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请回答有关实验问题:(1)下面的四个实验装置有三个都存在明显缺陷,其中完
(1)A.加热挥发出的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所以乙醇也能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从而导致干扰烯烃的检验,故A错误;
B.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氨气易溶于水,和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氨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
C.蒸馏分离混合物时,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而不是混合溶液温度,故C错误;
D.乙醇和浓硫酸在170℃条件下制取乙烯,温度计测量混合溶液温度,故D错误;
故选B;
(2)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氨气和氯化氢反应产生白烟,所以可以用浓盐酸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其检验方法为:取用水湿润的pH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或粘有浓氨水的玻棒)靠近b管口,若试纸变红,故答案为:取用水湿润的pH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或粘有浓氨水的玻棒)靠近b管口,若试纸变红;
(3)①二氧化氯的熔点较低,易挥发,所以二氧化氯要密封且低温避光保存;
二氧化氯和碱反应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同时还生成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lO2+2OH-═ClO2-+ClO3-+H2O;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常压在略高于38℃时蒸发留在母液中的NaClO2太多,只有减压时蒸发,在略高于38℃时水分挥发多一些、母液少一些;
根据图象知,当温度略高于38℃时析出氯酸钠晶体,所以蒸发结晶析出氯酸钠晶体时,温度控制在略高于(或大于)38℃,
故答案为:低温避光;2ClO2+2OH-═ClO2-+ClO3-+H2O;减压蒸发;略高于(或大于)38℃;
②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所以要用温度计控制混合溶液温度,二氧化氯常温下是气体,其熔点较低,要使其变为液体,应该采用冰水混合物冷却,二氧化氯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所以要有尾气处理装置,所以该装置图为.
❷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实验装置实验一:(如图3)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到盛有
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专二氧化碳比人体吸入空属气中的二氧化碳多,人体要通过呼吸排出一定量的水蒸气,故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因此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2)呼出气体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3)插入空气中的无变化,插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均高于空气;
(4)对着呼出气体的玻璃片出现水雾;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
❸ 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三个锥形瓶的作用是什么
具体点吧.把问题补充完整才能够回答.
❹ 7图是米勒研究生命起源过程的实验装置图,请你按要求来完成探究实验报告:(我)米勒进行探究实验时,提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五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地图).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七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0)米勒提出的问题: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吗?
(八)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假设: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人)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用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原始地球的条件.图中B装置里是用来产生水蒸气的沸水.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
(4)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七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
(七)结论:米勒的该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的转变是完全可能的.
故答案为:
(0)在类似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形成有机小分子吗?
(八)在类似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形成有机小分子;
(人)原始地球;闪电和宇宙射线;氨;氢;甲烷;水蒸气;
(4)生成了多种有机小分子;
(七)无机小分子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
❺ (2014新疆)“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艾力同学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
(1)由题意知,同一钢球的质量相同,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可以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钢球沿斜面滚下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3)实验中通过木块被钢球推动的距离来比较动能的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故答案为:(1)速度;质量;(2)减小;增大;(3)动能的大小;不能.
❻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质量相同时,速度不同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不同 )
2、速度相同时,质量不同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不同 )
3、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质量 )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❼ 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由图______和______可
(1)由图B和C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液体的密度相同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物版体受到的浮权力不同,由此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2)由图C和D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的种类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得: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浮力大小跟液体的种类有关.
(3)由图A可知,物体的重力G=12N,由图C所示可知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F=9N,则物体所受浮力F浮=G-F=12N-9N=3N.
故答案为:(1)B;C;(2)C;D;(3)3.
❽ 下列属于暗能量研究的实验装置有哪些
世界主复要科技强国建立大型巡天制实验装置来研究暗能量,下列属于暗能量研究的实 验装置有:
A 普朗克卫星
B 暗能量巡天(DES)
C 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SST)
D 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
❾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A为小球,B为木块.小敏共做了三次实验,记录
解答:(1)从图中所给数据,可以知道:小球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专越大.
