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船舶防污底漆有什么作用
底漆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它能提高面漆附着力、抗碱、防腐蚀的作用。
❷ 船舶主机预钻孔
第一章 船舶主机的安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主机安装的工作内容;
2.学习基座准备的内容和方法;
3.学习主机吊装的方法;
4.掌握主机定位的方法:根据轴系法兰定位;按轴系理论中线定位;
5.学习土机固定的方法;
6.掌握大型低速柴油机的安装方法。
能力目标
1,会准备基座;
2,能吊运主机;
3.会定位主机;
4.能固定主机;
5.能进行大型低速柴油机的解体和部件组装:机座、主轴承和曲轴、机架、气缸体、活
塞装置及缸盖。
第一节 概述
船舶主机是船舶动力装置的核心,其安装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动力装置的正常运行和船舶的航行性能。
主机的类型主要有柴油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不同类型的主机,有着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方式,在船上安装时应按不同的机型而采用相应的工艺方法。柴油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主机,本章主要讨论柴油机主机的安装工艺。
主机发出的功率通过轴系传递给推进器,主机与轴系相连接,主机、轴系和推进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主机的安装应与轴系的安装一并考虑。造船时,主机与轴系的安装顺序无外乎有三种:先安轴系再安主机;先安主机再安轴系;主机和轴系同时安装。在船台上先安装轴系,船舶下水后,再以轴系为基准安装主机,这是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一种安装工艺。因为这种方法容易使主机的输出轴回转中心与轴系的回转中心同轴,同时避免了船舶下水后船体变形的影响。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生产周期较长。在船台上,以轴系理论中心线为基准,安装主机和轴系,可以先安装主机,然后再根据主机的实际位置确定轴系的位置并进行轴系的安装。也可以主机和轴系同时安装。这种方法,在主机定位后,可以进行管系和各种附属设备的安装,扩大了安装工作面,缩短了生产周期。但是这种方法往往难以避免船舶下水后船体变形带来的影响,而在安装轴系时由于主机已固定,尾轴也已固定,两者固定所产生的偏差必然要由轴系来消化,约束增加,安装难度较大。在工程实践中,究竟采取哪种安装顺序,要视造船总工艺、工厂的实际条件和工期而定。
主机安装后,必须保证主机与轴系的相对位置正确,并且在运转时保持这种相对位置关系。为了防止其他因素对主机安装质量的影响,在主机安装之前,必须完成下列工作:
(1)主机和轴系通过区域内船舶结构,上层建筑等重大设备调运安装工作基本完成。
(2)机舱至船尾的所有隔舱及双层底舱的试水工作均应结束。
主机安装的工作内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主机基座(底座)的准备。
(2)主机的定位(校中)。
(3)主机的固定。
(4)质量检验。
第二节 主机基座(底座)的准备
主机是通过垫片或减振器安装在船体基座上的,基座是与船体直接相连的支承座。根据不同的机型,基座一般有两种形式。对于大型低速柴油机,没有单独的墓座,机舱双层底是由加厚的钢板焊接而成,主机的机座就落位在此加厚的钢板卜,如图1—1所示。中小型柴油机,通常带有凸出的油底壳,因此在双层底上,还需焊接一个由型钢和钢板焊接起来的金属构件,如图1—2所示。在面板上,为了减少加工面而焊有固定垫片,固定垫片与柴油机机座之间配有活动垫片,用以调整主机的高度,主机与基座用螺栓固定在一起。 第二章 船舶轴系的安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轴系的作用和组成及典型结构的安装要求;
2,掌握轴系零部件制造与装配的技术条件;
3.掌握轴系安装工艺的主要内容;
4.学习确定轴系理论中心线的方法:钢丝拉线法、光学仪器法;
5.学习轴系孔的镗削:加工圆线及检验圆线的确定、镗孔的技术要求、镗排装置、镗
排机在船上的安装、镗孔工艺;
6.学习尾轴管装置的安装;
7.掌握轴系校中的含义和方法:轴系按直线性校中、轴系按轴承上允许负荷校中、船
舶轴系合理校中;
8.学习轴系安装的方法:轴系的连接、中间轴承的紧固、安装质量的检验。
能力目标
1.会确定轴系理论中心线;
2.会镗削轴系孔;
3.能安装尾轴管装置;
4.能校中轴系;
5.能正确安装轴系。
第一节 船舶轴系概述
一、轴系的作用及组成
船舶轴系的作用是将主机发出的功率传递给螺旋桨;螺旋桨旋转后产生的轴向推力通过轴系传给推力轴承,再由推力轴承传给船体,使船舶前进或后退。因此,船舶轴系是船舶动力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轴系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船舶的正常航行,并对主机的运转有直接关系。所以,对轴系的制造与安装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都要符合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
