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图是某同学利用日常用品注射器设计简易实验装置.甲管中注入10mL CH4,同温、同压下乙管中注入50mL Cl2
(1)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气体)、CH2Cl2、CHCl3、CCl4、HCl,氯气逐渐回减少,答但不消失,因为氯气过量,所以氯气的颜色逐渐变浅,不会变成无色;反应后有油状液滴(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与四氯甲烷)出现;反应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减小,导致试管内的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体积减少,甲管活塞向内移动,故选:②③;
(2)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气体)、CH2Cl2、CHCl3、CCl4、HCl,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3)反应后,甲管中剩余气体为氯气、氯化氢和CH3Cl,三者都能与碱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吸收,故选B;
(4)甲管中的氯气、氯化氢溶于水,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呈酸性,氯离子能与AgNO3溶液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其余有机物不溶于水,溶液分层,所以将甲管中的物质推入盛有适量AgNO3溶液的小试管中会观察到液体分为两层,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黄;若再向其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又观察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故答案为:液体分为两层,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黄;先变红后褪色.
❷ 在溶液的导电性的实验装置里注入浓醋酸和浓氨水,灯会变亮,这是为什么
醋酸和氨水都是弱电解质,不易导电,但两者加在一起,发生反应,生成醋酸铵,是强电解质,易导电,灯就变亮了!
❸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B为塑料片(质量不计),向管内缓缓注入硫酸铜溶液(ρ=1.2×10
p水=ρ水gh=1.0×103kg/m3×10N/kg×0.12m=1.2×103Pa.复
∵当玻璃管制内外压强相等时,塑料片恰好脱落,
又∵p硫酸铜=ρ硫酸铜gh硫酸铜,
∴h硫酸铜=
p硫酸铜 |
ρ硫酸铜g |
1.2×103Pa |
1.2×103kg/m3×10N/kg |
❹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向盛水的试管中慢慢注入3mL浓硫酸,此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液面(为了便于观察,液体为
向盛水的试管中慢慢注入3mL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A边液面下降,B边液面上升,使液面B高于液面A.
故选B.
❺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图中将水注入锥形瓶的装置是什么
牛角管
❻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1)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1)烧杯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由于液化放热回,金属盘吸收热量,温度答升高;
(2)烧杯里的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节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白气是水蒸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因为最靠近瓶口的地方温度较高,所以水蒸汽不容易产生液化;
(3)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冷液化凝结成雨落下.
故答案为:
(1)变热了;液化放热;
(2)汽化;液化;瓶口温度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
(3)遇冷.
❼ 实验小组的两名同学做了一套趣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甲同学将注射器中的液体注入锥形瓶,他看到的
(1)将石蕊试液注入锥形瓶,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内,是紫色石容蕊试液变成红色;故答案为: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2)氯化氢溶于水,使锥形瓶中压强变小,将弹簧夹打开,硝酸银溶液在外界压力下进入锥形瓶,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答案为:硝酸银溶液进入锥形瓶内,锥形瓶内出现白色沉淀;
(3)由题意知,锥形瓶内是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