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曝气装置的概述
曝气是指人为通过适当设备向生化曝气池中通入空气,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曝气不仅使专池内液体与空气属接触充氧,而且由于搅动液体,加速了空气中氧向液体中转移,从而完成充氧的目的;此外,曝气还有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与溶解氧接触的目的,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曝气装置的好坏,不仅影响污水生化处理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到处理场占地,投资及运行费用。
曝气装置有以下几种方式:
(1)鼓风机曝气装置:主要通过曝气鼓风机,连接管道,曝气器组成.
(2)机械曝气装置:主要由水下曝气机及扩散装置组成.
2. 曝气装置的曝气方法与设备
1、曝气装置的技术性能指标:
①
动力效率(Ep):每消耗1度电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kgO2/kw.h);
②
氧的利用率(EA):又称氧转移效率,是指通过鼓风曝气系统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占总供氧量的百分比(%);
③
充氧能力(R0):通过表面机械曝气装置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kgO2/h)。
2、鼓风曝气装置:
鼓风曝气系统由鼓风机、空气输送管道以及曝气装置所组成。鼓风曝气装置可分为:(微)小气泡型、中气泡型、大气泡型、水力剪切型、水力冲击型、等
①
(微)小气泡型曝气装置:
由微孔透气材料(陶土、氧化铝、氧化硅或尼龙等)制成的扩散板、扩散盘和扩散管等;气泡直径在2mm以下(气泡在200nm以下者,为微孔);氧的利用率较高,EA=15~25%,动力效率在2
kgO2/kw.h以上;缺点:易堵塞,空气需经过滤处理净化,扩散阻力大。
②
中气泡型曝气装置:
气泡直径为2~6mm。1)
穿孔管;2)
新型中气泡型曝气装置;
③
水力剪切型空气扩散装置:
利用装置本身的构造特点,产生水力剪切作用,将大气泡切割成小气泡,增加气液接触面积,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如:定螺旋曝气器等。
④
水力冲击型曝气器:
射流曝气:分为自吸式和供气式——自吸式射流曝气器由压力管、喷嘴、吸气管、混合室和出水管等组成;EA
=
20%;噪音小,无需鼓风机房;一般适用于小规模污水厂。
3、机械曝气装置
又称表面曝气装置
①
曝气的原理:
1)
水跃——曝气机转动时,表面的混合液不断地从周边被抛向四周,形成水跃,液面被强烈搅动而卷入空气;
2)
提升——曝气机具有提升作用,使混合液连续地上下循环流动,不断更新气液接触界面,强化气、液接触;
3)
负压吸气——曝气器的转动,使其在一定部位形成负压区,而吸入空气。分类:按转动轴的安装形式,可分为竖轴式和横轴式两大类。
②
竖轴式机械曝气装置:泵型叶轮曝气器、K型叶轮曝气器、倒伞型叶轮曝气器和平板型叶轮曝气器等。
③
横轴式机械曝气装置:曝气转刷、曝气转盘等。
1)
泵型叶轮曝气器
由叶片、进气孔、引气孔、上压罩、下压罩和进水口等部分组成;
2)
K型叶轮曝气器
呈双曲线形;浸没深度为0~10mm;线速度为4~5m/s。
3)
倒伞型叶轮曝气器
由圆锥形壳体及连接在外表面的叶片所组成;转速在30~60r/min;动力效率为2~2.5
4)
平板型叶轮曝气器
由叶片与平板等部件组成;叶片与平板半径的角度在0~25之间;线速度一般在4.05~4.85之间。
3. 有哪几种曝气设备各有什么特点
一般的有两种:盘式和管式,盘式曝气器单个便宜,安装麻烦,后期运行费用多
且运行时间不长就要更换,曝气效果没管式好,只能向上曝气
管式则反之。
4. 曝气设备的曝气设备的分类
水处理中常用到的曝气设备可分为以下几类:表面曝气设备、鼓风曝气设备、水下曝气设备、纯氧曝气设备和深井曝气设备等。
表面曝气设备:表面机械曝气通过曝气机在水体表面旋转时产生水跃,把大量水滴和片状水木宝箱空中,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使氧气很快融入水体。充氧的同时,在曝气机转动的推流作用下,将池底层含氧量少的水体升向上环流,不断充养。
鼓风曝气设备:是使用具有一定风量和压力的曝气风机利用连接输送管道,将空气通过扩散曝气器强制加入液体中,是池内液体与空气充分接触。
水下曝气设备:是在水体底层或中层冲入空气,与水体充分混合,完成氧的气相到液相转移,并具有搅拌的作用。
纯氧曝气设备:利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曝气的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过程。
5. 常见曝气设备类型、动力效率及各自的优缺点
曝气设备类型分为:1、鼓风曝气装置:氧的利用效率较高,EA=15-25%,动力效率在2Kg/Kw.h,缺点:易堵塞,空气需经过过滤处理净化,扩散阻力大;2、机械曝气装置:氧的传递速率较低,但堵塞可能性较小,倒伞型叶轮曝气装置动力效率大约为2-2.5
6. 曝气沉砂池的特点
