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线等: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4P+5O2=2P2O5(条件:点燃)
2.容器密封性不好,漏气
3.使用药品量少,测量精确;15(试管50毫升专,消耗氧气10毫升,因此注属射器向试管输送10毫升气体
4.(题目有问题,是不是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密封性良好;10(系统贯通,因此总气体量为50+25=75毫升,消耗氧气75/5=15毫升,因此刻度为25-15=10)
『贰』 几位同学用实验室提供的下列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原理和装置选择】(1)若用高锰酸钾制
【原理和装置选择】
(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所以用C或E做收集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加热 |
『叁』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上述的A~C三个实验装
(1)①B装置内发生抄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C装置内产生的氧气会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B装置内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装置内产生的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 ②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 .
『肆』 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林同学提出了一些猜想与假设,并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①下列A、B、
①.体积深度密度;密度(答案不唯一,猜想合理即可)②.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 ③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或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或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等)。
『伍』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
(1)反应物为磷和氧气,生成物为五氧化二磷,用最小公倍数法来配平; (2)①和②都与氧气接触,一个是白磷达到了着火点燃烧了,一个是红磷没达到着火点没有燃烧,所以验证条件是否达到着火点;①和③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但一个与氧气接触,一个在水下与氧气不接触,所以验证的条件是否与氧气接触; (3)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熄灭就能证明没有了可燃物,燃烧就停止. (4)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故答案为:(1)4P+5O2 点燃 | .
『陆』 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
(1)装置Ⅰ可通过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Ⅱ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Ⅲ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Ⅲ; (2)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导致U型管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故答案为: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放热; (3))①若M为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我放热反应,放热的热量使大试管中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右边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大试管中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右边烧杯中的导管会形成一端液柱,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 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说明M溶于水放出热量,由于放热反应一定属于化学变化,而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不一定为化学变化,所以不一定属于放热反应,如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但是不属于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可能是放热反应; ③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M溶于水后导致大试管中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证明M溶于水为吸热过程,溶于水能够吸收热量的物质有:硝酸铵、氯化铵等, 故答案为:硝酸铵;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Ⅰ(或Ⅱ)进行实验,Ⅰ装置右边U型管中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或烧杯中导管中有气泡放出),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棉花燃烧,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Ⅰ(或Ⅱ);放热.
『柒』 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小林同学将实验中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A、B装置。 ⑴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
⑴紫色变为红色水+二氧化碳→碳酸化合紫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对比,排除了二氧化碳和水直接使之变为红色的干扰 ⑵蜡烛由下至上熄灭灭火
『捌』 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图系列实验.【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某化学兴趣小
(1)装置A中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条件为加热,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 △ | .
『玖』 初二科学一练通
