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自动上下料装置设计论文

自动上下料装置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5-05-15 00:22:07

❶ 求机电一体化关于PLC论文的题目

1.光轴生产线专用气压搬运机械手设计

2.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机械手)结构设计及控制实现

3.井下胶带输送集成控制

4.基于S7-300 PLC的带传动实验台远程控制系统的研究

5.J45-6.3型双动拉伸压力机及PLC控制系统设计

6.机械毕业设计:冲压搬运机械手设计

7.机械毕业设计: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8.自动售货机的PLC系统设计

9.矸石制浆材料工业生产线系统设计

10.船舶辅助机械PLC控制系统设计

11.工业机械手模型基于PLC的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12.专用榫齿铣PLC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3.基于S7-300 PLC的带传动实验台远程控制系统的研究

14.超厚玻璃掰边机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15.复合化肥混合比例装置及PLC控制系统设计

16.机械电子毕业设计:金属粉末成型液压机PLC设计论文含cad图纸下载

17.物料传输分拣系统设计

18.PLC电梯控制

19.PLC对C650普通车床的电气改造设计

20.电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西门子S7-200)

21.五层五站电梯PLC控制 (三菱PLC)

22.电梯PLC控制设计

23.锅炉辅助系统的PLC设计 (plc毕业论文)

24.PLC在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中应用

25.S7-200PLC在水厂虹吸刮泥机系统中的应用

26.PLC在景杆和灯杆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7.大型商厦观光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28.PLC控制直列式加工自动线

29.基于TVT-99A电梯模型的组态软件开发

30.小型立体仓库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31.基于TVT-99A电梯模型的组态软件开发

32.PLC在电梯中的应用

33.洗衣粉生产线的包装系统设计

34.抽水泵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35.可编程控制器在配料生产线上的应用

36.基于PLC的自动送料小车控制设计

37.饮料灌装机的PLC程序设计

38.无模压力成形机电机PLC控制设计

39.霓虹灯广告屏装置PLC控制梯形图的设计与调试

40.啤酒桶清洗机设计

41.西门子802s数控车床的进给控制设计

42.CNC3136A数控车床电气系统设计

43.基于工控机和PLC设计喷油泵实验台监控系统

44.自动售货机的PLC系统设计

现场典型工业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PLC自动换刀电气控制的设计

❷ 关于数控机床plc的毕业设计

基于PLC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 [机械]
摘 要本文是设计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www.papersay.com〗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对工业机械手各部分机械结构和功能的论述和分析,设计了一种圆柱坐标形式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针对机械手的腰座、手臂
http://www.papersay.com/Machine_electron/mechanical/201111/15873.html
(数控机床)加工中心高级工椭圆型零件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 [数控]
摘要数控机床是一种技术密集度及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加工精度高,质量容易保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掌握数控机床的加工编程技术尤为重要。加工中心是
http://www.papersay.com/Machine_electron/nc/201105/15638.html
轴类零件的编程与数控机床加工设计(附答辩记录) [数控]
摘 要本次设计是进行一个直径是80MM长120MM的轴类零件设计,这个轴由圆弧、工艺退刀槽、螺纹退刀槽、螺纹及球面构成,材料为45号钢。其表面参数要求严格,比如:零件部分表面粗糙度要达到Ra1.6,其余不重要的表面
http://www.papersay.com/Machine_electron/nc/201105/15635.html
数控机床的主轴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PLC控制) [数控]
摘要:数控机床的主轴控制系统,它是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对机床运动及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课题采用PLC来控制这些器件,实现工业控制。以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作为控元件,替代机床继电器连接触器组成的电气控制部分,是为了提高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这...
http://www.papersay.com/Machine_electron/nc/200909/10096.html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PLC) [数控]
摘 要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对工业机械手各部分机械结构和功能的论述和分析,设计了一种圆柱坐标形式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重点针对机械手的腰座、手臂、手爪等各部分机械结构以及机械手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http://www.papersay.com/Machine_electron/nc/200907/2839.html
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数控]
摘要:数控车床又称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简称NC)机床。它是基于数字控制的,采用了数控技术,是一个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它是由主机,CNC,驱动装置,数控机床的辅助装置,编程机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所组成。此次设计包括机床的主运动设计,纵向进给运...
http://www.papersay.com/Machine_electron/nc/200907/1771.html

