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A、B装置连接
(1)将A、B装置抄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故答案为: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3)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1)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Ca(OH)2+CO2═CaCO3↓+H2O.
(3)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B.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A、E装置连接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c相连,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版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权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故答案为:c;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故答案为: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4)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故答案为: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灭火.
C. 最近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临界状态. 分别保持温度在20度,27度,31.1度和50度.
增大压强,可以缩小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当这个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气体就液化了。
由CO₂的三相图知,在31.1°C,需要73个大气压,才能达到液化的临界状态,
温度越高,液化需要的压强也越大。
D. 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图实验.(1)利用图一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
(1)图一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为确保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倾倒二氧化碳时应让它沿着烧杯壁流下;
故答案为:不支持燃烧;乙;
(2)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均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又由于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说明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然后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的出现浑浊,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选AC.
E. 谁可以帮我整理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装置、操作、收集及验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F.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的步骤
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
二、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三、制取CO2的步骤
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药品;先固后液
3.制取收集气体。向上排空气
4.检验方法: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5.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CO2已收集满。
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
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水,盖紧瓶塞后,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这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使瓶内气压减小。
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
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G. co2临界性质的测定有什么意义
意义:
观察CO2临界状态附近气液两相界限模糊的现象,测定临界状态参数,增强对临界状态的感性认识。
观察汽液整体相变的现象。
掌握用定温法测定CO2的p-v-t关系。
原理
:
简单可压缩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定关系,可表示为
:F(p,v,T)=
0
或
v
=
f(p,T)
保持温度不变,测定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得到等温线的数据。在不同温度下对CO2气体进行压缩,将此过程画在p-v图上,可得到如图1所示的CO2
p-v-t关系曲线。当温度低于临界温度tc时,该CO2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变过程的直线段逐渐缩短。当温度增加到临界温度时,饱和液体和饱和气体之间的界限已完全消失,呈现出模糊状态,称为临界状态。CO2的临界压力pc为7.38MPa
,临界温度tc为31.1℃。在p-v图上,临界温度等温线在临界点上既是驻点,又是拐点。临界温度以上的等温线也具有拐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
H. co2临界性质的测定有什么意义
意义:
1.
观察CO2临界状态附近气液两相界限模糊的现象,测定临界状态参数,增强对临界状态的感性认识。
2.
观察汽液整体相变的现象。
3.
掌握用定温法测定CO2的p-v-t关系。
原理
:
简单可压缩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定关系,可表示为
:F(p,v,T)=
0
或
v
=
f(p,T)
保持温度不变,测定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得到等温线的数据。在不同温度下对CO2气体进行压缩,将此过程画在p-v图上,可得到如图1所示的CO2
p-v-t关系曲线。当温度低于临界温度tc时,该CO2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变过程的直线段逐渐缩短。当温度增加到临界温度时,饱和液体和饱和气体之间的界限已完全消失,呈现出模糊状态,称为临界状态。CO2的临界压力pc为7.38MPa
,临界温度tc为31.1℃。在p-v图上,临界温度等温线在临界点上既是驻点,又是拐点。临界温度以上的等温线也具有拐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