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甲是一种进行无土栽培的实验装置,某生物小组利用该装置研究水温对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图乙是实验
(7)在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图甲出现的主要现象有:①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幼嫩植株弯向光源生长;②植物生长需要水、矿质元素等,因此装置中的培养液会大量减少;③植物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培养液浓度上升,幼苗会因失水而出现萎蔫、甚至死亡现象.(本题属于开放题,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5)由乙图可知,在30℃温度下,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最好,因为此温度是植物体内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温度在5口℃或38℃时,植物吸收的矿质元素中,硅酸的吸收量最少,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硅酸的吸收影响最大.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所以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的种类和数量分别与根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载体的数量有关.
(3)根据第(7)题可知,若想让该植物在此装置中能存活更长的时间,需要改进的措施有:向培养液中不断通入空气;定时添加成分均匀的新鲜培养液;适当添加水分等.(本题属于开放题,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7)①幼嫩植株弯向光源生长
②装置中的培养液会大量减少;实验初期幼苗生长,得段时间后,幼苗会出现萎蔫、甚至死亡现象
(5)30℃此温度是植物体内酶活性的最适温度&nbs六;&nbs六;&nbs六;硅酸&nbs六;&nbs六;&nbs六;根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载体的数量
(3)向培养液中不断通入空气;定时添加成分均匀的新鲜培养液;适当添加水分等
2. 如何写植物无土栽培的实验报告
观察计划
栽培对象:大蒜(七枚)
准备材料:玻璃皿一个,一坨大蒜(七枚),少许清水。
栽培办法:将大蒜放入盛有少许清水的玻璃皿中,置于阳光下。
观察记录
10-01-31第一天:无明显变化。
10-02-01第二天:同上。
10-02-02第三天:同上。
10-02-03第四天:大蒜底部根须伸长,约为0.5CM。
10-02-04第五天:根须略有长长。
10-02-05第六天:大蒜中有两瓣生芽,均约为2Cm『01、02号』。
10-02-06第七天:『01幼芽』2.4CM,『02幼芽』2.2CM,新生的『03幼芽』1CM。
10-02-07第八天:『01幼芽』2.7CM,『02幼芽』2.4CM,『03幼芽』1.5CM,新生的『04幼芽』 0.8CM。大蒜根须长长,约为1.5CM。此时大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三枚,一部分四枚。
10-02-08第九天:其余三枚大蒜皆已长出幼芽,但还未完全长出,冲破外皮。其余各部无明显变化。
10-02-09第十天:『01幼芽』3CM,『02幼芽』2.5CM,『03幼芽』1.7CM『04幼芽』1CM,新生的『05幼芽』0.6CM。
10-02-10第十一天:『01幼芽』5CM,『02幼芽』4.6CM,『03幼芽』4CM,『04幼芽』3.2CM,『05幼芽』2.3CM,新生的『06幼芽』2.5CM。『05幼芽』芽尖分裂。
10-02-11第十二天:『01幼芽』5.2CM,『02幼芽』5CM,『03幼芽』4CM,『04幼芽』3.8CM,『05幼芽』3CM,『06幼芽』2.8CM。新生『07幼芽』2.6CM。根须长到2.4CM。
10-02-12第十三天:『01幼芽』5.2CM,『02幼芽』5CM,『03幼芽』4.2CM,『04幼芽』4CM,『05幼芽』3CM,『06幼芽』3CM,『07幼芽』3.3CM。
