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
(1)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故答案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盐酸易挥发,反应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所以选d,
故答案为:d;
(4)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色,说明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
故答案是:黄;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故答案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6)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在溶液中将SO32-氧化SO42-同时生成Cl-、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32-+Cl2+H2O=SO42-+2Cl-+2H+;
若改用NaHSO3,会发生反应4HSO3-+Cl2=SO42-+2Cl-+3SO2↑+2H2O,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环境,故不可行.
故答案为:SO32-+Cl2+H2O=SO42-+2Cl-+2H+;否.
B. 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还含有CCl4、I2、I-)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图1:(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
(1)碘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钠生成硫酸钠,自身被还原生成碘,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32-+I2+H2O=2I-+2H++SO42-;碘不容易溶于水,但碘离子易溶于水,为了使更多的I元素进入水溶液应将碘还原为碘离子,
故答案为:SO32-+I2+H2O=2I-+2H++SO42-;使四氯化碳中的碘进入水层;
(2)四氯化碳属于有机物、水属于无机物,二者不互溶,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所以分离出四氯化碳采用分液的方法,实验仪器为分液漏斗,得到溶液的操作为:将混合溶液静置后,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盖子,旋开活塞,放出下部液体.待下部液体完全分离后,关闭活塞,从上部倒出剩余液体;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将混合溶液静置后,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盖子,旋开活塞,放出下部液体.待下部液体完全分离后,关闭活塞,从上部倒出剩余液体;
(3)碘易升华,且氯气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越高,氯气的溶解度越小,反应越不充分,所以应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反应;氯气、碘蒸气都有毒,不能直接排空,且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无毒物质,所以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和碘蒸气,
故答案为:使氯气在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或防止碘升华或防止碘进一步被氧化);NaOH溶液;
(4)碘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氧化生成碘,碘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能被还原剂还原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所以其检验方法为:
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mL淀粉溶液,加入盐酸酸化,滴加FeCl3溶液,2I-+2Fe3+=2Fe2++I2,若溶液变蓝色,说明废水中含有I-,否则不含I-;
另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mL淀粉试液,加盐酸酸化,滴加Na2SO3溶液,5SO32-+2 IO3-+2H+=I2+5SO42-+H2O,若溶液变蓝色,说明废水中含有IO3-,否则不含IO3-,在检验该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或IO3-前必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取适量含碘废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向溶液中滴入少量淀粉溶液依据是否变蓝验证离子的存在;
故答案为:FeCl3 ,Na2SO3,ac;
C. 请问热回流提取的实验室装置是什么,请认真回答 谢谢
索氏提取器。
索氏提取器是由提取瓶、提取管、冷凝器三部分组成的,提取管两侧分别有虹吸管和连接管,各部分连接处要严密不能漏气。提取时,将待测样品包在脱脂滤纸包内,放入提取管内。
从固体物质中萃取化合物的一种方法是,用溶剂将固体长期浸润而将所需要的物质浸出来,即长期浸出法。此法花费时间长、溶剂用量大、效率不高。
在实验室多采用脂肪提取器(索氏提取器)来提取。脂肪提取器是利用溶剂回流及虹吸原理,使固体物质连续不断地被纯溶剂萃取,既节约溶剂,萃取效率又高。
(3)有一实验室装置将含扩展阅读:
萃取方法:
萃取前先将固体物质研碎,以增加固液接触的面积。然后,将固体物质放在滤纸包内,置于提取器中,提取器的下端与盛有浸出溶剂的圆底烧瓶相连,上面接回流冷凝管。
加热圆底烧瓶,使溶剂沸腾,蒸气通过连接管上升,进入到冷凝管中,被冷凝后滴入提取器中,溶剂和固体接触进行萃取,当提取器中溶剂液面达到虹吸管的最高处时,含有萃取物的溶剂虹吸回到烧瓶,因而萃取出一部分物质。
然后圆底烧瓶中的浸出溶剂继续蒸发、冷凝、浸出、回流,如此重复,使固体物质不断为纯的浸出溶剂所萃取,将萃取出的物质富集在烧瓶中。
液—固萃取是利用溶剂对固体混合物中所需成分的溶解度大,对杂质的溶解度小来达到提取分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