❸ 机电类毕业论文

数码显示抢答器设计论文编号:JD996 论文字数:11744,页数:27 有开题告和任务书摘要
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的崭新时代,信息社会的基础是电子技术,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它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抢答器也不例外。
抢答器已经被普遍使用,而且各个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随着数码管的问世,科技的迅猛发展,将数码显示应用到抢答器已经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对抢答器功能的一种完善和补充。此次设计以智力和知识竞赛为背景,设计一个有能够优先显示抢答者组号并发出响声提醒,同时封锁其他组的抢答功能的抢答器。此次设计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可以通过单片机或利用数模电知识的电子技术来完成。单片机虽然具有智能化、可编程等优点但又考虑到单片机造价高,编程难等问题,我们决定用分立元器件来完成。我们利用分块完成,综合连接的方法分别对抢答部分,控制部分,音响部分,直流稳压电源部分进行设计。通过调试,每块功能都没问题后,最后连接组装,综合调试,最终整个设计可以实现主持人复位清零,第一抢答信号的鉴别和锁存,显示抢答者组号,发出蜂鸣声等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字:抢答器 数码显示 抢答电路 定时电路
Abstrac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as already entered brand-new information society times,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s based on electronic technology,It is very strong one practicality technology subjects.It already goes deep into each fields arriving at lif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 technology , rush to reply an implement neither exception.
Rush to reply an implement the technology by be put into use commonly, and each aspect is already already very mature.With the fact that the numerical code coming out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wiftness and violence develop,one kind applying digital display to the necessity rushing to reply the implement already is to develop , being also to rushing to reply the implement is functional improves and perfects and supplements. Background designing that the contest is with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 this time, the preferential display designing that one has being able to rushes to reply the person group number and effluence noise warn of , blockade at the same time rushing forming other to reply functional rushing replies an implement. Come to be completed the technology this time, designing that we can pass the monolithic machine by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r making use of digital-analog electricity knowledge electron. The monolithic machine thinks that cost of construction is high to monolithic machine although having merit such as intellectualized , weave Cheng , the programming is difficult to wait for problem , our to decide to be completed with standing separately coming the component. We make use of partiitoning to be completed , connected synthetical method designs that respectively to rushing to reply the part , control section , audio part , direct-current stabilivolt power source part are in progress. By testing , linking finally after every piece function has no problem, assembling , synthetical debugging,entire ultimate design can realize anchorperson replacement zero clearing , the first grab the be distinguished and lock exist replying a signal , display is grabbed replying the person group number , issue the buzz sound waiting for a function , satisfy design demand.
Keywords: rushes to reply implement digital display rushes to reply
the circuit timing circui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方案选择 1
2.1 两种方案简介 2
2.2 方案选择 2
第3章 设计思路框图 3
第4章 设计过程 4
4.1 抢答部分 4
4.1.1 抢答按钮及编码部分 4
4.1.1.1 按钮输入电路设计 4
4.1.1.2 编码部分设计 4
4.1.2 锁存与译码显示部分 7
4.1.2.1 译码器设计 7
4.1.2.2 LED数码管简介 10
4.1.2.3 74LS279触发器简介 11
4.2 控制部分 14
4.3 音响电路 15
4.3.1 555定时器简介 16
4.3.2 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17
4.4 稳压电源部分 17
4.4.1 三端集成稳压器简介 17
4.4.2 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 18
4.4.3 直流稳压电源 19
第5章 工作原理说明及焊接调试 20
5.1 工作原理说明 20
5.2 元器件的焊接 20
5.3 电路的调试 22
第6章 元器件清单 23
第7章 总结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附录A电路全图 28以上回答来自: http://www.lwtxw.com/html/42-6/6474.htm

❹ 谁有关于数控机床方面的论文啊

数控机床发展史

摘要:机械系以机械为主,所以必须掌握好各种机械的专业知识,从这学期开始,开始接触机械专业基础课。我会本着认真的态度对待专业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我对数控机床发展史的认识。

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给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概念,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推动了机床自动化的发展。
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派尔逊斯公司(ParsonsCorporation)实现的。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框架及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机翼加工路径进行数据处理,并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线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0.0381mm(±0.0015in),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上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这台机床是一台试验性机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尔逊斯专利的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Cooperation)正式生产出来。
在此以后,从1960年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都陆续开发、生产及使用了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中最初出现并获得使用的是数控铣床,因为数控机床能够解决普通机床难于胜任的、需要进行轮廓加工的曲线或曲面零件。
然而,由于当时的数控系统采用的是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军事部门使用外,在其他行业没有得到推广使用。
到了1960年以后,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为点位控制的数控系统比起轮廓控制的数控系统要简单得多。因此,数控铣床、冲床、坐标镗床大量发展,据统计资料表明,到1966年实际使用的约6000台数控机床中,85%是点位控制的机床。
数控机床的发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加工中心。这是一种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它能实现工件一次装卡而进行多工序的加工。这种产品最初是在1959年3月,由美国卡耐·;特雷克公司(Keaney&TreckerCorp.)开发出来的。这种机床在刀库中装有丝锥、钻头、铰刀、铣刀等刀具,根据穿孔带的指令自动选择刀具,并通过机械手将刀具装在主轴上,对工件进行加工。它可缩短机床上零件的装卸时间和更换刀具的时间。加工中心现在已经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不仅有立式、卧式等用于箱体零件加工的镗铣类加工中心,还有用于回转整体零件加工的车削中心、磨削中心等。
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连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所谓的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之后,美、欧、日等也相继进行开发及应用。 1974年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直接用于数控机床,使数控的软件功能加强,发展成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简称为CNC机床),进一步推动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大力发展。

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1~4台加工中心或车削中心为主体,再配上工件自动装卸和监控检验装置的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FMC)。这种单元投资少,见效快,既可单独长时间少人看管运行,也可集成到FMS或更高级的集成制造系统中使用。
目前,FMS也从切削加工向板材冷作、焊接、装配等领域扩展,从中小批量加工向大批量加工发展。
所以机床数控技术,被认为是现代机械自动化的基础技术。

