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聚氯乙烯本体聚合实验装置

聚氯乙烯本体聚合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2-09-13 05:29:34

㈠ 根据聚合方法,聚氯乙烯可分为几个类

根据聚合方法,聚氯乙烯可分为四大类:悬浮法聚氯乙烯,乳液法聚氯乙烯、本体法聚氯乙烯、溶液法聚氯乙烯。悬浮法聚氯乙烯是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重复单元为的具有无规构型结构的聚合物。是一种通用型合成树脂。根据添加增塑剂的不同,可分为硬质和软质聚氯乙烯两类。

悬浮聚合法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引发剂多采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和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腈等。聚合是在带有搅拌器的聚合釜中进行的。聚合后,物料流入单体回收罐或汽提塔内回收单体。然后流入混合釜,水洗再离心脱水、干燥即得树脂成品。氯乙烯单体应尽可能从树脂中抽除。作食品包装用的PVC,游离单体含量应控制在1ppm以下。聚合时为保证获得规定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范围的树脂并防止爆聚,必须控制好聚合过程的温度和压力。树脂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则由搅拌速度和悬浮稳定剂的选择与用量控制。树脂的质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观密度、孔隙度、鱼眼、热稳定性、色泽、杂质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动性等性能来表征。

㈡ 工业上采用何种工艺制备聚氯乙烯如何控制其分子量,并提高其转化率

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1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㈢ 聚氯乙烯的制备方法

