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zl35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新颖

zl35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新颖

发布时间:2023-09-16 19:02:35

1. 装载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装载机的工作原理:
装载机起重臂是滑移转向装载机最终发挥作用的部件。这些起重内臂及其关联的液压容装置设计用来支持各种工具,不仅仅限于铲斗。起重臂的提升能力与其他机器部件严格匹配,以便操作人员可以提起负载,而不是机器本身。
大多数卡特彼勒滑移转向装载机和多地形装载机采用所谓的轴向升力起重臂设计。这些起重臂通过两侧各一个销与机器连接。这些销使铲斗沿着一个弧形路线提升。当铲斗开始提升时,它首先向外移动,远离机器。当铲斗上升到高于固定销的高度时,它会向车身方向靠拢。
当铲斗位于下方位置时,铲斗靠近车身收回,使机器更加稳定和紧凑,便于将负载四处移动。随着铲斗升起,它会远离车身,然后向上举直。这样能够扩展机器的工作范围,更易于将装载的物料放入卡车中部或将货盘放入货架深处,这就是为什么卡特彼勒最近推出的滑移转向装载机采用了新式垂直起重联动装置。对于垂直起重机来说,铲斗从收缩位置启动——这一点与轴向升力起重机工作方式相同。但是,当铲斗到达操作人员水平视线附近位置时,它会远离车身向外移动大约0.6米。然后,铲斗几乎会垂直上升,一直达到其325厘米的最大高度。

2. 现代装载机技术发展综述

现代装载机技术发展综述

1 整机生产率提升及燃料节省技术

1.1 高性能发动机技术

通过提高发动机性能提高整机生产率,降低燃料消耗,是提高整机性能和质量的基础。

(1)在发动机上应用了所谓ACERT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新型电子控制模块,系统优化燃油供给、空气供给、燃烧过程和废气排放技术。该项技术可在不降低燃料经济性和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排放,保持原有的寿命和可靠性。

(2)跟踪监测发动机各子系统运行状况。除了对于冷却温度、进气温度、润滑油压、燃油压力、发动机转速等指标进行连续监测外,还可对发动机负荷工况实施监控,当负荷过高时,系统将自动降低发动机输出功率以保护其免遭破坏。

(3)高性能电子控制燃油定时喷射技术。对发动机低速和高速燃料燃烧工况进行优化,提高供油响应速度,使其与铲斗铲掘力和液压系统响应速度相匹配。

(4)应用高转矩发动机,使其与大容量液力变矩器相匹配,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低速工况工作效率,可使燃油消耗降低15%。

(5)应用双模式发动机功率选择系统。发动机设有两种工作模式可供操作人员随意选择,即正常工作模式和动力工作模式。正常工作模式适用于常规装载作业,可获得最大的燃油效率;动力工作模式适用于坚硬材料铲装或陡坡爬升工况,可获得最大的功率输出。通过双模式功率选择系统,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发动机性能与作业要求之间的匹配工况。

(6)恒定净功率输出控制。一般发动机为总功率恒定输出控制,即当空调或冷却风扇等附件工作时,为保证总功率不变,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净功率就会因此而发生改变。新型的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则能够在辅助装置满负荷工作条件下提供恒定的净功率输出,从而提高了整机生产率和燃料效率。

(7)分离式恒温冷却系统。系统可按需求对风扇转速实施电子调节控制,监控发动机冷却温度、进气总管温度、变速箱油温以及液压油温度,通过这些数据控制和保持风扇转速在系统正常工作温度水平。

现有许多装载机的冷却系统从机器侧面吸入空气,通过发动机座舱将其从机器后部排出。新型冷却系统则通过非金属保护层将冷却系统与发动机座舱隔离。由液压驱动的变速风扇从机器后部吸入清洁空气,并且从侧面和发动机罩壳将其排出。其结果获得了最佳的冷却效率,提高了燃料效率,减少了散热器的气阻和工作噪音。

1.2 变速箱传动技术

(1)自动变速箱四模式选择系统。变速箱有一个人力换挡和三个自动换挡模式(即低、中、高挡),通过合理选择,操作人员可使机械作业条件与发动机最佳性能相匹配。

人力换挡模式可通过变速杆使传动系传动比固定,从而使整机获得不变的作业速度。低速自动挡模式可保证发动机低速运行下的平稳换挡,适用于一般铲装作业,并具有较低的燃油消耗。中速自动挡模式适用于发动机中速运行工况下的换挡和较快的作业要求。高速自动换挡模式是发动机在高速运行下的换挡工况,可提供最大的铲掘力和快速作业循环,适用于爬坡、装载和运输作业。

