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材料在装置艺术审美的作用

材料在装置艺术审美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2-18 19:04:56

『壹』 艺术审美的基本功能与作用

艺术既然与美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如此重要的关系,那么美就应该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审美就应该是艺术的核心本质。理解美,不仅限于形式,还要关系到形式后面的意义。
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把握相关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等。而只有当人与现实之间建立起审美关系时,才具有美学意义的美,才能被人们所认识、所欣赏,才能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
在不同的关系中和不同的条件下,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美的规律关系到事物的本质特性,关系到事物的内容和普遍性,还关系到事物的外在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美是形象的真理。艺术作品的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美感从根本上说,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于人而引起人的一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这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只有在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
从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来看,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反映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并且用物质手段将他的审美观念传达表现出来。因此,艺术从本质上说,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承认和肯定这一点也是在强调艺术的社会本质的前提下强调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点。也可以说,艺术就是艺术家为着审美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一种自我表现,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形式。
对艺术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般的认识能力、想象力、直觉能力为基础,但是这些能力本身并不是审美能力。艺术的审美教育要培养的是对艺术的审美态度,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特征、风格样式的感受力以及对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从理论上说必须对艺术作品采取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关照态度,这需要各种审美能力来支持。是对艺术作品形式的领悟能力和感受能力。艺术作品是一个由形式和内容互相联系而成的整体,审美的意义就是对整体的把握能力,既关注作品的形式,也领悟作品形式所包含的意味,这是对生活的重新构造和解释。从而提高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朝着真善美、知情意各方面全面发展。
艺术不但以自身的存在方式与社会中的其他事物区别,也在接受方式上有特定的审美接受方式———审美态度与它相适应,从而艺术作品在其现实性上成为艺术作品。艺术是对社会的一种反映形式。但是艺术家们并不是单纯因此而创作,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对生活的反映来干预、参与,甚至重新构建我们的社会生活。艺术返回社会生活就内在于艺术接受和消费的形式中,艺术的接受与消费使艺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

『贰』 什么是综合材料艺术

综合材料艺术指的是利用多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综合材料,油画呈现出纹理效果。主要是水和油的运用。是做油底。要用丙烯和油画,那么在做底的时候,就先用丙烯做出你要的肌理,不可以把丙烯和油画颜料一起用,而用丙烯做底也干得快,等干后才能用油画颜料画,或者也可以直接用丙烯画水和油不相容,画油画是不能用水的

用宣纸表也是可以的,关键是你要表现什么样的效果,,综合绘画是用材料媒介通过剪切.拼贴等方式来制作作品的过程。这些材料比如报纸,卡纸,铁线,塑料瓶等等。综合绘画主要是学如何将你的idea通过材料媒介来表现出来,还有就是一幅作品当中一般需要三种不同性质的材料。

综合材料就是无论用什么。比如, 在90年代初,比较流行画什么都参合点丙稀,现在没有任何限制,线,麻,塑料,瓷器,能用的都可以用。



(2)材料在装置艺术审美的作用扩展阅读


反映时代特征:

反映时代特征,也就是说综合绘画的当代性。综合材料与媒介是现代艺术变革的产物,它是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都紧紧围绕对传统的变革而进行的,从而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对艺术进程、现代生活的看法。是让我们了解、接触和研究现当代艺术的窗口。

平面与空间、装置的结合:

虽然绘画似乎总是架上的、平面的形式,但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运用就不仅仅局限于此。随着艺术观念和材料媒介的多元综合,在综合材料创作过程中平面与空间、装置的综合展现是综合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与趋势。

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融合:

从艺术教育和创作的现状看,视觉艺术已经把多种边缘学科容纳进来,交叉进行融会贯通,艺术创作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不仅在原已引进的摄影、音像、信息、多媒体艺术的基础上;

将视觉艺术与当代其他艺术形式进行交叉研究,如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等,此外,艺术还与科技进行交叉融合,如艺术与物理、化学、材料学、工程学等学科的融合吸收。

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的形式面貌,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