聚氯乙烯可由乙烯、氯和催化剂经取代反应制成。由于其防火耐热作用,聚氯乙烯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各式各样产品: 电线外皮、光纤外皮、鞋、手袋、袋、饰物、招牌与广告牌、建筑装潢用品、家俱、挂饰、滚轮、喉管、玩具(如有名的意大利“Rody”跳跳马)、门帘、卷门、辅助医疗用品、手套、某些食物的保鲜纸、某些时装等。 PVC用自由基加成聚合方法制备,聚合方法主要分为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以悬浮聚合法为主,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将纯水、液化的VCM单体、分散剂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加入引发剂和其它助剂,升温到一定温度后VCM单体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PVC颗粒。持续的搅拌使得颗粒的粒度均匀,并且使生成的颗粒悬浮在水中。此外,还有用微悬浮法生产PVC糊用树脂,产品性能和成糊性均好。
①悬浮聚合法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引发剂多采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和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腈等。聚合是在带有搅拌器的聚合釜中进行的。聚合后,物料流入单体回收罐或汽提塔内回收单体。然后流入混合釜,水洗再离心脱水、干燥即得树脂成品。氯乙烯单体应尽可能从树脂中抽除。作食品包装用的 PVC,游离单体含量应控制在1ppm以下。聚合时为保证获得规定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范围的树脂并防止爆聚,必须控制好聚合过程的温度和压力。树脂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则由搅拌速度和悬浮稳定剂的选择与用量控制。树脂的质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观密度、孔隙度、鱼眼、热稳定性、色泽、杂质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动性等性能来表征。聚合反应釜是主要设备,由钢制釜体内衬不锈钢或搪瓷制成,装有搅拌器和控制温度的传热夹套,或内冷排管、回流冷凝器等。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反应釜的容积已由几立方米、十几立方米逐渐向大型化发展,最大已达到200立方米(釜式反应器)。聚合釜经多次使用后要除垢。以聚乙烯醇和纤维素醚类等为悬浮稳定剂制得的 PVC一般较疏松,孔隙多,表面积大,容易吸收增塑剂和塑化。
②乳液聚合法最早的工业生产 PVC的一种方法。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单体外,还要加入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使单体分散于水相中而成乳液状,以水溶性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还可以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历程和悬浮法不同。也有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醇作调节剂,碳酸氢钠作缓冲剂的。聚合方法有间歇法、半连续法和连续法三种。聚合产物为乳胶状,乳液粒径0.05~2μm,可以直接应用或经喷雾干燥成粉状树脂。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较易控制,得到的树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较均匀,适用于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渍制品。乳液法聚合的配方复杂,产品杂质含量较高。
③本体聚合法聚合装置比较特殊,主要由立式预聚合釜和带框式搅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构成。聚合分两段进行。单体和引发剂先在预聚合釜中预聚1h,生成种子粒子,这时转化率达8%~10%,然后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补加与预聚物等量的单体,继续聚合。待转化率达85%~90%,排出残余单体,再经粉碎、过筛即得成品。树脂的粒径与粒形由搅拌速度控制,反应热由单体回流冷凝带出。此法生产过程简单,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也较低。 PVC树脂是一个极性非结晶性高聚物,密度: 1.380 g/cm3,玻璃转变温度:87℃,因此热稳定性差,不易加工。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改性混配,添加相关助剂和填充物才可以使用。而因添加的相关助剂和填充物的种类和分数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所制备的PVC材料性能和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称之为PVC配方,严格说来是PVC改性配方,而PVC只有经过改性才能使用。这一类常被归类为高分子改性材料。高分子材料改性主要围绕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单组分材料向多组分材料复合材料转变(合金、共混、复合)、赋予材料功能化、优化性能与价格等方面的研究。改性方法主要是化学改性、填充改性、增强改性、共混改性以及纳米复合改性。改性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添加物赋予材料功能或者提高某些性能。 因此,PVC配方技术的高下,决定了一家工厂技术和生产能力的高下。
PVC一般先要改性造粒,用螺杆挤出机组制备成粒子后,塑化更充分,加工也更容易,尤其是工艺是注塑的产品。螺杆挤出机是塑料成型加工最主要的设备之一,它通过外部动力传递和外部加热元件的传热进行塑料的固体输送、压实、熔融、剪切混炼挤出成型。螺杆挤出机无论作为塑化造粒机械还是成型加工机械都占有重要地位严格来说,有着特殊要求的PVC制品,PVC改性配方,是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做的。还有就是在PVC生产过程中共聚衍生,此类改性的品种有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共混物和氯化聚氯乙烯等 。 聚氯乙烯热稳定性和耐光性较差。在150℃时开始分解出氯化氢,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多少发生不良反应。另外,颜料对PVC的影响,体现在颜料是否与PVC及组成PVC制品的其它组分发生反应以及颜料本身耐迁移性、耐热性。着色剂中的某些成份可能会促使树脂的降解。如铁离子和锌离子是PVC树脂降解反应的催化剂。因此,使用氧化铁(红、黄、棕和黑)颜料或氧化锌、硫化锌和立德粉类白色颜料会降低PVC树脂的热稳定性。某些着色剂可能会与PVC树脂的降解产物发生作用。如群青类颜料耐酸性差,故在PVC着色加工过程中,会与PVC分解产生的氯化氢发生相互作用而失去应有的颜色。因此就PVC着色而言,考虑到所用树脂及相关助剂的特征,结合颜料的特点。在选择着色剂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颜料中的某些金属离子会促使聚氯乙烯树脂热氧分解如图1。
测定方法为加有颜料聚乙烯加热至180℃时的色相变化。由于颜料中含有金属离子促使PVC分解加快,从而产生色相变化。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同样加入色淀红可使PVC产生的色差不同,如含有钙,色相差小;含锰则色相差大,这是由于锰等金属促进PVC脱氯化氢所致。
硫化物类着色剂(如镉红、黄等)用于聚氯乙烯着色,可能因着色剂分解放出硫化氢。这类着色剂不宜与铅稳定剂混用,以免生成黑色的硫化铅。
2、颜料对聚氯乙烯电气绝缘性影响
作为电缆材料的聚氯乙烯和聚乙烯一样,应该考虑着色后的电性能。尤其是聚氯乙烯因其本身绝缘性较聚乙烯差,故颜料的影响就更大。说明,选择无机颜料着色PVC对其电气绝缘性较有机颜料为好(除炉黑、锐钛型二氧化钛外)。 迁移性仅发生在增塑PVC制品中,并且是在使用染料或有机颜料时。所谓迁移是在周围溶剂中存在的部分可溶解的染料或有机颜料,通过增塑剂渗透到PVC制品表面,那些溶解的染(颜)料颗粒也被带到制品表面上,这样,导致接解渗色、溶剂渗色或起霜。
另一个问题是“结垢”。指着色剂在着色加工时,因为被着色物的相溶性差或根本不相容而从体系中游离出来,沉积在加工设备的表面(如挤出机的机筒内壁、口模孔内壁)上。 指颜料耐各种气候的能力。其中包括可见光和紫外光、水分、温度、大气氯化作用以及制品使用期间所遇到的化学药剂。最重要的耐候性,包括不褪色性、耐粉化性和物理性能的持久性。而有机颜料则因其结构不同有好有差。此外,在含有白色颜料的配方中,颜料的耐候性会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颜料的褪色、变暗或色调变化,一般由颜料的反应基因所致。这些反应性基因,能与大气中的水分或化学药剂——酸、碱发生作用。例如,镉黄在水分和日光作用下会褪色,立索尔红具有较好的耐光性,适合于大多数户内应用,而在含有酸、碱成分的户外使用时严重褪色。
脱氯化氢的测定方法按JIS-K-6723,测定温度180℃。以未着色的聚氯乙烯复合物脱氯乙烯的时间为基准,延长或阻缓时间以5%、10%间隔计,负值表示加速分解。 有着特殊要求的PVC材料,一般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在国外比较有名的有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和北欧化工公司,随着我国各大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不断研发和技术积累,国内PVC改性材料的配方设计、制造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涌现了以徐州汉永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已经完全取代国外进口材料,有不少产品已出口国外。