那什么是车床呢?据资料所载,所谓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

古代的车床是靠手拉或脚踏,通过绳索使工件旋转,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的。1797年,英国机械发明家莫兹利创制了用丝杠传动刀架的现代车床,并于1800年采用交换齿轮,可改变进给速度和被加工螺纹的螺距。1817年,另一位英国人罗伯茨采用了四级带轮和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
为了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1845年,美国的菲奇发明转塔车床;1848年,美国又出现回轮车床;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制成一台单轴自动车床,不久他又制成三轴自动车床;20世纪初出现了由单独电机驱动的带有齿轮变速箱的车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军火、汽车和其他机械工业的需要,各种高效自动车床和专门化车床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小批量工件的生产率,40年代末,带液压仿形装置的车床得到推广,与此同时,多刀车床也得到发展。50年代中,发展了带穿孔卡、插销板和拨码盘等的程序控制车床。数控技术于60年代开始用于车床,7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车床依用途和功能区分为多种类型。
普通车床的加工对象广,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调整范围大,能加工工件的内外表面、端面和内外螺纹。这种车床主要由工人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修配车间。
转塔车床和回转车床具有能装多把刀具的转塔刀架或回轮刀架,能在工件的一次装夹中由工人依次使用不同刀具完成多种工序,适用于成批生产。
自动车床能按一定程序自动完成中小型工件的多工序加工,能自动上下料,重复加工一批同样的工件,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多刀半自动车床有单轴、多轴、卧式和立式之分。单轴卧式的布局形式与普通车床相似,但两组刀架分别装在主轴的前后或上下,用于加工盘、环和轴类工件,其生产率比普通车床提高3~5倍。
仿形车床能仿照样板或样件的形状尺寸,自动完成工件的加工循环,适用于形状较复杂的工件的小批和成批生产,生产率比普通车床高10~15倍。有多刀架、多轴、卡盘式、立式等类型
立式车床的主轴垂直于水平面,工件装夹在水平的回转工作台上,刀架在横粱或立柱上移动。适用于加工较大、较重、难于在普通车床上安装的工件,一般分为单柱和双柱两大类。
铲齿车床在车削的同时,刀架周期地作径向往复运动,用于铲车铣刀、滚刀等的成形齿面。通常带有铲磨附件,由单独电动机驱动的小砂轮铲磨齿面。
专门车床是用于加工某类工件的特定表面的车床,如曲轴车床、凸轮轴车床、车轮车床、车轴车床、轧辊车床和钢锭车床等。联合车床主要用于车削加工,但附加一些特殊部件和附件后,还可进行镗、铣、钻、插、磨等加工,具有“一机多能”的特点,适用于工程车、船舶或移动修理站

看机床的水平主要看金属切削机床,其他机床技术和复杂性不高,就是近几年很流行的电加工机床,也只是方法的改变,没什么复杂性和科技含量。

我国的数控磨床水平不错,每年都有大量出口,因为它简单,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

金属加工主要是去除材料,得到想得到的金属形状。去除材料,主要靠车和铣,车床发展为数控车床,铣床发展为加工中心。高精度多轴机床,可以让复杂零件在精度和形状上一次到位,例如,飞机上的一个复杂零件,以前由很多种工人:车工、铣工、磨床工、画线工、热处理工用好几个月干,其中还有报废的,最新的复合数控机床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全干好了,而且精度比你设计的还高。零件精度高就意味着寿命长,可靠性好。

由普通发展到数控,一个人顶原来的十个,在精度上,更是没法说,适应性上,零件变了,换个程序就行。把人的因素也降为最低,以前在工厂,谁要时会车涡轮、蜗杆,没个10年8年的不行,要是谁掌握了,那牛得很。现在用数控设备,只要你会编程,把参数输进去就可以了,很简单,刚毕业的技校学生都会,而且批量的产品质量也有保证。

自美国在50年代末搞出世界一台数控车床后,机床制造业就进入了数控时代,中国在六十年代也搞出了第一代数控机床,但后来中国进入了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等80年代我们再去看世界的数控机床水平,差距就是20年了,其实奋起直追还有希望,但国营工厂不思进取,到了90年代,我们再去看世界水平,已有30年的差距了。中国改革开放前走的是苏联的路子,什么叫苏联的路子,举个例子来讲:比如,生产一根轴,苏联的方式是建一个专用生产线,用多台专用机床,好处是批量很容易上去,但一旦这根轴的参数发生了变化,这条线就报废了,生产人员也就没事做了。在1960-1980年代,国营工厂一个产品生产几十年不变样。到了1980年代后,当时搞商品经济,这些厂不能迅速适应市场,经营就困难了,到了90年代就大量破产,大量职工下岗。现代的生产也有大批量生产,但主要是单件小批量,不管是那种,只要你的设备是数控的,适应起来就快。专业机床的路子已经到头了, ;西方走的路和前苏联不一样,当年的“东芝”事件,就是日本东芝卖给苏联了几台五轴联动的数控铣床,让苏联在潜艇的推进螺旋桨上的制造,上了一个档次,让美国的声纳听不到潜艇声音了,所以美国要惩处东芝公司。由此也可见,前苏联的机床制造业也落后了,他们落后,我们就更不用说了。虽然,美国搞出了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但数控机床的发展,还是要数德国。德国本来在机械方面就是世界第一,数控机床无非就是搞机电一体化,机械方面德国已没问题,剩下的就是电子系统方面,德国的电子系统工业本来就强大,所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就执机床界的牛耳了。