『叁』 请简述艺术审美的社会作用

人类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态。所谓审美,简单地说,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生和建构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人与客观事物或现象大致有三种关系:一是科学的认知关系;二是伦理的规范关系;三是审美的表现关系。审美的表现关系专注于对象生动可感的表现性形式,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具有自由性。审美的本质即自由。艺术审美与一般审美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它的审美对象不同,它是以艺术作品作为审美的对象。一般审美是对现实美的观照,现实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原不是作为人们的实践对象和认识对象而存在的。在社会实践中,它们与人首先形成了意志实践关系和理智认识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当社会发展到人们不以直接的功利态度、实用态度对待客体对象时,才出现了比较成熟、纯粹的审美关系。而艺术美则不同于现实美,它是作为审美对象而生产、而存在的。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艺术给予人的只是一种审美愉悦、审美享受和审美评价,只在人的精神上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不能像客观事物那样可以作为实用品出现,如画上的马不能骑,香蕉、蜜桃不能吃等。艺术必须具有美的品格,只有体现了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才具有审美价值,也才能实现以审美功能为前提的各项社会功能。

『肆』 装置艺术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伍』 谈谈你对艺术审美特征的理解

艺术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美术大致分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艺术设计。
国画分为:写意山水,写意花鸟,写意人物,工笔花鸟,工笔人物。
油画分为:传统油画或古典油画,现代油画。
版画分为:木版画,铜版画,摄影,丝网印刷。
雕塑分为:写实雕塑,抽象雕塑。
壁画分为:工艺壁画,传统壁画。
艺术设计分为: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等
美术,“美术”这个专门名词,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它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广义的还包括拳术、魔术、医学等。中国古代所谓“百工技艺”,也是包括同样广泛的范围。在古代,无论东方或西方,都只有“工艺”、“手艺”这样的概念。在中国古籍中只有“绘缋之事”、“刻削之道”、“刻镂之术”、“锦绣文采”等工艺术语的运用,却未见类似“美术”这样的专门名词,这是因为人类的美感意识,是首先从满足生存需求的工艺品萌生的。
在欧洲,“艺术”和“美术”这两个概念,直到文艺复兴之际才确立并被公认。那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创造纯粹精神领域的产物,更足以使人激昂精神、开阔胸怀,达到互相同情、增强意志、建立信念的目的。这类思想意识的活动,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是人的主体意识的发扬,它涉及到艺术的不同领域和形态,这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大规模扩展开来的文学、艺术各门类,其中包括美术。这种精神产品,从物质中提升,和物质相辅而行,成为全面滋养人们心灵所不可缺少的营养。人类依靠它陶冶情怀,并协同各门类的科学认识世界,普及教育,开拓文明。它起着组织和协调社会成员的意志和行为的作用。文明的发展是和艺术创造分不开的,艺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
在欧美拉丁语系国家,“art”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蔡元培早期运用“美术”这个术语时,也包括诗歌和音乐。其后,中国的文艺界、教育界把“美术”和“艺术”的概念逐渐区分开来。“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表达社会意识的一门大学科,广义上包罗文学、音乐等,也包括建筑和园林等。综合性艺术有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它们不同程度地利用美术,有的和美术密切结合。“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必然与姊妹艺术有共性,但它的艺术形态具有鲜明的特征。它和姊妹艺术结合时,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美术甚至可以和科技相结合,派生出艺术新品种。
人类在创造精神产品时,自然地分门别类,建立起文学艺术的各个分支,使之朝着专门化的方向前进,形成了各种艺术门类的独特性能。它们在许多场合虽分犹连,有时则分而复合。每一次的结合和交融(如动画电影、音乐喷泉),便产生艺术的新意向、新品种和相应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的分化和复合都是一种发展,在发展中开拓了对艺术的认识,更新了艺术的观念。其所以有分有合,分而不悖,合而能容,是因为各种艺术品类都受共同的美学原则的支配,有共通的规律可循。