初二科学竞赛试题 一、 选择题 1.1995年3月20日早晨,日本东京多处地铁车厢同时发生了一起“沙林”毒气侵袭事件,导致5000多人中毒。沙林的化学名称为“甲基氟磷酸异丙酯”,已知每个沙林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l0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磷原子和1个氟原子。沙林中所含磷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A、25% B、22% C、34% D、29% 2.最新科技报道:前不久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氢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这对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对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一定含有三个中子 B.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C.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 D.可以推测它的化学性质与氢气不同 3.设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宣布:天文学家观测到“百武”慧星因受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产生喷气现象,喷出气体包括水蒸气、一氧化碳、甲醇(CH3O)、甲醛(CH2O)、氢氰酸(HCN)等混合气体。根据报导可以推测 A.“百武”慧星中至少含有C、H、O、N元素 B.“百武”慧星中可能存在着生命 C.“百武”慧星中存在着气体、液体和固体 D.“百武”慧星中存在单质和化合物 4.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有空气)加热,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物质的总质量(m)随时间(t)变化情况的是 m m m m
A t B t C t D t 5.经实验证明:学生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很多挥发性有害物质,吸入后易引起慢性中毒,症状为头昏、头痛,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二氯甲烷就是其中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它是由氯气和甲烷组成的混合物 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2:2 ④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24克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水18克,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可能是 A.1:3 B.2:1 C.1:2 D:1:8 7.杭州西湖的旅游车是西湖边上的交通工具之一,它采用电能作为驱动动力,替代了使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机动车。这样可以减少SO2、CO等污染物的排放。若要检测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可采用物质X(含有I和O两种元素)进行测定,反应原理为:X+5CO==I2+5CO2 ,根据此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数量,可推测X的化学式 A、IO B、I2O C、I2O3 D、I2O5 8、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9、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w(S)=a%,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w(O)为 ( ) A.1.75a% B.1―1.75a% C.1.25a% D.无法计算 10、有400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两等份,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份蒸发掉60克水,析出3克晶体,另一份蒸发掉80克水,析出8克晶体。则在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 A、5克 B、10克 C、20克 D、20克 11、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我们中学生应尽的义务。你认为下列传闻有科学依据的是 ( ) A、一商贩在街上出售自称可溶解任何物质的溶剂。 B、某地有一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谷底常会窒息死亡。 C、有人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添加少量,就能将水变成汽油。 D、苯甲酸钠是一种防腐剂。为防止食品腐败,可在食品中加入大量的苯甲酸钠。 12、4岁的小英耳朵有点痛,需要服用补热息痛糖浆或滴剂(糖浆与滴剂的作用相同),而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对于一个4岁的儿童来说,服用糖浆的安全用量为6毫升(见下图)。则服用多少毫升的滴剂等于服用了6毫升用量的糖浆? ( )
A、12毫升 B、9毫升 C、6毫升 D、3毫升 13.灯泡中的灯丝断了,将灯丝搭接起来再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比原来更亮②比原来更暗③搭接处容易烧断,其他地方不易断④搭接处不易烧断,其他地方容易烧断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4.灯泡中的灯丝断了,将灯丝搭接起来再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比原来更亮②比原来更暗③搭接处容易烧断,其他地方不易断④搭接处不易烧断,其他地方容易烧断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白炽灯泡的灯丝制成螺旋状是为了减少灯丝在高温时的升华 B.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C.许多电冰箱的后背涂成黑色,原因是黑色物体的热辐射能力较强 D.滑翔机飞行是利用了空气的浮力 16.关于雨后的彩虹有以下说法:①由于地球是球形的,故彩虹是圆弧形的;②观察彩虹应该迎着阳光观察;③彩虹现象实质是光的色散现象;④彩虹常在雨过天晴时出现,是因为雨过天晴时空气可见度高。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有人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拍照,想拍出镜中的人物,结果 A.他不会成功,因为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B.他能拍出平面镜的人物,而且和直接对着人物拍摄没有区别 C.他能拍出平面镜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左右与实际相反 D.他能拍出平面镜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上下,左右与实际相反 18.A、B两种物质,其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0℃时,10 g水中最多能溶解15 g A物质;在30℃时,将23 g B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可得4 g B物质。那么,在2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A A=B B A<B C A>B D. 无法判断 19.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时,关于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表示数均增大 B、两表示数均减小 C、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20在地球赤道上空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日落1小时后,可以在A点正上方看到它。则下图中能反映出该现象的图是(图中半圆表示地球,圆中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 )
21.吊在室内天花板上的电风扇,静止不动时吊杆对天花板拉力为F1,电风扇水平匀速转动后,吊杆对天花板拉力为F2,则( ) A、F1=F2 B、F1>F2 C、F1<F2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22.将一萝卜块先称质量,然后放在浓NaCl溶液中数小时。在此过程中,每隔1小时将该萝卜块称量1次。下图中最能代表萝卜块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