但日本人的强项就是仿造,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大量从德国引进技术,消化后大量仿造,经过努力,日本在90年代起,就超越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数控机床生产国,直到现在还是。他们在机床制造水平上,有一些也走在了世界前面,如在机床复合(一机多种功能)化方面,是世界第一。数控机床的核心就在数控系统方面,日本目前在系统方面也排世界第一,主要是它的发拿科公司。第一代的系统用步进电机,我们现在也能造,第二代用交流伺服电机。现在的数控系统的核心就是交流伺服电机和系统内的逻辑控制软件,交流伺服电机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谁能制造,这是一个光学、机械、电子的综合体。逻辑控制软件就是控制机床的各轴运动,而这些轴是用伺服电机驱动的,一般的系统能同时控制3轴,高级系统能控制五轴,能控5轴的,五轴以上也没问题。我们国家也由有5轴系统,但“做秀”的成份多,还没实用化。我们的工厂用的五轴和五轴以上机床,100%进口。

机床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象征,其核心就是数控系统。我们目前不要说系统,就是国内造的质量稍微好一点的数控机床,所用的高精度滚珠丝杠,轴承都是进口的,主要是买日本的,我们自产的滚珠丝杠、轴承在精度、寿命方面都有问题。目前国内的各大机床厂,数控系统100%外购,各厂家一般都买日本发那科、三菱的系统,占80%以上,也有德国西门子的系统,但比较少。德国西门子系统为什么用的少呢?早期,德国系统不太能适合我们的电网,我们的电网稳定性不够,西门子系统的电子伺服模块容易烧坏。日本就不同了,他们的系统就烧不坏。近来西门子系统改进了不少,价格方面还是略高。德国人很不重视中国,所以他们的系统汉语化最近才有,不像日本,老早就有汉语化版的。

就国产高级数控机床而言,其利润的主体是被外国人拿走了,中国只是挣了一个辛苦钱。
美国为什么没有能成为数控机床制造大国呢?这个和他们当时制定产业政策的人有关,再加上当时美国的劳动力贵,买比制造划算。机床属于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底的产业,而且需要技术积累。不太附和美国情况。但后来美国发现,机床属于战略物资,没有它,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的制造都有问题,所以他们重新制定政策,扶植了一些机床厂,规定了一些单位只能买国产设备,就是贵也得买,这就为美国保留了一些数控机床行业。美国机床在世界上没有什么竞争力。

欧洲的机床,除德国外,瑞士的也很好,要说超高精密机床,瑞士的相当好,但价格也是天价。一般用户用不起。意大利、英国、法国属于二流,中国很少买他们的机床。西班牙为了让中国进口他们的机床,不惜贷款给中国,但买的人也很少??借钱总是要还的。

韩国、台湾的数控机床制造能力比大陆地区略强,不过水平差不多。他们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日本技术发展的。韩国应该好一点,它有自己制造的、已经商业化了的数控系统,但进口到中国的机床,应我们的要求,也换成了日本系统。我们对他们的系统信不过。韩国数控机床主要有两家:大宇和现代。大宇目前在我国设有合资企业。台湾机床和我们大体一样,自己造机械部分,系统采购日本的。但他们的机床质量差,寿命短,目前在大陆影响很坏。其实他们比我们国产的要好一点。但我们自己的差,我们还能容忍,台湾的机床是用美金买来的,用的不好,那火就大了。台湾最主要的几家机床厂已打算把工厂迁往大陆,大部分都在上海。这些厂目前在国内的竞争中,也打着“国产”的旗号。

近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引起了世界一些主要机床厂商的注意,2000年,日本最大的机床制造商“马扎克”在中国银川设立了一家数控机床合资厂,据说制造水平相当高,号称“智能化、网络化”工厂,和世界同步。今年日本另外一家大机床厂大隈公司在北京设立了一家能年产1000台数控机床的控股公司,德国的一家很有名的企业也在上海设立了工厂。

目前,国家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励国民使用国产数控机床,各厂家也在努力追赶。国内买机床最多的是军工企业,一个购买计划里,80%是进口,国产机床满足不了需要。今后五年内,这个趋势不会改变。不过就目前国内的需要来讲,我国的数控机床目前能满足中低档产品的订货。

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因其社会条件不同,各有特点。
1.美国的数控发展史

美国政府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因其军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并且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由於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而且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因此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且一贯重视科研和创新,故其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当今美国生产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数控机床,其存在的教训是,偏重於基础科研,忽视应用技术,且在上世纪80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导,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于1982年被后进的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从90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

2.德国的数控发展史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於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门子公司之数控系统,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

