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擒纵装置的介绍
由于枢轮一转动并不能保证平水壸的水一定能稳定地注入受水壸中,所以必须有一种装置保证这种情况一定发生,这种装置称为天衡,也就是擒纵装置 。
⑵ 擒纵装置的种类
擒纵机构是一种机械能量传递的开关装置,这个开关受“计时基准的控制,以一定的频率开关钟表的主传动链,使指标“停-动?相间并以一定的平均速度转动,从而指示准确的时间。擒纵机构的功能可以从两方面理解:“擒?,将主传动的运动锁定(擒住),此时,钟表的主传动链是锁定的;“纵”,就是以震荡系统的一部分势能,开启(放开)主传动链运动,同时从主传动链中取回一定的能量以维持震荡系统的工作。擒纵机构是现代机械钟表的核心,最初的擒纵机构诞生于15世纪,逐渐进化到如今的各种样子。仍有数百种擒纵机构在现代钟表上使。
在我国,钟表制造工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因此,我国钟表上所采用的擒纵机构种类很少,如国产手表都有采用“叉瓦式擒纵机构?也称为“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擒纵机构,它的性能和工艺性较好。国内钟表文献中,极少涉及到其他种类的擒纵机构,“叉瓦式擒纵机构成为我国手表的传统擒纵机构。
擒纵机构的工作原理一般都类似,它们都是从同一原始的擒纵机构进化而来。但这些进化的原因值得一提:都是为了减小擒纵机构对时间基准的影响。
现代机械钟表上,计时其准主要有两种:常用于时钟的单摆以及常用于手表的摆轮游丝系统;这两种时间基准在自由震荡的条件下,周期稳定。由于控制擒纵机构工作需要消耗能量,而且自身的磨擦、空气阻力等也导致能量的损耗,震荡系统需要通过擒纵机构不断地补充损耗的能量,使摆轮(或单摆)达到能量输入输出的动态
平衡,这就是“传冲?过程。
数理分析表明,这个“传冲?过程会影响计时基准的周期,“传冲期间,会产生一些随机的计时误差。但在特定条件下,这个过程对计时基准周期的影响可以减小或消除:
1.“传部?或外部冲击发生在平衡点(摆轮或单摆停摆时的位置)上时,计时周期不变;
2.增加自由震荡的区间,可有效减小“传冲?这个“误差区间?的相对大小;
3.对摆轮游丝系统来说,若能将摆幅控制在220度上,那么,震荡系统无论受何种冲击,震荡频率不变。
上述条件是擒纵机构不断改进的理论基础。同轴擒纵机构、精密擒纵机构和恒力擒纵机构就是在上述几种思想指导下对现有擒纵机构进行大量改进的新机构。
⑶ 机械钟详细资料大全
机械钟是通过钟声来报时的一种计时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最早的机械钟十三世纪出现在欧洲的修道院之中,最初是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当时的机械钟靠看钟人每小时敲钟来报时,通知修道士们准时地进行各种宗教活动,还没有完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上。
⑷ 机械表结构图
机械表解构之概述
手表是用来指示时间的精密仪器,其原理是利用一个周期恒定的、持续振动的振动系统做为标准。如果知道了振动系统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振动周期),并计算出振动次数,那么,振动这么多次之后所经历的时间就等于振动周期乘以振动次数。即“时间=振动周期×振动次数”。
机械手表采用摆轮游丝做为振动系统。游丝一端固定在摆轮上、另一端被固定在夹板上;摆轴上下轴颈被套在轴承内,可旋转;游丝的弹性变形使摆轮的运动由运动变成往复运动。