附:10-02-26第二十七天大蒜长势图像
3. 无土栽培实验步骤
无土栽培的实验步骤分为以下七点:
配制营养液:将市场上销售的回无土栽培营养液用水按规定答倍数稀释,具体要根据所栽培的植物而定。
脱盆:用手指从盆底孔把根系连土顶出。
洗根:把带土的根系放在和环境温度接近的水中浸泡,将根际泥土洗净。
浸液:将洗净的根放在配好的营养液中浸10分钟,让其充分吸收养分。
装盆和灌液:将花盆洗净,盆底孔放置瓦片或填塞塑料纱,然后在盆里放入少许珍珠岩、蛭石,接着将植株置入盆中扶正,在根系周围装满珍珠岩、蛭石等轻质矿石。轻摇花盆,使矿石与根系密接。随即浇灌配好的营养液,直到盆底孔有液流出为止。
加固根系:用英石、斧劈石等碎块放在根系上面,加固根系,避免倒伏。同时在叶面喷些清水。
日常管理:无土栽培的花卉盆景,对光照、温度等条件的要求与有土栽培无异,植株生长期每周浇1次营养液,用量根据植株大小而定,叶面生长慢的花卉用量酌减;冬天或休眠期15-30天浇1次。室内观叶植物可在弱光条件下生存,应减少营养液用量,营养液也可用于叶面喷施。平时要注意适时浇水。
4. 无土栽培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找个范文格式,内容自己往里面填写就是,记得中学高中的物理化学就有实验报告吧
5. 如何做无土栽培的小实验
无土栽培的实验步骤分为以下七点:
配制营养液:将市场上销售的无土内栽培营养液用水按规定倍数稀释,具体容要根据所栽培的植物而定。
脱盆:用手指从盆底孔把根系连土顶出。
洗根:把带土的根系放在和环境温度接近的水中浸泡,将根际泥土洗净。
浸液:将洗净的根放在配好的营养液中浸10分钟,让其充分吸收养分。
装盆和灌液:将花盆洗净,盆底孔放置瓦片或填塞塑料纱,然后在盆里放入少许珍珠岩、蛭石,接着将植株置入盆中扶正,在根系周围装满珍珠岩、蛭石等轻质矿石。轻摇花盆,使矿石与根系密接。随即浇灌配好的营养液,直到盆底孔有液流出为止。
加固根系:用英石、斧劈石等碎块放在根系上面,加固根系,避免倒伏。同时在叶面喷些清水。
日常管理:无土栽培的花卉盆景,对光照、温度等条件的要求与有土栽培无异,植株生长期每周浇1次营养液,用量根据植株大小而定,叶面生长慢的花卉用量酌减;冬天或休眠期15-30天浇1次。室内观叶植物可在弱光条件下生存,应减少营养液用量,营养液也可用于叶面喷施。平时要注意适时浇水。
6. 进行无土栽培实验的对照实验(一组有无机盐,一组没。有无机盐。)的步骤是什么
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进行,实验证明了土壤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故选:D.
7. 无土栽培的设施和形式是什么
(一)水培法
是纯粹采用水溶液培养,植物的根是悬浮在液体介质中(营养液中)。
水培方法有许多种,简单的方法可用罐头瓶、塑料杯、塑料盘(或槽)等容器。罐头瓶或塑料杯上用塑料盖板。盖板上打一大一小的两个孔。大孔为种植孔,种入植物,用浸蜡的脱脂棉或泡沫塑料把植株固定在孔里;小孔为通气孔,插入通气管,可用养金鱼用的小气泵打入空气。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液,不宜装满,使液面至盖板留有若干厘米的空间,植株的根颈部分不要浸入营养液里,要留在此空间里(图13—3)。
图13—3 塑料杯法塑料盘栽种,可用一深一浅的宽度差不多的两个盘,浅盘底部有许多孔洞,深盘底部留一排水孔,接上橡皮管和透明玻璃管,以便控制下盘液面。浅盘放在深盘上,内装砂砾,炉渣、泥炭或蛭石等基质,作为植物的支持盘,在基质上种植物,下盘装入营养液,从支持盘上浇水或营养液,使基质保持湿润,有利于植物发芽、生根。下盘的营养液,起初应使液面与上盘底部相距0.5—1cm,有利引导植物的根穿过盘底的孔洞进入下面营养液内。当植物长大,根系充分浸入营养液后,液面要逐渐降低到与上盘底保持2.5—5cm的距离。10—15天要更换一次营养液(图13—4)。
图13—4 塑料盘法截面图
把塑料盘的种植方法扩大,则成为较大的种植槽。也可以用水泥砌成较大的槽,上面用塑料网隔开盛固体基质并留有检查孔,便于检查液面的变化,还可装一水泵,使营养液定时循环流动。
现在应用于商业生产的水培法多采用营养膜技术(Nutrient Film Technique,简称NFT),这种技术是由印度道格拉斯发明的,他在1973年的萨萨里第三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上发表了他的论文。他采用塑料或其它材料做成槽,植物栽在里面,营养液以很浅的水流在槽内川流不息地循环流动(图13—5)。
