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哪些实验
一、实验名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二、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用具有漏斗和乒乓球,要求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观察乒乓球会下落吗?
三、实验目的: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四、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这个实验利用的实验原理是水流的流速不相同,根据“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的原理,会产生压力差,导致“乒乓球”被牢牢吸在漏斗内。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取一干净的玻璃漏斗,应一根乳胶管将漏斗的颈部与自来水水龙头相连。
(2)将一只乒乓球放进漏斗的喇叭口中,用手指托住乒乓球,把漏斗倒置。
(3)打开水龙头,让一股细水流从漏斗的喇叭口流出,并将手指移开。学生凭想象,乒乓球应从漏斗中被水流冲出。然而我们却观察到:乒乓球被牢牢地“吸”在漏斗的颈部。
六、实验现象分析:
水流为什么冲不走乒乓球呢?由于水流经漏斗颈部流入喇叭口时,截面积迅速增大,流速立即变小,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同一管道中流速大的地方其压强比流速小的地方要小。可见,乒乓球下方水流压强要远远大于其上方水流的压强,这就给乒乓球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压力,再加外部大气压的作用,就足以支持乒乓球停留在漏斗喇叭口的底部而不被水流冲走。
七、实验所用器材:
玻璃漏斗一个,一米长左右的橡胶管一根,乒乓球一只。
八、实验装置图
九、实验效果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实验效果:2010年秋季开学后在我们学校八年级十个班级中演示效果很好,解决了原来所用人用嘴吹气不稳定、持续时间短、实验现象不明显且不卫生的缺点,而且实验器材方便、操作简单、学生感兴趣。
说明:本实验最好教室里要有自来水,如果没有自来水,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开始时不要把乒乓球和漏斗贴得太紧,先让水流流出后再放手,否则不易成功。
(亲,我很不容易哦。采纳把!)
『贰』 小李同学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五了选项是他探究过程中的部分片
(1)提出问题:空气的压强与空气的流速有关系吗?
猜想:右果空气的压强与空气的流速有关系,在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将相互靠近.
设计实验:用手握住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之间吹气.
实验现象:在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相互靠近.
实验结论:向中间吹气时,中间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的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把纸压向中间.得到的结论是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故答案为:A,D,B,多.
『叁』 为了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中有适量的水,U
(1)小明用电吹风机从左侧管口吹风,左侧的液面将升高,出现这种现象的专原因是:流体中流速属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如果要使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大,小明应增大电吹风机的风速,以进一步减小左侧的压强;
(2)A、龙卷风可以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风告诉刮过,周围空气压强减小,外面压强大,就会把物体卷入其中;
B、地铁、火车站的站台设置安全线,就是为了防止火车车速过快,周围空气压强减小,把人压入车底;
C、当房间前后两面窗户都打开时,屋内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而衣柜内的压强较大,内外压强差就会把衣柜打开;
D、直升飞机悬停在空中,利用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故选D.
故答案为:(1)左;小;增大;(2)D.
