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密闭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怎么操作
。。。。。
密闭式冷凝水回收系统是指凝结水在回收利用的过程中不与大气接触的系统。一般来讲,该系统处在高于大气压力的运行状态,因而明显体现出优于开放式回收系统的节能效果和综合效益。闪蒸损失的大大减少和凝结水的及时输送,使凝结水本身的热量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凝结水与空气的隔离状态使得水质保持较好的软化状态,并使得回水管道和附件减轻腐蚀;系统的可靠运行同时带来整个供热系统的平稳运行,即减少了热排放的环境污染,也减少了锅炉的负压运行。
从工艺上讲,密闭式凝结水回收系统总体上由回收管网和回收泵站两部分组成。管网部分主要包含蒸汽疏水阀和回收管道,管网部分的主要是在保证不影响用汽设备的加热工艺的前提下,阻止未凝结放热的蒸汽直接排出,而将其中的凝结水及时疏出,并输送汇集到一定距离处;泵站部分主要包含集水罐、压力调节阀、回收装置、自力阀及必要的监控阀门和仪表电气等,而泵站部分的主要作用则是将已集中的凝结水自动及时地进一步输送至合适的利用处,同时对闪蒸汽进行控制和处理。
参考资料:江苏海国节能审计事务有限公司
㈡ 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的详细介绍
是一种利用物理原理的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用户系统运行正常时,冷凝水从用热设备中排出,经专用疏水装置、共网装置等专用疏水装置顺利引入闪蒸罐。根据需要可进行二次汽分离利用。
分离后的冷凝水被热泵引入回水罐,经消汽蚀处理后高温冷凝水被高温水泵直接送到锅炉汽包内。回水罐液位和水泵均采用自动控制,基本实现锅炉产多少汽便可回多少水的水—汽平衡(不考虑系统中跑、冒、滴、漏现象)。系统不会产生氧腐蚀,冷凝水也不会被二次污染。整个回收率过程在密闭状态下运行。
(2)闭式凝结水回收装置的作用扩展阅读
冷凝水回收的意义:
冷凝水是极有价值的资源。其所含有的高热量是回收的最佳理由;冷凝水经过水处理,回收冷凝水可以降低水处理费用,减少锅炉排污;可以避免冷凝水排放的巨大费用;减少补充给锅炉的水,降低水费用;总的效果:可以节约20%以上的燃料。
㈢ 冷凝水回收装置的冷凝水回收装置
将不能直接利用的各种压力下的低压蒸汽的冷凝水有效回收,一直是各行各业热能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多年来,研发团队运用流体力学、单相流和两相流原理,依据微过冷度理论和高温冷凝水动态两相流特性,并结合多年对锅炉设备的研究,系统的应用汽水引射混流技术,高低压管路共网技术,利用蒸汽动能的自动加压技术,将高温冷凝水在低背压或无背压状况下畅通地引回到冷凝水回收机组,同时采用专用特质的消汽蚀构件,消除水泵汽蚀的诱因,实现了冷凝水密闭式回收。同时凭借行业实践经验,对回收设备进行不断改进升级,充分回收冷凝水二次闪蒸蒸汽,使能源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减少了软化水的流失和热污染,充分节约燃料和软化水资源。
㈣ 凝结水回收装置水泵作用和名字
1、蒸汽冷凝器设备的凝结水回收泵就叫凝结水泵,所有发电厂都是这样命名的。
2、蒸汽管道系统的凝结水,通过凝结水管道汇总到凝结水回收罐里,再通过水泵送回锅炉房进行二次加热,这个凝结水回收装置的功能和作用是回收 蒸汽管道的疏水,蒸汽管道疏水的回收利用不属于循环作用,这个水泵也不能叫做凝结水循环水泵.。
发电厂回收蒸汽管道疏水的容器叫疏水箱,回收疏水的泵叫疏水泵。
㈤ 大连凝结水回收装置工作原理是什么
大连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用户系统运行正常时,冷凝水从用热设备中排出,经专用疏水装置、共网装置等专用疏水装置顺利引入闪蒸罐。根据需要可进行二次汽分离利用。分离后的冷凝水被热泵引入回水罐,经消汽蚀处理后高温冷凝水被高温水泵直接送到锅炉汽包内。回水罐液位和水泵均采用自动控制,基本实现锅炉产多少汽便可回多少水的水—汽平衡(不考虑系统中跑、冒、滴、漏现象)。系统不会产生氧腐蚀,冷凝水也不会被二次污染。整个回收率过程在密闭状态下运行。
凝水回收采用的是闭式回收方式。在回收过程中设备一直处于承压状态,具有冷凝水回收温度高,热量基本做到完全回收。因不与大气接触,冷凝水不会被污染,使锅炉的排污量大幅降低,同时也有效地防止了锅炉水垢的生成。
1、该装置取代了部分用热厂家冷凝水的开式回收。开式回收即用热设备产生的冷凝水通过疏水器直接排出,排出的汽水混合物直接引到水泥池或铁罐中,然后加水降温到80℃以下,再用水泵送到锅炉的做法。此种方法仅能回收部分热量,约占排放量的30%~50%,而冷凝水在回收过程中与大气接触,水中的杂质大幅增加,丧失了冷凝水(蒸馏水)的优良品质。
2、针对瓦楞纸板生产线各设备的用热特点,对疏水工艺进行了合理改造,采用本公司设计的专用疏水装置,单面机和热板的温度在不同车速下均比改造前有所提高。
3、回收冷凝水系统采用了自控变频技术,冷凝水直接回锅炉汽包。如不考虑系统的泄漏,可实现锅炉汽水平衡,即锅炉产多少汽便可回多少水。而且回水温度高(最高可达160℃),锅炉的汽压、汽温得到了保证,从而改善了锅炉的然烧状况,增强锅炉对煤种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