曝气沉沙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其特点为:
1、沉沙中含有有机物的量低于5%。
2、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具有预曝气、脱臭、除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和浮渣的分离作用。
优点:曝气沉砂池对后续的沉淀池、曝气池、污泥硝化池的正常运行及对沉沙的最终处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缺点:曝气作用要消耗能量,对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厌氧段或缺氧段的运行存在不利影响。
(6)机械爆气装置有哪些扩展阅读:
曝气装置有以下几种方式:
1、鼓风机曝气装置:主要通过曝气鼓风机,连接管道,曝气器组成。
2、机械曝气装置:主要由水下曝气机及扩散装置组成。
曝气装置的好坏,不仅影响污水生化处理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到处理场占地,投资及运行费用。
曝气不仅使池内液体与空气接触充氧,而且由于搅动液体,加速了空气中氧向液体中转移,从而完成充氧的目的。
7. 在自然氧化除铁工艺中可选用哪几种曝气装置
跌水、淋水、喷水、射流曝气、压缩空气、板条式曝气塔、接触式曝气塔或叶轮式表面曝气。
除铁锰装置曝气设备应根据原水水质及曝气程度的要求选定,一般可采用跌水、淋水、喷水、射流曝气、压缩空气、板条式曝气塔、接触式曝气塔或叶轮式表面曝气等装置。
曝指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足够的溶解氧。此外,曝气还有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触的目的。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气。
8. 污水处理中有哪些曝气装置
污水处来理中曝气装置自的类型有:
鼓风机曝气:使用具有一定风量和压力的鼓风机利用连接输送管道,将空气通过微孔散气盘(或微孔散气管)强制加入到污水池中,使池内污水与空气充分接触。
表面曝气:是利用马达直接带动轴流式叶轮,将废水由导管经导水板向四周喷出并形成一薄片(或水滴状)的水幕,在飞行途中和空气接触形成水滴,在落下时撞击液面,液面产生乱流及大量的气泡,使水中含氧增加。
潜水射流曝气:曝气设计专用水泵,进气导管、喷嘴座、混气室、扩散管所组成,水流经连接于泵出口之喷嘴座高速射入混气室,空气由进气导管引导至混气室与水流结合,经扩散管排出.也称射流曝气机。
沉水式曝气:利用马达直接传动叶轮之旋转来造成离心力,使附近的低压吸进水流,同时,叶轮进口处也制造真空以吸入空气,在混气室中,这些空气与水混合之后由离心力作用急速排出,称之为沉水式曝气机。
9. 污水处理中有哪些曝气装置
曝气方法与曝气设备
曝气设备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通过曝答气设备向曝气池供氧,同时曝气设备还有混合搅拌的功能,以增强污染物在水处理系统中的传质条件,提高处理效果。曝气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鼓风曝气
②机械曝气
机械曝气也称为表面曝气,机械曝气器大多以装在曝气池水面的叶轮快速转动,进行表层充氧。按转轴方向不同,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类。常用的立式表面曝气机有平板叶轮、倒伞型叶轮和泵型叶轮等,卧式表面曝气机有转刷曝气机和转盘曝气机等。曝气叶轮的充氧能力和提升能力同叶轮浸没深度、叶轮的转速等因素有关,在适宜的浸深和转速下,叶轮的充氧能力最大,并可保证池内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均匀。
一般而言,机械曝气常用于曝气池较小的场合,可减少动力消耗,维护管理也较方便。鼓风曝气供应空气的伸缩性较大,曝气效果也较好,一般用于较大的曝气池。
10. 水质工程学
十四章
1、生物滤池有多种工艺形式,如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举出三种可)
2、生物膜法有多种处理系统,如 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流化床法 。
3、 生物膜法的实质是使细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
4、生物膜的性质:①高度亲水,存在着附着水层;②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种细菌以及微型 动物,形成了有机污染物——细菌——原(后)生动物的食物链。
厌氧膜的出现:①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变为厌氧状态; ②成熟的生物膜由厌氧膜和好氧膜组成;③好氧膜是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场所,一般厚度 为2mm。
5、生物膜的原理:废水从上向下从滤料空隙间流过,与生物膜充分接触,其中的有机污染 物被微生物吸附并降解。