图13—5 道格拉斯的营养膜
营养膜技术经不断改进,现已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也有用塑料板做成永久性的栽培槽,采用多层种植,每层按有日光灯以补充光照。采用这种方法种植的植物生长良好,根系发达,在槽内形成一层密集的根甸。大规模的种植多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它设备简单,容易操作,投资少;便于管理,作物换茬方便;营养液循环浅流,根部容易吸收到新鲜氧气;节省用水;在光照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容易调整营养配方,以控制植物生长;在营养液中可使用内吸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植物的病虫害发生;还可以给营养液加热,使植物根维持最合适的温度,因而可使温室气温低于正常温度,以节省能源。所以很受广大无土栽培者的欢迎。适用于水培法的药用植物可试用全草类和叶类的药用植物,如毛花洋地黄、穿心莲、广藿香、紫苏、颠茄、薄荷等。
气培也是水培的一种,植物的根是被悬挂在密闭的暗室中,用喷头定期向植物根上喷洒营养液,以保持室内有100%的相对湿度,使根浸润在营养液雾中。
要使水培获得成功,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使根得到充足的空气
生长着的根要进行呼吸,需要氧气。在静止的水溶液中氧的含量是有限的,无法源源不断地满足根呼吸的需要,没有氧气根就要窒息腐烂,随之全株死亡。所以营养液中氧含量的多少是影响植株生长的重要因素。要保证营养液中的氧能源源不断地满足根呼吸的需要,就必须经常给予通气。通气的方法:一种是强迫通气,即把一个多孔的管子放在种植床内或容器的底部,通过管子向营养液中吹气。另一种是用一个泵,让营养液循环流动,当营养液流入种植沟和回流入营养液槽时留有一定的落差,当营养液流动或滴落时把新鲜空气溶入营养液里。再者,还可使根颈部分和一部分根暴露在湿润的空气环境中,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2.使根部处于黑暗环境中
暴露在光下的营养液,会促进藻类生长,藻类不仅与植物争夺养分,使营养液发臭变质,还会消耗营养液中的氧气,妨碍植物生长。所以要用不透光的材料做种植沟、床或覆盖容器。同时根也需在黑暗的环境中才生长良好。
3.适宜的营养液也很重要要
探索适合于该种植物生长的盐类种类、养分比例、营养液浓度和酸碱度等。以调配最适于该植物生长的营养液。
(二)基质栽培法
基质栽培是在一定的容器内填充某种基质栽种植物,并定时定量供应营养液。可以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的有很多种,如砂、砾、泥炭、炉渣、蛭石、珍珠岩、锯末、浮石、泡沫塑料、谷壳及岩棉等等。用这些基质培养植物,就可称为砂培、砾培、泥炭培、炉渣培、蛭石培等。这些基质还可以相互混合,粗细搭配,吸水性能好的与吸水性能差的搭配,以弥补单独使用某一种基质时的缺点。混合目的是发挥各自的长处,去其短处,使基质内水、肥、气能得到协调,创造出更有利于根生长的环境。
用于无土栽培的基质必须像土壤一样,能提供植物根系生长的优良场所;能支持根的生长;加入营养液后,能保持空气、水和养分三相的平衡,满足植物对三者的需要;对植物生长无不良的影响,下面介绍几种基质栽培法。
1.砂培
是采用砂作为培养基质的一种栽培方法。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砂粒不宜太细或太粗,太细容易滞水,太粗排水太快易干。砂粒直径不小于0.6mm,不大于3mm,最好是粗细混合搭配。较细的砂可用于扦插育苗,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现在仍广泛应用。
砂培的形式也有多种。可以用水泥砌成的种植床,可以在地里挖槽用塑料布衬里,也可用石头或砖砌成。用水泥砌成的和用塑料布衬里的不漏水的种植床,床底要有一定的小坡度,一般1∶100—200,并设有排水管或开排水孔,开口处要垫放10cm左右厚的石砾,以防砂流出。用石头或砖砌成的简易种植床,床底可铺一层约5cm厚的石砾,再装入15—20cm厚的粗砂。槽的宽度不宜太狭或太宽,一般1—1.2m,以方便操作为宜。
