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检测费用由设计单位承担还是由施工单位承担
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检测费用由设计单位承担还是由施工单位承担,这个要看合同约定,内如容果合同没有约定,应该属于施工单位。
注:完整的竣工报告里应包括第三方检测报告(防雷检测),如果没有,甲方可按竣工不合格论。
防雷装置简介:
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SPD)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和。
一般将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分为两大类——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即传统的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主要用来减小建筑物内部的雷电流及其电磁效应,如采用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和装设电涌保护器(SPD)等措施,防止雷击电磁脉冲可能造成的危害。
B. 防雷报备应由哪个单位实施
房屋建筑工程来和市政基础源设施工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许可,整合纳入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统一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监管;
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以及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仍由气象部门负责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
公路、水路、铁路、民航、水利、电力、核电、通信等专业建设工程防雷管理,由各专业部门负责
所以你要根据你的建筑所属部门到不同部门去报备
C. 我想问一下建设工程的防雷管理为哪个部门
建设工程的防雷管理部门有:住房城乡建渣仿首设部门、气象部门、各专业部门。具体按情况大灶分类:
1、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许可,整合纳入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统一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监管,切实优化流程、缩短时限、提高效率。
2、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如数的场所,以及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仍由气象部门负责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
3、公路、水路、铁路、民航、水利、电力、核电、通信等专业建设工程防雷管理,由各专业部门负责。
更多关于建设工程的防雷管理为哪个部门,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79020e1615742944.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D. 房屋防雷检测由那方负责,费用由那方负责,什么部门规定的
检测由当地气象防雷中心(所)负责,费用一般是甲方出,当然,假如你是和施工方协商好包含此费用那就施工方出。
防雷装置的检测一般根据被检建筑物的情况又分为首次检测和定期检测。
所谓的首次检测就是未经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机构检测过的建筑物或虽然经过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机构检测过,但该建筑物已超过规定的检测周期。
所谓的常规检测就是经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机构检测过且不超过该建筑物规定检测周期的建筑物。
(4)防雷装置设计是由谁出的扩展阅读:
房屋防雷检测注意事项
要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意识,按“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防雷防静电检测和防雷工程施工必须配备安全检查人员,在检测和施工前,安检人员要提前进行现场安全检査,听取受检单位对不安全因素及环境、设备等介绍,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检测和施工方案,排除不安全因素后方可进行检测和施工。
进入检测和施工现场前,安检人员要检查安全帽、绝缘鞋、绝缘手套、安全带是否完好,按规定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在检测和施工中使用的各类设备工具(试电笔、电焊机、电锤、冲击电钻等)和测试仪(防雷元件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静电测试仪等)要按规定安全操作。
高空野外作业,必须配安全带和有关防护设备。杜绝受检单位和闲杂人员参与检测或施工工作。
在检测施工中,严格遵守电工安全操作规定。尽量不带电作业,如果必须带电作业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穿戴好绝缘鞋、绝缘手套、垫好橡胶垫等,并需安排专人监护。
在对易燃易爆场所、计算机场地检测和施工时要穿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在高空作业、带电作业、易燃易爆、化学场所、计算机场地等检测和施工中不准吸烟,不准带火种,不准随意敲打。严禁在易燃易爆场所从事电焊、氧焊和使用冲击电钻。
在有毒、粉尘、农药、化学场所作业时,应戴防毒面具。在雨天和遇有雷电时,严禁开展检测和施工作业。
禁止在高压线附近放测量线。禁止攀登孤立的建筑物(如烟囱等),禁止跨越相近的建筑物。
高空作业人员要定期体检,凡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色盲、听觉障碍、眩晕、突然昏厥等病症及不适宜登高作业者,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检测和施工期I司工作人员严禁喝酒。
新调入人员(包括外借临时人员、代培人员、聘用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工作。
检测和施工场所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对不具备安全检测和施工条件的应拒绝承担检测和施工作业。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学习和安全防护设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