此外,如果从审美和美育的角度谈“美”的问题,“美”这个字眼在汉语中的含义非常广泛,不但概括着整个文艺范畴,而且还介入伦理、哲学等领域。
美术的形态和特性
古今中外的美术品类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千变万化。现代美术因受科技和工业生产的影响,新思潮不断涌现,前所未见的新样式、新品种层出不穷。美术要求发展个性,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多元化,所以对它的共同特征难于作条理明晰的概述。
世界上的美术品类,按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来区分,大体上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几个大门类。绘画的品种又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 水粉画、粉笔画、 丙烯画以及多种塑料和化学颜料的画种。版画品种又可分为木版、麻胶版、金属版(铜或铅)、石版、网版等。木刻的印刷材料有油墨、油画颜料套色和水色套印之分。金属版有腐蚀、干刻之分。油画有有光术、无光术之分。欧洲最古老的蛋彩画和中国古老的矿物质颜料,至今保持着色泽历久不变和技法运用上得心应手的优点。油画和版画在20世纪已成为世界性画种,从表现形态来看,在许多文明国家中,版画已显现出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现代油画和雕塑的开拓创新,步子最快,形态变化最大。
绘画按样式可分为壁画(按物质材料又可分为湿壁画、描金沥粉、磨石嵌、有色水泥及木材、玻璃、金属板的拼镶等。无光油画、丙烯以及其他塑料颜料也被普遍运用)、细密画、磨漆画、漆画、年画(运用木刻水印、水粉、水彩等方法)、连环画、 宣传画、漫画(卡通)、插图等。
中国画又可按艺术技巧分为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两大系统;按题材样式又可分为人物画、 山水画、 花卉、草虫、翎毛(禽鸟走兽)、鳞介(鱼贝类)等画科。日本的绘画受其影响很深。书法和篆刻一向是中国画的姊妹艺术而自成系统,也在日本广为流传。书法艺术在当代被认为是一种抽象艺术。
雕塑的品种可分为石材雕塑(大理石、花岗石等),金属雕塑(包括铸铜、不锈钢、铅、镍、铝等),玻璃钢及塑料、白水泥等雕塑。按体裁、形制又可分为圆雕、浮雕(有高、低之分)、纪念碑雕塑、人物雕塑、动物雕塑、装饰雕塑、民间彩塑等。现在有直接从人体翻制后再作加工的等身大的彩塑,有利用电和光效应原理产生颤动美感的“效应雕塑”,这两种雕塑可说是写实形态和抽象形态的两个极端。
工艺美术(又称实用美术)的品种最为丰富多彩,大的分类有金工、木工、漆工、陶瓷、彩塑、玉雕、牙雕、景泰蓝、珐琅、料器、染织、刺绣、编织等。各国各地区的特种工艺,大多数源于民间手工艺,它有雅俗共赏的特点,与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
设计的门类有书籍装帧、广告、 商品包装、服装、家具、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装璜、环境美术(庭院、园林及建筑群体美术)等。设计也包括图案、字体及利用摄影与电子计算机进行设计的科技性美术。
就美术创造的形象化手段来说,造型性是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所以又称为造型艺术。如绘画通过描画彩绘的手段,雕塑通过塑造、刻镂的手段,建筑艺术通过间架营造的手段,工艺美术通过镂、蚀、切、削的手段等。造型的含义很广,有立体造型,也有平面造型;有色彩造型,也有黑白造型。造型这个概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现代观念中,既有具象形式的造型美,也有抽象形式的造型美。大体上,西方的美术,其发展的轨迹以形体块面的造型为主,线的运用是附属于形体块面的;而中国的美术,线描造型却占着重要的地位,形体是通过线描来体现的。所以西方常用“塑造”这个术语来描述绘画性造型,而且推崇在绘画中体现雕塑性。中国的美术正相反,线的描绘统率着造型,即使在雕塑艺术中,线的作用也占主导的地位;形体块面在中国雕塑上表现得概括浑成,它通过线条的刻画而完成造型的任务。
美术又称空间艺术。西方的美术传统,基本上按物理学的观念,把长度、高度和深度称作“三维空间”。存在于现实空间的有纵深感的三维美,是雕塑和建筑之类立体造型形象产生生命和力度感的重要依据。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美,是再现性具象绘画的真实感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之一。空间艺术,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可能或不长于表现时间性的、凭借视觉来创作和感受的艺术。它的特点是长于具体描绘,塑造和刻画生活中或想像中的事物或情景,有明显的再现性和描摹性,它不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除非受到外力的破坏和本身的朽蚀,可长期存在于世上。空间艺术在创作上也有弱点,特别对情节性绘画和雕塑造成了局限,例如独幅画只能表现一个瞬间的形象,这就难于从纵向展开事物和情节的发展。然而,正因有此局限,绘画创作便朝着形象的深层开掘,追求造型的凝练和运动感的凝聚,从而形成了绘画所独具的魅力。绘画和雕塑的构图,常选择人物动作过程中某一生发性的瞬间,以加强力度感,并在欣赏心理上,造成动作起迄的越进效应,如画射箭引而不发,使空间艺术产生时间感觉,中西绘画和雕塑中都有这样的例子。凝练的人物形象之醇厚和深刻,决不是瞬间印象所能摄取的;空间艺术形象的凝练和凝聚也意味着时间的浓缩。
