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氨基酸纸层析显色实验装置图

氨基酸纸层析显色实验装置图

发布时间:2021-02-18 07:48:10

⑴ 氨基酸纸层析展层计

究其原因,经自己多次亲手操作,多次反复对比,始悟出一些道理,叙述如下:拖尾现象是指展层,显色后在层析分配图上,所看到的某一种氨基酸的分子位移,不是如标准图谱所示的那样,完整地显示在某一位置上,而是形成象笤帚似的那样,前端粗圆而逐渐细小下来,宛如拖着一个尾巴。其图所呈颜色也是由浓渐淡。其图象的出现,原认为是在实验中,对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掌握不够所致。诸如,物质结构与极性对Rf值的影响,层析溶剂对Rf值的影响,PH对Rf值的影响(溶剂、滤纸和样品的PH值),温度对Rf值的影响,滤纸的质地是否均匀,薄厚是否适当,纤维的松紧度是否适中等对Rf值的影响,展层的方式(上行、下行)对Rf值的影响。然而在多次实验过程中无论怎佯严格遵循其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的要求,都仍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拖尾现象。此时,这就需要从具体操作规范方面,诸如样品的处理,点样、展层、显色等几个操作程序去考虑思索,经仔细分析,样品的处理是为除去杂质纯化样品,达到层析分配某氨基酸的情晰显色图像;展层过程是在上述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下
进行,使样品达到一个适当的位移,便于在显色后从图象上,区分不同样品的氨基酸;显色是在用配制好的,与水不相混合,并挥发性较快的 邑剂喷雾后迅速吹干的。更何况显色剂又是含水量极低,不会影响洋品的斑点扩散,那么问题就集中在点样这个操作程序上了。点样是将被层析分配的几种氨基酸混合液,和为了对照实验结果,而分别配制的几种氨基酸的溶液,用微量点样管或毛细管,或血球计数器将5一j5微升的样品,点在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层析纸上设计好的多点位置中去。点样后要自然风干,或冷风吹干。最好不要用加热装置,如吹风机,灯泡之类的热源将其样品点加速干燥。因为加热装置在学生操作时,一但注意不够,掌握不好,则温度升高势必要使样品破坏,更会使佯品点干的太燥。正是由于这样,样品点太干燥,使其样品物的分子,牢固地吸牢在层析纸的纤维上。所以在展层过程中,样品点的每个物质分子,不能在层析纸上同时起步,而是形成了有先有后,鱼贯而上行或下行的状况,最终使洋品物质的分子,不能同时都集中到达一个位置。致使在显色后,实验结果的图象上,观察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斑点,而是一个拖着尾巴的斑点。这就是上述所说的拖尾现象。

卤、结束语 ’
纸上分配层析所出现的拖尾现象,究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在点样品后,样品点吹的太干燥所致。原因太简单了,往往被人们容易忽略,更引不起人们的重视。但它确实在困扰着人们的实验效果。为此,建议应在该实验的点样操作中,加上一句,“样品点不要砍的太干燥,否则,样品物质的分子,会牢吸在层析纸的纤维上,出现拖尾现象”。

