移程度。
3、許用的外形尺寸和安裝方法,為了便於裝配、調整和維修所必需的操作空間。對於大型的聯軸器,應能在軸不需要作軸向移動的條件下實現拆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