船舶轴系,通常指从主机曲轴末端(或减速齿轮箱末端)法兰开始,到尾轴(或螺旋桨轴)为止的传动装置。其主要部件有:推力轴及其轴承,中间轴及其轴承,尾轴(或螺旋桨轴)及尾轴承,人字架轴承,尾轴管及密封装置,各轴的联轴节。有些船舶还另有短轴,用来调整轴系长度。此外,还有隔舱壁填料函和带式制动器等。
轴系的结构种类很多,有常用型螺旋桨推进装置轴系;可调螺距螺旋桨推进装置轴系;正反转螺旋桨推进装置轴系;可回转式螺旋桨推进装置轴系等。它们相互之间区别很大,各不相同。但就目前我国民用船舶来看,除工程船舶与内河某些小船之外,大多数属于常用型螺旋桨推进装置轴系。因此,本书仅介绍常用型螺旋桨推进装置轴系的制造与安装工艺。
在民用船舶中,通常采用单轴系或双轴系,而客轮一般为双轴系。单轴系位于船中纵剖面上,而双轴系则位于船的两侧,并相互对称。双轴系船舶的操纵性能比较好,动力装置的生命力比较强,用于内河船舶居多,但双轴系船舶的结构复杂,建造的工作量大,成本也高。
根据主机及螺旋桨布置的要求,有时轴线与基线成倾斜角。或与纵剖面成偏斜角β。轴系的倾斜使主机处于不良的工作状态,降低了螺旋桨的有效推力。为了使螺旋桨的有效推力不致显著下降,以及保证主机工作的安全可靠,一般α角限制在0°~5°之间,而β角限制在0°~3°之间。对于一般快艇,由于条件的限制,α角可达12°~16°,但很少超过16°。对于单轴系船舶,通常轴系与垂线(或龙骨线)是平行的,即。α=0°,但双轴系船舶则很少能满足无倾斜角的要求。
在船舶总休设计时,机舱可以布置在中部,也可以布置在尾部。当机舱布置在中部时,轴系就比较长;当机舱布置在尾部时,轴系就比较短。 —般来说,具有两根或两根以上中间轴的轴系.称为长轴系,中机刑的大型船舶的轴系长度有的达100m,其中间轴多达十余根;只有一根,其长度可短至7~8m,或者没有中间轴的轴系称为短轴系。长轴系的柔性比较好,比较容易凋整,但调整、安装的工作量大。短轴系的刚性比较大,安装的要求也就高一些。双轴系船舶,左右主机回转方向必须相反,当船舶在正车前进时,右舷主机一般为右转,而左舷主机为左转。如果主机回转方向一致,则可通过换向机构来实现。当一台主机驱动左右两套轴系时,也可安装换向机构来使左右轴系反向旋转。
当主机或减速箱内部设有推力轴承时,轴系就可以不必设置独立的推力轴承了。推力轴及其轴承的作用有两点:一是承受螺旋桨所产生的轴向推力,并传递给船体,使船舶产生运动;二是防止螺旋桨产生的轴向推力直接推动主机曲轴,使曲轴发生移动及歪斜,而损坏主机的机件。
常见的推力轴承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旧船上常见的马蹄片式推力轴承;另一种是单环推力轴承(又称米歇尔式推力轴承),前者已被淘汰。
隔舱壁填料函的作用是在轴系通过舱壁时,使舱壁保持水密,以保证船舶的抗沉性。当机舱布置在尾部,就不用隔舱壁填料函。
在双轴系船舶中,轴系一般带有制动机构,这是为了在航行中需要停下某一套动力装置时,就用制动机构把它制动住,使轴系不因水流影响而转动。此外,制动机构也可以帮助主机缩短换向时间。
尾轴管一般都有前后两个轴承,前轴承短,后轴承较长。有的大型船舶尾轴管比较短,因此只设置一个尾管轴承。这时,尾轴首端往往共设置一个中间轴承式的前轴承,便于维护管理。也有些船舶的尾轴管较长,设有三个尾管轴承。尾管轴承绝大多数采用滑动轴承。当尾管轴承采用铁梨木、橡胶、层压板和尼龙等材料时,则用水作为冷却润滑剂。这时,尾轴通常都用铜质保护套或玻璃钢保护层来保护尾轴轴颈,以防止海水对尾轴的锈蚀。在老式船上多采用舷外水自然冷却,这种冷却方式容易造成水流不畅的“死角”,又往往由于泥沙进入尾轴管而造成轴和轴承的急剧磨损。因此,现代的船舶都已采用压力水强制润滑冷却,以克服上述缺 第三章 船舶轴系零部件的装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可拆联轴节的种类及其安装工艺;
2.掌握轴系配对的工艺方法;
3.掌握尾轴管装置的装配方法。
能力目标
1.会装配可拆联轴节;
2.会对接平轴;
3.会装配尾轴管装置。
第一节 可拆联轴节的装配
在安装滚动轴承的轴系中,或尾轴必须从船体外部进行安装的船舶,广泛使用可拆联轴节。船舶轴系可拆联轴节的形式很多,主要有法兰可拆联轴节、夹壳形联轴节、液压法兰联轴节及液压可拆套筒联轴节等。
一、法兰式可拆联轴节的加工和装配
法兰式可拆联轴节常被用于尾轴与中间轴的连接,它是属于刚性联轴节的一种形式。根据连接法兰上螺栓孔的形状,它又可分为圆柱形螺栓可拆联轴节及圆锥形螺栓可拆联轴节两种。
图3—1所示为圆柱形螺栓可拆联轴节。这种联轴节是带有法兰边的,因此称为法兰式可拆联轴节。
1,联轴节加工的技术要求
(1)联轴节的外表面及法兰端面均应先粗加工,并留有3~5mm余量,而内孔则与轴的锥体部分配合加工(加工时可采用锥度样板测量)。联轴节与轴的锥体部分研配装妥后,将尾轴上车床,再精加上联轴节外圆及法兰端面。联轴节的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与整体式法兰相同。
(2)联轴节上键槽的宽度、高度及与轴线的平行度都与轴上键槽的加工要求相同。
2.联轴节的装配技术要求
(1)联轴节锥孔与轴锥体接触应良好,接触面积要求在75%以上,用色油检查,每25mm×25mm内,不得少于三点。厚薄规检查锥体大端时,0.03mm的厚薄规插入深度应不超过3mm。接触面上允许存在1~2处面积不大的空白区,但总面积应小于锥体表面积的15%,最大的长度及宽度不超过该处锥体直径的1/10,且不得分布在同一轴线或圆周线上。
(2)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的接触面积不少于75%,与联轴节键槽相配合时,在85%长度上应插不进0.05mm的厚薄规,其余部分应插不进0.1mm的厚薄规。平键与键槽底应接触;接触面不少于30%~40%。
(3)联轴节法兰螺栓装妥后,在接合面90%的周长上应插不进0.05mm的厚薄规,其接触面积不少于75%。
(4)轴的锥体部分的螺纹,当联轴节装好后应缩进锥孔内一个距离α(图3-1);
二、夹壳形联轴节的加工和装配