㈣ 我忘记了聚氯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有谁能写出来

聚氯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在聚合压力为7.4~45MPa、聚合温度为40~75℃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形成氯乙烯单体和自由基引发剂的反应混合物,氯乙烯单体浓度0.1-1g/ml,自由基引发剂的量为氯乙烯单体的0.025~20wt%;聚合1~24小时后,终止反应。

㈤ 工业制取聚氯乙烯的反应方程式 一共3步,外加3步的反应类型,谢谢

工业制备不分步的,分步的是类似PMMA之类的会自动加速的聚合物分为预聚合、聚合、后处理聚氯乙烯使用本体聚合或沉淀聚合、悬浮聚合等工艺 不过你问的是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吧这确实能写出三种基元反应:引发:I2→2I·I·+H2C=CHCl→IH2CCHCl·增长:IH2CCHCl·+H2C=CHCl→IH2C-CHCl-H2C-CHCl·I(H2C-CHCl)n-H2C-CHCl·+H2C=CHCl→I(H2C-CHCl)n+1-H2C-CHCl·链终止(氯乙烯的终止方式主要是向单体转移):I(H2C-CHCl)n-H2C-CHCl·+H2C=CHCl→I(H2C-CHCl)n-H2C-CH2Cl+H3C-CHCl· 由于氯乙烯以向单体转移为主终止,所以通过温度控制聚合度其中I2为引发剂,可用BPO、AIBN等,如果你用BPO,还要考虑向引发剂转移