6、高负荷生物滤池特点:①采用污水回流,增加进水量,稀释进水浓度,冲刷生物膜使其常保活性,且防止滤料堵塞,抑制臭味及滤池蝇的过度滋生;②增加滤料直径,以防止迅速增长的微生物膜堵塞滤料;③水力负荷和BOD负荷大大提高;占底面积小,卫生条件较好。
出水水质水力负荷的关系:由于水力负荷高,大大缩短了污水在滤池中的停留时间,但不发生硝化反应,可是生物膜吸附有机物速度很快,保证了出水水质的要求。
7、生物转盘:又称浸没式生物滤池,由许多平行排列浸没在一个水槽中的塑料圆盘所组成。8、生物转盘的特点:①废水处于半静止状态,而微生物则在转动的盘面上;②转盘40%的面积浸没在废水中,盘面低速转动;③盘面上生物膜的厚度与废水浓度、性质及转速有关,一般0.1~0.5mm。
9、生物接触氧化法:在池内充填一定密度的填料,从池下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与填料上的生物膜广泛接触,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污水的有机物得以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10、基本工艺流程 :原污水—(初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排泥——处理水。
11、生物流化床:以砂、活性炭、焦炭一类的较小的惰性颗粒为载体填充在床体内,因载体表面覆盖着生物膜而使其质地变化轻,污水以一定流速从下向上流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
12、生物流化床由床体、载体、布水装置和膜脱落装置等组成。
13、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工艺、功能及运行方面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在工艺方面,使用多种型式的填料,填料表面布满生物膜,形成了生物膜的主体结构。在功能方面,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具有多种净化功能。在运行方面,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间歇运行条件下,仍能够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对排水不均匀的企业,更具有重要意义,操作简单,运行方便,易于维护管理,勿需污泥回流,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也不产生滤池蝇,污泥生成量少,污泥颗粒较大,易于沉淀。
14、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系统,在微生物相方面和处理工艺方面有哪些特征。( 7 分)
①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⑴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多样化,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⑵生物的食物链长⑶分段运行与优势菌属② 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⑴耐冲击负荷,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⑵微生物量多,处理能力大,净化能力强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易于沉降分离⑷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⑸易于运行管理,节能,无污泥膨胀问题
十五章
1、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系统( UASB )组成:进水配水系统、反应区(悬浮层和污泥层)、三相分离器、出水系统、集气罩。
2、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1)水解阶段:固态有机物被细菌的胞外酶水解;
2)第二阶段是酸化:开环、断链,以小分子的有机物作为受氢体,使有机酸增加,pH下降
3)第三阶段是在进入甲烷化阶段之前,代谢中间液态产物都要乙酸化,称乙酸化阶段;
4)第四阶段是甲烷化阶段。(在厌氧消化系统中微生物主要分为两大类:非产甲烷菌和产甲烷细菌。)
3、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特征
主要优点:(1)能耗低,且还可回收生物能(沼气);(2)污泥产量低;——厌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低,——产酸菌的产率系数Y为0.15~0.34kgVSS/kgCOD,——产甲烷菌的产率系数Y为0.03kgVSS/kgCOD左右,——好氧微生物的产率系数约为0. 5~0.6kgVSS/kgCOD。(4)厌氧微生物有可能对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某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