(2)变速箱可变分离压力技术。操作人员可对制动踏板所要求的分离压力进行选择。分离压力有高、低之分。高分离压力可在发动机高转速、高液压系统压力条件下保持变速箱的啮合,以增加爬坡装载、堆积材料时机械的作业能力。低分离压力可在发动机低转速、低液压系统压力条件下使变速箱分离,以提高水平地面作业时的燃油效率。

(3)液力变矩器闭锁技术。需要时,可通过控制台开关激活闭锁系统。闭锁系统激活时,若在三档,当行驶速度达到10.9 km/h时液力变矩器将自动闭锁;若在四档,当行驶速度达到20.9 km/h时液力变矩器自动闭锁。新型液力变矩器闭锁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作业循环时间,保证了装载运输和坡道作业条件下最佳的燃油消耗。

(4)变速箱锁定开关技术。该技术通过档位锁定功能使自动变速箱进一步完善。操作人员可使用操作杆上的按扭开关使变速箱保持在所需要的档位,使操纵更为简便。

(5)变速箱自动加速开关技术。当铲斗插入料堆时,通过操作杆上的按扭开关可使变速箱由二档换入一档,以增加铲掘力。当换入倒档时,变速箱会自动进入二档工作。这一技术增加了铲斗铲掘力和插入力,减少了作业循环时间。该技术包括两项新功能,一是在自动档模式下可由四档直接降至一档工作;二是在上坡装载作业时增加铲掘力。

1.3 自动双速液压控制技术

该技术可使液压系统能量与作业工况要求相匹配。图1为铲掘工况,在此工况下辅助液压泵通过截止阀卸荷,其动力通过变速箱用于增加铲斗铲掘力。图2是铲斗举升工况,在此工况下截止阀关闭,其液压动力用于增加工作油泵液压动力,以便提高提升速度,从而增加整机生产率。

1.4 其他新技术

(1)电子控制稳定装载行驶(ECSS)技术。该项技术可保证装载机在不良地面条件下高速稳定行驶,通过防止行驶中铲斗物料散落,提高操作舒适性和减振悬挂系统控制性能使生产率最大化。此项技术最适合装载运输作业。

(2)自动润滑技术。在作业中对销轴和衬套等零部件进行精确自动润滑。自动润滑可减少因润滑不良而产生的计划外日常保养和停机时间,从而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

(3)物料自动铲装技术。该技术使物料铲装过程自动化,使新驾驶员更容易操作。系统提供平稳的'装载作业循环,持续的满斗装载,并且避免了轮胎的滑转,全部过程无需操纵控制器。

(4)物料随车自动计量技术。该技术采用专用称量系统在作业中可称量料斗物料,使驾驶员装载更加精确有效。准确的装载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率。该计量系统可与机械集成安装,并配备打印机可对装载结果打印输出。

2 可靠性与保养服务技术

2.1 机架坚固技术

(1) 铰 接式车架采用坚固的箱型截面结构和刚性四板塔架结构。应用机器人焊接技术,以实现机架连接点的深度焊接和最佳的融合性,保证最大的强度和长久的寿命。

(2)发动机座架采用箱型截面整体结构,前端设有悬挂支撑板形成坚固刚性结构,以便抵抗扭转变形和冲击载荷。整个机架形成一极其坚固的安装平台,以便能够可靠安装发动机、变速箱、车桥、驾驶室和其它附件。

(3)车架 铰 接机构的上、下连接板间的距离对机械性能和部件寿命有重要影响。采用扩展式拖挂设计提供了最佳的销轴载荷分配和轴承寿命。上、下拖挂销轴分别安装在一对圆锥棍子轴承上,通过在较大的面积上分配垂直与水平载荷以提高零件寿命。较大的开口空间设计也方便了维护工作。

(4)前部机架结构采用四板焊接塔架结构,可承受与装载、转斗、插入等作业工序有关的负载,为前桥、动臂、提升和转斗油缸等部件提供了坚固的安装基础。

2.2 发动机可靠性增强技术

汽缸体与缸盖使用相同的灰铸铁材料,并增加了缸壁厚度以减小噪声,提高刚度。气缸盖为整体设计,组成横流结构,便于气流运动。该设计使发动机能够用较小的动力吸入低温和干净的空气。