⑵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中展层时间的长短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氨基酸离鉴定——纸层析 ,实验目 掌握氨基酸纸层析原理,析待 测品氨基酸. 二,实验原理 纸层析滤纸惰性支持物配层析.滤纸纤维羟基具亲水性,吸附层水作固定相,机溶剂流相.机相流经固定相,物质两相间断配离. 溶质滤纸移速度用Rf值表示: Rf=原点层析斑点距离/原点溶剂前沿距离 定条件某种物质Rf值数.Rf值与物质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质量层析温度等素关.本实验利用纸层析离氨基酸. 三,实验器材 (1)烧杯(5000mL):1/组 (2)微量注射器(100 L):1/ 组. (3)喷雾器:公用. (4)培养皿:1/组. (5)层析滤纸(22cm,宽14cm新华号滤纸):1张/组. (6)直尺,铅笔:自备. (7)电吹风:1/组. (8)托盘,针,白线:1套/组. (9)手套:1双/组. (10)塑料薄膜:公用. (11)烧杯:50mL,1/组. 四,实验试剂 (1)扩展剂:4体积丁醇1体积冰醋酸放入液漏斗,与5体积水混合,充振荡,静置层,弃层水层. (2)氨基酸溶液:0.5%已知氨基酸溶液3种(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0.5%待测氨基酸液1种. (3)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丁醇溶液. 实验试剂 五,实验操作 检查培养皿否干燥,洁净;若否,其洗净并置于干燥箱内120℃烘干. (1)平衡:剪块塑料薄膜铺桌面,层析缸或烧杯置于塑料薄膜,再盛约20mL展层溶液烧杯置于倒置层析缸或烧杯,用塑料薄膜密封起,平衡20min. (2)规划:带手套,取宽约14cm,高约22cm层析滤纸张.纸端距边缘2cm处轻轻用铅笔划条平行于底边直线A,直线做4记号,记号间间隔2cm,原点位置.另距左边缘1cm处画条平行于左边缘直线B,B线A,B两线交点原点标明刻度(厘米单位),参见左图. (3)点:用微量注射器别取10mL左右氨基酸品(每取前都要用蒸馏水洗涤微量注射器,免交叉污染),点四位置.挤滴点,同位置需点2~3,2~3mL/,每点完点,立刻用电吹风热风吹干再点,保证每点纸扩散直径超3mm.每须点4,其3已知,1待测品. (4)层析:用针,线滤纸缝筒状,纸两侧 边缘能接触且要保持平行,参见图3-3.向培养皿加入扩展剂,使其液面高度达1cm左右,点滤纸筒直立于培养皿(点端,扩展剂液面A线约1cm),罩烧杯,仍用塑料薄膜密封.扩展剂升A线始计,每隔定间测定扩展剂升高度,填入表3-1.升15~18cm,取滤纸,剪断连线,立即用铅笔描溶剂前沿线,迅速用电吹风热风吹干. (5)显色:用喷雾器通风厨向滤纸均匀喷0.1%茚三酮丁醇溶液,立即用热风吹干,即显各层析斑点,参见左图. (6)计算各种氨基酸Rf值,并判断混合品都哪些氨基酸,各自实验结贴实验报告,见表3-2. (7)层析间横坐标,扩展剂升高度纵坐标画图,求扩展剂升18cm所需要间. (8)微量注射器内外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倒掉用展层液平衡液,培养皿洗净,整理桌面仪器试剂