『肆』 小华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9甲所示,其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中有适量的水,
大量实验表明,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此装置右端通大气,压强不变。不吹风时,U形管两端液面持平。
故吹风的风速越大,U形管左侧压强越小,两侧液面差越大。
由图看出,第一次吹风时U形管左侧压强比第二次小。
所以应填小于。
『伍』 自制简易喷雾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原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际生活中的简易喷雾器:
『陆』 一根管子有液体流过,液体压力P知道,管子横截面积S知道,液体密度ρ知道,如何求流速
1.有实验器材:水,一个大水槽,足量的细沙子,平底试管。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液体密度保持不变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把平底试管装入沙子放入水槽中,逐渐往试管加入细沙子,随着沙子的装入,试管不断下沉,下沉的深度与沙子的重量成正比。由于试管底部所受到的水的压力与沙子的重量成正比,而试管底部的面积不变,所以试管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与沙子的重量成正比,即试管的沉入深度(液体的深度)成正比。
证明结束。
2.下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粗细不等的玻璃水管,在A,B,C,三处管子的横截面积为SA=SC>SB,在ABC上面装有开口向上的竖直玻璃管,实验时,打开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玻璃管,则液体流速的关系为( ),由实验现象可以知道Ha=Hc>Hb,故A,B,C三处的压强关系为( ),由此得出结论( )
流速关系: A=C>B
压强关系: PA=PC>PB
结论: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要求用塑料饮料瓶、气球、烧杯、水、酒精、线、锤子、塑料袋,设计实验,验证液体压强随深度%D
实验器材:塑料可乐瓶,水。
实验步骤:
将可乐瓶瓶口打开向下插入水中,保持瓶口水平不漏水(即不漏气)
插到一定深度盖上盖子,是瓶子不漏气
再把瓶子拿出水面,将看到瓶子里有水
实验开始时瓶中无水,实验结束瓶中有水说明空气体积变小了
空气体积变小了,说明气体压强变大了
在水中空气与水直接接触,空气的压强等于气体的压强,
因此水的压强变大了。
4. 玻璃杯里有一定质量的酒精,酒精的深度为10厘米,酒精重2.4牛,已知玻璃杯重0.6牛,杯底面积为20平方厘米,则:
① 杯底所受的压力;
② 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桌面受到的压强为多大?
(g 取10牛/千克,酒精密度ρ=0.8×10¬3千克 / 米3)
5.一个两端开口的U型玻璃管,左管口
被一橡皮塞封住。橡皮塞到管底的距离是30厘米;
右管内水面到管底的距离是40厘米。
求:(g取10牛/千克)
①橡皮塞受到水的压强?
②若U型管的内径为1厘米,则水对橡皮塞的压力为多少?
则对杯底的压力为:F=PS=1.6N 则桌面受到的压强为:P=G/S=1.5*10^3Pa
(1)橡皮塞受到水的压强P=1.0*10^3*10*(0.4-0.3)Pa=1.0*10^3
(2)水对橡皮塞的压力为:F=PS=1.0*10^3*1.0*10^-4N=0.1N
6.
上图为测量气体体积.左边玻璃仪器中左边为水,右边为电石(反应放热,且有气体生成),反应一段时间后,如上图所示
(1)该实验是如何测量气体体积的?
(2)如何理解"因为反应放热,所以内外压强不同,此时不能将导气管移出'这句话
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
玻璃仪器内部温度明显高于外界环境,内部气体压强大于外部,若此时移开导气管会使测量值偏大。应等冷却至室温后再移出导气管。
7.现有马铃薯.量筒.刻度尺.弹簧秤.小刀.烧杯.水.细线,请你从中选用适当器材,设计方法测出马铃薯的密度(马铃薯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依次写出测量步骤和该步骤中被测物理量的符号,并用测量符号表示马铃薯的密度
1、用细线绑住马铃薯,然后用弹簧秤称出重量,得到m
2、烧杯中放入足够多的可以浸没马铃薯的水,并用刻度尺量取高度得到h1
3、将马铃薯放入烧杯浸没,水位上升,刻度尺测量得到高度h2
4、取出马铃薯,将烧杯中的水倒掉,直到里面还剩下h2-h1高度的水
5、用量筒测量h2-h1水的体积,即马铃薯的体积得到v
6、密度=m/v
还有种方案,因为没说不能削马铃薯
所以如果用小刀的话,更方便
1、削掉马铃薯,削得足够小,可以使之能放进量筒,形状规则