活塞采用整体式钢结构,缸套使用湿式、可更换、高强度热处理铸件。

散热器为钎焊铝结构,强度高防渗漏。每英寸6个散热翅片,矩形波设计,减少了阻滞和堵塞现象。

电子控制模块和传感器采用完全密封结构,以防止水和灰尘的侵入。连接器件和电线使用防护编织物以防腐蚀和早期磨损。

各部件设计制造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即使在极端使用条件下也能保证最佳的性能。

2.3 状态监测技术

监测产品“健康”状况是保持任何机械设备可靠性的关键。现代装载机备有多种标准和可选监测程序,以帮助跟踪机器的状况。监测系统可持续观察装载机的工作运行状况。该系统可监视关键的发动机系统功能,并在需要时降低发动机输出以保护其免遭破坏。若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监视器或前仪表盘就会发出灯光和声音报警:冷却温度高、进气温度高、润滑油压低、燃油压力高、燃油压力低、发动机超速。

2.4 液压密封技术

液压软管采用端面面对面“O”型圈密封安装技术,保证了液压软管的可靠连接,防止了液压油泄露。

液压缸的缓冲环安装于液压缸头部(见图3),以降低活塞杆密封载荷,并可使液压缸寿命延长30%,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2.5 湿式多片全液压制动技术

行车与驻车湿式多片制动器采用全密封和免调整技术,避免了污染,减少了磨损和维护工作。在制动系统中使用双液压独立回路,以便为制动系统故障提供备用制动回路,从而提高了可靠性。若制动压力降低,系统会立即进行灯光和声音报警。如果制动压力持续下降,驻车制动器将自动实施制动,从而为机械提供了双安全系统。新制动技术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2.6 综合保养技术

适当保养可减少用户开支,降低成本。为此应用了多项保养服务便捷措施:设立随车液压服务中心和电器服务中心;防护性易观察监测仪表;基于地面保养点;易进入发动机机舱;

机器外部环保排污道设计,方便雨水排泄;设置制动片磨损指示器,方便观测;免保养电瓶设计;延长润滑油和过滤器更换时间间隔,液压油过滤器更换间隔时间为500小时,变速箱用油过滤器更换间隔时间达1000小时;发动机和重要的部件采用可修复设计;全球网络服务支持,世界各地大部分零件24小时供货,减少客户停机时间等。

2.7 S·O·S服务体系

该体系可通过保持简单的维护以防较大的维修,避免发生实质性故障。通过定期的端口采样,跟踪零部件的磨损、润滑油特性和状况,并应用相应数据在发生磨损失效前作出预测。基于S·O·S服务报告,进行简单的调整或更换零件,即可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和较大的维修工作,从而保持了机械的正常工作状况,避免了维修服务的等待,减少了停机时间。

2.8 建立设备管理系统

通过在经销商处开户入网,由产品链接所收集的信息可输入计算机终端。使用快捷通畅的机器信息,可优化资产使用,减少安全隐患,改善维护管理,实施预防维修战略。其结果可获得更多的作业时间,较低的运营成本,更多的设备投资回报。

3 操作舒适性技术

3.1 操作环境改善技术

具有宽敞、安静、高效的,按最佳人机工程学特性设计的驾驶室。机械前后具有最佳视野,宽敞无失真平板 玻 璃窗延伸至驾驶室地板,保证铲斗最佳视野。驾驶室噪声可降至71dB。此外,在驾驶室顶部设有雨水引导槽以保持窗户的清洁。四面设有防 眩 装置,以防驾驶员炫目。

3.2 驾驶座椅技术

具有空气悬挂、6种调节方式,适应各种人体需要。整体铸造靠背和底座设计防止了垫子的突起。最佳的汽车类驾驶座椅舒适性腰部支撑,减少了驾驶疲劳。右座椅扶手设有集成执行控制器,操作舒适方便。有备选加热座椅。

3.3 减振技术

装载机工作条件恶劣,通过控制机械振动可改善操作效率和生产率。现代装载机采取了各种减振措施:摆动后桥跟随地面波动以保持驾驶室的稳定;驾驶室安装于减振支座上以减少地面的冲击载荷; 铰 接机构装有平衡阀以避免机架相互碰撞;油缸阻尼在极限行程减缓铲斗动作,以防机械振动;选用悬挂控制系统可减小装载和运输工况下的振动和跳动;储能器作为吸振装置可减小机械的前后颠簸,为不平地面工作提供平稳作业;电控自动反冲击装置防止了油缸突然停止所造成的振动和跳动;空气悬挂座椅控制可减小由驾驶地板传递的垂直振动。