㈥ 聚氯乙烯的单体,聚合原理,聚合方法,整个聚合工艺(包括温度,压力,流程),成型加工方法,并说明用途

单体:CH=CH2-CH2Cl 利用碳碳之间的双键 制作塑料的

㈦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第二大通用树脂,1998年世界PVC树脂生产能力约为2980万吨,产量大约为2350万吨,次于聚乙烯树脂(生产能力5680万吨,产量4370万吨),与聚丙烯树脂(生产能力2994万吨,产量2550万吨)相差不多。
PVC是由液态的氯乙烯单体(VCM)经悬浮、乳液、本体或溶液法工艺聚合而成,其中悬浮工艺在世界PVC生产装置中大约占90%的比例。在世界PVC总产量中均聚物也占大约90%的比例。PVC 是应用最广泛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制造强度和硬度很大的硬质制品如管材和管件、门窗和包装片材,也可以加入增塑剂制造非常柔软的制品如薄膜、片材、电线电缆、地板、合成革、涂层和其它消费性产品。硬质制品目前占PVC总消费量的65~70%,今后PVC消费量进一步增长的机会主要是在硬质制品应用领域。目前PVC在建筑领域中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2.国内生产状况
1998年我国PVC产量和表观需求量分别为160万吨和317万吨。在世界上产量仅次于美国(639万吨)、日本(263万吨)居第三位。2000年前后,计划新建和扩建PVC能力至少为88万吨/年,估计此期间大量没有竞争能力的电石法小厂将闲置,所以总产能有可能达220万吨/年水平,其中乙烯法将达134.6万吨/年,从目前占31%上升到61%。报道的项目有万县市6万吨/年本体法PVC装置,天津渤海公司同韩国乐喜公司、美国西方化学公司合资的10万吨/年 PVC装置,(其中引进的8万吨/年乙烯法VCM装置于1997年建成、投产),上海天原化工厂同伊滕忠商事、旭硝子公司合资的24万吨/年VCM和20万吨/年 PVC装置,泰国正大集团在宁波的12万吨/年 PVC装置,辽河集团与乐喜金星公司合资的8万吨/年 PVC装置,上海氯碱化学公司已使VCM产能增大到30万吨/年,计划到40万吨/年,这意味PVC产能将由目前的22万吨/年增加到36万吨/年,北京化工二厂将增加PVC能力7.6万吨/年,齐鲁公司将增加PVC能力10万吨/年,广州化工厂8万吨/年乙烯法VCM/PVC项目已通过评审。
3.生产工艺简述
PVC树脂可以用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或溶液聚合四种基本工艺生产。聚合反应由自由基引发,反应温度一般为40~70OC,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的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PVC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影响很大。悬浮聚合生产工艺成熟、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品种多、应用范围广,一直是生产PVC树脂的主要方法,目前世界上90%的PVC树脂 (包括均聚物和共聚物) 都是出自悬浮法生产装置。美国悬浮法均聚PVC树脂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87年占84%,1996年为90%。
PVC树脂生产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近年来主要是针对已经基本定型的工艺技术进行一些改进。9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PVC树脂工艺技术的专利集中在改进防结焦涂层、改进引发剂体系、改进乳化剂以及减少残留单体含量等方面。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成包括先进的悬浮法、本体法和生产糊树脂的乳液法、微悬浮法等在内的工艺齐全的PVC树脂生产装置。但是, 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我国生产装置规模普遍较小,国外先进国家悬浮法装置生产规模一般在10~20万吨/年,在我国70余生产厂只有3套装置达到这样的规模;目前国外乙烯氧氯化法路线生产的PVC树脂已占90%以上的比例,发达国家基本淘汰了电石乙炔法路线,我国采用乙烯路线的PVC树脂仅占PVC树脂总能力的1/3。
3.1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通过不断进行搅拌使单体液滴在水中保持悬浮状态,聚合反应在单体小液滴中进行。通常悬浮聚合反应为间歇聚合。
近年来各公司对PVC树脂间歇悬浮聚合工艺的配方、聚合釜、产品品种和质量不断研究和改进, 开发出各具特点的工艺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Geon公司(原B.F Goodrichg公司)技术、日本信越公司技术、欧洲EVC公司技术, 这三大公司的技术在1990年以来世界新增的PVC树脂生产能力中各占大约21%的比例。
3.2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基本类似,只是要采用更为大量的乳化剂,并且不是溶于水中而是溶于单体中。这种聚合体系可以有效防止聚合物粒子的凝聚,从而得到粒径很小的聚合物树脂,一般乳液法生产的PVC树脂的粒径为0.1—0.2mm,悬浮法为20―200mm。引发剂体系与悬浮聚合也有所不同,通常是含有过硫酸盐的氧化还原体系。干燥方法也设计成可以保持较小的粒径的方式, 常常采用一些喷雾干燥剂。由于不可能将乳化剂完全除去,因此用乳液法生产的树脂不能用于生产需要高透明性的制品如包装薄膜或要求吸水性很低的制品如电线绝缘层。一般来说乳液聚合PVC树脂的价格高于悬浮聚合的树脂,然而需要以液体形式配料的用户使用这种树脂,如糊树脂。在美国大部分乳液聚合的树脂产品都是糊树脂(又叫分散型树脂),少量用于乳胶。在欧洲,各种乳液工艺也用于生产通用树脂,尤其是压延和挤出用树脂。
3.3本体聚合
本体法生产工艺在无水、无分散剂,只加入引发剂的条件下进行聚合,不需要后处理设备,投资小、节能、成本低。用本体法PVC树脂生产的制品透明度高、电绝缘性好、易加工,用来加工悬浮法树脂的设备均可用于加工本体法树脂。PVC本体工艺在80年代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尽管从理论上说悬浮和本体聚合反应工艺生产的树脂可以用于相同的领域,实际上加工厂一般只使用其中之一,因为悬浮和本体树脂不能混合,即使少量混合也会因静电效应导致聚合物粉末的流动性降低,而悬浮聚合树脂更易得到的,因此大多数加工厂放弃了本体树脂,近年来本体工艺出现了止步不前或衰退的状态。
3.4溶液聚合
在溶液聚合中,单体溶解在一种有机溶剂(如n-丁烷或环己烷)中引发聚合,随着反应的进行聚合物沉淀下来。溶液聚合反应专门用于生产特种氯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物(通常醋酸乙烯含量在10~25%)。这种溶液聚合反应生产的共聚物纯净、均匀,具有独特的溶解性和成膜性。
4.国内需求量和年均增长率
我国1998年聚氯乙烯产量为160万吨,净进口量约157万吨,表观需求量为317万吨。考虑到进口产品中有相当部分不属于一般贸易方式(如1998年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保税仓库等方式进口占总进口量的89.7%),但由于来、进料加工等贸易方式进口的树脂并未能全部复出口,粗估国内的需求大约为248万吨。15年来我国聚氯乙烯树脂的表观满足率和满足率分别为80.6%和87.5%,高于其它通用树脂。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9.8%,是同期GDP年均增长率(10.3%)的0.95倍,低于其它通用树脂。然而,从1983-1998年我国聚氯乙烯树脂需求增长趋势看,90年代的需求增长率明显高于80年代,90年代国内需求满足率明显低于80年代。
5.国内价格变化
下表和图列出近年来我国PVC的价格变化趋势,其变化趋势与其它通用树脂基本相同,1995年第二季度通用牌号价格达每吨1万元左右,1998年2季度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价格明显下跌,最低降至5500元左右,1999年3季度后少有回升。1999年4季度价格大体相当于1996年3季到1997年1季度的水平,距历史上的高价位尚远。
表1 我国聚氯乙烯树脂的价格变化