2、弹簧秤称出重量m
3 、使用量筒测出体积v
4、密度=m/v
这样就省去了刻度尺及烧杯
8.测定密度小于水的一大块石蜡
(1)供选用的器材有刻度尺 小刀 天平 砝码 量筒 水 金属线 细线
(2)主要实验步骤
A.测一小块石蜡的质量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测金属块的体积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测金属块与小块石蜡的总体积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测石蜡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___________,所以这一大块石蜡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A.先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腊,在方入天平的左盘。然后再在右盘放入砝码。测出小石腊块的质量。
B.把量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在量桶刻度上标记一下,然后放入小金属块。再观察刻度。产生的刻度差,就是小金属的体积。
C.同理测出小石蜡块的体积。用细线把金属块和小石蜡连在一起,然后放入水中,并确定全部没入水中。
3.用质量除以体积。
4.同种物质密度相等;与那相等。
9.现有一台天平(含砝码),甲乙两个大小不同,刻度看不清的量杯,一根细线和足够的水,试用这些器材测定小铁块的密度。要求:(1)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简单的测量方法;(2)根据所测量的物理量写出计算铁块密度的表达方式。
1.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2.称出空的乙量杯的质量m1
3.将铁块用细线扣住放入装满水的甲量杯,溢出的水放入乙量杯,称出乙量杯此刻的质量m2
这样可以求得溢出的水的质量m2-m1
就可以算出溢出的水的体积V=(m2-m1)/水的密度=m2-m1=铁块的体积
所以铁块的密度p=M/(m2-m1)
10.小明的爸爸为了选不同农作物的种子,配制了两缸密度不同的食盐水。在使用前却记不清哪一缸密度大,哪一缸密度小了。小明在身边找到了密度较小的细木条,一根细线和一小石块,很快就鉴别出了密度大的一缸食盐水。请说出小明的做法。
把小石块绑在木条一端(目的是让它的中心向下,便于之后测量),然后依次放入两缸,根据阿基米德定理,F浮=P液V排g,则液体密度越大V排越小,则浸入盐水少的那缸的密度大
11.现在有3种未知的液体一种是水(A)其他的分别为BC 还有三种未知的固体分别为EF求液体跟固体5种分别的密度 已知当E放入水中时溢出3ml F放入水中时溢出4ml 将E放入B中时溢出3.8ml 将E放入C中时溢出3.5ml
浮力F=ρ液V排
假设E的重力为Ge
则Ge=ρ水V排A=1g/ml*3ml=3g
所以E重3g
同理可知F重4g
E放入B中则:
Ge=ρBV排B=ρB*3.8ml=3g
ρB=3/3.8g/ml=0.789g/ml
E放入C中则:
Ge=ρCV排C=ρC*3.5ml=3g
ρC=3/3.5g/ml=0.857g/ml
12.
.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空小塑料瓶和水来粗略测出食用醋的密度。
(1)主要实验步骤(详细过程):
(2)食用醋的密度=
首先我们先用细线把空小塑料瓶瓶颈处拴好,测得此时空瓶的质量为m1,
再将小瓶装满水,称量此时的质量为m2,之后在将食用醋倒满小瓶称量出此时的质量为m3,利用已知水的密度为10^3kg/m^3,
算出小瓶的体积为v=(m2-m1)/10^3
利用小瓶的体积等于食用醋的体就可以求出食用醋的密度即
(m3-m1)÷(m2-m1)/10^3=(m3-m1)10^3/(m2-m1)
14.实验桌上有一架没有砝码的托盘天平、一只水杯、一只量筒、水、两个相同的烧杯、细线、小石块、滴管。完成侧小石块密度的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天平,使衡量平衡;
(2)将一直空烧杯和小石块放在左盘,( ),直到天平平衡;
(3)( ),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0;
(4)在量筒中盛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V1;
(5)用细线系住小石块,使其浸没在量筒水中,读出水面所对刻度值V2;
(6)石块密度表达式:( )
①拨动游码,
②将量筒倒入一定量可以没过小石头的水,
③m/(v1-v0)
15.没有砝码的天平,只有一个空瓶、一只量筒、足够的水,利用这些东西,能测出食用盐的密度是多少KG/立方米 吗?(水密度 1G/立方CM)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
(2)推导出计算食盐密度的公式。
