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机械装置制造和装配精度

机械装置制造和装配精度

发布时间:2022-09-13 23:16:27

⑴ 保证机器或部件装配精度的主要方法有几种

装配工作的任务就是保证机器在装配后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从尺寸链的观点看,就是解装配尺寸链,也就是使其达到尺寸链封闭环的预定精度。根据装配精度,也就是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确定零件各组成环的公差与偏差,从而保证装配精度。

根据产品结构、装配精度要求、生产类型和生产条件等不同,保证装西己精度的方法有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四种。

1)互换装配法

参加装配的零件不需要经过任何选择、修配和调整,就能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方法,称为互换法。按其计算方法可分为完全互换法一一用极值法计算和不完全(大数)互换法——用概率(统计)法计算。

2)选择装配法

生产批量较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若用互换法进行装配势必造成参加装配的零件(组成环)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这将给加工带来很大困难,有时甚至很难达到。采用选择装配法时,可在保证较高装配精度情况下,降低参加装配的各组成环的加工精度,或者说可用较低精度的零件,实现较高的装配精度。

选择装配法有直接选配、分组选配和复合选配三种方法。

直接选配法是凭经验、手感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其装配的质量、速度都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很难组织流水装配,应用不广泛。

分组选配法足将组成环按其实际尺寸大小分为若干组,各对应组进行装配,同组内具有互换性。

分组装配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参加装配的各组成环的公差必须相等,这样才能保证各组装配精度都能符合原来的要求。

(2)组成环的分组数(或公差的放大倍数)必须相等。公差放大(增加)的方向必须相同,否则不能保证装配要求。

(3)分组后的公差不能任意缩小,必须大于其形状误差与表面粗糙度之和,一般分组数为2~4组。

(4)为保证分组后各组的零件都能配套,各组成环的尺寸均应符合正态分布。
分组装配法一般适用于大批最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参加装配的环数少的情况。
复合选配法是直接选配法和分组选配法的复合。这种方法也足先把各组成环尺寸测量分组,装配时再在各对应组中凭经验和手感直接选配。其特点是各环的公差可以不等。另外,由于是在分组内的小范围内直接选配,所以既能达到很高的装配质量,又具有较高的装配效率。

3)修配装配法

当装配精度要求很高,参加装配的环数不多时,若采取提高组成环的精度来达到装配要求,必将给组成环的加工带来很大困难。这时可从组成环中选出一个容易加工、修配,且对其他尺寸没有影响的零件作为修配环,使它留有修配余量,其他组成环按经济精度加工。装配精度是靠去除修配余量来保证的。

4)调整装配法

这种装配方法的实质与修配装配法相似,其区别在于它不是靠去除修配环的修配量,而是靠正确选择预先制造好的补偿件(补偿环),如垫片、垫圈、套筒等,或者用改变补偿环的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前者称为固定调整法,后者叫可动调整法。

机械制造基础产品的装配精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这个问题太大了。最好分开来提问。
一般指:
1、尺寸精度:要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2、表面粗糙度: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得到的加工表面微小加工痕迹不同(刀痕)
3、形状、位置精度:例如渐开线齿轮的齿形

⑶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1、互换法

互换法是装配过程中,同种零部件互换后仍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方法。产品采用互换装配法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互换法的实质就是用控制零部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

采用互换法保证产品装配精度时,零部件公差的确定有两种方法:极值法和概率法。采用极值法时,如果各有关零部件(组成环)的公差之和小于或等于装配公差(封闭环公差),故装配中同种零部件可以完全互换,即装配时零部件不经任何选择、修配和调整,均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因此称为“完全互换法”。

用概率法时,如果各有关零部件(组成环)公差值合适,当生产条件比较稳定,从而使各组成环的尺寸分布也比较稳定时,也能达到完全互换的效果。否则,将有一部分产品达不到装配精度的要求,因此称为“不完全互换法”,也称为“大数互换法”。显然,概率法适用于较大批量生产。

用不完全互换法比用完全互换法对各组成环加工要求放松了,可降低各组成环的加工成本。但装配后可能会有少量的产品达不到装配精度要求。这一问题一般可通过更换组成环中的1~2个零件加以解决。

