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家根据什么发明了潜水艇
科学家根据鲨鱼制成了潜水艇 ,在鱼的身体内部有一个器官叫做鱼鳔,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水泡当鱼鳔鼓起来时,浮力增加鱼 就能浮到水面。
人们根据沉浮原理成功地制造了潜水艇,这种能在水下作战的舰艇在历次海战中都显示其战斗力,它能下潜离水面深达500米,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续航力,能从水下袭击水面舰船和岸上目标,也能作侦察、布雷和运输等。
最初,人们也是将石头或铅块等重物装进潜艇,使潜艇下沉,卸掉石头或铅使潜艇重浮水面,这种潜艇当然不能下潜太深,而且费事,上浮后再要下潜,则又要从岸上取得石头。
后来改进了,用浮箱充水取代石头,使潜艇下沉,要上浮时,用压缩空气通入浮箱排水,并可通过调节使艇身周围海水的比重相等就能保持潜艇在水中一定深度,不浮不沉,这种潜艇非但省事得多,而且可以控制潜水深度,自由沉浮。
现代又用核动力作为推进动力制成核潜艇,水中排水量达到万吨以上,水下续航力达20万海里,自持能力达2~3月。从原始的潜艇到现代的核潜艇都是以沉浮原理作为基础。然而,早在人类出现以前,许多水中动物已经具有很好的潜水本领,具有令人赞叹的浮箱系统结构。
2. 科学家根据鱼鳔发明了什么
潜水艇
相关知识:
1680年,意大利发明家博列里通过对鱼类的观察,结果发现大多数鱼能依靠鳔的缩小或膨胀来调节身体的比重,因而在水中可以自由下沉或上浮。当鱼想要浮起来时,放松肌肉,使鳔变大,鳔内充满了空气,鱼所受到的浮力就增大,这样鱼也就能浮起来了;如果收缩肌肉,鳔变小了,浮力也同时减小,鱼就下沉;鳔内一定量的气体还可以使鱼的比重与水环境的比重保持相等,这样鱼就能停留在那里,不上升也不下降了。
依照鱼鳔的工作原理,博列里制造出了一艘潜水艇,艇内装有一个由皮革制成的潜水袋,利用从皮革袋中排水或注水来控制潜水艇的沉浮。这就是最早的潜水装置。
现代潜水艇的外壳和内壳之间有一个专门的水舱,叫做压载水舱,这是潜水艇的沉浮装置。有时为了使潜水艇能够迅速地上浮或下沈,在现代潜水艇内还专门设置了速潜水舱。
这些年来,潜水艇发展很快,下潜的深度大大增加,速度也大大提高。美国和法国的潜水器已经创深潜11000米的世界纪录,这有利于人类更全面地知道海洋的环境与海底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