1、把空瓶放在左盘 量筒放在右盘 游码置于0刻线出 调节平衡螺母 使天平平衡。这样 如果在空瓶和量筒里 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后 天平仍然会保持平衡
2、将空瓶内装满食盐,向量筒中加水。当天平平衡后,读出水的体积,再根据质量=密度x体积 算出水的质量 于是食盐的质量与水的质量相等 便可求食盐的质量
3、再把食盐倒出,把瓶子装满水,然后把这些水倒进量筒里,读出水的体积,这个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也就是食盐的总体积
4、根据密度=质量/体积 将1、2步中的数据代入公式里 可求食盐的密度
16.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用油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现已测出m1是110g,根据图中的示数,算出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
给了两张图,一张是一个天平,示数为151.4g
一张为一个量筒,示数为45ml
答案===BCA
M=M2-M1=41.4g
V=45cm3
密度=0.92g/cm3
17.用一个托盘天平、一盒砝码、一只不大的空瓶子和足量的水,用来测定牛奶的密度。
首先,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瓶子的质量为M1;
接着,将适量牛奶倒入空瓶子中并记下液面高度为V1;
然后,用托盘天平测出瓶子及牛奶的质量为M2;
接下来,倒出牛奶,将水倒入空瓶子至标记处;(这步可能存在误差)
然后,用托盘天枰称出空瓶子及水的质量为M3;
由水的密度=1*1000kg/m3,所以,水的体积=(M3-M1)÷水的密度(1*1000kg/m3)=牛奶的体积;
最后,牛奶的密度=(M2-M1)÷(M3-M1)÷水的密度,简化就是:牛奶的密度=(M2-M1)÷牛奶的密度。
原理:密度=质量÷体积(密度=M÷V)
18. 请测定一形状不规则的石蜡块的体积V(石蜡的密度p小于水的密度p水),所用器材不限。要求:
(1)写出使用的主要器材、简要步骤和需要测定的物理量
(2)写出相应的体积表达式
(3)至少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器材:量筒、细针、水、待测石蜡块。
步骤:(1)量筒中装适量的水,记下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
(2)用细针将石蜡块全部按入水中,记下水面升高后所对应的刻度值V2.(3)计算石蜡块的体积V=V2-V1
方法二:器材:量筒、水、小铁块(或小石块)、细线、待测石蜡块。
步骤:(1)量筒中装适量的水,记下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
(2)将小铁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升高后所对应的刻度值V2.(3)用细线将石蜡块系在一起,使其共同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水面升高后所对应的刻度值V3.(4)计算石蜡块的体积V=V3-V2
19.用一个空塑料瓶设计一个证明大气压强的物理实验,并说明实验方法和现象
用矿泉水瓶装满水,倒转在充满水的盆子里,向上提起矿泉水瓶,当矿泉水瓶瓶口仍在液面以下,矿泉水瓶中的水并不会从瓶中流出(液面受到大气压力,阻止水流出瓶外)
20.材料:肥皂,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钩码.
要求设计一个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实验
答案:
肥皂应该是受力体,其他几样都比较硬,细线自古以来就是跑龙套的……
钩码这玩意,估计光靠它本身很难在肥皂上留下痕迹,当然极品钩码也是存在的,在此不予考虑……
一、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1)把细线绕1圈在肥皂上,打个结,把钩码挂上去,肥皂在上,钩码在下,钩码通过细线在肥皂身上勒了一道,拿尺量量深度
2)把细线绕2圈在肥皂上,接下来步骤同上
第1次的深度应该比第2次深,说明相同的作用力,受力面积小力的作用效果强
二、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1)把细线绕1圈在肥皂上,打个结,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另一头用手拉,拉个2牛,肥皂上又多了道勒痕,拿尺量量深度
2)同上,拉个5牛,用尺量量深度
第2次比第1次深,说明相同的受力面积,力大的作用效果强
如果要求受力面积,把细线紧密地缠在尺上缠个N圈,看看缠绕长度L,细线的直径D=L/N,肥皂上勒痕长度H可以用尺量出来,受力面积绕1圈就是D×H,2圈的就是2×D×H
诶我去了、找这么多题好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