3.日本的数控发展史

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通过规划、法规(如“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引导发展。在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1978年产量(7,342台)超过美国(5,688台),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产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占59%)。战略上先仿后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广大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一步加强科研,向高性能数控机床发展。日本FANUC公司战略正确,仿创结合,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所需各种低中高档数控系统,在技术上领先,在产量上居世界第一。该公司现有职工3,674人,科研人员超过600人,月产能力7,000套,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上占50%,在国内约占70%,对加速日本和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
4.我国的现状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中国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于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1998~2004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3%和34.9%。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从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机床进口第一大国,2004年中国机床主机消费高达94.6亿美元,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在中高档与大型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明显,70%以上的此类设备和绝大多数的功能部件均依赖进口。由此可以看出国产数控机床特别是中高档数控机床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深度不够、制造水平依然落后、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数控,系统生产应用推广不力及数控人才缺乏等。我们应看清形势,充分认识国产数控机床的不足,努力发展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培训服务力度,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问的差距。
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1998~2004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3%和34.9%。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从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机床进口第一大国,2004年中国机床主机消费高达94.6亿美元,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在中高档与大型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明显,70%以上的此类设备和绝大多数的功能部件均依赖进口。由此可以看出国产数控机床特别是中高档数控机床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深度不够、制造水平依然落后、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数控,系统生产应用推广不力及数控人才缺乏等。我们应看清形势,充分认识国产数控机床的不足,努力发展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培训服务力度,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问的差距。

2003年开始,中国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控机床进口国。目前正在提高机械加工设备的数控化率,1999年,我们国家机械加工设备数控华率是5-8%,目前预计是15-20%之间。 一、 什么是数控机床 车、铣、刨、磨、镗、钻、电火花、剪板、折弯、激光切割等等都是机械加工方法,所谓机械加工,就是把金属毛坯零件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状,包含尺寸精度和几何精度两个方面。能完成以上功能的设备都称为机床,数控机床就是在普通机床上发展过来的,数控的意思就是数字控制。给机床装上数控系统后,机床就成了数控机床。当然,普通机床发展到数控机床不只是加装系统这么简单,例如:从铣床发展到加工中心,机床结构发生变化,最主要的是加了刀库,大幅度提高了精度。加工中心最主要的功能是铣、镗、钻的功能。 我们一般所说的数控设备,主要是指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 我国目前各种门类的数控机床都能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世界水平,有的比国外落后10-15年,但如果国家支持,追赶起来也不是什么问题,例如:去年,沈阳机床集团收购了德国西思机床公司,意义很大,如果大力消化技术,可以缩短不少差距。大连机床公司也从德国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上海一家企业购买日本著名的机床制造商池贝。, 近几年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欧洲不少企业倒闭或者被兼并,如马毫、斯滨纳等。日本经济不景气,有不少在80年代很出名的机床制造商倒闭,例如:新泻铁工所。 二、 数控设备的发展方向 六个方面:智能化、网络化、高速、高精度、符合、环保。目前德国和瑞士的机床精度最高,综合起来,德国的水平最高,日本的产值最大。美国的机床业一般。中国大陆、韩国。台湾属于同一水平。但就门类、种类多少而言,我们应该能进世界前4名。 三、 数控系统由显示器、控制器伺服、伺服电机、和各种开关、传感器构成。目前世界最大的三家厂商是:日本发那客、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其余还有法国扭姆、西班牙凡高等。国内由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国内的数控系统刚刚开始产业化、水平质量一般。高档次的系统全都是进口。 华中数控这几年发展迅速,软件水平相当不错,但差就差在电器硬件上,故障率比较高。华中数控也有意向数控机床业进军,但机床的硬件方面不行,质量精度一般。目前国内一些大厂还没有采用华中数控的。广州机床厂的简易数控系统也不错。 我们国家机床业最薄弱的环节在数控系统。
参考文献:

1.《机床与液压》20041No17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4.《机床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黄勇 陈子辰 浙江大学

