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各类电机的检查方法
电机通用检查方法:
1、新的或长期停用的电机,使用前应检查绕组间和绕组对地绝缘电阻。通常对500V以下的电机用500V绝缘电阻表;对500-1000V的电机用1000V绝缘电阻表;对1000V以上的电机用2500V绝缘电阻表。
2、检查电机的外表有无裂纹,各紧固螺钉及零件是否齐全,电机的固定情况是否良好。
3、检查电机传动机构的工作是否可靠。
4、根据铭牌所示数据,如电压、功率、频率、联结、转速等与电源、负载比较是否相符。
5、检查电机的通风情况及轴承润滑情况是否正常。
6、扳动电机转轴,检查转子能否自由转动,转动时有无杂声。
7、检查电机的电刷装配情况及举刷机构是否灵活,举刷手柄的位置是否正确。
8、检查电机接地装置是否可靠。
(1)直线电动机常用的检测装置是扩展阅读
保养方法
1、使用环境应经常保持干燥,电动机表面应保持清洁,进风口不应受尘土、纤维等阻碍。
2、当电动机的热保护连续发生动作时,应查明故障来自电动机还是超负荷或保护装置整定值太低,消除故障后,方可投入运行。
3、应保证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良好的润滑。一般的电动机运行5000小时左右,即应补充或更换润滑脂,运行中发现轴承过热或润滑变质时,液压及时换润滑脂。
4、当轴承的寿命终了时,电动机运行的振动及噪声将明显增大,检查轴承的径向游隙达到下列值时,即应更换轴承。
5、拆卸电动机时,从轴伸端或非伸端取出转子都可以。如果没有必要卸下风扇,还是从非轴伸端取出转子较为便利,从定子中抽出转子时,应防止损坏定子绕组或绝缘。
6、更换绕组时必须记下原绕组的形式,尺寸及匝数,线规等,当失落了这些数据时,应向制造厂索取,随意更改原设计绕组,常常使电动机某项或几项性能恶化,甚至于无法使用。
㈡ 数控机床常用检测装置
1)从检测信号的类型来分可分为数字式或模拟式。同一检测原件既可以做成数字式,也可以做成模拟式,主要取决于使用方式和测量线路。2)从测量方式可分为增量式与绝对式。增量式检测的是相对位移量,增量检测元件是反映相对机床固定参考点的增量值。增量式装置比较简单,应用较广。绝对式检测是位移的绝对位置,检测没有积累误差,一旦切断电源后位置信息也不丢失,但结构复杂。3)就检测元件本身来说,可分为旋转型和直线型。旋转型可以采用检测电动机的旋转角度来间接测量得工作台的移动量,使用方便可靠,测量精度略低些。直线型就是对机床工作台的直线移动采用的直线检测,直观地反映其位移量,所构成的位置检测系统是全闭环控制系统,其检测装置要与行程等长,常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数控机床上。
㈢ 数控机床常用的检测元件有哪些 简答
间接测量常用的检测元件一般包括:脉冲编码器、旋转变压器、圆感应同步回器、圆光栅和圆磁栅答。
间接测量装置是将检测装置安装在滚珠丝杠或驱动电动机轴上,通过检测转动件的角位移来间接测量执行部件的直线位移。
位置检测装置安装在执行部件前面的传动元件或驱动电动机轴上,测量其角位移,经过传动比变换以后才能得到执行部件的直线位移量,这样可以构成闭环伺服进给系统,如将脉冲编码器装在电动机轴上。
间接测量使用可靠、方便,无长度限制;其缺点是,在检测信号中加入了直线转变为旋转运动的传动链误差,从而影响测量精度。一般需对数控机床的传动误差进行补偿,才能提高定位精度。
除了以上位置检测装置,伺服系统中往往还包括检测速度的元件,用以检测和调节发动机的转速。常用的元件是测速发电机。
㈣ 什么是直线电机
直线电动机的结构及其应用原则 直线电机是直接产生直线运动的电动机。它可以看成是旋转电机演化而来的。与旋转电机相对应,直线电机按机种分类可分为直线感应电动机、直线同步电动机、直线直流电动机和其它直线电动机(如直线步进电动机等)。旋转电动机的定子和转子,在直线电动机中称为初级和次级。为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初级和次级耦合,初级侧或次级侧中的一侧必须做得较长。在直线电动机中,直线感应电动机应用最广泛,因为它的次级可以是整块均匀的金属材料,即采用实芯结构,成本较低,适宜于做得较长。 直线电机按结构分类可分为平板型、管型、弧型和盘型。平板型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应用也最广泛。直线电机按初级和次级的相对长度来分为短初级和短次级,按初级运动还是次级运动来分为动初级和动次级。