施肥:可配成混合肥干施,也可配成营养液喷浇。干施每10天施一次,雨季7天一次,每次每平方米10—30g,用量视植物种类和生育期而定;营养液喷浇浓度0.1—0.2%,每星期2—3次,浇灌以底部排水孔流出少量水为度,雨季可多次少浇。
灌水:视药用植物年龄、发育期、气候等来决定浇水次数。天气干旱炎热,每天可浇2—3次,一般天气一次。浇水量不宜过多,以浇透为度。半个月至1个月要对植床排出的水测定可溶性盐的浓度(有可能还应测试植物对盐类的利用情况)。若总的可溶性盐量超过2000ppm时,要用清水淋洗去盐。根据盐类的测定结果还可改变施肥方案。适用于砂培的药用植物很多。如人参、西洋参、地黄、黄连,毛花洋地黄、薄荷、绞股兰等。
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采用底灌,保持表层砂面干燥,以防藻类孳生蔓延。
2.砾培
就是用小石子作为培养基质的无土栽培法。以花岗岩的碎石子最好,小的颗粒直径不小于1.6mm,大的颗粒不大于2cm,占总体积一半的颗粒,直径应为1.3cm。砾培法由于颗粒较大,排水性能好,但保水性能差,宜采用营养液的连续循环流动灌溉。适宜种植高大的药用植物。
3.泥炭培
泥炭是由半分解的水生、沼泽生或藓沼生的植被所组成。不同的泥炭性质不同。有三种泥炭:泥炭藓、芦苇、苔草和泥炭腐殖质。其中泥炭藓不易分解,是由水藓或其它藓形成的,具有高的持水量(10倍于其干重)、高的酸度(pH3.8—4.5)。并含有少量的氮(约1%),但不含磷或钾。常与其它基质混合使用,或做成泥炭坨栽培。由其它藓类生成的泥炭,远较水藓分解快,用作培养基质不够理想。由苔草、芦苇和其它沼泽植物形成的泥炭分解也很快,不适于使用。
4.蛭石培
蛭石为云母类矿物,经加热煅烧到1000℃,即行膨胀,水变为蒸汽,矿物层爆裂开,形成小的、多孔的、海绵状颗粒。是水合的镁-铝-铁硅酸盐〔3MgO·(Fe、Al)2O3·3SiO2〕,很轻,每立方米96—160kg。呈中性反应,具有良好的缓冲性和不溶于水,每立方米能吸水500—6501。具有高的阳离子交换量,因而能保持养分和释放养分。并含有可被植物利用的镁和钾。
园艺上用的蛭石有4个等级:1号颗粒直径为5—8mm;2号颗粒直径为2—3mm,最常用;3号为1—2mm;4号为0.75—1mm,是种子发芽育苗最常用的基质。膨胀蛭石吸水后不可挤压,以免破坏良好的多孔结构。
蛭石可以培养多种药用植物,蛭石的保水保肥性较强,容器底部应该是多孔的,以利排水,一般采用表面浇灌,浇水和浇营养液的次数不宜过多。蛭石可以和砂按体积1∶1—3混合,用砖垒成高20—25cm、宽1m、长10m以上的种植槽,下铺5cm左右厚的石砾。种植人参或西洋参。根据我们多年来的试验证明,其出苗率和保苗率都较高,达90%左右,节约种子,参苗生长良好,不易发生根腐病。可育苗和商品生产相结合,一、二年生苗就可移栽。若按6×6cm行株距播种的,一年生苗可每隔一行间一行,二年生苗再每隔一行间一行,株间过密的也可适当间去,宜在秋季回苗后进行。由于栽培基质疏松,起苗容易不易伤根,也不易伤害邻近留下的商品苗的根,移栽成活率高。与珍珠岩混合种植毛花洋地黄,植株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提高产量90%以上。
此外,蛭石或与砂、珍珠岩等混合用于扦插小蔓长春花、金银花和绞股兰等药用植物,插条生根快,根系发达,成活率几乎可达100%,起苗容易,不易伤根,移栽成活率高。
5.珍珠岩培
为硅物质,是由熔岩流形成的矿物。挖出粗矿和筛选之后,在炉中加热到760℃,颗粒中的少量水变为蒸气,把颗粒推松,形成轻的小海绵状的颗粒,每立方米重80—130kg。直径1.5—3mm的颗粒,常用于园艺,能保持比它本身重3—4倍的水,基本上为中性,pH6.0—8.0,但无缓冲作用,与蛭石不同,它没有阳离子交换性能,不含有矿质养分。它最能使混合物通气,因为它结构稳定,不会分解,但当碰撞时会破裂成小颗粒。细小的颗粒可用于种子育苗,粗的颗粒与泥炭等量混合用于扦插育苗,或者和泥炭、砂混合种植多种药用植物。
基质栽培的种类和形式还有很多种,这里再介绍一种简单、有趣的方法,叫垂直栽培。最简单的方法为长袋状栽培。用0.15mm厚的黑色塑料布,做成直径15cm,长2m的长袋,内装轻质锯末、刨花、泥炭或蛭石等混合物。底端结扎以防基质落下,装好后上端结扎,悬挂在温室中,就像一个个柱子一样,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袋子周围按一定距离开2.5—5cm宽的孔,以种植植物,营养液从袋的顶部流入,通过整个袋子向下渗漏,至下面排水孔流走(图13—6)。
图13—6 悬挂袋状栽培示意图
8. 植物无土栽培实践报告。急