⑶ 纸层析实验的实验步骤及现象

氨基酸的纸层析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纸层析法的操作技术,分析未知样品氨基酸的成分。 二、 实验原理 用滤纸为支持物进行层析的方法,称为纸层析法,它是分配层析法的一种。纸层析所用的展层溶剂大多是由水饱和的有机溶剂组成。滤纸纤维的—OH 基的亲水性基团,可吸附有机溶剂中的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它沿滤纸自下向上移动,称为上行层析;反之,使有机溶剂自上而下移动,称为下行层析。将样品点在滤纸上进行展层,样品中的各种氨基酸即在二相中不断进行分配,由于它们各自的分配系数不同,故在流动相中移动速率不等,从而使不同的氨基酸得到分离和提纯。纸层析法主要是依据混合组分对二相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但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现象。氨基酸经层析在滤纸上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氨基酸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f 表示。 Rf =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只要实验条件(如温度、展层溶剂的组分、pH、滤纸的质量等)不变,Rf 值是常数,因此可做定性分析参考。如果溶质中氨基酸组分较多或其中某些组分的Rf 值相同或近似,用单向层析不宜将它们分开,为此可进行双向层析,在第一溶剂展开后将滤纸转动90度,以第一次展层所得的层析点为原点,再用另一种溶剂展层,即可达到分离目的。由于氨基酸无色,可利用茚三酮反应使氨基酸层析点显色,从而定性和定量。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 层析滤纸、烧杯、剪刀、层析缸、培养皿、猴头喷雾器、微量加样器或毛细管、吹风机一个、直 尺、铅笔等。 试剂 1.混合氨基酸溶液(水解后的氨基酸干粉) 甘氨酸溶液:50mg 甘氨酸溶于5mL 水中。 蛋氨酸溶液:25mg 蛋氨酸溶于5mL 水中。 亮氨酸溶液:25mg 亮氨酸溶于5mL 水中。 氨基酸混合液: 甘氨酸50mg,亮氨酸25mg,蛋氨酸25mg 共溶于5mL 水中。 2.展层溶剂 碱相溶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 = 13∶13∶13(V/V) 酸相溶剂:正丁醇∶80%甲酸∶水 = 15∶3∶2(V/V),摇匀后放置半天以上,取上清液备用。 3.显色贮备液: 0.4mol/L 茚三酮—异丙醇∶甲酸∶水=20∶1∶5。 4.0.1%硫酸铜:75%乙醇=2∶38,临用前按比例混合。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氨基酸单向上行层析法 1.画基线 戴上指套或橡皮手套,在长约20cm、宽约17cm 滤纸上,距短边2.5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线,即为基线。 2.点样 在原线上,从距纸的长边4cm处开始,每隔3cm 用微量注射器或毛细管依次分别点上甘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混合氨基酸溶液。点样点干后可重复点加1~2次。每一点的直径不超过2mm,点样量以每种氨基酸含5~20ug 为宜。 3.展层 将点好样的滤纸卷成筒形,滤纸两边不相接触,用线固定好,将原线的下端浸入盛有溶剂的培养皿中,不需平衡可立即展层。展层剂为酸性溶剂系统,在展层溶剂中加入显色贮备液(每10mL 展层剂加0.1~0.5mL 的显色贮备液)进行展层,基线必须保持在液面之上,以免氨基酸与溶剂直接接触。盖好层析缸,当溶剂前沿距纸端2cm 时(大约3h),取出滤纸。 4.显色 滤纸取出后,吹干或在80℃左右烘箱内烘3~5min,即出现紫红色的氨基酸层析 斑点。用铅笔划下层析斑点,可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2)混合氨基酸双向上行纸层析法 1.滤纸准备 将滤纸裁成约28cm2的正方形,在距滤纸相邻两边各2cm 处的交点上,用铅笔划下一点,做为原点。 2.点样 取混合氨基酸溶液(5mg/mL)10~15μL,分别点在原点上。 3.展层与显色 将点好样的滤纸卷成半筒形,立在培养皿中,原点应在下端。取少量12%的氨水与小烧杯中,盖好层析缸,平衡过夜。次日,取出氨水,加适量碱相溶剂(第一向)与培养皿中,盖好层析缸,上行展层,当溶剂前沿距滤纸上端1~2cm 时,取出滤纸,冷风吹干。将滤纸转90o,再卷成半筒形,竖立在干净培养皿中,并于小烧杯中至少量酸相溶剂,盖好层析缸,平衡过夜,次日将加显色剂的酸性溶剂(每10mL 展层剂加0.1~0.5mL 的显色贮备液)倾入培养皿中,进行第2向展层。展层毕,取出滤纸,用热风吹干,蓝紫色斑点即显现。 五、计算 单向层析的Rf 值,按 “Rf =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计量后计算。双向层析Rf 值,由两个数值组成,在第一向计量一次,第二向计量一次,分别与已知的氨基酸在酸碱系统的Rf 值对比,即可初步决定它为何种氨基酸的斑点,将它剪下,在同一张纸剪下一块大小相同的空白纸作为对照,用硫酸铜—乙醇溶液洗脱,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氨基酸的含量。

⑷ 在氨基酸纸层析实验中,为避免实验结果出现拖尾现象,实验操作应注意什么

答:氨基酸纸层析来实验中为了避源免实验结果出现拖尾现象,实验操作中应注意:①层析滤纸要质地均匀,平整无折痕,厚薄适当,溶剂能匀速展开; ②点样时尽量将它们点在同一个点上,等一个干了再点下一个; ③要保证层析滤纸不被污染,特别是从点样线到溶剂前沿的部分; ④各氨基酸样品点样时量要均匀,量要适中。