3.4 转向控制技术

(1)常规转向。

即省力的手动计量液压转向系统。其载荷感应系统仅在需要时向转向系统输入动力。当不转向时,更多的发动机功率用于提高铲掘力、破碎力和提升力,节约了燃油消耗。可伸缩、倾斜度可调的转向立柱获得了最大的操纵舒适性。

(2)指令控制转向

即负载感应转向系统,将方向盘与机架转角位置联系在一起,以提供适合的转向控制量(图4)。机械转弯速度与方向盘位置成比例。在各种条件下转向力小于26N,整个机械的转向只需方向盘回转±70°,而同样的普通转向方向盘则须旋转2~3个360°。

指令控制方向盘包含前进、空档、后退开关和升档、降档按钮,使左手始终与方向盘接触。执行控制器与驾驶座椅右扶手集成设计并可随操作者移动。

3.5 电子操纵控制技术

采用双杆电子换挡操纵系统易于变速换向。变速系统的设计避免了换挡时手与方向盘的脱离,改善了操作舒适性与方便性。电子换挡操纵系统与自动变速箱、强制换挡开关、档位保持开关等机构组合在一起,提供了多种换挡选择,确保了机器工况与作业条件的合理匹配。

综上所述,机、电、液、信一体化的集成设计,设计的精细化,性能参数的合理匹配,高可靠性,以及网络化在线服务是现代装载机发展的主要方向。

;

3. 装载机的工作装置有哪些部分

�0�2�0�2�0�2 装载机是一种作业效率很高的铲装机械,它不仅能对松散物料进行装、运、卸作业,还能对爆破后的矿石以及土壤作轻度的铲掘丁作。如果交换相应的工作装置后,还可以完成挖土、推土、起重及装卸等丁作。因此,装载机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装载机主要由工作装置、行走装置、发动机、传动系统、转向制动系统、液J系统、操作系统和辅助系统组成。 �0�2�0�2�0�2 装载机的工作装置主要由动臂、摇臂、铲斗、连杆等部件组成。动臂和动臂油缸铰接在前车架上,动臂油缸的伸或缩使丁作装置举升或下降,从而使铲斗举起或放下。转斗油缸的伸或缩使摇臂前或后摆动,再通过连杆控制铲斗的上翻收斗或下翻卸料,由于作业的要求,在装载机的工作装置设计中,应保证铲斗的举升平移和下降放平,这是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一个重要特性。这样就可减少操作程序,提高生产率。

4. 装载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原发布者:韩晨
装载机液压系统
1装载机整机液压系统的应用装载机整机液压系统实验测试的工程背景及意义装载机是工程机械中重要的机种,是一种集铲、运、装、卸作业于一体的自行式机械。今后轮式装载机仍将是工程机械中最重要的机种之一。一个液压系统是由多个元件相互连接而成的,每个元件的工作性能往往不能代表整个液压系统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整机液压系统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实验准备及实验过程实验在实验室、试验沙场、野外原生土实验现场等场地进行。具体如下,针对产品特点设计了实验方案。对装载机液压系统如下参数进行了分工况测量,测量参数为:工作泵出口压力;动臂油缸无杆腔压力‘动臂油缸有杆腔压力;转斗油缸无杆腔压力;转斗油缸有杆腔压力I转向泵出口压力;转向器人口压力;转向油缸压力;先导控制减压阀控制压力;动臂的角位移。分别在如下工况下进行测试空载工况;①标准载荷工况;②沙场实时装载工况;③野外原生土实时装载工况。2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的实验分析概述如图1所示为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它由四个部分组成;1转斗液压缸;2动臂液压缸;3动臂液压缸换向阀;4转斗液压缸换向阀;5单向阀;6液压泵;7滤油器;8溢流阀;9缓冲补油阀;10油箱