23. 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分别放入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块均23. 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分别放入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块均漂浮,如图所示,甲图中的木块有1/5的体积露出液面,乙图中的木块有1/4的体积露出液面。若将木块露出液面的部分切除后,比较木块再次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是 ( ) A.甲较大 B.乙较大 C.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4.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 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 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金属 Na Mg Al Cu Fe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Fe―Cu合金 B.Mg―Fe合金 C.Na―Al 合金 D.Fe―Al合金 25.在南北方向航线上的甲乙两地,无风天气时以速度v飞行的飞机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为t。现正值南风,如果飞机相对风的速度总保持v,则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 ( ) A. 小于t B 大于t C 等于 t D 无法确定 二、简答题 26、金属元素R的氧化物的式量是M1,它的氯化物的式量是M2,则此金属元素R的化合价(R无可变化合价)是 40.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尽管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其中可利用的淡水量就更少,还不到总水量的1%。 (1)根据下面两张图表提供的有关数据,北京水资源紧缺指标属于________________范围。所以,我们每个北京市民都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用水。 图表一:我国各地区(香港、澳门、台湾暂未列入)人均水量
图表二:水资源紧缺指标 紧缺性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 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2)自然界中采集到的湖水、河水的水样,一般比较浑浊,可通过(填一种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较澄清的水样。 (3)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含量的多少不同。家庭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_____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4)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N2O4作氧化剂,燃烧后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 。
28.我们坐在教室里随地球自转的速度大约是 ▲ 米/秒(只要求1位有效数字,按地球半径约6400千米,北纬30度位置计算)。为什么我们并没有作高速运动的感觉? ▲ 。 29.如下图所示,用均匀导线制成直径为D的半圆形线框,已知oc两点之间 的电阻为R,则ab两点间的电阻为 ▲ 。 11.测得一个24厘米高压锅的压阀的质量为0.08千克,排气孔的横截面积为 6.3毫米2, 如果用它煮水消毒,根据下面的沸点与压强关系的表格,这个高压锅内水 能达到的最高 温度大约是 ▲ 。 (当时的大气压为1.02×105帕) T/℃ 90 100 105 105 110 112 114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128 130 P/千帕 70 101 121 121 143 154 163 175 187 199 211 226 239 258 270 30、如图所示为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分别在上面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 并在洞内各插入一支口径与洞口相同的玻璃管。甲玻璃内注入3毫升 清水,乙玻璃管内注入3毫升浓盐水,问: (1)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是 ; (2)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主要是取决于 。 12 洗涤有油污的物品,碳酸钠溶液比水的去污效果好。用pH试纸测试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请回答: (1)用pH试纸测试溶液pH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发现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弱和溶液的浓度及温度有关,采用以下四个实验步骤来研究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弱和溶液温度、浓度变化的关系。请简要写出第二、三步的实验步骤(不必写实验所涉及的仪器) 第一步:分别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15%、20%的碳酸钠溶液;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31随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探测火星已成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无影目标,但要把人类送上火星,还有许多航天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提供在往返路程中宇航员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和消除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已知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年要呼吸空气6570000升左右,而目前的飞船飞往火星来回一趟需二年的时间,如果在飞船发射时携带全部所需的氧气,则数量很大,将大提高发射的成本和难度。 (1) 若飞船 上有三名宇航员,请计算来回火星一趟,理论上需要氧气 _________________千克。(氧气的密度是1.43g/L,答案取整数) (2) 有人提出在飞船上供氧的两个方案: ① 通过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来电解水 ② 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产生氧气 2Na2O2+2CO2====2Na2CO3+O2 从减轻飞船发射重量和消除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角度,请你评价这两个方案最主要的优缺点(各写一点) 方案①:优点__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 方案②:优点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也有科学家提出研究使宇航员人工冬眠的技术或加快飞船的速度,缩短舴时间来减少氧气的携带量。你是否有较好的方案,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提出该方案的简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如图17-1中的左图是人在平静呼吸的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右图是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在左图的d点处,此时肺内气压比大气压 , (选填“高”、“低”或“相等”)。当胸廓变化处于右图的B状 态时,肺内气压的 变化反映于左图中的哪—段 (用左图中的字母表示)。 33、雷利是英国物理学家,他曾用下列两种方法测定氮气的密度。 方法一:将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通过烧红的装有铜屑的玻璃管,使空气中的氧气全部除去,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72g/L。 方法二: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若两次测定时的状况相同,请问: (1)方法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欲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可供选择的装置如图17-5所示(不可重复使用),在你选择的装置中,用相应的字母表示导管口的连接顺序 ,瓶中应盛放什么物质 。 (3)请分析两种方法所测定的氮气密度数值不同的原因。 。
