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对余压有什么要求
1.根据《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6,第3.3.2条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前室-楼梯间的压回力呈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下答列要求:
(1)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Pa~30Pa。
(2)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电梯井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Pa~50Pa。
系统由SL-A-00余压监控主机、SL-A-10余压控制器、SL-A-20余压监测模块、
SL-A-30泄压阀控制模块经计算机数据总线组合而成,通过相互独立工作的各楼层余压监测模块对正压送风余压的检测,向余压控制器下发控制指令,再通过余压控制器控制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实现相应空间压差控制,达到保持余压值合理范围的目的。
⑵ 机械排烟和机械加压防烟有什么区别
如果已经明确采用机械得方式,两种方式得区别是设置部位不同。加压送风是在楼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保持这些位置得正压,保证竖向疏散通道得的安全。机械排烟设置在内走道及不满足自然排烟的房间,将可燃物产生的烟气排出,降低烟气浓度,提高水平方向疏散人员得可见度,及时找到安全出口逃生。
防烟和排烟均有自然通风式和机械式。其中防烟采用的机械式为机械加压送风,而排烟则采用的是排烟风机抽风。
简单来说,防烟是送风,使之压力高于外面,所以烟气进不来;排烟则是抽风,把已有的烟气抽离。
⑶ 问题: 加压送风量如何确定
请先看8.1条:“8.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8.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8.3条条文解释:“从烟气控制的理论分析,对于一幢建筑,当某一部位发生火灾时,应迅速采取有效的防、排烟措施,对火灾区域应实行排烟控制,使火灾产生的烟气和热量能迅速排除,以利人员的疏散和消防扑救,故该部位的空气压力值为相对负压。对非火灾部位及疏散通道等应迅速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使该部位空气压力值为相对正压,以阻止烟气的侵入,控制火势蔓延。”由上可知: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是防烟设施,是为了防止烟气侵入防烟楼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等用于疏散的空间;而机械排烟系统是排烟设施,是为了及时排出发生火灾场所的烟气,使人员能顺利逃生。也就是说,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适用于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这些场所是非火灾区域及疏散通道,是要求保持正压的场所。机械加压送风量自然按照8.3条来确定。而机械排烟系统适用于一些容易发生火灾或人员聚集且可燃物较多的场所,也就是所谓的火灾区域,如不满足自然排烟的内走道、地下室、设备房等。机械排烟量按照8.4确定。至于你的8.4.2的漏风面积的问题,一般机械排烟系统设计中,只要在计算的风量的基础上附加10~20%的漏风量就可以了。其实你只要多看看规范和后面条文解释就可以明白了。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再联系我。
⑷ 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要求有哪些
机械加压抄送风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送风机的进风口宜直接与室外空气相联通; 2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宜与排烟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如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不受烟气影响; 3送风机应设置在风机房内(除排烟风机外)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当条件受到限制时,可设置在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 4设常开加压送风口的系统,其送风机的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应加装单向风阀或电动风阀;当风机不设于该系统的最高处时,应设与风机联动的电动风阀。
⑸ 正压送风楼梯间风压为多少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9.3.3 条(强条):防烟楼梯间内机械加压送风防版烟系统的余压值权应为40~50Pa;前室、合用前室应为25~30Pa。
《高层民用建筑没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8.3.7 条: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管道压头损失外,尚应有余压。其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防烟楼梯间为40Pa至50Pa。
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25Pa至30Pa。
⑹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条件
机械加来压送风风机可采用轴流源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送风机的进风口宜直接与室外空气相联通;2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宜与排烟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如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不受烟气影响;3送风机应设置在风机房内(除排烟风机外)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当条件受到限制时,可设置在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4设常开加压送风口的系统,其送风机的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应加装单向风阀或电动风阀;当风机不设于该系统的最高处时,应设与风机联动的电动风阀。
⑺ 机械加压送风设计中,对于风量满足的情况下,是选择全压大点风机还是小点的风机呢
这得看你是干什么用了,要是气力输送的话就大点的,要是冷却降温就小点的
⑻ 建筑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由几部分构成
我们所说的来防排烟系统,自都是由送排风管道、管井、防火阀、门开关设备、送、排风机等设备组成。防烟系统设置形式楼梯间正压。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与防烟分区有着直接的关系。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是通过送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的流动,即在建筑内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有关区域进行送风加压,使其保持一定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为保证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使人员安全疏散,发生火灾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依据上述原则,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同时还要保证各部分之间的压差不要过大,造成开门困难影响疏散。当火灾发生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能够及时开启,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以确保有一个安全可靠、畅通无阻的疏散通道和环境,为安全疏散提供足够的时间。
⑼ 消防加压送风风管厚度是按中低压厚度还是高压厚度为什么
是中低压的。风管系统的压力划分为低压P≤500Pa;中压为500<P≤1500Pa;高压为1500Pa<P。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9.3.3 条(强条):防烟楼梯间内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余压值应为40~50Pa;前室、合用前室应为25~30Pa。这里虽然是余压值,但可以看出风压值并不高。
比如26层的楼梯间正压风机的出口风压值为600Pa;远低于高压的1500Pa。一般风管系统如果是高压的话,设计会有特别说明,因为风管制作要求较高。
(9)机械加压送风是什么压力扩展阅读
风压是判断系统压力等级的最重要依据,因为输送的介质不同,消防排烟是高温气体。而正压送风是常温气体。
风管制作规范2014 风管制作规范所有风管及其配件的制作、安装必须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243-2002)、及国家建材和质量保证体系并应满足消防部门的检测要求。
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⑽ 建筑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的目的是什么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目的:为了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提供不受烟气版干扰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权。因此,加压部位在关闭门时,必须与着火楼层保持一定的压力差(该部位空气压力值为相对正压);同时,在打开加压部位的门时,在门洞断面处能有足够大的气流速度,以有效地阻止烟气的入侵,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与避难。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设置部位: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各部位有可开启外窗时,若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可造成楼梯间与前室或合用前室在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与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排列组合上的多样化,而这两种排烟方式不能共用。需注意的是,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