各类直线电动机在工业应用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制成了不少有使用价值的装置,如用直线电机传动的电动门,电磁搅拌器,传送带,自动绘图仪,计算机磁盘定位机构等。 直线电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随动性好。容易密封,不怕污染,适应性强(由于直线电机本身结构简单,又可做到无接触运行,因此容易密封,各部件用尼龙浸渍后,采用环氧树脂加以涂封,这样它就不怕风吹雨打,或有毒气体和化学药品的侵蚀,在核辐射和液体物质中也能应用)。工作稳定可靠寿命长(直线电机是一种直接传动的特种电机,可实现无接触传递力,没有什么机械损耗,故障少,几乎不需要维修,又不怕振动和冲击)。额定值高(直线电机冷却条件好,特别是长次级接近常温状态,因此线负荷和电流密度可以取得很高)。有精密定位和自锁的能力(和控制系统相配合,可做到0.001mm的位移精度和自锁能力)。 直线感应电动机的初级与旋转电动机的定子之间的最大差别是,前者初级铁芯的纵向两端是断开的,形成了两个纵向边缘,铁芯和绕组不象旋转电机那样在两端相互连接,这将对电机的磁场和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当采用双层绕组时,直线感应电机初级的槽数一般要比相应的旋转电机的槽数多一些,才能放下三相绕组。由于初级铁芯的两端开断,三相绕组之间的互感不相等,将使电动机的运行不对称,并引起负序磁场和零序磁场。消除不对称的方法是,同时使用三台相同的电动机,并将第一台电机的第一相绕组和第二台的第二相绕组及第三台的第三相绕组串联,将第一台的第二相绕组和第二台的第三相绕组及第三台的第一相绕组串联,将第一台的第三相绕组与第二台的第一相绕组及第三台的第二相绕组串联,然后接上电源,这样一来就能获得对称的三相电流。对于不是同时使用三台电动机的场合,可以用增加极数的办法来减小各相之间互感的差别。初级铁芯的两端开断还会引起脉振磁场,消除脉振磁场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安装补偿线圈。此外直线电机初、次级之间的气隙,由于机械结构刚度的限制和工艺水平的影响,一般要比旋转电机的气隙大2~3倍,因而使其功率和效率大大降低。这是直线电机的一个致命弱点。 直线电机能直接产生直线运动,这一点对直线运动机械设计者和使用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不少直线运动的机械是由旋转电机传动的。这时候必须配置由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机械传动装置,使得整个装置机构庞大,成本较高和效率较低。采用直线感应电机,不但省去了机械传动机构,而且可因地制宜地将直线感应电机的初级和次级安放在适当的空间位置或直接作为运动机械的一部分,使整个装置紧凑合理,有时还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此外在某些场合,直线感应电机有它独特的应用,是旋转电机所不能替代的。但是并不是任何场合使用直线感应电机都能取得良好效果。为此必须首先了解直线电机的应用原则,以便能恰到好处地应用它。其应用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合适的运动速度。直线感应电机的运动速度与同步速度有关,而同步速度又正比于极距。因此极距的选择范围决定了运动速度的选择范围。极距太小会降低槽的利用率,增大槽漏抗和减小品质因数,从而降低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极距的下限通常取3cm。极距可以没有上限,但当电机的输出功率一定时,初级铁芯的纵向长度是有限的;同时为了减小纵向边缘效应,电动机的极数不能太少,故极距不可能太大。对于工业用直线感应电机,极距的上限一般为30cm。这样在工频供电时,同步速度的选择范围相应地为3~25cm/s。当运动速度低于这一选择范围下限时,一般不宜使用直线感应电动机,除非使用变频电源,通过降低电源的频率来降低运动速度。在某些场合,允许用点动的方法来达到很低的速度,这时可以避免使用变频电源。 要有合适的推力。旋转电机可以适应很大的推力范围。将旋转电机配上不同的变速箱,可以得到不同的转速和转矩。在低速的场合,转矩可以扩大几十到几百倍,以至于用一个很小的旋转电机就可以推动一个很大的负载,当然功率是守恒的。直线感应电机则不同,它无法用变速箱改变速度和推力,因此它的推力无法扩大。要得到比较大的推力,只有依靠加大电动机的尺寸。这有时是不经济的。一般来说,在工业应用中,直线感应电机适用于推动轻载。 要有合适的往复频率。在工业应用中,直线感应电动机是往复运动的。