夹壳形联轴节由两个钢制半圆筒组成,靠夹壳与轴之间的摩擦力及键来传递力矩。夹壳联轴节的横截面尺寸比较小,拆卸时不必移动轴,因此可以安装在不易进入的狭窄地方,但因重量大,使用受到限制,如图3-2所示。
1.联轴节的加工技术要求
(1)夹壳形联轴节加工后,其内圆的圆度和圆柱度应符合表3-1的要求。
(2)当夹壳长度每超出轴颈一倍时,则锥度误差允许增加0.01mm。其内圆直径应较轴颈大0.04~0.08mm。两半联轴节的间距应为轴颈的3%~5%。
(3)内圆表面粗糙度Rα不大于3.2μm。
2.联轴节的装配技术要求
(1)轴向键必须进行修配,其装配质量要求与法兰式可拆联轴节的平键要求相同。
(2)夹壳联轴节的推力环应经修配,使内圆与轴槽紧密配合,接触面积要求在60%以上。两侧面轴槽或壳槽配合处应插不进0.05mm的厚薄规。
(3)装配后推力环外圆与夹壳内孔之间允许有0.2~0.4mm的间隙。 第四章 螺旋桨的装配与安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螺旋桨的加工方法;
2.学习螺旋桨的装配方法;
3.学习螺旋桨的安装方法。
能力目标
1.会加工螺旋桨;
2.能进行螺旋桨的装配;
3.能安装螺旋桨。
第一节 螺旋桨的加工与装配
一、螺旋桨的概况
1.基本概念
螺旋桨是最常见的船舶推进装置,它一般有3~6个叶片,大部分螺旋桨叶片是与桨壳一起铸出的,但也有制成可拆卸的,并用螺栓将叶片固定在桨壳上,称为组合式螺旋桨。中小型船舶常为3~4个)个叶片,大型船舶常为4~5个叶片,螺旋桨的作用是将船舶主机所发出的功率转变为推动船舶运动的推力。它的加工和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到船舶的航行性能和安全。螺旋桨几何形状的正确性是保证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以螺旋桨直径和螺距尤为重要。
图4—1所示为三叶螺旋桨。它与尾轴相连接的部分称为桨壳。由船尾向船首看,所见到的叶片面称为压力面,是一个螺旋面,其反面称为吸力面。压力面又称叶面,吸力面又称叶背;当主机正转时,叶片上先入水的叶边称为导边,同一叶片上相对应的另一边称为随边。
由螺旋桨中心至叶片边缘距离最远的一点为半径,所作出的圆的直径称为螺旋桨直径,以D表示。叶面上任何一点环绕螺旋桨轴线一周后升高的距离称为螺旋桨的螺距H。螺旋桨按其螺距来分可以分为等螺距螺旋桨和变螺距螺旋桨两种。前者在它的叶面上各半径截面上的螺距都是相等的,后者则不是都相等的,往往在一定的半径范围内螺距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变螺距螺旋桨效率较高,但制造和加工叶面较麻烦。另外还有一种可调螺距螺旋桨,它的叶片是活络安装在桨壳上的,并可通过内部传动机构驱动叶片转动,以使螺距变化来改变航速。
自尾向首看,正车转动时,螺旋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称右旋螺旋桨,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称左旋螺旋桨。对双桨船,正车时向舷外方向转动的称外旋螺旋桨,反之称内旋螺旋桨,通常双桨船采用外旋,以防止水中漂浮物被卷入而卡住。 由于桨叶承受推力,故叶面与叶背间必须有一定的厚度,桨叶切面形状有两种:机冀形与弓形,如图4-5(展平后的切面形状)所示,切面两端点间的距离b称弦宽,两端点间的连线称弦线。切面最大厚度以t表示。弓形切面的t,在弦宽的中点(b/2)处,机翼形切面的t约在距 第五章 船舶辅机和锅炉的安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辅机一般的用途、种类;
2.了解甲板机械的用途、种类;
3.了解锅炉的用途、种类;
4.叙述船舶辅机和锅炉在船上的一般安装工艺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
1.会进行一般辅机在船上的安装工艺;
2.会进行甲板机械在船上的安装工艺;
3.会进行锅炉在船上的安装工艺;
4.会对常用粘结剂进行调和及使用。
船舶辅机即船舶辅助动力机械,是为舶的正常运行、作业、生活和其他需要而提供能量的成套动力设备。
第一节 一般辅机在船上的安装
一般辅机在船上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船用泵如离心泵、螺杆泵、喷射泵等,船用空压机、通风机、船舶制冷装置、船舶空气调节装置、油分离机、船舶防污装置、海水淡化装置等;这些辅机在船亡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船舶的正常运行。
一、船舶辅机运往船上安装的形式
现代船舶辅机主要是以两种形式运到船上安装。
(1)将辅机组合安装成机组。即将动力部分与工作部分安装在一公共底座上,如3S100D型螺杆泵(图5-1所示),或在一机壳上装有动力部分,如3LU45型螺杆泵(图5-2所示);等。
(2)将辅机组合安装成功能性单元。如图5-3所示的DRY-5型油分离机就是一例。这种形式较前者更为先进,在船上安装时,只需将其定位紧固后,将管路、电源接通即可使用,甚是方便,国内有些船厂已经使用,效果甚佳。
以上所述两种形式较之单个机械上船安装具有如下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1)将大部分钳工装配工作从船上移到车间进行,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车间的设备和有利空间条件以提高安装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2)由于有定型的产品供应或事先装配,造船时只需要整台吊装即可,这样可大大缩短造船周期;3)由于辅机本身有公共底座或有一个机壳,这样町使与之相结合的船体基座上平面的加工要求降低,垫片甚至可以不刮磨,大量减少了繁重的钳工劳动,而且便于安装减振器(这对军用产品尤为重要,因为舰艇上的辅机很多都是安装在减振器上的)。
