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必修1】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为什么要通气
我就先抛砖引玉的谈谈: 例.如下图所示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实验装置,锥形瓶A中装有适量的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锥形瓶B中装有澄清的石灰水,两个装置用玻璃管相连。请将锥形瓶A进行改进,排除锥形瓶中空气的干扰,保证酵母菌很快就能进行无氧呼吸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最符合要求的改进装置是。( ) 解析:由于锥形瓶A中的空气中有氧气,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过一段时间后锥形瓶中的氧气消耗完,酵母菌才进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这时连通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才能保证检测的是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否则可能是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果用密度比水小的油(如石蜡油,煤油等)浮于培养液的上面将溶液与空气隔开,保证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若将玻璃管插入液面下就可以排除锥形瓶中培养液的液面上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干扰,但是很难收集到产生的二氧化碳,那么由于不断产生二氧化碳使锥形瓶内的气压不断升高,气压会使溶液由玻璃管流出或者冲开瓶塞,因此要充分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可将玻璃管改成倒置的漏斗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倒置漏斗增加了气体收集的面积有利于充分收集气体。所以四个选项中最佳的改进方案为D,答案为D。当然每个方案都有不完善的地方,还可以进一步去探索去改进和完善!
⑵ 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水的作用,碳酸氢钠缓冲液,氢氧化钠,都各有什么用液滴移动的
水作为反应物,碳酸氢钠不用(用于测定光合,提供CO2),氢氧化钠用于吸收反应产生的CO2,才能观察到液滴移动,移动距离代表产生的CO2量。
⑶ 呼吸作用的过程及作用
细胞呼吸作用可分为两部分:
(1)有氧呼吸
可分为3个部分: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C6H12O6)反应生成丙酮酸和【H】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CH3COCOOH)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2)无氧呼吸
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2丙酮酸和少量[H]
第二阶段:
植物:2丙酮酸在催化下反应生成2C2H5OH(酒精)和2CO2
动物:2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2C3H6O3(乳酸)
反应一般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⑷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以下实验装置的每个瓶子的作用是什么
解A、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因变量,A错误;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自变量,PH值是无关变量,B错误;C、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有无是自变量,C正确;D、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无关变量,D正确.?故选:C.
⑸ 细胞呼吸的方式在哪里,主要呼吸方式是哪种
细胞呼吸,
指物质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具体表现为氧的消耗和二氧化碳、水及三磷酸腺苷的生成,又称细胞呼吸。其根本意义在于给机体提供可利用的能量。
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无氧呼吸,
指生活细胞对有机物进行的不完全的氧化,这个过程没有分子氧参与,其氧化后的不完全氧化产物主要是酒精。
⑹ 细胞呼吸包括那几个过程在每个过程中发生哪些主要的反应产生多少能量
细胞呼吸分为发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三种(根据最终电子受体不同的分类方式),酵母酿酒、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等都是属于发酵的范畴,而不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指的是,依然进行三羧酸循环,还原辅酶依然经过氧化呼吸链,只不过最终的电子受体不是氧气,而是硝酸根之类的罢了,其它过程几乎和有氧呼吸一样,并且最后产能较有氧呼吸少。简单的说,并不是没有利用分子氧的氧化就是无氧呼吸。
过程概述
正在加载细胞呼吸过程图
细胞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糖酵解(glycolysis);
2、丙酮酸氧化脱羧(oxidation and decarboxylation of pyruvate);
3、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三羧酸循环);