⑸ 避免氨基酸纸层析分离中出现“拖尾”现象,应注意实验操作中的哪些环节

拖尾现象是指展层,显色后在层析分配图上,所看到的某一种氨基酸的分子位移,不是如标准图谱所示的那样,完整地显示在某一位置上,而是形成象笤帚似的那样,前端粗圆而逐渐细小下来,宛如拖着一个尾巴.其图所呈颜色也是由浓渐淡.其图象的出现,原认为是在实验中,对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掌握不够所致.诸如,物质结构与极性对Rf值的影响,层析溶剂对Rf值的影响,PH对Rf值的影响(溶剂、滤纸和样品的PH值),温度对Rf值的影响,滤纸的质地是否均匀,薄厚是否适当,纤维的松紧度是否适中等对Rf值的影响,展层的方式(上行、下行)对Rf值的影响.然而在多次实验过程中无论怎佯严格遵循其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的要求,都仍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拖尾现象.此时,这就需要从具体操作规范方面,诸如样品的处理,点样、展层、显色等几个操作程序去考虑思索,经仔细分析,样品的处理是为除去杂质纯化样品,达到层析分配某氨基酸的情晰显色图像;展层过程是在上述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下
进行,使样品达到一个适当的位移,便于在显色后从图象上,区分不同样品的氨基酸;显色是在用配制好的,与水不相混合,并挥发性较快的 邑剂喷雾后迅速吹干的.更何况显色剂又是含水量极低,不会影响洋品的斑点扩散,那么问题就集中在点样这个操作程序上了.点样是将被层析分配的几种氨基酸混合液,和为了对照实验结果,而分别配制的几种氨基酸的溶液,用微量点样管或毛细管,或血球计数器将5一j5微升的样品,点在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层析纸上设计好的多点位置中去.点样后要自然风干,或冷风吹干.最好不要用加热装置,如吹风机,灯泡之类的热源将其样品点加速干燥.因为加热装置在学生操作时,一但注意不够,掌握不好,则温度升高势必要使样品破坏,更会使佯品点干的太燥.正是由于这样,样品点太干燥,使其样品物的分子,牢固地吸牢在层析纸的纤维上.所以在展层过程中,样品点的每个物质分子,不能在层析纸上同时起步,而是形成了有先有后,鱼贯而上行或下行的状况,最终使洋品物质的分子,不能同时都集中到达一个位置.致使在显色后,实验结果的图象上,观察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斑点,而是一个拖着尾巴的斑点.这就是上述所说的拖尾现象.
卤、结束语 ’
纸上分配层析所出现的拖尾现象,究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在点样品后,样品点吹的太干燥所致.原因太简单了,往往被人们容易忽略,更引不起人们的重视.但它确实在困扰着人们的实验效果.

⑹ 氨基酸纸层析

????????????????/
你要问什么???

⑺ 氨基酸纸层析为什么会出现拖尾现象

究其原因,经自己多次亲手操作,多次反复对比,始悟出一些道理,叙述如下:拖尾现象是指展层,显色后在层析分配图上,所看到的某一种氨基酸的分子位移,不是如标准图谱所示的那样,完整地显示在某一位置上,而是形成象笤帚似的那样,前端粗圆而逐渐细小下来,宛如拖着一个尾巴。其图所呈颜色也是由浓渐淡。其图象的出现,原认为是在实验中,对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掌握不够所致。诸如,物质结构与极性对Rf值的影响,层析溶剂对Rf值的影响,PH对Rf值的影响(溶剂、滤纸和样品的PH值),温度对Rf值的影响,滤纸的质地是否均匀,薄厚是否适当,纤维的松紧度是否适中等对Rf值的影响,展层的方式(上行、下行)对Rf值的影响。然而在多次实验过程中无论怎佯严格遵循其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的要求,都仍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拖尾现象。此时,这就需要从具体操作规范方面,诸如样品的处理,点样、展层、显色等几个操作程序去考虑思索,经仔细分析,样品的处理是为除去杂质纯化样品,达到层析分配某氨基酸的情晰显色图像;展层过程是在上述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下
进行,使样品达到一个适当的位移,便于在显色后从图象上,区分不同样品的氨基酸;显色是在用配制好的,与水不相混合,并挥发性较快的 邑剂喷雾后迅速吹干的。更何况显色剂又是含水量极低,不会影响洋品的斑点扩散,那么问题就集中在点样这个操作程序上了。点样是将被层析分配的几种氨基酸混合液,和为了对照实验结果,而分别配制的几种氨基酸的溶液,用微量点样管或毛细管,或血球计数器将5一j5微升的样品,点在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层析纸上设计好的多点位置中去。点样后要自然风干,或冷风吹干。最好不要用加热装置,如吹风机,灯泡之类的热源将其样品点加速干燥。因为加热装置在学生操作时,一但注意不够,掌握不好,则温度升高势必要使样品破坏,更会使佯品点干的太燥。正是由于这样,样品点太干燥,使其样品物的分子,牢固地吸牢在层析纸的纤维上。所以在展层过程中,样品点的每个物质分子,不能在层析纸上同时起步,而是形成了有先有后,鱼贯而上行或下行的状况,最终使洋品物质的分子,不能同时都集中到达一个位置。致使在显色后,实验结果的图象上,观察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斑点,而是一个拖着尾巴的斑点。这就是上述所说的拖尾现象。

