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2盐城二模)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用图1装置验证在该条件下铁钉发生吸氧腐蚀B
A.铁和碳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铁为负极,碳为正极,用图1装置验证在该条件下铁钉发生吸氧内腐蚀,故容A正确;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若试纸变蓝,则气体为氨气,故B错误;
C.用20mL量筒量取15mL酒精,加水5mL,配制体积分数为75%酒精溶液,故C错误;
D.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且SO2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掉,不能使品红褪色,不能确定是否含有SO2,故D错误;
故选:A.
Ⅱ (2012南京二模)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用图1所示装置检验有乙烯生成B.用图2所示
A.因乙醇易挥发,乙醇、乙烯均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则图1所示装置不能检验专有乙烯生成,故A错误属;
B.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与NaOH溶液反应,尾气处理都与图一致,但收集方法中导管应伸到底部,故B错误;
C.溴易溶于苯,则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分液,以除去苯中少量苯酚,故C错误;
D.滴定管需要润洗,则酸碱中和滴定前,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用待装液润洗,故D正确;
故选D.
Ⅲ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收集少量CO 2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专空气大,可用向上排属空气法收集,可选择图1装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择图1装置;一氧化氮可以和氧气反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硫酸亚铁溶液中亚铁离子易被空气氧化生成铁离子,且硫酸亚铁易水解,所以为防止被氧化和水解,所以配制FeSO 4 溶液时,一般加一定量稀硫酸和足量铁粉,并且现配现用,故B正确. C、洗涤沉淀时用玻璃棒引流,注入蒸馏水,直至没过沉淀,然后等待液体从漏斗底部流走,重复步骤两到三次,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故C错误. D、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试纸褪色,不能测得PH,应用PH计,故D错误. 故选B. |
Ⅳ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图1装置可以用于除去溶解在CCl4中的Br2B.实验室用图2装
A.溴单质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溴化钠和次溴酸钠,二者易溶于水,故A正确;回
B.乙烯被答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且SO2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掉,不能使品红褪色,不能确定是否含有SO2,故B错误;
C.灼烧结晶水合物应在坩埚进行,故C错误;
D.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需要加热,故D错误.
故选A.
Ⅳ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或结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有关装置中的夹持仪器略去未画)()A.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图中装置能制取,故A正确;
B.Cu与浓硫酸反应回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答品红褪色,图中固液加热装置能实现,故B正确;
C.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碘,应萃取后分液,而不能利用过滤法来分离碘,故C错误;
D.乙醇和浓硫酸加热到170℃时生成乙烯,温度计测定反应液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C.
Ⅵ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答案】C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加专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属,稀HNO3先将Fe氧化为Fe3+,过量的铁与Fe3+反应生成Fe2+,错误;B、稀硝酸不能使Al箔钝化,错误;C、向某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该溶液中存在NH4+,正确;D、二氧化硫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SO2,溶液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硫溶于水呈酸性,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检验和性质、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Ⅶ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稀HNO3中加入过量的Fe粉,反应生成Fe2+,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故A错误;回
B.溴乙烷不答能电离出溴离子,检验溴原子,应先在NaOH溶液中水解,再加硝酸中和至酸性,滴加硝酸银,故B错误;
C.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溶液的配制失败,应重新配制,故C错误;
D.浓氨水中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故D正确;
故选D.
Ⅷ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或结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图①装置的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
A.氯化铝和氨水反来应生成氢氧化铝源,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故A错误;
B.浓盐酸和漂白粉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和氧化亚铁离子,可用该装置比较氧化性强弱,故B正确;
C.实验室制备乙烯,应加热到170℃,温度计应位于液面以下,故C错误;
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不能体现对比性,碳酸氢钠应在小试管中来比较二者的稳定性,故D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