摆轮游丝系统在摆动时受到轴承的摩擦力、空气阻力及游丝的内摩擦等运动阻力的影响,摆动的幅度(振幅)将逐渐衰减、直至停止。为了使其不衰减地持续振动,就必须定期给摆轮游丝系统补充能量。
将能量周期性地补充给振动系统通过一个特殊的机构——擒纵机构来实现,擒纵机构还同时用来计算摆轮游丝系统的振动次数。所以,摆轮游丝系统和擒纵机构是机械手表的关键装置。
能源装置、轮系、指针机构、上条拨针机构、擒纵机构、振动系统6部分的零部件全装在主夹板上,然后用各种小夹板、压片、压簧分别加以支持和固定。小夹板和压片、压簧通过大小不一的螺钉与主夹板联接起来,最后安装上表盘、表针和表壳、表带,就成为一只完整的简单计时手表了。
机械表解构之能源装置
机械手表通常是用上紧了的发条所储备的弹性势能做为能源,在手表机构正常运转中,它又将弹性势能转变为机械能(条盒轮的转动)释放出来,从而带动轮系转动,并维持振动系统做不衰减的振动,以及带动指针机构或附加机构运动。
机械表解构之轮系
能源装置不能直接和擒纵机构相联系,这是因为结构条件的限制,即发条工作圈数不可能太多,因而在能源装置和擒纵机构之间需加一套传动轮系——主传动轮系,以延长手表一次上条的持续工作时间。轮系的作用还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把能源装置的能量传给摆轮游丝系统,再就是把计算振动系统振动次数的擒纵转角按一定的关系传给指针系统的时轮、分轮和秒轮。
机械表解构之指针机构
用来指示时间的机构。机械表中,分轮通过跨轮片、跨齿轮来带动时轮。分轮与时轮之间的传动比是一定的,即分轮转12圈时,时轮转过一圈。秒针、分针和时针分别安装在秒轴、分针管和时针管上,因此形成了时针每12小时转一圈,分针每小时转一圈,秒针每分钟转一圈。
机械表解构之上条拨针机构
其作用有二,一是将柄轴的转动通过离合轮、小钢轮和大钢轮传递给条轴,使条轴旋转、上紧发条;另外通过拉出柄轴,将柄轴的转动通过离合轮、拨针轮、跨轮部件、时轮、日跨轮、日历轮、周历轮等轮子的转动,达到拨针对点、对日期、对星期的目的。指针机构和上条拨针机构所包含的轮系,也被称为辅助传动轮系。
机械表解构之擒纵机构
其作用是将轮系传来的能量定期的、有规律的补充给振动系统,以维持其做不衰减的振动;另外,将振动系统的振动次数准确的加以计算,由擒纵轮通过秒轮等齿轮传递给指针机构,达到计量时间的目的。
以“海鸥表”振动周期为1/3秒(21600HZ)的机心而言,各齿轴、轮片的齿数为——擒纵轮片20齿、齿轴10齿,秒轮片90齿、齿轴8齿,三轮片80齿、齿轴11齿,分轮片66齿。
已知摆轮完成一次全振动需要1/3秒,摆轮振动一次,擒纵轮片就转过一齿,则擒纵轮转一圈需要20*1/3秒=20/3秒;则秒轮转一圈的时间90/10*20/3=60秒;由于分轮片与三齿轴啮合,通过秒齿轴对三轮片;三齿轴对分轮片的传动比计算,分针轮转一圈的时间为80/8*66/11*60秒=3600秒=60分=1小时。
机械表解构之振动系统
摆轮游丝系统具有相当稳定的振动周期,所以在机械手表中,将摆轮游丝系统做为振动系统,用它产生标准时段。不同型号的机心,摆轮游丝系统的振动周期是不同的。振动周期通常有——2/5秒(18000次/小时)、4/11秒(19800次/小时)、1/3秒(21600次/小时)、1/4秒(28800次/小时)、1/5秒(36000次/小时)。通常将擒纵机构和振动系统又合称为擒纵调速器。
机械机心的发条结构
在钟表结构中,提供动力的发条机构其核心地位完全不亚于擒纵系统,由于发条结构自古以来鲜少有过重大的改变,同时又牵涉到深奥的材料科学,因此重要性经常被人所忽略。