二、辅机安装有关工艺项目
1.基座的准备
辅机一般都是通过垫片或减振器安装在甲板或船体的基座上的。对甲板支承部分不要加工,而对基座的支承表面的加工要求也不高,一般说来,舰艇比民用船舶丘的要求稍高一些。对机座面板的要求如下:
(1)基座面板的不平度,1m长度内不得大于3mm,但全长或全宽中均不得超过6mm;
(2)基座面板的长度及宽度公差为+10~-5mm;
(3)在基座面板上作对角线检查时,两对角线应相交,其不相交度应符合下列规定:长度
❸ 船用防海生物装置有什么作用
防止海洋生物吸附在船底以及进入船舶的一些排污管道什么的;如果海洋生物吸附版在船底,那权么船舶航行阻力会很大,会导致耗油量很大——现在的油价很贵滴;如果进入排污管道,那就更不用说了,排污都难了,维护成本自然就大了。
❹ 船舶防污染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
海洋法公约与我国防治船舶海洋环境污染初探
世界海洋总面积为36000万km2,占地球总面积的71%。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海洋为大量运输物资和人员提供了最廉价的方法,海洋环境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维护海洋健康,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上安全,联合国1973年12月召开了“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并于1982年4月通过了对和平和安全等具有深远意义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自然资源的分配、海上航行、海洋运输、海洋科研、和海洋环境作了规定。1996年6月7日我国向联合国交存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文件,同年7月7日该公约对我国生效,我国遂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成为我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等必须遵循的国际法。
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二十一世纪,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污染海洋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共同担负的使命。陆地和海上影响海洋环境的污染源很多,其中一个严重的流动污染源是海上运输船舶。随着工业技术极大的发展以及人口快速的增长,海上货运量逐年大幅度增长,世界船舶总吨位和尺度也在不断增加。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直接或间接把一些物质和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以至于产生损害生物资源,危及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渔业活动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破坏海洋的使用素质和舒适程度的有害影响,造成海洋污染。本文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如何防治船舶污染我国海洋环境作一些探讨。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
海上船舶造成污染一直是各国特别关心的问题,关于防止船舶污染,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法律制度,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这类规定主要集中于在公约的第十二部分“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中。该部分共11节、45条,此外在领海、专属经济区等部分中也含有有关的条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各国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应采取一切符合本公约的必要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任何来源的海洋环境污染,特别是为了防止意外事件和处理紧急情况,保证海上操作安全,防止故意和无意的排放,以及规定船船舶的设计、建造、装备、操作和人员配备的措施。公约还对各国控制船舶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立法做了规定,沿海国应制定防止、减少和控制悬挂其旗帜或在其国内登记的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的法律和规章,可以制定防止和减少和控制外国船舶对其领海、专属经济区和特定保护区域的法律规章,但不应要求外国船只遵守一般接受的国际规则和标准以外的设计、建造、人员配备或装备标准。