无土栽培的研究实践活动 xx无土栽培研究小组 指导老师:xxx 一、研究小组的成员无土栽培研究实践小组成员及分工组长:xx 负责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副组长:xx 参与实践研究,负责研究报告的撰写组员:xx xx xx xx xx 负责网络技术、研究报告幻灯片制作的指导xx xx 参与实践研究,负责联络,摄像二、研究实践活动的日程安排 经过我们研究小组成员的共同讨论,制定了如下的“研究实践活动计划”: 三、研究活动的过程查找资料1月11、12日,我们研究实践小组的成员通过上网和到图书室查阅资料,整理出了一本“无土栽培”的指导手册,也使我们了解了无土栽培的发展历史、优点、类型、方式、技术要点等内容,为以后开展活动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四)开展实验通过我们查找资料,聆听讲座,实地参观后,研究小组的成员人人跃跃欲试,都想大干一场。于是,我们全体成员通过讨论分成5个组,分别是“青菜组”、“蚕豆组”、“大蒜组”、“雪菜组”、“小麦组”,每个组由2位同学组成,要求每组种植1-2种植物。 每位研究成员积极性高涨,每两天认真观察、测量并记载一次植物的根、叶的生长情况,以及植株长度,每周更换营养液的情况。无土栽培实验记录表小组名称 组员 栽培植物名称 栽培时间 时间高度叶片数根系情况栽培情况备注 通过栽培、观察,我们研究发现在种植的8种植物中,存活了5种,分别是“青菜、大蒜、蚕豆、野菜和雪菜”,不适宜水培的有“小麦”、“甘蔗”、“菠菜”。 五、研究活动的收获 这是个样本,希望对你有帮助
9. 无土栽培需要哪些设备
无土栽培需要栽培床、贮液池(槽)、供液系统、控制系统。
(一)栽培床
栽培床是代替土地和土壤种植作物,具有固定根群和支撑植株的作用,同时要保证营养液和水分的供应,并为作物根系的生长创造优越的根际环境。
栽培床可用适当的材料如塑料等加工成定型槽,或者用塑料薄膜包装适宜的固体基质材料或用水泥砖砌成永久性结构和砖垒砌而成的临时性结构。
(二)贮液池(槽)
贮液池是贮存和供应营养液的容器,是作为增大营养液的缓冲能力,为根系创造一个较稳定的生存环境而设的。
(三)供液系统
供液系统是将贮液池(槽)中的营养液输送到栽培床,以供作物需要。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供应方式,一般有循环式供液系统和滴灌系统两种,主要由水泵、管道、过滤器、压力表、阀门组成。
管道分为供液主管、支管、毛管及出水龙头与滴头管或微喷头。不同的栽培形式在供液系统设计和安装上有差异。
(四)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通过一定的调控装置,对营养液质量和供液进行监测与调控。先进的控制装置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营养液质量、环境因素、供液等进行自动全方位监控。
或不采用智能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如NFT水培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电导率自控装置、pH自控装置、液温控制装置、供液定时器控制装置等,同样可以实现对营养液质量和供液的有效监控。
用来控制营养液的供应时间和间歇时间。无土栽培必需的监控设备有电导率仪和酸度计,NFT水培时还需供液定时器与水泵相连,从而实现根据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人工利用这些设备来监控营养液质量变化、
适时调整和补充,并定时向作物供给营养液,做到营养液补充和供液及时,调整到位,并减少人力,节省电力和减少泵的磨损。在购买监控设备时,一定要注意查看型号、电流限量、电压大小、检测范围等,做到与栽培需要相适应。
(9)无土栽培实验装置图扩展阅读
我国无土栽培的研究和生产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水稻无土育秧,蔬菜作物无土育苗。1980年全国成立了蔬菜工厂化育苗协作组,除研究无土育苗外,还进行了保护地无土栽培技术研究。
2016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福建三安集团建立起世界最大面积的全人工光植物工厂中科三安植物工厂,实现了无土栽培蔬菜生产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