早期的人们发现当韧性强化的金属受到适当外力发生形变时,会同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来恢复原状的现象,于是将淬过火的钢簧加以卷曲,利用其恢复原状的力量带动其他机件的运转,这就是在电力还未发明之前,大多数小型机械所使用的动力来源,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发条”。
最早期的钢质发条不仅容易生锈或因施力过大而断裂,同时也容易因为长期使用产生金属弹性疲乏,而造成弹力不足导致动力供输不均的问题。尤其当在人们愈来愈依赖腕表提供时间的讯息时,若是每天都会使用的腕表无法提供正确的时间,甚至是故障连连时,所造成的不便也由此可知了。
在充分享受过石英表所带来的精准与便利之后,人们开始怀念起由发条带动一件件细小零件的机械表。当机械表顶着“技艺结晶”的光环重现世人面前、尤其是各大表厂开始在各种复杂功能上大做文章时,影响机械性能甚巨的发条动力稳定与持久成为重要的课题。不过,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不仅在断裂或是生锈等影响发条使用寿命的问题上获得改善,而且动力供输的时间与品质也有所提升,因此表厂也能够将更多心力摆在其他创新功能的研发上。
发条机制的运作原理
当上链时,主发条盒停止不动,而受上链机制驱动的大卷车转动轴心,带动固定在轴心的发条内端将发条沿逆时针方向向内卷紧;而当机芯在运转时,大卷车停止不动,而固定在发条盒内壁的发条外端在释放动力中的发条带动之下,将发条盒以及一番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驱动走时轮系。
在上满链的情况之下,机芯轮系的减速力量会阻止发条从连接在发条盒内壁的外端松开,同时大卷车则从发条盒轴心阻止发条由内端松开。当大卷车沿逆时针方向为发条上链时,止逆子借由与大卷车啮合的动作阻止大卷车逆转(顺时针),使发条不至松开。
当大卷车受表冠带动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上链时,带动止逆子的齿脱离大卷车向顺时针移动,同时止逆弹簧会给予止逆子一个持续的回位反向力;当上链动作停止时,在止逆弹簧的反作用力作用下迫使止逆子自动回位,使止逆子的大小2齿与大卷车完全啮合,以防止发条逆转松开以维持发条满链的状态。(网上摘下来的)
结构图的地址http://www.bdrs.com.cn/bbs/attachments/otime00017a4_MVz85FvuA1sF.gif
⑸ 机械表的滴答声音是来自擒纵装置吗
原文链接:http://www.leternity.com/h-nd-51-108_481.html
O总谈表-之《机械表你滴答声哪里来?》
很多人迷恋机械手表,即便不懂表的外行,听到机芯滴答滴答的声音就感觉到心灵震动,不明白直径几十毫米厚度几毫米的机芯里是这么的一番景象,更不明白机芯里怎么会有那么迷人的节奏平稳的声音。今天就来简单介绍下我们手腕上滴答声来自哪里。
首先我们知道发条盒里的动力能够带动传动轮转动,另外传动轮组的末位传动轮是擒纵轮。
如图
发条动力带动第一传动轮然后带动第二传动轮带动第三传动轮,以上是简化图,真实手表里的传动轮根据具体情况会增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指示功能或者夹板布局需要的过轮。
打磨精致的擒纵叉和擒纵轮
从上上上图中我们说了滴答声的两个最关键主角是擒纵轮和擒纵叉了,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基本的常识,这里牵涉到两组力,一组是擒纵轮的旋转力他是经过传动而来的发条动力。另一个就是擒纵叉上的由摆轮游丝弹力而来的力量。这两组力相辅相成的。其中摆轮游丝的回弹摆力的原动力来自于发条传动给擒纵轮的对擒纵叉动力,让擒纵叉以擒纵叉轴为中心的去摆动作,去摆动作让叉头喇叭口内的摆轮轴的挑拨瓦受力带动摆轮摆去,摆轮游丝弹力回弹让摆轮轴叉瓦回摆挑动叉头从而带动擒纵叉回摆,回摆角度让出瓦移动释放被擒住的擒纵轮齿,让擒纵轮在发条动力的传动下转动。以此类推摆轮受源自发条动力的擒纵轮经过挑动擒纵叉带动摆轮挑拨瓦让摆轮在重力的惯性作用下利用游丝韧性反弹力给擒纵叉重复以上动作。