沿海国对违章的外国船舶的执行权,与该船舶所处的区域及违章事件发生地的法律地位有密切的关系。对于自愿位于沿海国港口并在该国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发生任何违章行为的外国船舶,该沿海国可以运用司法程序,包括对该船进行拘留。公约还对违章外国船的调查,海洋污染管辖权,防污染的全球性和区域性合作,海洋污染监测和环境评价,缔约国应承担责任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第一个系统规定有关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的国际法律制度,为国际海事组织和各国采取措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提供了原则性指导意见,对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 我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情况
我国濒临的海洋面积非常辽阔,共有473万km2。大陆海岸线漫长,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km。我国很早就开始关注保护海洋环境问题,1973年8月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环境保护会议,研讨了包括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在内的环境保护问题。发展到现在,已基本形成较系统的海洋环保的法律法规体系。执法力量不断加强,船舶流动污染源的治理和海洋环保的科研取得可喜的成果。
我国对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一直比较重视。1974年1月国家就颁布了《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规定了有关船舶排放标准和防污文书格式等;1982年8月,中国颁布了第一个综合性的保护海洋的基本法《海洋环境保护法》;1983年4月颁布了国家标准《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1983年9月国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12月,国家颁布了针对船舶的《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6年交通部船舶检验局颁布了《海船船舶结构与设备防污染规范》,对船舶防污染设备等做了规范;1999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03年9月,交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等等。这十余部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对于保护海洋环境、规范船舶管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起到了明显积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涉海法律在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等方面义务和权利的主管机关。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执法力量大大加强,有了良好素质的人员和快捷完善的通讯设施,有了一大批各种用途的船艇和水上交通设施。这些年来,海事管理机构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国加入的公约,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等做了很多贡献。
4 根据海洋法公约,完善和加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在防治流动污染源船舶污染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有关这方面的立法起步较晚,还存在如现行的防治船舶污染相关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船员的海洋环保意识淡薄,港口防污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更好保护海洋环境,防治船舶污染,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完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管理法规体系。现行的相关法规体系对于保护海洋环境,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相继加入了《海洋法公约》等一些国际公约和议定书,我国在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事务中的权利、义务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们享有公约赋予缔约国的权利和利益,另一方面,也必须履行国际承诺。这些应当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予以体现,因此我国1999年修订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并在第九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海洋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但是,目前还有很多法规是在我国加入《海洋法公约》之前制定的,没有考虑到与国际海洋法律制度接轨等问题,如《海上交通安全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等。