5. 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有限元分析的难点在哪

1、 引言
装载机是工程机械的主要机种之一,广泛用于建筑、矿山、水电、桥梁、铁路、公路、港口、码头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国外装载机发展迅速,而我国装载机在设计上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集中在可靠性、结构设计强度等方面[1,2]。由于采取“类比试凑”等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容易形成设计中的“人为”应力集中点,造成机构整体强度的削弱甚至破坏。按这种设计生产出的产品,外观上看上去很强壮、刚性很好,但却有内在的设计缺陷,使用过程中常因工作装置结构强度等原因,产生开焊、甚至断裂等破坏,致使工作装置报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本文将以SDZ20型装载机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在典型工况下用MARC软件进行静态结构分析,获得工作装置整体的应力及变形分布。其结论对该种结构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工作装置结构受力破坏与力学特征
2.1工作装置的结构
工作装置由铲斗、动臂、横梁、支撑、摇臂、拉杆等组成。各构件之间由铰销联接,有相对转动。为了增强摇臂、支撑的刚度,在摇臂及支撑之间有筋板连接,在计算时,可以将其视为一体。动臂上铰点与装载机前车架铰接,中部铰点与举臂油缸铰接;摇臂上铰点与翻斗油缸铰接。用MARC对其做有限元静力分析中,认为工作装置各铰接处没有相对转动。动臂是工作装置的主要受力部件,其截面形状为矩形;又因其长、宽方向远大于厚度方向,故可以用板壳元对动臂进行离散。横梁截面为箱形,为焊接结构。摇臂和支撑也是焊接结构,其焊接板的截面均为矩形。考虑各构件的厚度远小于其它两个方向的厚度,可以认为均为板类零件。
2.2结构受力与破坏特征
装载机整体结构为对称结构。分析装载机插入、铲起、举升、卸载等的作业过程可知,装载机载初铲时,工作装置受力最大。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外界载荷为不变载荷,主要是物料的重量以及机构自重。由于物料种类和作业的条件不同,装载机工作时铲斗切削刃并非均匀受载,一般可以简化为两种极端情况:(1)认为载荷沿切削刃均匀分布,并以作用在铲斗切削刃中点的集中载荷来代替均布载荷,称其为对称受载情况;(2)非对称受载情况,由于铲斗偏铲、料堆密集情况不均,使载荷偏于铲斗一侧,通常将其简化为集中载荷作用在铲斗最边缘的斗齿上。这两种处理方法都是偏于安全的。当结构受力超过其极限载荷,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直至开裂(焊接部位)或断裂。
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
工作装置作为装载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强度和刚度必须有充分的保证。根据工作装置的结构特征,建立起与其对应的有限元模型。
3.1单元类型的选取有限元网格划分
工作装置的各板厚度均匀,且长宽相比较小的多。根据经典薄壳理论假设,厚度小于中面轮廓尺寸1/5的为薄板。因此可以采用空间板壳单元进行网格划分。考虑四边形单元比三角形单元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而三角形单元比四边形单元更利于拟合过渡,所以采用四边形单元与三角形单元混合进行网格划分。
有限元网格按照“均匀应力区粗划、应力梯度大的区域细划”的原则进行划分。按照给定尺寸自动划分后,对局部(如尖角和轴承孔等部位)进行细划。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3.2边界条件的施加
边界条件包括两方面:边界载荷和边界约束。取额定装载量,按静力等效的原则将力施加在铲斗尖内移约100mm处中部。在初铲转斗时,可认为举臂油缸和翻斗油缸都不动,动臂的两个铰销部位和摇臂的铰销部位无相对移动。
3.2.1边界载荷
额定装载为2×104N。联合铲取的工况进行加载。根据以上假设,可以计算出铲斗所受水平力Rx和垂直力Ry。
水平力(即插入阻力)的大小由装载机的牵引力确定
Rx=Pkpmax=4000N 式中,Pkpmax为装载机的牵引力。
垂直力(即铲起阻力)大小受装载机的纵向稳定条件的限制。
Ry=GL1/L=58800x1300/2615.8=26974N 式中,G——装载机自重,为6000kg(58800N)。
L1——中心到前轮水平距离,为1300mm。
L——垂直力作用点到前轮水平距离,为2615.8mm 。
考虑到铲斗的特殊性,对其变形及破坏不予考虑。根据圣维南原理,局部载荷不影响远处应力场的分布,可以知道,在铲斗尖部附近所施加的点载荷不会影响除去铲斗外的工作装置的应力分布。所以这种加载方式是可行的。
3.2.2边界约束
根据假设,举臂油缸和翻斗油缸不动。这样,在油缸与工作装置的铰接处和动臂与前车架的铰接处分别施加对应的边界条件。
3.3材料性能参数的确定
SDZ20型装载机工作装置构件所用的材料为16Mn(包括动臂、摇臂、支撑、横梁和各筋板、加强板)和Q235(拉杆),变形在弹性范围内,对应各构件分别施加所需材料常数:
4、 结果分析
用MARC软件对工作装置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整个工作装置的整体应力应变场、变形场分布,图3给出了工作装置的局部等效应力分布。
由结果可知,该装置的结构完全满足了强度要求。各构件情况是:动臂的危险点在动臂下铰点及动臂与举臂油缸铰接处附近,应力值已经分别达到142.5MPa和118.9MPa,偏载时应力值达到184.5 MPa和153.6 MPa,是正载时的1.29倍,且偏载的一侧与横梁焊接部分出现应力集中,其值已达到100 MPa;摇臂的危险点在摇臂与拉杆铰接处,应力已达91.7 MPa;横梁的危险点在横梁与动臂的铰接处,应力值已达65.2 MPa;拉杆的危险点在与摇臂铰接处,应力值已达107.2 MPa。同时,在偏载时,动臂承载了由于偏载所产生的大部分扭矩,而其他构件在偏载时的应力集中相对减小。即使这样,最大值仍远小于屈服应力,设计是偏于安全的。