采用完全互换法进行装配,可以使装配过程简单,生产率高,易于组织流水作业及自动化装配,也便于采用协作方式组织专业化生产。因此,只要能满足零件加工的经济精度要求,无论何种生产类型都应首先考虑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但是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组成环数较多时,零件就难以按经济精度制造。这时在较大批量生产条件下,就可考虑采用不完全互换法装配。

2、选配法

在大量或成批生产条件下,当装配精度要求很高且组成环数较少时,可考虑采用选配法装配。

选配法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来加工,装配时选择适当的零件配套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装配方法。

选配法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直接选配法、分组装配法和复合选配法。

(1)直接选配法

装配时,由工人从许多待装的零件中,直接选取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来保证装配精度的要求。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装配过程简单,但装配质量和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由于装配时间不易准确控制,所以不宜用于节拍要求较严的大批大量生产中。

(2)分组装配法

分组装配法又称分组互换法,它是将组成环的公差相对完全互换法所求之值放大数倍,使其能按经济精度进行加工。装配时先测量尺寸,根据尺寸大小将零件分组,然后按对应组分别进行装配,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而且组内零件装配是完全互换的。

(3)复合选配法

复合选配法是直接选配法与分组装配法两种方法的复合,即零件公差可适当放大,加工后先测量分组,装配时再在各对应组内由工人进行直接选配。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配合件的公差可以不等,且装配质量高,速度较快,能满足一定生产节拍要求。如发动机气缸与活塞的装配多采用这种方法。

3、修配法

在单件小批或成批生产中,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数较多时,常采用修配法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

所谓修配法,就是将装配尺寸链中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装配时按各组成环累积误差的实测结果,通过修配某一预先选定的组成环尺寸,或就地配制这个环,以减少各组成环由于按经济精度制造而产生的累积误差,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精度的一种装配工艺方法。

(1).单件修配法

在装配时,选定某一固定的零件作修配件进行修配,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单件修配法。此法在生产中应用最广。

(2).合并加工修配法

这种方法是将两个或多个零件合并在一起当作一个零件进行修配。这样减少了组成环的数目,从而减少了修配量。

合并加工修配法虽有上述优点,但是由于零件合并要对号入座,给加工、装配和生产组织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

(3).自身加工修配法

在机床制造中,利用机床本身的切削加工能力,用自己加工自己的方法可以方便地保证某些装配精度要求,这就是自身加工修配法。这种方法在机床制造中应用极广。

修配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各组成环均可按经济精度制造,而且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但由于产品需逐个修配,所以没有互换性,且装配劳动量大,生产率低,对装配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因而修配法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中批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 。

4、调整法

调整法是将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精度加工,装配时,通过更换尺寸链中某一预先选定的组成环零件或调整其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装配时进行更换或调整的组成环零件叫调整件,该组成环称调整环。

调整法和修配法在原理上是相似的,但具体方法不同。

根据调整方法的不同,调整法可分为: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三种。

(1).可动调整法

在装配时,通过调整、改变调整件的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可动调整法。

在产品装配中,可动调整法的应用较多。如图a 所示为调整套筒的轴向位置以保证齿轮轴向间隙Δ的要求;图b 所示为调整镶条的位置以保证导轨副的配合间隙;图c 所示为调整楔块的上下位置以调整丝杠螺母副的轴向间隙。

可动调整法不仅能获得较理想的装配精度,而且在产品使用中,由于零件磨损使装配精度下降时,可重新调整使产品恢复原有精度,所以,该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广。

(2).固定调整法

在装配时,通过更换尺寸链中某一预先选定的组成环零件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固定调整法。预先选定的组成环零件即调整件,需要按一定尺寸间隔制成一组专用零件,以备装配时根据各组成环所形成累积误差的大小进行选择。故选定的调整件应形状简单,制造容易,便于装拆。常用的调整件有垫片,套筒等。