❺ 电话机壳体模具设计及数控编程

1、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 6480
2、机油冷却器自动装备线压紧工位装备设计. 6475
3、卧式单面16轴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设计 6471
4、商用立式洗碗机的洗涤系统设计 6470
5、C6180车床主轴箱镗孔专用机床右多轴箱设计 6467
6、(设计+PLC)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6456
7、QD650轻型带式输送机 6451
8、电动机驱动带式运输减速器设计与减速器加工工艺设计 6363
9、冲压模 6210
10、压板冲压模 6209
11、膜片离合器毕业设计 6207
12、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 6206
13、发动机余热发电系统设计 6205
14、CG2-150型仿型切割机的设计 6204
15、代做塑料模具毕业设计 6190
16、手机外壳模具毕业设计 6189
17、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10-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设计 5901
18、内循环式烘干机总体及卸料装置设计 5900
19、S195柴油机机体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设计及左主轴箱设计 5899
20、环面蜗轮蜗杆减速器 5898
21、[机械毕业设计] 5897
22、减速器的整体设计 5896
23、CA6140车床主轴箱的设计 5894
24、车床变速箱中拔叉及专用夹具设计 5893
25、膜片式离合器的设计 5892
26、空气压缩机V带校核和噪声处理 5891
27、自动洗衣机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5888
28、机油冷却器自动装备线压紧工位装备设计 5887
29、新KS型单级单吸离心泵的设计 5883
30、可调速钢筋弯曲机的设计 5881
31、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5880
32、压燃式发动机油管残留测量装置设计 5879
33、新型组合式选粉机总体及分级部分设计 5878
34、精密播种机的设计 5877
35、搅拌器的设计 5876
36、S195柴油机机体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设计及夹具设计 5875
37、设计-插秧机系统设计 5874
38、设计-ZL15型轮式装载机 5873
39、设计-CG2-150型仿型切割机 5872
40、设计-AWC机架现场扩孔机设计 5871
41、管套压装专机结构设计 5870
42、螺旋管状面筋机总体及坯片导出装置设计 5869
43、实验用减速器的设计 5868
44、万能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5867
45、双铰接剪叉式液压升降台的设计 5866
46、乘客电梯的PLC控制 5865
47、带式输送机使用的V带传动或链传动及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5862
48、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5858
49、知识竞赛抢答器PLC设计 5857
50、DTⅡ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5856
51、生产线上运输升降机的自动化设计 5855
52、锡林右轴承座组件工艺及夹具设计 5854
53、Z30130X31型钻床控制系统的PLC改造 5853
54、300×;;400数控激光切割机XY工作台部件及单片机控制设计 5852
55、基于普通机床的后托架及夹具设计开发 5851
56、工艺-WH212减速机壳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5850
57、组合机床主轴箱及夹具设计 5849
58、柴油机气缸体顶底面粗铣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 5848
59、柴油机齿轮室盖钻镗专机总体及主轴箱设计 5847
60、柴油机齿轮室盖钻镗专机总体及夹具设计 5846
61、半精镗及精镗气缸盖导管孔组合机床设计(镗削头设计) 5845
62、半精镗及精镗气缸盖导管孔组合机床设计(夹具设计) 5844
63、Φ1200熟料圆锥式破碎机 5843
64、Φ3×;;11M水泥磨总体设计及传动部件设计 5842
65、YQP36预加水盘式成球机设计 5841
66、X700涡旋式选粉机(转子部件)设计 5840
67、X700涡旋式选粉机(壳体及传动部件)设计 5839
68、SF500100打散分级机总体及机架设计 5838
69、SF500100打散分级机内外筒体及原设计改进探讨 5836
70、SF500100打散分级机回转部分及传动设计 5835
71、Q3110滚筒式抛丸清理机的设计(总装、滚筒及传动机构设计) 5834
72、Q3110滚筒式抛丸清理机的设计(总装、弹丸循环及分离装置、集尘器设计) 5833
73、PF455S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和改善设计 5831
74、MR141剥绒机锯筒部、工作箱部和总体设计 5828
75、JLY3809机立窑(总体及传动部件)设计 5827
76、JLY3809机立窑(窑体及卸料部件)设计 5824
77、JLY3809机立窑(加料及窑罩部件)设计 5823
78、FXS80双出风口笼形转子选粉机 5822
79、卧式钢筋切断机的设计 5821
80、YTP26气腿式凿岩机机体工艺及夹具设计 5820
81、X62W铣床主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钻床夹具设计 5819
82、机械手的毕业设计(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设计及控制实现) 5818
83、200米液压钻机变速箱的设计 5817
84、放音机机壳注射模设计 5798
85、换热器翅片级进模设计 5774
86、带式传动二级减速器全套设计 5761
87、商用立式洗碗机的洗涤系统设计 5731
88、筷子洗净机的整体设计[全套] 5730
89、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 5713
90、托板冲压成型级进模设计 5711
91、高压无换向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5584
92、机械手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489
93、设计半精加工CE7640B/FD主轴箱体主传动链孔系的工艺、专机及工装[全套] 5338
94、房屋设计六层[全套] 4987
95、立式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设计 4986
96、80PDA前盖注塑模具设计 4933
97、79数控机床主传动部件设计 4932
98、78报时器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4931