如图摆轮偏振0的情况下蓝色擒纵轮受力转动方向固定的。左边红色1叉瓦收到接触蓝色齿轮的力量带动擒纵叉挑动摆轮轴边A处挑拨瓦摆轮由1箭头摆去,然后游丝惯性由2箭头摆来挑拨擒纵叉,红色2号叉瓦勾住蓝色擒纵轮的转动,然后摆轮由再次从1箭头摆来,挑拨擒纵叉让红色叉2释放擒纵轮齿让其转动同时擒纵轮的发条动力给其施加同向作用力,很快(这个频率就是摆轮的摆频)又被茶红色叉1挡住停止转动。然后摆轮惯性回弹的同时擒纵轮的去向发条动力给摆轮施加作同向用力完成上面动作再次重复。以上就是擒纵系统受力运动的过程。知道这个过程后,那么我们来看滴答声音从何而来就更加清楚了。
这里普及个知识:机械表中的所有齿轮(除开不给擒纵轮联系的齿轮如把柄的离合轮外),所有的齿轮都是一停一转的,很多人觉得分针时针就是不停的匀速转动,只有秒针是一走一停,那就错了。这个道理很简单,就不多说了。只是时针分针的一停一走很细微而已。比如ETA2824-2的机芯一秒一停一走8下,那么其他串联齿轮一样是一停一走8下。
下图是擒纵叉和擒纵轮工作图解(很伤脑袋可以不看)
好了,现在我们来说滴答声音的来源。要知道声音来源于物体震动。机械表的声音也不例外。我们了解了叉瓦在工作中一会儿勾住擒纵轮一会儿挡住擒纵轮,关键我们就找到了。擒纵轮是转动趋势的叉瓦在放纵擒纵轮转动的下一步由突然挡住擒纵轮,就是这个突然挡住的动作,放大了看就是擒纵轮齿一下撞击在叉瓦上,于是产生了撞击声音,当然两片叉瓦当然就是两个声音了--滴答。其实滴答的同时还有一组声音那就是摆轮轴边的挑拨瓦撞击擒纵叉头喇叭口内壁的生意,因为和叉瓦撞击擒纵轮齿几乎同步所以我们听不到明显的4个撞击声音。滴和嗒的声音音色不一就是因为两个叉瓦撞击距离导致的撞击力度不一而区别的。
看完上面的你明白了么?
⑹ 首先,来科普下什么是欧米茄腕表经常提到的同轴擒纵技术
在制表业的前期,可以说是“瑞士杠杆擒纵系统”统治的时代,那时的手表普遍都会依赖杠杆擒纵装置,持续了250多年的历史。但是这种擒纵装置存在诸多的弊端,其中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它的磨损问题。由于这种系统设计的不足,导致机芯在运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摩擦与耗损,拖累手表内部其他组件使之受到不同程度的额外消耗,时间长了对腕表的功能与保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然而经过数个世纪的无限探索,同轴擒纵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时间来到了1999年,这一年,对于欧米茄乃至整个钟表业来说都是具有历史纪念性的。在1999年欧米茄将同轴擒纵系统推向市场之前,它的发明者、英国传奇制表师乔治•丹尼尔先生与来自欧米茄和斯沃琪集团技术部门的钟表专家们精诚合作,使得同轴技术最终满足了腕表工业量化生产的需要。这也标志着,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瑞士杠杆擒纵系统宣告破裂,欧米茄从此进入了同轴机芯的历史新篇章。
欧米茄同轴擒纵三大核心组件:擒纵叉;擒纵轮;无卡度游丝摆轮
擒纵轮:
三层式的同轴擒纵轮每年转动超过5几次,这种擒纵轮进一步优化了擒纵系统的精妙运转,使自身与擒纵叉叉瓦之间的传冲和锁接过程得以分开进行,由此改进了动力的传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腕表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擒纵叉:
带有三个红宝石叉瓦的擒纵叉仅四千万分之一克,轻若无物。欧米茄同轴擒纵系统的擒纵叉采用了全新设计,三个叉瓦的独特几何结构使动力可通过水平方向的推动传递。与瑞士杠杆擒纵系统的擒纵叉相比,这一革新的优势显而易见:杠杆擒纵系统的擒纵轮与擒纵叉叉瓦垂直接触,且面积较大,在擒纵的滑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摩擦,因此必须经常补充润滑油,使其保持最佳的润滑状态。然而同轴擒纵装置可以极大的运作是的摩擦。
无卡度游丝摆轮:
设计避免了游丝同快慢夹之间的碰触所产生的干扰,极大地增强了腕表的抗震性。
欧米茄同轴擒纵机芯的优势:
1.极大的延长的腕表的维护保养周期
欧米茄同轴擒纵系统是透过水平的冲力来传输能量的。较小的接触面及同轴擒纵推动动作大大减少了擒纵系统各个零件之间的磨擦,继而减少了润滑油的耗损,使得大大的延长了腕表的耐用性。
2.持久稳定的精准性
欧米茄同轴擒纵系统的顺时针冲力,则透过擒纵轮齿直接传输到摆轮滚轴上的叉瓦。因此,同轴擒纵系统具有更高的机械效率,确保了特久稳定的精准度,从而提供长久的卓越走时表现。
3.出色的抗震能力
将欧米茄同轴擒纵系统与无卡度游丝摆轮配合使用,腕表速率便可借由更改摆轮的转动惯量以作调整,而非不断地更改游丝的有效长度。由嵌入于圆形摆轮上的微型螺钉来实现这项调校。该设计不但改善了抗震性,更避免因碰触游丝所导致的干扰。
⑺ “同轴擒纵”技术是怎么回事
擒纵机构是机械表的心脏,擒纵轮带动擒纵叉一擒一纵,完成锁接、传冲、释放的动作,将动力传输给摆轮,由摆轮完成时间的分配,达到调速的作用。可以说机械表的准确与否与擒纵机构有最大的关联。
历史上早期的擒纵机构都是英国人发明的,有丁字轮、工字轮等好几种。后来宝玑发明了杠杆擒纵(既马式擒纵),经过一些年的推广和使用,渐渐取代了其他各种擒纵机构,成为所有表厂都使用的一种标准擒纵机构。
同轴擒纵是乔治.丹尼尔斯博士经过十五年的研制发明的一种新型擒纵机构,他的出发点是将擒纵轮与擒纵叉之间垂直方向的摩擦变为平行方向的,摩擦的改变使机械表传统的3-5年一次的保养洗油延长至十年。同时因为同轴擒纵实现的基本条件是螺丝调校摆轮和无卡度游丝,这样令同轴擒纵机芯可以轻松获得天文台认证,得以走时精准。同轴擒纵刚一推出表坛既轰动,因为这是钟表界100多年以来第一次有新的擒纵方式出现,结构几乎是完美的,比起杠杆擒纵他是很先进的。
⑻ 擒纵装置的原理
在受水壼的下方有二组槓杆装置,其中一组的二端分别是枢衡与格叉,另一组则是枢权与关舌<图三>。 在受水壸的下方有二组杠杆装置,其中一组的二端分别是枢衡与格叉,另一组则是枢权与关舌。 格叉是用来顶住受水壶的活动横杆,当受水壶所承受的水重量大於另一端用以平衡重量的枢衡时,格叉便被扳下使得受水壶下倾,而压下启动机件─关舌。 格叉是用来顶住受水壶的活动横杆,当受水壶所承受的水重量大于另一端用以平衡重量的枢衡时,格叉便被扳下使得受水壶下倾,而压下启动机件─关舌。 关舌乃经由「天条」连结位于枢轮上方之「天衡」。 关舌乃经由「天条」连结位于枢轮上方之「天衡」。 「左天锁」是用来阻止枢轮向前转动的卡轧,此时受水壶内剩余的水,借着重力加速度,牵动已松开的枢轮,枢轮即往前转一轮辐,而此壶中的水也同时落入退水壶中。 整座水运仪象台就是靠著平水壼流出固定水量的水流而以等速均匀的方式一直间歇地运转不停,所以水力是水运仪象台的动力来源,它带动齿轮运转,使整座天文钟活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