固定调整法常用于大批大量生产和中批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多环尺寸链。

(3).误差抵消调整法

在产品或部件装配时,通过调整有关零件的相互位置,使其加工误差相互抵消一部分,以提高装配的精度,这种方法叫做误差抵消调整法。该方法在机床装配时应用较多,如在机床主轴装配时,通过调整前后轴承的径向跳动方向来控制主轴的径向跳动。

在机械产品装配时,应根据产品的结构、装配精度要求、装配尺寸链环数的多少、生产类型及具体生产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装配方法。一般情况下,只要组成环的加工比较经济可行时,就应优先采用完全互换法。若生产批量较大,组成环又较多时应考虑采用不完全互换法。当采用互换法装配使组成环加工比较困难或不经济时,可考虑采用其它方法:大批大量生产,组成环数较少时可以考虑采用分组装配法,组成环数较多时应采用调整法;单件小批生产常用修配法,成批生产也可酌情采用修配法。

⑷ 机械装配的装配精度

1、装配精度:为了使机器具有正常工作性能,必须保证其装配精度。机器的装配精度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 相互位置精度:指产品中相关零部件之间的距离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如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等。 (2) 相对运动精度: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在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速度上的精度。如传动精度、回转精度等。
(3) 相互配合精度:指配合表面间的配合质量和接触质量。
2、装配尺寸链
(1)装配尺寸链的定义: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称为装配尺寸链。
(2)装配尺寸链的分类:
1) 直线尺寸链:由长度尺寸组成,且各环尺寸相互平行的装配尺寸链。2) 角度尺寸链:由角度、平行度、垂直度等组成的装配尺寸链。
3) 平面尺寸链:由成角度关系布置的长度尺寸构成的装配尺寸链,并且各环处于同一或彼此平行的平面内。4)空间尺寸链:由位于三维空间的 尺寸构成的尺寸链。
(3)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
1) 确定装配结构中的封闭环;
2) 确定组成环: 从封闭环的的一端出发,按顺序逐步追踪有关零件的有关尺寸,直至封闭环的另一端为止,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即构成一个装配尺寸链。
3)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极值法和统计法。
3、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可归纳权为: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四大类。
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用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互换装配法可分为完全互换装配法和不完全互换装配法,现分述如下: (1)定义: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不需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完全互换法。
(2)特点: 优点: 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质量是靠零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装配过程简单,装配效率高(零件不需挑选,不需修磨);易于实现自动装配,便于组织流水作业;产品维修方便。 不足之处: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组成环数较多时,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规定得严,零件制造困难,加工成本高。
(3)应用: 完全互换装配法适用于在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少或组成环数虽多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机器结构。
(4) 完全互换法装配时零件公差的确定:
1) 确定封闭环: 封闭环是产品装配后的精度,其要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封闭环的公差T0由产品的精度确定。 2) 查明全部组成环,画装配尺寸链图: 根据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由封闭环的一端开始查找全部组成环,然后画出装配尺寸链图。
3) 校核各环的基本尺寸: 各环的基本尺寸必须满足下式要求: Ao=ΣAi-ΣAi 即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4) 决定各组成环的公差: 各组成环的公差必须满足下式的要求: To≥ΣTi 即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不允许大于封闭环的公差。 各组成环的平均公差Tp可按下式确定: Tp=To/m 式中:m----为组成环数。 各组成环公差的分配应考虑以下因素: a) 孔比轴难加工,孔的公差应比轴的公差选择大一些;例如:孔、轴配合H7/h6。 b) 尺寸大的零件比尺寸小的零件难加工,大尺寸零件的公差取大一些; c) 组成环是标准件尺寸时,其公差值是确定值,可在相关标准中查询。