(2)如果属在某次实验中,木块运动到了长木板的末端之外,说明铁球的动能太大,所以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可以适当降低铁球释放的高度.
(3)木块在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木块克服摩擦做的功等于木块的动能大小;
(4)用形状相同的塑料球和铁球将弹簧压缩到相同程度,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转化成的动能相同,两小球的质量不同,所以速度不同,但由于动能相同,对纸盒做的功应相同.
故答案为:(1)小球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2)适当降低铁球释放的高度;(3)=;(4)不相同;相同.
❿ 初中有哪些实验
一.用天平测固体物块的质量
1、托盘天平及砝码一套
2、固体物块一个 1、观察实验器材 观察并记录天平的最大称量值,天平游码标尺的最小分度值。(1分) 1
2、调节天平平衡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0.5分) 1
2.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格数相等(0.5分)。
3、用天平称物块的质量 1.将物块放于天平左盘中,用镊子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1分) 2.5
2.读出天平右盘砝码总质量及游码所示质量(1分),计算出所测固体物块的质量(0.5分)
4、整理器材 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刻度线;将器材放回原处(0.5分)。 0.5
二、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大小
1、弹簧测力计一个
2、盛水烧杯一个
3、固体物块、细线各一 1、观察实验器材 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量程(0.5分)、最小刻度值(0.5分) 1
2、测浮力大小 1.将弹簧测力计指针调到零刻度线 (0.5分)
2.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的重力(0.5分) 1
1.将物块部分浸入盛水烧杯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0.5分)
2.求出物块受到的浮力(0.5分) 1
1.将物块完全浸没在盛水烧杯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0.5分)
2.求出物块受到的浮力(0.5分) 1
3.实验结论 以上实验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0.5分) 0.5
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0.5分)。 0.5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u>2f或f<u<2f)规律
1、光具座(带附件,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一套
2、蜡烛一支(长度小于9cm)
3、火柴一盒
注:探究u>2f时像的特点操作和探究
f<u<2f时像的特点操作由监考老师选取其中之一去做。 1、组装实验装置 1.在光具座上按正确的顺序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分)。 2
2.调整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1分)。
2、探究u>2f时像的特点 1. 将蜡烛移到大于凸透镜2倍焦距的位置,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实像(1分)。 2
2.记录物距和成像的特点(1分)
2.探究f<u<2f时像的特点 1.将蜡烛移到小于凸透镜2倍但大于1倍焦距焦距的位置,并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实像(1分)。 2
2.记录物距和成像特点(1分)。
3、整理器材 熄灭蜡烛,把光具座及附件恢复到实验前状态(1 分)。 1
四.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中其中一个小灯泡的电压
1、2节干电池(电池盒)
1、 直流电压表一只
3、小灯泡两只(2.5V)
4、小灯座二个
5、单刀开关一个
6、导线若干根。 1、连接线路 正确连接串联电路,要求开关断开。(1分)。 1
2、用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U1 1. 观察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零并记录电压表各量程及对应的分度值(1分) 3
2. 将电压表和其中一个小灯泡并联,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1分)
3.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1分)
3、整理器材 打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1分)。 1
五.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其中一个支路的电流
1、干电池2节(电池盒)
2、5欧、10欧定值电阻各一个
3、单刀开关一个
4、直流电流表一只
5、导线若干。 1、连接线路 正确连接并联电路,要求开关断开(1分) 1
2、用电流表测R1支路上的电流值 1.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零并记录电流表各量程及对应的分度值(1分) 3
2.把电流表串联在其中一个支路上,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1分)
3、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1分)
3、整理器材 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1分)。 1
说明:1、各得分点操作过程中如有不完美之处,可适当扣分。实验中按步打分,实验完毕再累计算分
2、电学实验教师事先应检查实验器材是否有问题,并准备几套备用。电表先要校正好。
3、准备好实验记录用纸及学生记录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