时间 元/吨 时间 元/吨
922季 4300 962季 7200
923季 4250 963季 7100
924季 4400 964季 6800
931季 4600 971季 6700
932季 5800 972季 7600
933季 7000 973季 7500
934季 7000 974季 7400
941季 6800 981季 7400
942季 7050 982季 6600
943季 7500 983季 5600
944季 7600 984季 5500
951季 8700 991季 5600
952季 9900 992季 5600
953季 8600 993季 6500
954季 7100 994季 6900
961季 6900
6.应用状况
PVC树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加工成制品,悬浮聚合的PVC树脂可以挤出成型、压延成型、注塑成型、吹塑成型、粉末成型或压塑成型。分散型树脂或糊树脂通常只采用糊料涂布成型,用于织物的涂布和生产地板革。糊树脂也可以用于搪塑成型、滚塑成型、蘸塑成型和热喷成型。
发达国家PVC树脂的消费结构中主要是硬制品,美国和西欧硬质品占大约2/3的比例,日本占55%;硬质品中主要是管材和型材,占大约70~80%。PVC软制品市场大约占全部PVC市场的30%,软制品主要包括织物的压延和涂层、电线电缆、薄膜片材、地面材料等。硬质品PVC树脂近年来增长比软制品快。
在全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的PVC树脂用于与建筑有关的市场,使PVC行业容易受到经济的波动影响。建筑领域是PVC树脂增长最快的市场,1986~1996年美国PVC树脂在建筑市场的增长率为6%/年, 在其它市场中的增长率仅为1.4%/年。1986年美国PVC树脂在建筑市场中的分额为64%,1996年增加到73%,预计2001年将增加到76%, 增长最快的用途是管材、板壁、和门窗等。
近几年我国聚氯乙烯硬制品应用份额也有增长趋势,管材、型材和瓶类所占份额由1996年25%增长到1998年的40%,但至今我国聚氯乙烯的应用还是软制品的份额较多。1998年软制品占PVC总用量的51%(其中薄膜为20%,塑料鞋10%,电缆料5%,革制品11%,泡沫和单板等5%),硬制品占40%(其中板材16%,管材9%,异型材8%,瓶3%,其它4%),地板墙纸等占9%。