在中国的传统美术理论中,对空间观念有不同的阐说,宋代郭熙所说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不单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观,而是置身天地间的诗意般的空间概念,也就是有回旋余地的“神游”意境。中国画论倡导时空的统一观,它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意象;相应地又以散点透视法代替焦点透视法(虽然南朝宋人宗炳早在公元 5世纪已经发现了物理透视原理),这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视觉心理空间,即所谓“心视”。这种审美观在19世纪末受到西方的重视,提出在美术上打破时空界限,以拓展表现功能。
美术又称为视觉艺术,这是从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主要是视觉来说的。造型艺术被人们感知的时候,一般通过视觉渠道(除了一些工艺品可通过手的摩挲,用触觉加强审美体验外)。视觉艺术这个界定,涵盖面很广,凡是主要通过视觉媒介完成欣赏的一切可视的艺术门类、样式、形式或符号,都可包涵在内。至于可视的综合性艺术如戏剧、舞蹈和通过视觉阅读的文学作品等,自然不在此列,因为它们的被感知,还要而且主要是通过行为和动作(表演)、语言和文字以及其他各种感觉渠道。
美术还被区分为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大系统。所谓纯美术(fine art),是指纯粹精神性、欣赏性的绘画、雕刻、音乐等,有时也包括诗歌。蔡元培曾把它称为文艺美术,指明其中凝结着社会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以区别于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工艺美术。文艺美术的提法比纯美术妥贴,因为“纯”的意义不太明白,如果是指纯属欣赏性的美术,那么工艺美术中也是有的,而所谓“纯美术”中,也并不都是纯属欣赏性的。然而,纯美术这个词汇已经用惯,虽然它和外文的原意并不符合。
设计(design)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美术学科,虽然它并不是新名词,而且早已被运用在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上。在建筑和工业设计中,决定大局的是形体块面的空间设计,其次是局部性的门窗、墙面、各项部件的装璜等设计。在工艺美术中,有形体、纹样等设计。绘画作品的构图,实际上是整体结构设计;在一定形式的图像中,都有线、形、色、块等平面设计;在雕塑中,最重要的是形的空间设计。现代的设计,首先在商品包装、家具、室内装璜等方面发展起来,然后从轻工业产品扩展到重工业产品,如汽车、轮船和飞机等造型设计。许多工业产品的设计是和科学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设计现已渗入到整个美术领域,成为一项重要的造型学科,设计思想和设计技术极大地影响着美术品的艺术魅力。
设计是一种研究用点、线、面、体、光、 色、 质、材及一切造型因素构成种种美好形象和感觉,并把它运用到各种美术创作上去的学科。简言之,设计是研究造型构成的学问,其中主要的对象是研究视觉空间,通过空间设计,传达视觉艺术的效应。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室内空间构成、环境空间构成等专业,都是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探索美术造型问题的。设计的发展,已经介入纯艺术领域,在近现代的绘画和雕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广义地说,中国画的笔墨、油画的质感和肌理、雕塑和工艺的材料美,都属设计(抽象造型形式)范畴。在有些科技先进国家,已把美术学院改称“美术设计学院”。
“具象美术”和“抽象美术”是20世纪初形成的新名词,虽然这两种形态的美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但是只是在现代,抽象美术才得到了大发展。具象泛指表现具体的物象。古今中外的写实主义的美术,都依靠具体可视的形态,通过事物的现象和外部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它基于具象观念,主要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创作素材进行提炼、概括、集中、夸张等手段,达到典型化审美目的。“抽象”这个词,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其一,艺术家运用提炼、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创造艺术形象。这个过程称为艺术抽象,表达着艺术家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感受。从生活形态到美术形态,无不需要始终贯串这种抽象的形象思维活动。在这里,抽象是“艺术的抽象”。具象和抽象并不相互矛盾,而是统一在艺术形象中的。P.毕加索对“牛”的一系列形象探索,展示了艺术抽象(从具象、半抽象到抽象)的多种变体,从这里又可以看到从“艺术的抽象”走向“抽象的艺术”的某种轨迹。中国现代雕塑家杨冬白创作的《饮水的熊》就是一件较好地寓具象于抽象的作品。这是一种半抽象的美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艺术的抽象”手段,同时又很好地表达了“抽象艺术”的意向。其二,认为抽象和具象是两个相反的意象,抽象是纯意识、纯形式的东西,但是也不绝对排斥与具象相融合,形成形式夸张的、在抽象中隐现出具象性的或者半抽象的美术。
世界上各种派别的抽象主义美术家,对“抽象”的含义抱有各自不同的观念。