为了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要求有较高的往复频率。这意味着电动机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完行程,在一个行程内,要经历加速和减速的过程,也就是要起动一次和制动一次。往复频率越高,电动机的加速度就越大,加速度所对应的推力越大,有时加速度所对应的推力甚至大于负载所需推力。推力的提高导致电动机的尺寸加大,而其质量加大又引起加速度所对应的推力进一步提高,有时产生恶性循环。为此在设计电机时,应当充分重视对加速度的控制。根据合适的加速度计算出走完行程所需时间,由此决定电机的往返频率。在整个设计中,应尽量减小运动部分的质量,以便减小加速度所对应的推力。 要有合适的定位精度。在许多应用场合,电动机运行到位时由机械限位使之停止运动。为了使在到位时冲击小,可以加上机械缓冲装置。在没有机械限位的场合,比较简单的定位方法是,在到位前通过行程开关控制,对电机做反接制动或能耗制动,使在到位时停下来。但由于直线电机的机械特性是软特性,电源电压变化或负载变化都会影响电动机在开始制动时的初速度,从而影响停止时的位置。因此这种定位方法只能用于电源电压稳定且负协恒定的场合。 直线感应电机的应用面相当宽。例如可用于高速列车、传送车、传送线、传送带、搬运钢材、机械手、电动门、加速器、电磁锤、电磁搅拌器和电磁泵、金属分离器、帘幕驱动等。还有一些特殊的直线电机应用在其他领域。例如压电直线电动机(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直接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特点是步距小、推力不大、机构简单、速度易控制),用于精密测量和计量,也可在定位驱动中作为执行元件,在光学系统的聚焦驱动,激光干涉仪和计量系统中可得到应用,也可应用于光刻机上。常州苏泰电器为你解答(http://www.0519st.com/),希望能帮助到你,谢谢!!
㈤ 数控机床常用的位置检测装置有哪些类型有何特点
1)从检测信号的类型来分可分为数字式或模拟式。同一检测原件既可以做专成数字式,也可以做成模拟属式,主要取决于使用方式和测量线路。2)从测量方式可分为增量式与绝对式。增量式检测的是相对位移量,增量检测元件是反映相对机床固定参考点的增量值。增量式装置比较简单,应用较广。绝对式检测是位移的绝对位置,检测没有积累误差,一旦切断电源后位置信息也不丢失,但结构复杂。3)就检测元件本身来说,可分为旋转型和直线型。旋转型可以采用检测电动机的旋转角度来间接测量得工作台的移动量,使用方便可靠,测量精度略低些。直线型就是对机床工作台的直线移动采用的直线检测,直观地反映其位移量,所构成的位置检测系统是全闭环控制系统,其检测装置要与行程等长,常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数控机床上。
㈥ 直线电机有什么区别
从字面直观解读,就是走直线运动的电机,就是将电信号转换成直线运动机械能。这是和旋转运动电机的区别,而旋转运动电机我们常见的有电钻,磨光机等。
直线电机,也可以理解为,把旋转电机剖开后拉直,由定子,动子,支撑轮三部份组成。直线电机也可称为线性电机,直线马达。一般有平板式,U型槽式,管式。线圈组成是三相,并由霍尔元件实现无刷换相。
直线电机与旋转电机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结构简单2,定位精度高3,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随动性好4,工作安全可靠,寿命长5,高速度
直线电机的应用
因为直线电机能做超精密的直线运动,现在国内超精度的可以做到10纳米的直线运动。因此直线电机应用广泛:机器人技术,机械臂,磁悬浮列车,精密微光刻行业,PCB行业,激光精密切割行业,半导体行业,CNC加工机行业,平板显示器FPD检测行业,电池能源行业,智能工厂关键技术及整体方案等等。
直线电机的优势和劣势1,免维护2,无滚珠丝杆,齿轮箱,齿条与齿轮,传动带皮带轮3,零回程间隙和柔度4,高刚度5,高定位精度6,紧凑的机械装配7,减少机器中的部件数量8,速度非常平稳9,静音运行
劣势:由于直线电机本身所具有的磁路开断所引起的边端效应以及安装气隙较大等问题
直线电机发展史
1840年Wheatsone开始提出和制作了略具皱形的直线电机
1840-1955年为探索实验时期
1956-1970年为开发应用时间
1971年至今为实用商品时间
我国直线电机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直线电机的品牌