4、电子传递链(chain of electron transport)。
糖酵解
糖酵解途径是指细胞在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总反应为:葡萄糖+2ATP+2ADP+2Pi+2NAD+ ——>2丙酮酸+4ATP+2NADH+2H++2H2O
丙酮酸氧化脱羧
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释放出1分子CO2,生成一分子NADH+H+。丙酮酸脱氢酶。糖酵解过程释放的能量不足1/4。
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有机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有由于器中第一个生成物是柠檬酸,因此又称为柠檬酸循环。
主要事件顺序为:
(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结合,生成六碳的柠檬酸,放出CoA。柠檬酸合成酶。
(2)柠檬酸先失去一个H2O而成顺乌头酸,再结合一个H2O转化为异柠檬酸。顺乌头酸酶
(3)异柠檬酸发生脱氢、脱羧反应,生成5碳的a-酮戊二酸,放出一个CO2,生成一个NADH+H+。 异柠檬酸脱氢酶
(4) a-酮戊二酸发生脱氢、脱羧反应,并和CoA结合,生成含高能硫键的4碳琥珀酰CoA,放出一个CO2,生成一个NADH+H+。 酮戊二酸脱氢酶
(5)碳琥珀酰CoA脱去CoA和高能硫键,放出的能通过GTP转入ATP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
(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生成1分子FADH2,琥珀酸脱氢酶
(7)延胡索酸和水化合而成苹果酸。延胡索酸酶
(8)苹果酸氧化脱氢,生成草酸乙酸,生成1分子NADH+H+。苹果酸脱氢酶。
循环
在循环开始时,一个乙酰基以乙酰-CoA的形式,与一分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缩合成六碳三羧基化合物柠檬酸。柠檬酸然后转变成另一个六碳三羧酸异柠檬酸。异柠檬酸脱氢并失去CO2,生成五碳二羧酸α-酮戊二酸。后者再脱去1个CO2,产生四碳二羧酸琥珀酸。最后琥珀酸经过三步反应,脱去2对氢又转变成草酰乙酸。再生的草酰乙酸可与另一分子的乙酰CoA反应,开始另一次循环。
消耗
循环每运行一周,消耗一分子乙酰基(二碳),产生2分子CO2和4对氢。草酰乙酸参加了循环反应,但没有净消耗。如果没有其他反应消除草酰乙酸,理论上一分子草酰乙酸可以引起无限的乙酰基进行氧化。环上的羧酸化合物都有催化作用,只要小量即可推动循环。凡能转变成乙酰CoA或三羧酸循环上任何一种催化剂的物质,都能参加这循环而被氧化。所以此循环是各种物质氧化的共同机制,也是各种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机制。三羧酸循环必须在有氧的情况下进行。环上脱下的氢进入呼吸链,最后与氧结合成水并产生ATP,这个过程是生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呼吸链由一系列按特定顺序排列的结合蛋白质组成。链中每个成员,从前面的成员接受氢或电子,又传递给下一个成员,最后传递给氧。在电子传递的过程中,逐步释放自由能,同时将其中大部分能量,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贮存在ATP分子中。不同生物,甚至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的呼吸链都可能不同。有的呼吸链只含有一种酶,也有的呼吸链含有多种酶。但大多数呼吸链由下列成分组成,即:烟酰胺脱氢酶类、黄素蛋白类、铁硫蛋白类、辅酶Q和细胞色素类。这些结合蛋白质的辅基(或辅酶)部分,在呼吸链上不断地被氧化和还原,起着传递氢(递氢体)或电子(递电子体)的作用。其蛋白质部分,则决定酶的专一性。为简化起见,书写呼吸链时常略去其蛋白质部分。
⑺ 请生物高手:如何解析细胞呼吸类型装置图 解析下为什么会这样
有图片最好,因为不同的呼吸装置会有不同的解法和说明
⑻ 植物细胞呼吸装置氢氧化钠作用
(1)吸收空气中的CO2 检验CO2是否被完全吸收 检验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了CO2 蓝 黄 (2)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 (3)实验效果与绿色植物相同 (4)线粒体 (5)有氧呼吸方程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6)真核 酒精和二氧化碳
⑼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作物栽培要及时松土透气,利用根系的有氧呼吸,促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稻田需定期排水,否则会因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而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使根腐烂。
(2)提倡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不因为会 因为剧烈运动,使细胞无氧呼吸积累过多的乳酸而使肌肉酸胀无力。
(3)馒头、面包的过程中利用酵母发面使面包馒头变得松软可口。
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选用"创可贴"、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为伤口创造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利于伤口愈合。
(2)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或食醋。所以生产中,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生产各种酒食醋等。
(3)豆腐乳的制作是利用了真菌的无氧呼吸发酵生成多种营养物质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