『陆』 具象艺术审美功能的作用

具象艺术来的突出特点源首先是它的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按照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来描绘对象。所以,当我们观看具象美术作品时,第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每一个个别人物的性别、表情、动作和衣装、各个物品的品种、类属以及地点、环境等特征。例如宋代画家张泽瑞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很好的例子,其中对各色人等的生动描绘已成为人们认识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等的第一手资料,具象艺术的第二个特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表现出瞬间性特征,即艺术家选取的是艺术形象最典型的一瞬间。例如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诺森十世》这幅肖像画中,作者准确把握了对象阴险、狡诈、多疑甚至毒辣的性格特征,他双唇紧闭、双眉紧锁、目光斜视、脸色沉阴,好像对谁都不信任。同时他又坚定、独断,要控制一切,使教皇本人都不得不一再惊叹:“太像了!太像了!”

『柒』 简述艺术的审美性特征有哪些方面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造型艺术是一种再现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版画、工艺美术、篆刻、艺术设计等。

造型性是造型艺术最为基本的特征,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手段和物质材料,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出艺术形象。造型艺术的物质媒介决定了其作品的静态的永久性,总是以无声示有声、以静示动、寓静于动,在一种永久的物质形态中表达深刻的历史和审美蕴涵。直观性是指造型艺术都是直接诉诸欣赏者的眼睛,凭借视觉感来感受的。

(7)材料在装置艺术审美的作用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应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同一、主体和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艺术的这种审美认知作用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真正做到了观古今于须臾,揽四海于一瞬。

对于大致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在认识自然现象方面,艺术毕竟比不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在认识社会、历史方面,艺术也不可能像社会学、历史学那样完备详实地占有资料。

『捌』 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表达形式有几种

艺术是指各种用具体的、深动、可感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给予人们以审美思想享受社会意识形态的总称。根据表现手段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和实用艺术五大类。

阅读全文

与材料在装置艺术审美的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感统训练前庭觉活动器材有哪些 浏览:446
第九空间全机械真人密室逃脱怎么样 浏览:295
机械引爆怎么不控制风暴 浏览:124
工厂直饮水设备哪里有 浏览:222
阀门gbpr什么意思 浏览:599
敏捷训练器材哪里有卖 浏览:433
风光330工具箱 浏览:979
冲压模具设计起重装置设计 浏览:221
2018ti电流信号检测装置 浏览:612
丰田花冠仪表盘亮电池标志是什么原因 浏览:36
危废处置装置设计需要资质 浏览:165
24节气装置设计 浏览:942
电动工具制作视频 浏览:757
制冷工况压焓图怎么画 浏览:559
音频设备失效怎么办 浏览:24
海龙工具箱演示下载 浏览:122
阀门厂对人体有害吗 浏览:315
网红用什么唱歌移动设备 浏览:773
处理机械事故时应注意什么意思 浏览:157
传动部分又叫传动装置常见的传动装置有什么 浏览: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