三、分析计算题 34、现有一种铜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亚铁的含量,某学生取20.0g此样品置于烧杯中,分四次加入密度为1.22g/cm3的硫酸并做相关记录。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加硫酸 的序号 加入硫酸的 体积/mL 剩余固体 的质量/s 1 20.0 16.0 2 20.0 12.0 3 20..0 8.0 4 20.0 8.0 试计算: (1)10.0g此样品中铜的质量 (2)样品中氧化亚铁的质量分 (3)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5.某学生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⑴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⑵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⑶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气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⑷实验: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 答 ①称取3.2g氧化铁与2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质量为48.48g的玻璃管中,按上图装置连接 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A ▲ 、 B ▲ 。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其目的是: ▲ 。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现象说明: ▲ 。 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g ⑸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氧元素质量为0.96g…… ⑹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 ▲ 。 36、.近年来,玉林市区与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讲了绎济 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如图1 8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O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 2m,问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 37 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林同学提出了一些猜想与假设,并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 ①下列A、B、C、D是小林提出的四个猜想,题中已经写出两个,请写出另外两个。 猜想A:浮力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 体 积 有关; 猜想B:浮力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 深 度 有关; 猜想C:浮力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 猜想D:浮力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 ②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林运用这一知识设计了如图15-2所示的三个实验。 请你在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是想验证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实验二是想验证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实验三是想验证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③通过对上述三个实验的分析、归纳,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和 有关,跟 无关。 ④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猜想D有关吗? 答: (填“有关”或“无关”)
38、为了验证植物的根总是向着重力方向生长,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 第一步:取已萌发的玉米4粒,分别放在培养皿的四个位置上(如图所示),并且幼苗的根尖都朝向培养皿的中心。 第二步: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盖在玉米粒,再盖上湿棉花,直到填满整个培养皿。然后盖上培养皿盖,使玉米粒不能移动位置。用胶布将培养皿和盖粘牢。 第三步:把培养皿竖立放在恒温箱内(无光照),不让其滚动,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请根据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培养皿竖立起来后,位置C在正下方,那么,四粒玉米中,处于_______位置的玉米粒可作实验对照。 (2).请你预测该实验的结果。
(3).萌发的玉米粒在恒温箱内培养期间,其总重量和所含有机物重量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4).现提供栽有玉米幼苗的花盆和纸箱若干,请你设计一个验证植物茎具有背地生长特性的实验。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现象:
『拾』 为了验证Cu,Zn,H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林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将锌片放入CuSO 4 溶液中,锌片表
(1)由将锌片放入CuSO 4 溶液中,锌片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得金属活泼性Zn>Cu,将另一锌片插入Hg(NO 3 ) 2 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锌片表面出现银白色金属,得金属活泼性Zn>Hg,③与①的结论相同,故答案为:Zn>Cu;Zn>Hg. (2)因无法确定铜与汞的金属性强弱,可补充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实验,故答案为:将铜丝插入Hg(NO 3 ) 2 溶液中. (3)简化到两步完成实验,用活泼性最强的金属和最弱的金属分别与中间金属对应的盐溶液反应,或用中间金属与含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故答案为:Zn、Hg、CuSO 4 溶液;Cu、ZnSO 4 溶液、Hg(NO 3 ) 2 溶液. |
与小林同学分别用下列三套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轴承箱什么意思
发布:2025-09-18 16:04:43
浏览:185
刀组轴承如何拆
发布:2025-09-18 15:11:40
浏览:966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