6. 轮式装载机工作原理

轮式装载机工作原理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港口、码头、煤炭、矿山、水利、国防等工程和城市建设等场所的铲土运输机械。它对于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工程建设速度,提高工程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装载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发展前景如何呢?下面对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做简单介绍。

结构及工作原理:

上图为轮式装载机总体结构示意图,装载机一般由车架、动力传动系统、行走装置、工作装置、转向制动装置、液压系统和操纵系统等组成。发动机1的动力经变矩器2传给变速箱14,再由变速箱把动力经传动轴13及16分别传到前后桥10,以驱动车轮转动。内燃机动力还经过分动箱驱动液压泵3工作。工作装置由动臂6、摇臂7、连杆8、铲斗9、动臂液压缸12和摇臂液压缸5组成。动臂一端铰接在车架上,另一端安装了铲斗,动臂的升降由动臂液压缸来带动,铲斗的翻转由转斗液压缸通过摇臂和连杆来实现。车架11由前后两部分组成,中间用铰销4连接,依靠转向液压缸可以使前后车架绕铰销相对转动,以实现转向。

功能: 其主要功能是对松散物料进行铲装及短距离运输作业。它是工程机械中发展最快、产销量及市场需求最大的机种之一。我们平时看到最多的是轮式装载机,与它相对的是履带式的装载机。与履带式的相比它具有机动性能好,不破坏路面,操作方便等优点。所以轮式装载机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的研究对象均为轮式装载机。

从装载机的总体结构图可以看出,装载机可分为:动力系统、机械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装载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性能的优劣不仅与工作装置机械零部件性能有关,还与液压系统、控制系统性能有关。动力系统:装载机原动力一般由柴油机提供,柴油机具有工作可靠、功率特性曲线硬、燃油经济等特点,符合装载机工作条件恶劣,负载多变的要求。机械系统:主要包括行走装置、转向机构和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该系统的功能是把发动机的机械能以燃油为介质,利用油泵转变为液压能,再传送给油缸、油马达等转变为机械能。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对发动机、液压泵、多路换向阀和执行元件进行控制的系统。液压控制驱动机构是在液压控制系统中,将微小功率的电能或机械能转换为强大功率的液压能和机械能的装置。它由液压功率放大元件、液压执行元件和负载组成,是液压系统中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的核心。

装载机国内外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难题:

目前,国外多功能物流装备及其相关技术正日益的完善,并朝着系列化、大型化、微型化、多用途等方向发展。国际知名厂商(如山猫,凯斯,卡特彼勒、小松、利渤海尔、沃尔沃等)一则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完善计算机辅助驾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如应用电子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用于物料精确装、载、运作业的GPS定位与重量自动称量装置;二则采用特殊降噪材料、噪声抑制方法等,消除或降低装载机工作时的机器噪声;三则通过不断改善电喷装置,进一步降低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量,研究无污染、经济型、环保型的动力装置;四则优化工作装置的结构设计,如由单一的“Z”型连杆机构演变出八杆平行机构、TP连杆机构和“ERASLINK”机构(单动臂铸钢结构),以及O&K公司专为小型多功能装载机而设计的LEAR连杆机构等,为了提高装载机的作业生产率,相继研制出许多功能超强的系统,例如:动力电子控制/管理系统,自动调节发动机输出功率;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当装载机处于非作业工况是,自动降低发动机转速,减少燃料消耗及发动机噪音;关键信息显示系统等。