5) 决定各组成环的极限偏差: a) 先选定一组成环作为协调环:协调环一般选择易于加工和测量零件尺寸; b) 包容尺寸(如孔)按基孔制确定其极限偏差:即下偏差为0; c) 被包容尺寸(如轴)按基轴制确定其极限偏差:即上偏差为0。
6) 协调环的极限偏差的确定: 根据中间偏差的计算公式: △0=Σ△i-Σ△j 式中:△0---为封闭环的中间偏差,△0=(ES0+EI0)/2; Σ△i、Σ△j---分别为所有增环的中间偏差之和、所有减环的中间偏差之和。 求出协调环的中间偏差,再由协调环的公差求出上下偏差为: ES=△+T/2 EI=△-T/2 . 1、 定义:是将装配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选择装配法。
适用场合:装配精度要求高,而组成环较少的成批或大批量生产。
2、 种类
直接选配法:
(1)定义:在装配时,工人从许多待装配的零件中,直接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选择装配法,称为直接选配法。
(2)特点: 1)装配精度较高; 2)装配时凭经验和判断性测量来选择零件,装配时间不易准确控制; 3)装配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
分组选配法:
(1)定义:将各组成环的公差相对完全互换法所求数值放大数倍,使其能按经济精度加工,再按实际测量尺寸将零件分组,按对应的组分别进行装配,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选择装配法,称为分组选配法。
(2)应用: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精度要求特别高同时又不便于采用调整装置的部件,若用互换装配法装配,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过小,加工很困难或很不经济,此时可以采用分组选配法装配。
(3)一般要求:
1)采用分组法装配最好能使两相配件的尺寸分布曲线具有完全相同的对称分布曲线,如果尺寸分布曲线不相同或不对称,则将造成各组相配零件数不等而不能完全配套,造成浪费。
2)采用分组法装配时,零件的分组数不宜太多,否则会因零件测量、分类、保管、运输工作量的增大而使生产组织工作变得相当复杂。
(4)特点:主要优点是:零件的制造精度不高,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组内零件可以互换,装配效率高。不足之处是:增加了零件测量、分组、存贮、运输的工作量。分组装配法适用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少而装配精度又要求特别高的机器结构。 1、定义:是将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装配时,通过改变尺寸链中某一预先确定的组成环尺寸的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法,称为修配装配法。
采用修配法装配时,各组成环均按该生产条件下经济可行的精度等级加工,装配时封闭环所积累的误差,势必会超出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为了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装配时须修配装配尺寸链中某一组成环的尺寸(此组成环称为修配环)。为减少修配工作量,应选择那些便于进行修配的组成环做修配环。在采用修配法装配时,要求修配环必须留有足够但又不是太大的修配量。
2、特点: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可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不足之处是:增加了修配工作量,生产效率低;对装配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3、应用: 修配装配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多而装配精度又要求较高的机器结构。 1、定义:装配时用改变调整件在机器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与修配装配法的原理基本相同。在以装配精度要求为封闭环建立的装配尺寸链中,除调整环外各组成环均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由于扩大组成环制造公差累积造成的封闭环过大的误差,通过调节调整件(或称补偿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消除,最后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调节调整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有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等三种。
2、特点: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可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装配效率比修配装配法高。不足之之处是要另外增加一套调整装置。
3、应用:可动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适用于在小批生产中应用,固定调整法则主要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⑸ 机器装配的精度都有哪些目的

