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图甲是某科研小组设计从井底打捞物体A的装置示意图.图中虚线框里是滑轮组(未画出),滑轮组绳子的自由
出水前:物体和动滑轮M;定滑轮K及与电动机Q;杠杆BC;配重E受力分析如图1、2、3、4.
| 34.2kg |
| 0.03m3 |
=1.14×10
3kg/m
3.
答:(1)动滑轮M的质量为1.8kg;
(2)物体A全部露出水面匀速上升时电动机的功率为216W;
(3)物体A的密度为1.14×10
3kg/m
3.
❷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两次分别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钩码重/N 钩码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时,有用功:W有用=Gh=6N×0.1m=0.6J,
总功:W总=Fs=2.4N×0.3m=0.72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00%=
×100%≈83.3%.
(3)因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所以求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平均值是不正确的.
(4)因为重物相同,所以由W
有=Gh可知,有用功相同;
因为乙装置有两个动滑轮,因此乙装置所做的额外功多;由W
总=W
有+W
额可知,乙装置所做的总功大于甲装置所做的总功;
由P=
可得,乙装置的功率大;
由η=
可得,甲装置的机械效率大.
故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匀速;(2)0.72;0.6;83.3%;(3)不正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提升的物重而改变;(4)A.
❸ 图27所示为小刚设计的滑轮组装置.其中滑块A置于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水平面上,
(1)在4~6 s内,由表中记录知A匀速运动,此时B也匀速运动。绳子对B的拉力T,则可回2T=GB
T=GB/2=27/2=13.5N
绳子对A的拉力为13.5N.
(2)在2~4 s内,答重力GB做功W=GBh=50*1=50J
(3)在0~2 s,物体A没滑动,受静摩擦力f=T=GA/2=10N
2~4 s两段时间内, A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和4~6 s内摩擦力也是滑动摩擦力相等,为f=13.5N
【上面二种情况下都是滑动摩擦力,所以相等】
❹ 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G=100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明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小明用图
(1)由图象可知,在2~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v1=2.50m/s,拉力F1=40N,因为连接动滑轮的绳子有三根,所以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是重物上升高度h1的3倍.
拉力F的功率P=F1v2=40N×7.5m/s=300W;
则根据η=
×100%=
×100%=
×100%=
×100%≈83.3%.
(2)在1~2s内,拉力F
2=50N,重物上升高度h=1.25m,拉力通过的距离s=3h=3×1.25m=3.75m,
拉力F所做的功W=F
2s=50N×3.75m=187.5J;
(3)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500N,所以物体的最大重力为G
大=3F
大-G
动=3×600N-20N=1780N.
答:(1)在2~3s内,拉力F的功率P为30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2)在1~2s内,拉力F所做的功W为187.5J;
(3)最大能提升1780N的物体.
❺ (3分)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与动滑轮重G 动 的关系: (1)实验时,应 竖
(1)匀速;(2)低;(3)3
❻ 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G=90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小明
由图可知在2~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v3=2.50m/s,拉力F3=40N, 从动滑轮上直接引出的绳子专股数(承担物重的属绳子股数)n=3, 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速度v3′=3v3=3×2.50m/s=7.5m/s, 拉力做功功率(总功率):P总= = =F 3v 3′=40N×7.5m/s=300W; 从丙图可知,物体在2~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 3=40N, 根据F= (G 物+G 动)可得: G 动=nF 3-G 物=3×40N-90N=30N, 在0~1s内,拉力F 1=30N,把动滑轮和重物看成整体,则这个整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支持力以及三根绳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F 支+3F 1=G 动+G 动,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F 支=G 动+G 物-3F 1=30N+90N-3×30N=30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物对地面的压力: F 压=F 支=30N, 对地面的压强: p= = =1000Pa; 故答案为:300;1000.
与如图甲所示为小科设计的滑轮组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鑫旺五金制品厂
发布:2025-10-20 07:24:52
浏览:861
尚叶五金机电
发布:2025-10-20 05:32:44
浏览: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