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设备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有什么区别
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均会发生磨损,磨损有两种形式: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1)有形磨损又称实物磨损,是指设备在使用或闲置的过程在所发生的实体上的磨损或损失。可分为第一种有形磨损和第二种有形磨损。
第一种有形磨损是,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因受力的作用,零部件会发生摩擦,振动和疲劳等现象,致使设备的实体产生磨损。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的或大修理后机器设备磨损发生较多的“初期磨损”阶段;第二阶段是磨损量发生较小的“正常磨损”阶段;第三阶段是磨损量增长较快的“剧烈磨损”阶段。
第二种有形磨损是,设备在闲置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力的作用而产生氧化生锈,腐蚀,自然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等。设备有形磨损带来的后果:技术方面,使设备的使用价值降低,严重时甚至可使设备完全丧失使用价值;经济方面使设备原始价值的部分降低,甚至完全贬值。
2)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价值损失,又叫精神损耗。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造成的不同影响,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于生产完全同类的劳动资料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造成了原有的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
另一种则是由于出现了更为低廉的替代品,从而引起了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损。
Ⅱ 设备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区别
设备在使用和闲置的过程中,均会发生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大类。
有形磨损又称物质磨损,是设备或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因自然力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上的损失。按其损耗的发生分为两类。Ⅰ类有形磨损是指设备在使用中,因磨擦、腐蚀、振动、疲劳等原因造成的设备的损坏和变形。针对Ⅰ类有形磨损,应注意在设备使用的同时,降低其磨损速度,减少和消除非正常损耗。要合理使用设备、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检修。Ⅱ类有形磨损是设备在自然力的作用下,造成设备实体锈蚀、风化、老化等的损耗。这类损耗与设备的闲置时间有密切关系。针对Ⅱ类有形磨损,应注意加强管理,减少设备闲置时间,做好闲置设备的养护工作。
无形磨损又称精神磨损,是设备或固定资产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引起的贬值。按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同样分为两种。Ⅰ类无形磨损是由于设备制造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具有原技术结构和经济性能的机器设备,再生产费用降低而引起设备贬值。这类磨损不影响其使用性能,也不影响其技术性能。要防止和减少这类损耗,应注意:一,合理购置设备;二,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利用设备;三,合理提取折旧。Ⅱ类无形磨损是由于设备制造部门生产出新的、具有更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设备,使原有设备相对贬值。此类磨损使设备的技术性能相对落后,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和减少这类磨损,应注意对设备加强管理,及时更新改造。
Ⅲ 什么叫机械自然磨损
机械自然磨损:机械磨损的稳定磨损阶段叫机械自然磨损。
一般机械零件的正常磨损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是有一定的相似规律,一般表现出三个过程:磨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与剧烈磨损阶段。
(1)磨合阶段
在这个阶段,由于新摩擦副表面加工后具有原始粗糙度,两表面开始时的接触点很少,即实际接触面积很小,在一定载荷下即产生塑性接触,磨损速度很快,磨损量和时间(t1)取决于零件加工的粗糙度、磨合负荷、磨合油等。当原始粗造度逐渐被磨平,即所谓"跑合"或"磨合",接触面积就逐渐增加而达到平衡粗糙度,从而实现弹性接触,因而磨损速度也逐渐减慢至t1时刻的状态而进入稳定磨损阶段。磨合磨损阶段一般发生在设备制造或修理的总装调试时和设备投入试用期的调试以及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只要采用正确的磨合规范,就会获得良好的磨合效果,为设备以后的稳定磨损打下良好基础。
(2)稳定磨损阶段
这是磨损的正常阶段,如果零件的工作条件不变或变化很小时,磨损量基本随时间匀速增加,磨损速度缓慢且稳定。当磨损至一定程度,零件不能继续工作时,这一阶段的时间(t2)就是零件的使用寿命。
(3)急剧磨损阶段
当磨损达到一定量时,摩擦条件将发生较大变化,温度急剧升高,磨损速度也大为加快,这时机械效率明显降低,精度丧失,并出现异常的噪音和振动,最后导致运转失效。因此,当出现这一阶段,往往是零件已到达它的使用寿命,从机械安全运转的角度考虑,机械的摩擦副若能在t2时刻点进行检修、更换零件是最合理的,这不仅可避免发生事故,还可将检修费用降至最低,这就是预防维修与状态维修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