因此,有关部门应根据《海洋法公约》和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抓紧时间尽快制定配套法规,如制定建立船舶油污保险、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等规定,修订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法规,完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管理法规体系,与国际接轨,加强防治外国籍船舶对我国海洋的污染。
(2)提高船公司、船员等人员的海洋环保意识。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赤潮发生频率高,专家们一致认为:提高全民族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目前许多船员的海洋环保意识淡薄,经常违规向海洋排放油污水、洗舱水,生活污水,抛弃船舶垃圾等,造成污染。因此,海事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船公司、船员(包括到港外轮船员)等有关人员的海洋环保意识教育,把《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保护法》、《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公约中对防止船舶污染的各项要求,利用各种形式宣传至船公司、船员等有关人员,同时加强国内船员海洋环保知识方面的培训与考试。使船舶单位、船员等人员充分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克服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的错误观点,主动加强船舶防污的管理工作,把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指导思想贯串于生产、运输全过程,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3)加强港口环保等设施的建设。提供足够的船舶污染物接受设施是缔约国履行海洋法公约的义务,但我国有些港口防污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最典型的是很多港口不具有散化船洗舱水接受处理设施,使一些到港的散化船产生的洗舱水不能排到岸上接受设施,而偷偷排入海洋。为履行公约的义务和减少船舶污染物对海洋的污染,国家应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港口环保设施的建设,新建港口、码头应在基建费用中列入,对老港口、码头已“欠账”的应通过以新带老的办法逐步解决。港口决策层要摆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位置,增加投入,提高港口对到港船舶污染物接受处理能力,减少其对我国海洋的污染。另外国家还应加强海洋监测监视网络建设,以便监视包括船舶在内的任何活动是否对我国海洋环境造成污染,这在海洋法公约中也有规定。
(4)加强与有关单位和国家的合作。仅靠海事管理机构一家单独采取措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是不够的,首先海事管理机构要加强国家海洋管理部门、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渔政管理机构等部门的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及时发现和清除船舶污染,共同防治船舶对我国海洋环境的污染;其次是根据《海洋法公约》要求,加强与邻国的合作,互通即将发生的污染损害或实际损害,共同发展和促进各种应急计划,以应付包括由船舶引起海洋环境污染的事故,共同保护好我国周围的海洋环境。
(5)加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海事管理机构作为海上船舶防的实施,使船公司对船舶和船员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使其提高防污染的意识和制定详细的防污染措施。③加强对到港船舶防污染设备的检查,对不符合公约及我国法规要求的,要求其立即纠正。④加强对到港船舶防污染文书的检查,重点检查其船舶污染物的去向。⑤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现违反规定或造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我们要进一步学习领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精神,结合我国实际,加强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流动污染源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❺ 什么是防海生物装置。该装置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记得好像是电解产生氯气
杀灭海生物的!