直线电机的生产厂家有很多,国外的厂家有:欧洲的Rexroth,IDAM,Ete,CECR,Philips,Tecnotion, Siemens , bosch;美国的派克Parker、AMS、Danah(Kollmogen),Rockwell(Anorad),Baldor,Parker……;日本的安川等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进入到直线电机的研发与生产,行业需求和国产直线电机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国内的如:深圳克洛诺斯科技有限公司 老K电机
㈦ 直线电机原理
一般电动机工作时都是转动的.但是用旋转的电机驱动的交通工具(比如电动机车和城市中的电车等)需要做直线运动,用旋转的电机驱动的机器的一些部件也要做直线运动.这就需要增加把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一套装置.能不能直接运用直线运动的电机来驱动,从而省去这套装呢?几十年前人们就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在已制成了直线运动的电动机,即直线电机.
1工作原理.
直线电机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机械能,而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机构的传动装置。它可以看成是一台旋转电机按径向剖开,并展成平面而成.
由定子演变而来的一侧称为初级,由转子演变而来的一侧称为次级。在实际应用时,将初级和次级制造成不同的长度,以保证在所需行程范围内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耦合保持不变。直线电机可以是短初级长次级,也可以是长初级短次级。考虑到制造成本、运行费用,目前一般均采用短初级长次级。
直线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旋转电动机相似。以直线感应电动机为例:当初级绕组通入交流电源时,便在气隙中产生行波磁场,次级在行波磁场切割下,将感应出电动势并产生电流,该电流与气隙中的磁场相作用就产生电磁推力。如果初级固定,则次级在推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反之,则初级做直线运动。
直线电机的原理并不复杂.设想把一台旋转运动的感应电动机沿着半径的方向剖开,并且展平,这就成了一台直线感应电动机(图).在直线电机中,相当于旋转电机定子的,叫初级;相当于旋转电机转子的,叫次级.初级中通以交流,次级就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沿着初级做直线运动.这时初级要做得很长,延伸到运动所需要达到的位置,而次级则不需要那么长.实际上,直线电机既可以把初级做得很长,也可以把次级做得很长;既可以初级固定、次级移动,也可以次级固定、初级移动.
2.应用
直线电机是一种新型电机,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磁悬浮列车就是用直线电机来驱动的.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全新的列车.一般的列车,由于车轮和铁轨之间存在摩擦,限制了速度的提高,它所能达到的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300km/n.磁悬浮列车是将列车用磁力悬浮起来,使列车与导轨脱离接触,以减小摩擦,提高车速。列车由直线电机牵引.直线电机的一个级固定于地面,跟导轨一起延伸到远处;另一个级安装在列车上.初级通以交流,列车就沿导轨前进.列车上装有磁体(有的就是兼用直线电机的线圈),磁体随列车运动时,使设在地面上的线圈(或金属板)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列车上的磁体(或线圈)之间的电磁力把列车悬浮起来.悬浮列车的优点是运行平稳,没有颠簸,噪声小,所需的牵引力很小,只要几千kw的功率就能使悬浮列车的速度达到550km/h.悬浮列车减速的时候,磁场的变化减小,感应电流也减小,磁场减弱,造成悬浮力下降.悬浮列车也配备了车轮装置,它的车轮像飞机一样,在行进时能及时收入列车,停靠时可以放下来,支持列车. 要使质量巨大的列车靠磁力悬浮起来,需要很强的磁场,实用中需要用高温超导线圈产生这样强大的磁场.