99、77鼠标外壳注射模设计C 4930
100、76计算器下壳注塑模设计 4929
101、75摩托车头盔注塑模具设计 4928
102、74PDA后壳塑件注塑模具设计(CAXA 4927
103、73封闭板成形模(冲压) 4926
104、72挖掘机启动开关注塑模设计 4925
105、71数控机床进给部件设计B 4924
106、70中支撑修边冲孔模(冲压) 4923
107、69数控机床进给部件设计 4922
108、68掌上电脑(商务通)下壳模具设计 4921
109、68掌上电脑(商务通)下壳模具设计 4920
110、67鼠标外壳注射模设计B 4919
111、66鼠标上盖注塑模具设计A 4918
112、65小型放音机皮带注塑模具设计AA 4917
113、64计算器上壳注射模设计AA 4916
114、63数控宏程序编程及可控径向镗刀设计(结构设计) 4915
115、62中壳支架注塑模具设计 4914
116、61照相机凸凹镜固定板的注射模设计(UG) 4913
117、60玩具连接桥注塑模具设计(SOLIDWORK) 4912
118、59台灯底座塑件注射模 4911
119、58手机上盖注塑模具设计(Nokia) 4910
120、57收音机底壳注塑模具设计 4909
121、56设计传动比为13.5的数控机床主传动部件 4908
122、55路由器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4907
123、54录音机面壳注塑模具设计(UG) 4906
124、53连接器保护装置注塑模具设计 4905
125、52管接头的注塑模具设计 4904
126、51放音机机壳注射模设计 4903
127、50电话机底座注射模具设计AA 4902
128、50电话机底座注射模具设计AA 4901
129、49电动牙刷注塑模具设计AA 4900
130、48充电器上盒盖注塑模具设计 4899
131、47变速箱油底壳冲压模具设计 4898
132、46通风窗壳体注射模设计 4897
133、45齿轮联轴器 4896
134、44电器插件注射模设计 4895
135、43热水煲盖 4894
136、42热水煲开关扣 4893
137、41光盘盒注射模具设计 4892
138、40多层塑料制品的共注射模具设计 4891
139、39带双滑块的注射模具设计 4890
140、38吸尘器内部的电机安装座模具设计 4889
141、37电话机机座面板的模具设计 4888
142、36随身听外壳的模具设计 4887
143、35肥皂盒注射模具设计 4886
144、34带齿轮塑件的模具设计 4885
145、33电梯设计 4884
146、32机械手 4883
147、31工业机器人 4882
148、30注塑模具(显示器)在CADCAM系统上的一体化设计 4881
149、29高硬度辊筒注塑模设计 4880
150、28安全帽注射模具设计 4879
151、27抽屉注射模具设计 4878
152、26影碟机遥控板上盖注射模具设计 4877
153、25数字分析仪外壳注射模具设计(C) 4876
154、24数字分析仪外壳注射模具设计(B) 4875
155、23放音机机身注射模具设计 4874
156、22五寸软盘盖注射模具设计 4873
157、21带齿轮塑件的模具设计 4872
158、20充电器外壳注射模具设计(B) 4871
159、19充电器上壳注射模具设计(A) 4870
160、18电话听筒注射模具设计(C) 4869
161、17大功率三级管管脚多工位级进模(冲压) 4868
162、16线圈骨架注射模具设计 4867
163、15随身听外壳弹簧座板模具设计 4866
164、14弹簧座板模具设计(冲压) 4865
165、13软管接头注射模具 4864
166、12商务通上盖注射模具设计 4863
167、11电话机机座面板注射模具 4862
168、10电话机听筒注射模具(B) 4861
169、09汽车零件注射模具 4860
170、08吸尘器注射模具 4859
171、07电话机听筒注射模具(A) 4858
172、06数字分析仪外壳注射模具(A) 4857
173、05电话机机座底版注射模具 4856
174、04呼机上盖注射模具 4855
175、03计算机后盖注射模具 4854
176、02套筒双型腔注射模具 4853
177、01收音机外壳注射模具 4852
178、垫片的冷冲模设计 4816
179、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4815
180、单级蜗轮蜗杆减速器 4814
181、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 4813
182、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毕业设计 4812
183、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4811
184、蜗轮蜗杆传动箱全套图纸HWT200 4810
185、电子体前屈的结构设计 4809
186、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有7种型号的) 4808
187、磁流体密封 4807
188、组合机床毕业设计 4806
189、DN2000水轮机进水阀液压系统设计 4801
190、普通CA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 4800
191、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4799
192、减速器毕业设计 4797
193、TGSS-50型水平刮板输送机---机头段设计 4796
194、液压压力机整体系统设计 4789
195、支架零件级进模设计 4788
196、垫片落料冲孔模设计 4764
197、垫片落料冲孔模设计 4763
198、2110型柴油机气缸盖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夹具设计 4191
199、隔板冲压模设计 4190
200、玉米脱粒机设计 4189
201、液压拉力器设计 4188
202、液压绞车设计 4187
203、桥式起重机小车运行机构设计 4186
204、桥式起重机副起升机构设计 4185
205、普通钻床改造为多轴钻床 4184
206、普通式双柱汽车举升机设计 4183
207、摩托车闸把开关设计 4182
208、空压机机械系统设计 4181
209、空气压缩机V带校核和噪声处理 4180
210、壳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第工序工艺装备设计 4179
211、颗粒状糖果包装机设计 4178
212、解放汽车第四速及第五速变速叉加工工艺设计 4177
213、绞肉机的设计 4176
214、烘干机设计及其相关零件三维造型 4175
215、多层次金属密封蝶阀 4174
216、定位支座零件数控多工位夹具设计 4173
217、茶树重修剪机的开发研究 4172
218、半自动仪表车床的改造 4171
219、XKA5032A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自动换刀装置 4170
220、G41J-6型阀体双面钻24孔专机上的专用夹具设计 4169
221、DT-(Ⅰ)皮带输送机(减速器部分) 4168
222、“C6163车床中心架”设计 4167
223、柱塞泵转子的加工 4166
224、X62W铣床主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钻床夹具设计 4165
225、CA-20地下自卸汽车工作、转向液压系统 4164