各种机器或部件都是许多零件有条件地装配在一起的,各个相关零件的误差累积起来,就反映到装配精度上。因此,机器的装配精度受零件特别是关键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零件的精度越高,装配精度则越容易得到保证。
但是,零件的加工精度受工艺条件、经济性的限制,特别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不能简单按装配精度要求来加工。在适当控制零件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常常通过装配过程中的选配、调整或修配等手段,来达到较高的装配精度要求。当然,装配过程中能否进行有关零件的选配、调整或修配工作,还要看装配体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为了合理地确定零件的加工精度,必须对零件精度和装配精度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而进行综合分析的有效手段就是建立和分析产品的装配尺寸链。

⑹ 装配精度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内容

装配精度的影响因素:
(1)零件的加工精度
产品的精度最终是在装配时达到的,保证零件加工精度,目的在于保证产品装配精度。一般来说,高精度的零件是获得高精度机器的基础。零件加工精度的一致性对装配精度有很大影响。零件加工精度一致性不好,装配精度就不易保证,同时增加装配工作量。
(2)零件之间的配合要求和接触质量
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量或过盈量决定于相配零件的尺寸及其精度。同时,对零件相配表面的粗糙度应有相应的要求,否则会因接触变形而影响过盈量和间隙量,从而改变实际的配合性质。零件之间的接触质量包括接触面积的大小和位置,它主要影响接触刚度,即接触变形,同时也影响配合性质。
提高配合质量和接触质量是现代机械装配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提高配合表面的接触刚度,对提高整个机器的精度、刚度、抗振性和寿命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接触刚度的主要措施是减少相连的零件数,使接触面的数量减少;或者增加接触面积,减少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从而减少接触变形。
(3)力、热、内应力等所引起的零件变形
零件在机械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因力、热、内应力等所产生的变形,会使装配合格的机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精度逐渐失去。
(4)旋转零件的不平衡
旋转零件的平衡在高速运转的机器中受到极大的重视,在装配工艺中作为必要的工序。如发动机的曲轴、连杆都要进行动平衡,以保证获得要求的装配精度,使机器正常工作,降低噪声。在现代机械装配中,对于中速旋转的机械部件,也开始重视动平衡问题,这主要是从工作平稳性、不产生振动、提高工作质量和寿命等来考虑的。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
各种机器或部件都是许多零件有条件地装配在一起的,各个相关零件的误差累积起来,就反映到装配精度上。因此,机器的装配精度受零件特别是关键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零件的精度越高,装配精度则越容易得到保证。
但是,零件的加工精度受工艺条件、经济性的限制,特别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不能简单按装配精度要求来加工。在适当控制零件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常常通过装配过程中的选配、调整或修配等手段,来达到较高的装配精度要求。当然,装配过程中能否进行有关零件的选配、调整或修配工作,还要看装配体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
为了合理地确定零件的加工精度,必须对零件精度和装配精度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而进行综合分析的有效手段就是建立和分析产品的装配尺寸链。

⑺ 什么是机器装配精度

装配精度是指机器装配以后,各工作面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等参数与规定指标的符合程度。装配精度不仅影响机器或部件的工作性能,而且影响的使用寿命。对于机床,装配精度将直接影响在机床上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装配精度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也是确定零件加工精度的重要依据。因此正确处理好机器或部件的装配精度问题,是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⑻ 什么是装配精度它与零件制造精度有什么关系

装配精度主要包括: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和接触精度。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包括配合精度和距离精度。
一般情况下,装配精度是由有关组成零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的。对于某些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项目,或组成零件较多的部件,装配精度如果完全由有关零件的加工精度来直接保证,则对个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这会给加工带来困难,甚至无法加工。

⑼ 机器的装配精度都包括哪些

1、相互位置精度

产品中相关零部件之间的距离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如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等。

2、相对运动精度

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在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速度上的精度。如传动精度、回转精度等。

3、相互配合精度

配合表面间的配合质量和接触质量。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1、互换装配法

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用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

2、选择装配法

选择装配法是将装配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选择装配法。这种方法常用于装配精度要求较高,而组成环又不多的成批或大批生产的情况下,如滚动轴承的装配等。

3、修配装配法

修配装配法是将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装配时,通过改变尺寸链中某一预先确定的组成环尺寸的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法。

阅读全文

与机械装置制造和装配精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轴承加热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浏览:68
修个汽车仪表盘多少钱 浏览:785
dnf机械王座如何看破防了 浏览:713
消防管道用什么阀门6 浏览:190
嘉年华仪表台怎么拆卸 浏览:833
木工跑车自动接板装置 浏览:444
轴承上有y是什么意思 浏览:900
乳房囊肿做什么仪器 浏览:127
超声波牙刷怎么使用视频 浏览:644
承揽小型机械工程活怎么样 浏览:856
阀门中体大体有什么区别 浏览:658
美食摄影器材怎么挑选 浏览:509
燕秀工具箱30 浏览:619
机械加工积销瘤是什么意思 浏览:971
化工甲类乙类装置设计规范 浏览:203
线上教育设备哪个好 浏览:321
空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图 浏览:934
狼派机械键盘按键怎么取 浏览:546
海马600氦气阀门 浏览: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