直线电机除了用于磁悬浮列车外,还广泛地用于其他方面,例如用于传送系统、电气锤、电磁搅拌器等.在我国,直线电机也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直线电机的原理虽不复杂,但在设计、制造方面有它自己的特点,产品尚不如旋转电机那样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其他可参考中国软启动网
3.直线电机和传统的旋转电机+滚珠丝杠运动系统的比较
在机床进给系统中,采用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与原旋转电机传动的最大区别是取消了从电机到工作台(拖板)之间的机械传动环节,把机床进给传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因而这种传动方式又被称为"零传动"。正是由于这种"零传动"方式,带来了原旋转电机驱动方式无法达到的性能指标和优点。
1)高速响应
由于系统中直接取消了一些响应时间常数较大的机械传动件(如丝杠等),使整个闭环控制系统动态响应性能大大提高,反应异常灵敏快捷。
2)精度
直线驱动系统取消了由于丝杠等机械机构产生的传动间隙和误差,减少了插补运动时因传动系统滞后带来的跟踪误差。通过直线位置检测反馈控制,即可大大提高机床的定位精度。
3)动刚度高
由于"直接驱动",避免了启动、变速和换向时因中间传动环节的弹性变形、摩擦磨损和反向间隙造成的运动滞后现象,同时也提高了其传动刚度。
4)速度快、加减速过程短
由于直线电动机最早主要用于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500Km/h),所以用在机床进给驱动中,要满足其超高速切削的最大进个速度(要求达60~100M/min或更高)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也由于上述"零传动"的高速响应性,使其加减速过程大大缩短。以实现起动时瞬间达到高速,高速运行时又能瞬间准停。可获得较高的加速度,一般可达2~10g(g=9.8m/s2),而滚珠丝杠传动的最大加速度一般只有0.1~0.5g。
5)行程长度不受限制
在导轨上通过串联直线电动机,就可以无限延长其行程长度。
6)运动动安静、噪音低
由于取消了传动丝杠等部件的机械摩擦,且导轨又可采用滚动导轨或磁垫悬浮导轨(无机械接触),其运动时噪音将大大降低。
7)效率高
由于无中间传动环节,消除了机械摩擦时的能量损耗,传动效率大大提高
㈧ 检测装置的分类
增量式检测方式只测量位移增量,每移动一个测量单位就发出一个测量信号。其优点是检测装置比较简单,任何一个对中点都可以作为测量起点。移动距离是靠对测量信号计数后读出的,一旦计数有误,此后的测量结果将全错。另外在发生故障时(如断电等)不能再找到事故前的正确位置,事故排除后,必须将工作台移至起点重新计数才能找到事故前的正确位置。
绝对值式测量方式可以避免上述缺点,它的被测量的任一点的位置都以一个固定的零点作基准,每一被测点都有一个相应的测量值。采用这种方式,分辨率要求愈高,结构也愈复杂。 数字式检测是将被测量单位量化以后以数字形式表示,它的特点是:
①被测量量化后转换成脉冲个数,便于显示处理;
②测量精度取决于测量单位,与量程基本无关;
③检测装置比较简单,脉冲信号抗干扰能力强。
模拟式检测是将被测量用连续的变量来表示。在大量程内作精确的模拟式检测在技术上有较高要求,数控机床中模拟式检测主要用于小量程测量。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直接对被测量进行检测,无须量化;
②在小量程内可以实现高精度测量;
③可用于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
对机床的直线位移采用直线型检测装置测量,称为直接检测。其测量精度主要取决于测量元件的精度,不受机床传动精度的直接影响。但检测装置要与行程等长,这对大型数控机床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对机床的直线位移采用回转型检测元件测量,称为间接测量。间接检测可靠方便,无长度限制,缺点是在检测信号中加大了直线转变为旋转运动的传动链误差,从而影响检测精度。因此,为了提高定位精度,常常需要对机床的传动误差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