我国装载机行业的主导产品,基本上都是以柳工70年代初开发的ZL50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属国际60年代技术水平。进入80年代消化吸收美国Caterpillar、日本小松等先进技术,逐步开发成功了我国第二代装载机产品。我国的第二代产品与国际先进产品相比,在机电一体化、操纵舒适度、作业效率等方面有较大差距,差距最大的是产品可靠性,国产多功能装载机整机可靠性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足400小时),缺乏核心技术、主要关键部件都依赖进口、产品单一,产品档次低。虽然国内装载机及相关技术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如多功能装载机的销售量已经占据了世界装载机市场的半壁江山,我国已成为世界多功能装载机第一产销大国。

目前我国装载机行业已经出现了第三代产品。第三代产品的整机可靠性有很大的提高,各主要性能指标基本上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但是在可靠性、舒适度、作业效率及制造水平等发面和国外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第四代产品在第三代的基础上也已出现,进一步优化了整机的性能及配置,电控箱、湿式制动器等技术得到了应用,并形成了各企业的.专有技术及专利技术,使产品以崭新的面目推向市场。这些都将是进一步促进我国装载机行业的技术进步。

装载机的发展趋势:

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完善计算机辅助驾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故障诊断系统;采用单一吸声材料、噪声抑制方法等消除或降低机器噪声;通过不断改进电喷装置,进一步降低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量。除了上述这些外,还有:多功能铲斗、松土器、液村锤、扫雪器等多种工作装置,体积小、功率大、轻巧灵活、燃油经济性更好,增大驾驶室尺寸和玻璃窗面积,提高室内的气压以防尘,改善控制系统和操纵杆的位置,提高操作环境的舒适性,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以及美化外观造型等。特别的由于我国挖掘装载机起步晚,不论是产品品种、性能参数还是使用可靠性、售后服务等都和国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它的发展趋势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发出高质量、多功能、多品种、多规格的系列产品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基础元件、部件的生产和质量,尤其是提高液压元件的质量,以达到满足产品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售后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王国彪 《国外轮式装载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宋占伟,闻邦椿 《装载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朱长亮 《我国轮式装载机产品的发展》

王国彪,王岩松,马铸 《轮式装载机的现状与技术发展》

;

7. 装载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原发布者:韩晨
装载机液压系统
1装载机整机液压系统的应用装载机整机液压系统实验测试的工程背景及意义装载机是工程机械中重要的机种,是一种集铲、运、装、卸作业于一体的自行式机械。今后轮式装载机仍将是工程机械中最重要的机种之一。一个液压系统是由多个元件相互连接而成的,每个元件的工作性能往往不能代表整个液压系统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整机液压系统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实验准备及实验过程实验在实验室、试验沙场、野外原生土实验现场等场地进行。具体如下,针对产品特点设计了实验方案。对装载机液压系统如下参数进行了分工况测量,测量参数为:工作泵出口压力;动臂油缸无杆腔压力‘动臂油缸有杆腔压力;转斗油缸无杆腔压力;转斗油缸有杆腔压力I转向泵出口压力;转向器人口压力;转向油缸压力;先导控制减压阀控制压力;动臂的角位移。分别在如下工况下进行测试空载工况;①标准载荷工况;②沙场实时装载工况;③野外原生土实时装载工况。2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的实验分析概述如图1所示为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它由四个部分组成;1转斗液压缸;2动臂液压缸;3动臂液压缸换向阀;4转斗液压缸换向阀;5单向阀;6液压泵;7滤油器;8溢流阀;9缓冲补油阀;10油箱