防止一些贝壳类
粘附在管路,滤器上面。
❻ 船舶防污染的设备有哪些
从大的方面来说,抄主要袭对污油污水的处理。油水分离器对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进行处理,船上的粪便柜进过投药后对生活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使之满足排放标准。
另外,船上还要按规定要求配备其他防污应急设备,如便携式水泵、塑料铲、扫把、吸油毡、油桶、化油剂、木屑等等。
小的方面来说,船舶各种设备底部的集油槽、甲板上泄水口的塞子等等,都属于防污设备。
❼ 船舶防污染对海洋保护的意义
世界海洋总面积为36000万km2,占地球总面积的71%。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海洋为大量运输物资和人员提供了最廉价的方法,海洋环境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维护海洋健康,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上安全,联合国1973年12月召开了“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并于1982年4月通过了对和平和安全等具有深远意义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自然资源的分配、海上航行、海洋运输、海洋科研、和海洋环境作了规定。1996年6月7日我国向联合国交存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文件,同年7月7日该公约对我国生效,我国遂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成为我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等必须遵循的国际法。
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二十一世纪,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污染海洋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共同担负的使命。陆地和海上影响海洋环境的污染源很多,其中一个严重的流动污染源是海上运输船舶。随着工业技术极大的发展以及人口快速的增长,海上货运量逐年大幅度增长,世界船舶总吨位和尺度也在不断增加。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直接或间接把一些物质和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以至于产生损害生物资源,危及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渔业活动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破坏海洋的使用素质和舒适程度的有害影响,造成海洋污染。本文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如何防治船舶污染我国海洋环境作一些探讨。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
海上船舶造成污染一直是各国特别关心的问题,关于防止船舶污染,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法律制度,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这类规定主要集中于在公约的第十二部分“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中。该部分共11节、45条,此外在领海、专属经济区等部分中也含有有关的条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各国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应采取一切符合本公约的必要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任何来源的海洋环境污染,特别是为了防止意外事件和处理紧急情况,保证海上操作安全,防止故意和无意的排放,以及规定船船舶的设计、建造、装备、操作和人员配备的措施。公约还对各国控制船舶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立法做了规定,沿海国应制定防止、减少和控制悬挂其旗帜或在其国内登记的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的法律和规章,可以制定防止和减少和控制外国船舶对其领海、专属经济区和特定保护区域的法律规章,但不应要求外国船只遵守一般接受的国际规则和标准以外的设计、建造、人员配备或装备标准。
沿海国对违章的外国船舶的执行权,与该船舶所处的区域及违章事件发生地的法律地位有密切的关系。对于自愿位于沿海国港口并在该国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发生任何违章行为的外国船舶,该沿海国可以运用司法程序,包括对该船进行拘留。公约还对违章外国船的调查,海洋污染管辖权,防污染的全球性和区域性合作,海洋污染监测和环境评价,缔约国应承担责任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第一个系统规定有关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的国际法律制度,为国际海事组织和各国采取措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提供了原则性指导意见,对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 我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情况
我国濒临的海洋面积非常辽阔,共有473万km2。大陆海岸线漫长,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km。我国很早就开始关注保护海洋环境问题,1973年8月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环境保护会议,研讨了包括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在内的环境保护问题。发展到现在,已基本形成较系统的海洋环保的法律法规体系。执法力量不断加强,船舶流动污染源的治理和海洋环保的科研取得可喜的成果。
我国对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一直比较重视。1974年1月国家就颁布了《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规定了有关船舶排放标准和防污文书格式等;1982年8月,中国颁布了第一个综合性的保护海洋的基本法《海洋环境保护法》;1983年4月颁布了国家标准《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1983年9月国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12月,国家颁布了针对船舶的《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6年交通部船舶检验局颁布了《海船船舶结构与设备防污染规范》,对船舶防污染设备等做了规范;1999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03年9月,交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等等。这十余部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对于保护海洋环境、规范船舶管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起到了明显积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涉海法律在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等方面义务和权利的主管机关。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执法力量大大加强,有了良好素质的人员和快捷完善的通讯设施,有了一大批各种用途的船艇和水上交通设施。这些年来,海事管理机构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国加入的公约,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等做了很多贡献。