㈧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方面有哪些标准或者规程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方面有哪些标准或者规程
聚氯乙烯 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目录聚氯乙烯 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目录GB/T 2914-1999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GB/T 2915-1999 聚氯乙烯树脂水萃取物电导率的测定GB/T 2916-1997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用空气喷射筛装置的筛分析GB/T 2917.1-2002 以氯乙烯均聚和共聚物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和任何其它酸性产物的测定 刚果红法GB/T 3400-2002 塑料 通用型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室温下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GB/T 3401-1999 聚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粘数的测定GB/T 3402.1-2005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第1部分:命名体系和规范基础 GB/T 4611-1993 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鱼眼测试方法GB。 PVC树脂可以用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或溶液聚合四种基本工艺生产。聚合反应由自由基引发,反应温度一般为40~70OC,。 想弄清楚,网络一下PP论坛,很多PVC薄膜的资料CAD-Forum,里面有很多做PVC薄膜和印刷制袋的朋友,其中很多就是在第一线操作工,负责。
塑料可乐瓶回收做什么用途,疑惑中 安防
废旧塑料品种多样,形态各异,在实践中已创造出许多再生利用的方法,下面简介一些实例供参考。 1,薄膜的加收 薄膜是塑料制品中的一大烊,种类繁多,使用寿命一般较短,是回收再生利用的主要品种之一,下按用途,形态简介实例。 (1)农用薄膜,农用薄膜主要有地膜和棚膜,地膜主要为PE膜,棚模有PE,PE/EVA,PVC膜,在回收再生利用时,应将PE和PVC膜区分开来,农用薄膜一般较脏,且常夹带有泥土,沙石,草根,铁钉,铁丝等,要除去铁质杂质并清洗,回收利用的方法主要是造粒,如果,具人工分拣,清洗条件时,经清洗,干燥后的废膜即可直接用热挤压方法生产塑料制品,如盆,桶,塑料法兰等。 废农膜再生粒料用途。
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的简单流程
氯乙烯分厂主要生产工艺为氯乙烯(VCM)工段,并以保全、冷冻等工段作为辅助生产工段。 氯乙烯(VCM)工段包括100单元、200单元和300单元。其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2-5。 图2-5 氯乙烯分厂工序流程图 100单元的主要目的是用乙烯(C2H4)在低温的环境下直接被氯气(Cl2)氯化完成二氯乙烷的合成,并且通过精制为裂解炉单元提供合格纯净的二氯乙烷,以及为保护环境进行相应的废水和废气的处理。 200单元生产主要目的是以气相二氯乙烷(EDC)在500C左右的终端温度下裂解,脱去HCl,生成氯乙烯(VCM),而后经HCl塔和VCM塔精镏,分离出纯净的HCl和VCM,VCM即聚氯乙烯车间生产所需要的原料,而分离出的HCL还。
乙烯氧氯化法工业化生产聚氯乙烯乙烯氧氯化法工业化生产聚。
C2H2+HCl 1)乙炔与HCl反应生成一氯乙烯(加成反应) 2)一氯乙烯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乙烯合成聚氯乙烯的步骤
1、 乙烯氧氯化法使用乙烯、氯化氢和氧气反应得到二氯乙烷和水,二氯乙烷再经裂解,生成氯乙烯。副产品氯化氢再回收到氧氯化工段,继续反应。2、 乙烯平衡氧氯化法是将直接氯化和氧氯化工艺相结合。乙烯与氯反应生成二氯乙烷,二氯乙烷裂解产生氯乙烯和氯化氢。氯化氢与乙烯和氧气反应又生成二氯乙烷,二氯乙烷裂解再产生氯乙烯和氯化氢。氯化氢回收后,继续参与氧氯化反应。聚氯乙烯聚合工艺:在工业化生产氯乙烯均聚物时,根据树脂应用领域,一般采用五种方法生产,即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微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

㈨ 乙烯合成聚氯乙烯的步骤

乙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一氯乙烯。
一氯乙烯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聚合生成聚氯乙烯。

阅读全文

与聚氯乙烯本体聚合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轴承加热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浏览:68
修个汽车仪表盘多少钱 浏览:785
dnf机械王座如何看破防了 浏览:713
消防管道用什么阀门6 浏览:190
嘉年华仪表台怎么拆卸 浏览:833
木工跑车自动接板装置 浏览:444
轴承上有y是什么意思 浏览:900
乳房囊肿做什么仪器 浏览:127
超声波牙刷怎么使用视频 浏览:644
承揽小型机械工程活怎么样 浏览:856
阀门中体大体有什么区别 浏览:658
美食摄影器材怎么挑选 浏览:509
燕秀工具箱30 浏览:619
机械加工积销瘤是什么意思 浏览:971
化工甲类乙类装置设计规范 浏览:203
线上教育设备哪个好 浏览:321
空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图 浏览:934
狼派机械键盘按键怎么取 浏览:546
海马600氦气阀门 浏览: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