8. 常林zl30装载机说明书

ZL30E轮式装载机基本参数
ZL30E WHEEL LOADER SPECIFICATIONS
发动机型号 6110/125CG5-8A
Engine Model
功率(k W) 86
Power
额定载重量 (t) 3
Rated Load Weight
卸载高度(450卸载角)(斗尖/斗刃)(mm) 2850/2946
Max. Dump Clearance(450 Discharge)(Up to Tip/Up to Edge)
卸载距离(最大卸载高度时) (斗尖/斗刃) (mm) 1056/977
Dump Reach (Max. Dump Clearance)(Up to Tip/Up to Edge)
前进行驶速度(km/h) 0-30
Forward Speed
倒退行驶速度(km/h) 0-15
Reverse Speed
额定斗容(m3) 1.8
Rated Bucket Capacity
掘起力 (k N) 108
Breakout Force
动臂提升时间(s) 6.25
Raising Time
动臂下降时间(s)… 3.93
Lowering Time
转斗卸载时间(s) 1
Dump Time
总长度(mm) 7260
Overall Length
总宽度(mm) 2500
Overall Width
总高度(mm) 3220
Overall Height
轮胎规格 17.5-25
Tires
最小转弯半径(mm) 5400
Min. Turning Radius
操纵重量(t) 10.6
Operating Weight
性能特点:
发动机 采用锡柴6110柴油机,动力强劲,扭矩储备大,低耗油,低噪音,性能可靠;
Engine Wuxi 6110 diesel engine that is powerful, efficient and reliable. It boasts large torque backup, low fuel consumption and noise,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可选发动机 本机可选装帕金斯发动机、一拖(洛阳)6105涡轮增压发动机;
Optional Engine Perkins diesel engine and Yituo (Luoyang) 6105 turbocharged diesel engine.
变速系 吸收了卡特技术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档变速箱,结构紧凑,高效、可靠,操纵方便;
Power Train Twin turbine torque converter, which employs CAT technology, and the power shift transmission which features compact structure, high efficiency, reliable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al ease.
驱动桥 采用技术成熟的、性能优良的成工30桥,承载能力大,可靠性能高;
Axles Heavy ty and reliable axles designed with advanced Cheng Gong 30 Series axle technology.
液压系统 全液压转向系统,操纵轻便灵活,性能可靠。流体连接件采用国内知名品牌,密封可靠,管路系统寿命高;
Hydraulic System Full 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 with operational ease and high efficiency. Well-known hydraulic fluid connections with reliable seals ensure long service life of line system.
工作装置 工作装置优化设计的Z型连杆机构,掘起力大,作业效率高,循环时间短;斗容大,卸载高度、卸载距离大,适合更大范围的需求;
Implement Optimally designed Z-bar linkage mechanism with large breakout force, high efficiency, short cycle time, large mp clearance and reach, and suitable for a wide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驾驶室 符合人机工程的驾驶室,密闭、隔热、减震,降噪,操纵舒适,视野广阔;
Cab Ergonomically designed for total control and comfort with impressive panoramic visibility. It features heat insulation, shock absorption, and low noise level.
车架 前、后车架的上、下铰接间距大,采用圆锥滚子轴承,寿命长;整机采用长轴距设计,重心分布合理,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
Frame It features long upper and lower hitch distance between the front and rear frames, cone bearing which ensures extended service life, long wheelbase design which results in improved center of gravity and stability, and increased loading force and operating weight.
整机布置 整机布置合理,液压油箱上置,燃油箱后置,维修性好,流线型机罩使外观更为协调、美观,后视效果好;
Vehicle Arrangement Improved positioning of the hydraulic tank (higher position), and the fuel tank (rear of machine). Compact structure with easy access to service points ensures hassle-free maintenance. Attractive and improved overall machine design with streamlined engine hood for superior rear visibility
可选配件 空调、加大斗、石方斗、加长臂,以及集装箱叉、钢管叉、木柴叉、起吊臂等多种作业装置,满足您的各种需求;
Optional Equipment Air-conditioning
Large, light material buckets
Buck for rock
Extended lift arms
Multi-purpose implements including log forks, container and steel tube forks, and hoisting arm.
*内容及规格参数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Materials and specifications are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阅读全文

与zl35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新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科学工具箱购买 浏览:925
冰柜嘎啦嘎啦响不制冷是怎么回事 浏览:159
螺纹单闸阀门锈死拧不开怎么办 浏览:55
暖气片的阀门进水和回水 浏览:65
新空调不制冷只吹风是怎么回事外机不转 浏览:508
自动上弹装置图 浏览:617
艺术装置设计墙 浏览:88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多少 浏览:827
设备验证控制文件包括哪些内容 浏览:185
机械排烟风管截面积如何计算 浏览:908
县城什么机械挣钱 浏览:461
wps上怎么把设备文件夹删除不了 浏览:352
成都哪里有卖中学化学实验器材全套 浏览:995
汉唐电动气车仪表盘什么功能 浏览:208
溶剂干燥实验装置 浏览:79
螺钉锁紧装置中弹垫的作用 浏览:137
汽车的仪表盘感叹号怎么回事 浏览:386
探影仪表如何显示第三方导航 浏览:651
电动工具维修工具 浏览:366
管道阀门能参与试压吗 浏览: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