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制备Cl2,并探究氯气的相关性质.(1)若A装置中固体药
(1)若A装置中固体药品为KClO3,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生成3molCl2,转移电子,则反应中每生成1mol Cl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故答案为:
;
(2)反应过程中氯化氢和水蒸气是氯气中的杂质,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
2中的HCl;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为: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液柱;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硅胶、P
2O
5),干燥的有色布条,
故答案为:无水氯化钙(硅胶、P
2O
5),干燥的有色布条;
(4)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现象判断氯气氧化性大于溴单质,打开D装置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实验步骤为: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D中的无色溶液变为橙色(橙红色或黄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D中活塞,将D中少量溶液放入装置E中,振荡,下层为紫红色,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大于碘,
故答案为: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D中的无色溶液变为橙色(橙红色或黄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D中活塞,将D中少量溶液放入装置E中,振荡,下层为紫红色,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大于碘;
(5)F装置是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
2+2NaOH=NaCl+NaClO+H
2O,
故答案为:Cl
2+2NaOH=NaCl+NaClO+H
2O;
(6)亚硫酸钠溶液中通入氯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
32-+Cl
2+H
2O=SO
42-+2Cl
-+2H
+,同时生成的盐酸和亚硫酸钠反应会生成污染气体二氧化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
32-+2H
+=SO
2↑+2H
2O,
故答案为:SO
32-+Cl
2+H
2O=SO
42-+2Cl
-+2H
+,SO
32-+2H
+=SO
2↑+2H
2O.
『贰』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氯气和检验氯气性质的装置,简答下列问题(1)瓶Ⅱ中干有色布条(答现象)______,因为_
(1)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有漂白性的是次氯酸,所以瓶Ⅱ中干有色布条不褪色;
故答案回为:不褪色;氯气不具有漂答白性;
(2)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碘与淀粉变蓝;
故答案为:变蓝;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碘与淀粉变蓝;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可以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故答案为:干燥氯气;吸水;
(4)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通常用氢氧化钠吸收过量的氯气,
故答案为:吸收过量的氯气,尾气处理;氯气污染空气.
『叁』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备少量氯气并进行系列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1)若装置A中制备氯气选
(1)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 | .
『肆』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
(1)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故答案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盐酸易挥发,反应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所以选d, 故答案为:d; (4)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色,说明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发生反应Cl2+2NaBr=Br2+2NaCl,反应中氯气是氧化剂,溴使氧化产物,故氧化性Br2<Cl2,故答案为:弱;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故答案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6)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在溶液中将SO32-氧化SO42-同时生成Cl-、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32-+Cl2+H2O=SO42-+2Cl-+2H+; 若改用NaHSO3,会发生反应4HSO3-+Cl2=SO42-+2Cl-+3SO2↑+2H2O,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环境,故不可行. 故答案为:SO32-+Cl2+H2O=SO42-+2Cl-+2H+;否.
『伍』 如图是一套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l2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分
(1)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其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4HCl(浓)+MnO2 △ | .
『陆』 为什么通过固体干燥剂后再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
(1)高锰酸钾溶液与浓盐酸反应生成锰离子、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4 - +16H + +10Cl - =2 Mn 2+ +5Cl 2 ↑+8H 2 O, 故答案为:2MnO 4 - +16H + +10Cl - =2 Mn 2+ +5Cl 2 ↑+8H 2 O; (2)盐酸易挥发,反应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 2 中的HCl;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为:除杂和安全瓶;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剂,根据图示装置可知,II中应该为固体干燥剂,氯气干燥后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所以选c, 故答案为:c; (4)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过量的氯气能够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所以该现象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 故答案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不能;过量的Cl 2 也可将I - 氧化为I 2 .