226、Z90型电动阀门装置及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 4163
227、家用地坑式自动升降车库 4062
228、多功能饲料粉碎机 4061
229、MG2X375-W型采煤机摇臂设计 4060
230、钉磨机床设计 4059
231、100米钻机的回转器设计 4058
232、板材送进夹钳装置 4057
233、小电机外壳造型和注射模具设计 4056
234、)集成电路塑封自动上料机机架部件设计及性能试验 4055
235、隔振系统实验台总体方案设计 4054
236、大直径桩基础工程成孔钻具 4053
237、)大型轴齿轮专用机床设计 4052
238、Y12型拖拉机轮圈落料与首次拉深模设计 4051
239、Y12型拖拉机轮圈落料与首次拉深模设计 4050
240、Y12型拖拉机轮圈落料与首次拉深模设计 4049
241、大型制药厂热电冷三联供工程设计研究 4048
242、)乳化液泵设计 4047
243、包装机对切部件设计 4046
244、NK型凝汽式汽轮机调节系统的设计 4045
245、巷道式自动化立体车库升降部分 4044
246、机体齿飞面孔双卧多轴组合机床及CAD设计 4043
247、巷道式自动化立体车库升降部分 4042
248、巷道式自动化立体车库升降部分 4041
249、连杆平行度测量仪 4040
250、液压钻机本体组合机床设计 4039
251、新型连续式洗米机 4038
252、磨粉机设计 4037
253、平面关节型机械手设计 4036
254、工程钻机的设计 4035
255、工程钻机的设计 4034
256、卧式三面单工位组合钻床 4033
257、100米钻机变速箱设计 4032
258、轧钢机设计 4030
259、)旋纽模具的设计 4029
260、心型台灯塑料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4028
261、小汽车维修用液压升举装置 4027
262、巷道堆垛类自动化立体车库 4026
263、涡轮盘液压立拉夹具 4025
264、塑料盖注射模设计 4024
265、四星件的数控加工 4023
266、双柱式机械式举升机设计 4022
267、双齿辊破碎机的设计 4021
268、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4020
269、起毛机主传动结构设计 4019
270、可伸缩型带式输送机传动部分设计 4018
271、卷板机设计 4017
272、)经济型的数控改造 4016
273、加工涡轮盘榫槽的卧式拉床夹具 4015
274、机床夹具设计-钻机回转体 4014
275、盖冒垫片五金模具设计 4013
276、多功能自动跑步机(机械部分设计) 4012
277、垫板式万能式输送设备制作 4011
278、地下升降式自动化立体车库 4010
279、单波纹弹性油箱设计 4009
280、带式输送机自动张紧装置设计 4008
281、大模数蜗杆专用铣床的铣头箱设计 4007
282、大模数蜗杆铣刀专用机床设计 4006
283、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横移部分的设计 4005
284、铲平机设计 4004
285、铲平机设计 4003
286、播种机设计 4002
287、棒料切割机 4001
288、XQB小型泥浆泵的结构设计 3999
289、T611镗床主轴箱传动设计及尾柱设计 3998
290、SSCK20A数控车床主轴和箱体加工编程 3997
291、SPT120推料装置 3996
292、proe与辅助制造 3995
293、PLC控制机械手设计 3994
294、PDA模具设计 3993
295、MG250591-WD型采煤机右摇臂壳体的加工工艺规程及数控编程 3992
296、MG132320-W型采煤左牵引部机壳的加工工艺规程及数控编程 3991
297、GBW92外圆滚压装置设计 3990
298、DZ60振动打桩锤的设计 3989
299、200米钻机回转器设计 3988
300、200米液压钻机变速箱的设计 3987
301、TGSS-50型水平刮板输送机---机头段设计 3981
302、减速器毕业设计 3980
303、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3953
304、普通CA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 3952
305、DN2000水轮机进水阀液压系统设计 3951
306、步进电机的单片机控制方法.caj 3947
307、组合机床毕业设计 3941
308、磁流体密封 3940
309、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3938
310、电子体前屈的结构设计 3937
311、蜗轮蜗杆传动箱全套图纸HWT200 3936
312、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3935
313、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毕业设计 3934
314、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 3933
315、单级蜗轮蜗杆减速器 3932
316、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3931
317、垫片的冷冲模设计 3926
318、风扇罩塑料模设计 3925
319、冲压垫片毕业设计 3924
320、垫片冲孔落料复合模设计 3923
321、垫片的冲压模具设计 3922
322、[机械工程]ProE软件的反求工程技术与应用 3901
323、[机械工程]歼X机后机身51-57框段件装配工艺分析和左上壁夹具及蒙皮零件工装设计 3900
324、[工程热力学]多效蒸发论文 3898
325、[电气控制系统设计]ZLJ5291THB125-37S混凝土泵车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3897
326、二三维一体化CAD系统中工程图纸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和实现 3896
327、[服装机械]服装机械--单针曲线高速平缝机的装配工 3895

阅读全文

与自动上下料装置设计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废品机械师怎么让车不翻 浏览:888
gps工具箱为什么搜不到卫星 浏览:322
浇地地下管道阀门 浏览:311
佛山市国铝五金制品有限公司v 浏览:255
汽车仪表盘ch是什么单词 浏览:205
机械纪元怎么交易 浏览:798
机床5包和3包有什么区别 浏览:564
面部超声波怎么那么疼 浏览:244
上海坦克牌电动工具 浏览:312
跨临界直接制冷是什么原理 浏览:852
CAD化工PID阀门是怎么绘制的 浏览:762
电动工具连锁店 浏览:72
朔州五金贸易市场 浏览:32
设备锁密码忘记怎么弄 浏览:414
东莞市裕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910
自动加药装置价位 浏览:37
宝来车仪表盘怎么能看到油耗 浏览:561
温州博恒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88
三吨合力叉车仪表总成多少钱 浏览:724
上海五金机电市场招工 浏览: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