4 根据海洋法公约,完善和加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在防治流动污染源船舶污染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有关这方面的立法起步较晚,还存在如现行的防治船舶污染相关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船员的海洋环保意识淡薄,港口防污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更好保护海洋环境,防治船舶污染,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完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管理法规体系。现行的相关法规体系对于保护海洋环境,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相继加入了《海洋法公约》等一些国际公约和议定书,我国在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事务中的权利、义务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们享有公约赋予缔约国的权利和利益,另一方面,也必须履行国际承诺。这些应当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予以体现,因此我国1999年修订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并在第九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海洋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但是,目前还有很多法规是在我国加入《海洋法公约》之前制定的,没有考虑到与国际海洋法律制度接轨等问题,如《海上交通安全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等。因此,有关部门应根据《海洋法公约》和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抓紧时间尽快制定配套法规,如制定建立船舶油污保险、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等规定,修订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法规,完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管理法规体系,与国际接轨,加强防治外国籍船舶对我国海洋的污染。
(2)提高船公司、船员等人员的海洋环保意识。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赤潮发生频率高,专家们一致认为:提高全民族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目前许多船员的海洋环保意识淡薄,经常违规向海洋排放油污水、洗舱水,生活污水,抛弃船舶垃圾等,造成污染。因此,海事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船公司、船员(包括到港外轮船员)等有关人员的海洋环保意识教育,把《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保护法》、《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公约中对防止船舶污染的各项要求,利用各种形式宣传至船公司、船员等有关人员,同时加强国内船员海洋环保知识方面的培训与考试。使船舶单位、船员等人员充分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克服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的错误观点,主动加强船舶防污的管理工作,把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指导思想贯串于生产、运输全过程,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3)加强港口环保等设施的建设。提供足够的船舶污染物接受设施是缔约国履行海洋法公约的义务,但我国有些港口防污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最典型的是很多港口不具有散化船洗舱水接受处理设施,使一些到港的散化船产生的洗舱水不能排到岸上接受设施,而偷偷排入海洋。为履行公约的义务和减少船舶污染物对海洋的污染,国家应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港口环保设施的建设,新建港口、码头应在基建费用中列入,对老港口、码头已“欠账”的应通过以新带老的办法逐步解决。港口决策层要摆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位置,增加投入,提高港口对到港船舶污染物接受处理能力,减少其对我国海洋的污染。另外国家还应加强海洋监测监视网络建设,以便监视包括船舶在内的任何活动是否对我国海洋环境造成污染,这在海洋法公约中也有规定。
(4)加强与有关单位和国家的合作。仅靠海事管理机构一家单独采取措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是不够的,首先海事管理机构要加强国家海洋管理部门、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渔政管理机构等部门的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及时发现和清除船舶污染,共同防治船舶对我国海洋环境的污染;其次是根据《海洋法公约》要求,加强与邻国的合作,互通即将发生的污染损害或实际损害,共同发展和促进各种应急计划,以应付包括由船舶引起海洋环境污染的事故,共同保护好我国周围的海洋环境。
(5)加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海事管理机构作为海上船舶防的实施,使船公司对船舶和船员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使其提高防污染的意识和制定详细的防污染措施。③加强对到港船舶防污染设备的检查,对不符合公约及我国法规要求的,要求其立即纠正。④加强对到港船舶防污染文书的检查,重点检查其船舶污染物的去向。⑤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现违反规定或造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
5 结束语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我们要进一步学习领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精神,结合我国实际,加强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流动污染源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作者分别为南通海事局政务中心监督员、主任)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新闻部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评价,海洋出版社,
1986,2
[2] 周忠海.《国际海洋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 7
[3] 殷佩海.《船舶防污染技术》, 大连海事出版社,2000, 10
[4]赵理海. 《海洋法的新发展》,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6
[5] 魏敏等.《海洋法》, 法律出版社, 1987, 6
[6] 干焱平.《国际海洋法知识》, 海军出版社, 1989, 8
❽ 船舶防污染的设备有哪些
1)油污抄水处理设备
2)报警和自袭动停止装置
3)适合燃烧油泥的焚烧炉应在防止油污证书上标明,并标明处理能力;(不适用内河船舶
4)适合燃烧油泥的辅助锅炉应在防止油污证书上标明;
5)污油水舱,残油舱应在防止油污油证书上标明,并注意核对是否与实际舱容相符.
❾ 船上防海生物装置时做什么用的
这个用来防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