『柒』 氯气通入干燥的有色布条结论
已知抄 ,为了探究HClO的漂白性,同学袭设计的如下图的实验: (1)通入干燥的氯气后,集气瓶中湿润的有色布条很快褪色,而干燥的有色布条没有褪色,因此甲同学得 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心的乙同学发现,一段时间后干燥的有色布条也褪色了,他经过仔细思考,认为甲的设计有缺陷, 应该作如下修改: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按照乙同学的方案修改后,补做了盐酸加入到有色布条,发现有色布条不褪色,丙同学确认是 HClO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丁同学认为还是不能确认HClO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他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有漂白性 (2)在湿润的布条和干燥的布条之间连接一个干燥装置 (3)次氯酸钠溶液或次氯酸钙溶液滴入到有色布条,若有色布条 不褪色,则证明HClO有漂白性
『捌』 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3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
(1)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该反应为Ca(ClO)u+4HCl(浓)═CaClu+uClu↑+uHuO, 故答案为:Ca(ClO)u+4HCl(浓)═CaClu+uClu↑+uHuO; (u)氯气中混有HCl,B中饱和食盐水可吸收HCl,则装置B的作用为除去氯气中的HCl;C中若发生堵塞,生成的氯气使B中压强增大,则B中长颈漏斗下端导管中液面会上升,形成水柱,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HCl;B中长颈漏斗下端导管中液面会上升,形成水柱; (0)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先通过人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观察到褪色,再利用人人中固体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或硅胶)干燥后,在Ⅲ中放入干燥的有色布条,观察到颜色不褪,则验证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只有d符合,故答案为:d; (4)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D中发生氯气与NaBr的反应生成溴,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5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氯气、溴均可与K人反应生成碘,则E中碘易溶于苯,出现分层后上层为紫红色的苯层,该现象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过量的氯气也可将碘离子氧化,应排除氯气的干扰, 故答案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为紫红色;不能;过量的氯气也可将碘离子氧化; (5)F中可改用足量的NaH4O0溶液吸收余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为H4O0-+Clu+HuO═4O4u-+uCl-+0H+(或4H4O0-+Clu═4O4u-+uCl-+04Ou↑+uHuO),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则不能用NaH4O0溶液吸收尾气, 故答案为:H4O0-+Clu+HuO═4O4u-+uCl-+0H+(或4H4O0-+Clu═4O4u-+uCl-+04Ou↑+uHuO);否.
『玖』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己略).(1)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请写出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具有强氧化性,和浓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故答案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从A装置出来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可以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若C中堵塞,则B中压强会增大,将水向上压,从而形成一段水柱; 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要验证氯气是否有漂白性,可以利用有色布条,因为制取的氯气含有水蒸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先验证氯气是否能够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然后用干燥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检验氯气的漂白性.干燥氯气不能选用与氯气反应的碱石灰,U形管一般盛装固体干燥剂,浓硫酸不能盛装在U形管中,无水硫酸铜可以检验水的存在,不能用于氯气干燥,此题可选用无水氯化钙,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 故答案为:d; (4)读图可知,D中通入氯气后生成单质溴,加入E中后又生成了单质碘,故E中现象是溶液分层,且上层即苯层显紫红色,但是由于D中可能有过量的氯气,故E中生成的单质碘不一定是溴与KI反应置换出来的,也可能是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故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一定比碘强; 故答案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不能;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 (5)氯气有毒会污染环境,所以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F中不可以盛装饱和Ca(OH)2溶液,因为Ca(OH)2溶解度太小,吸收不彻底,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大气;b.
『拾』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
(1)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故答案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盐酸易挥发,反应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所以选d, 故答案为:d; (4)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色,说明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 故答案是:黄;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故答案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6)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在溶液中将SO32-氧化SO42-同时生成Cl-、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32-+Cl2+H2O=SO42-+2Cl-+2H+; 若改用NaHSO3,会发生反应4HSO3-+Cl2=SO42-+2Cl-+3SO2↑+2H2O,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环境,故不可行. 故答案为:SO32-+Cl2+H2O=SO42-+2Cl-+2H+;否.
与氯气与有色布条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精美器械工具箱
发布:2025-05-15 17:14:29
浏览:940
阀门厂单位简介
发布:2025-05-15 16:51:49
浏览:20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