卤、结束语 ’
纸上分配层析所出现的拖尾现象,究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在点样品后,样品点吹的太干燥所致。原因太简单了,往往被人们容易忽略,更引不起人们的重视。但它确实在困扰着人们的实验效果。为此,建议应在该实验的点样操作中,加上一句,“样品点不要砍的太干燥,否则,样品物质的分子,会牢吸在层析纸的纤维上,出现拖尾现象”。

摘自:
1994年 3期《晋东南师专学报》:-67-67,95
关于对用“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实验中出现拖尾现象的分析
赵晋德

⑻ 氨基酸纸层析喷茚三酮显色时应注意些什么

氨基酸纸层析喷茚三酮显色时应注意些什么
氨基酸的纸层析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纸层析法的操作技术,分析未知样品氨基酸的成分.二、 实验原理 用滤纸为支持物进行层析的方法,称为纸层析法,它是分配层析法的一种.纸层析所用的展层溶剂大多是由水饱和的有机溶剂组成.滤纸纤维的—OH 基的亲水性基团,可吸附有机溶剂中的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它沿滤纸自下向上移动,称为上行层析;反之,使有机溶剂自上而下移动,称为下行层析.将样品点在滤纸上进行展层,样品中的各种氨基酸即在二相中不断进行分配,由于它们各自的分配系数不同,故在流动相中移动速率不等,从而使不同的氨基酸得到分离和提纯.纸层析法主要是依据混合组分对二相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但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现象.氨基酸经层析在滤纸上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氨基酸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f 表示.Rf =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只要实验条件(如温度、展层溶剂的组分、pH、滤纸的质量等)不变,Rf 值是常数,因此可做定性分析参考.如果溶质中氨基酸组分较多或其中某些组分的Rf 值相同或近似,用单向层析不宜将它们分开,为此可进行双向层析,在第一溶剂展开后将滤纸转动90度,以第一次展层所得的层析点为原点,再用另一种溶剂展层,即可达到分离目的.由于氨基酸无色,可利用茚三酮反应使氨基酸层析点显色,从而定性和定量.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 层析滤纸、烧杯、剪刀、层析缸、培养皿、猴头喷雾器、微量加样器或毛细管、吹风机一个、直 尺、铅笔等.试剂 1.混合氨基酸溶液(水解后的氨基酸干粉) 甘氨酸溶液:50mg 甘氨酸溶于5mL 水中.蛋氨酸溶液:25mg 蛋氨酸溶于5mL 水中.亮氨酸溶液:25mg 亮氨酸溶于5mL 水中.氨基酸混合液:甘氨酸50mg,亮氨酸25mg,蛋氨酸25mg 共溶于5mL 水中.2.展层溶剂 碱相溶剂:

⑼ 氨基酸单向纸层析

显然是甲酸把茚三酮-异丙醇分解了一大部分,在一定的作用下,显色比预计要短的多!

阅读全文

与氨基酸纸层析显色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4l排气阀门 浏览:792
进口电动工具与国产电动工具 浏览:491
医用设备零配件属于什么材料 浏览:51
pe工具箱支持win10 浏览:163
10kv线路保护测控装置的作用 浏览:201
利旧设备怎么套定额 浏览:624
暖气阀门怎么修才能热视频 浏览:288
常用玻璃仪器可采用哪些洗涤方式 浏览:656
机械零件图号如何编制 浏览:361
收到设备赠送配件如何入账 浏览:230
宇通工具箱 浏览:872
垂直仪器怎么接线 浏览:855
铝合金门窗电动工具 浏览:922
电动工具制冷学校洛阳 浏览:599
设备费说明怎么写 浏览:816
客机为什么不能设计逃生装置 浏览:11
煤矿c级仪表是什么意思 浏览:681
通风管道中阀门是否包括 浏览:583
汽车仪表盘上的胶怎么办 浏览:769
仪表盘istop亮是什么 浏览: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