主要缺点:(1)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厌氧消化是由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协同工作的一个连续的微生物过程;(2)对温度、pH等环境因素较敏感;(3)出水水质较差,需进一步利用好氧法进行处理;(4)气味较大;(5)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好;等
3、影响产酸细菌的因子
主要影响因子:pH值(pH3.5-8之内都可生存,最适pH值为6-7)、ORP(氧化还原电位)(最适ORP为-200~-300mV)、碱度、温度35℃、水力停留时间和有机负荷(有机负荷影响不是很大,正常为5~60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过短将影响底物的转化程度)
4、影响产甲烷细菌的因子
主要生态因子:pH6.5~ 7.5、氧化还原电位- 300~ - 500mV、有机负荷率(直接反应了底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温度(中温区在30~390C之间,高温区在50~600C之间)、污泥浓度、碱度、接触与搅拌、营养(COD∶N ∶P= 500∶5∶1)、抑制剂和激活剂。
5、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工作原理:当反应器运行时,废水自下部进入反应器,并以一定上升流速通过污泥层向上流动。进水底物与厌氧活性污泥充分接触而得到降解,并产生沼气,使污泥膨胀。随着气量增加,这种搅拌混合作用更强,气体从污泥层内不断逸出,引起污泥层呈沸腾流化状态。气、液、固的混合液上升至三相分离器,气体可被收集,污泥和水则进入上部相对静止的沉淀区,在重力作用下,水与污泥分离,上清液从沉淀区上部排出,污泥被截留在三相分离器下部并通过斜壁返回到反应区内。
特点:在反应器上配有气-液-固三相分离装置。在运行时能形成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颗粒污泥,大大提高了反应器的生物量,使厌氧处理效率显著提高。
6、UASB反应器的工艺特征:(1)在反应器的上部设置了气、固、液三相分离器;(2)在反应器底部设置了均匀布水系统;(3)反应器内的污泥能形成颗粒污泥:(直径为0.1~0.5cm,湿比重为1.04~1.08;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很高的产甲烷活性;污泥浓度可达50gVSS/l以上,污泥龄一般为30天以上;)(4)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5)适于处理高、中浓度有机工业废水,也可以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6)将生物反应与沉淀分离集中在一个反应器内,结构紧凑;(7)无需设置填料,节省费用,提高容积利用率。
第十六章 自然生物处理系统
填空题:
1、常见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工艺有以下几种:稳定塘;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与深度处理塘。
3、在污水的稳定塘自然生物处理中,根据塘水中的微生物的优势群体类型和塘水中的溶解氧情况, 将稳定塘分为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
名词解释:
1、稳定塘 :是人工适当修整或人工修建的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P547
2、污水土地处理 P563污水有节制的投配到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吸附、过滤与进化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使污水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得以降解、净化,氮、磷等营养物质得以再利用,促进绿色植物生长并获得增产。
3、慢速渗滤处理系统 P566 是将污水投配到种有作物的土地表面,污水缓慢地在土地表面流动并向土壤中渗透,一部分污水直接为作物所吸收,一部分则渗入土壤中,从而使污水达到净化目的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
问答题:
2、稳定塘有哪几种形式?它们的处理效果如何?适用条件如何?P547-548
好氧塘:深度较浅,阳光能透过池底,主要由藻类供氧,全部塘水呈好氧状态,由好氧微生物起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兼氧塘:塘水较深,从塘面到一定深度(0.5m)左右,阳光能够透入,其污水净化是由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协同作用完成的。
厌氧塘:塘水深,有机负荷率高,整个塘水呈厌氧状态。
曝气塘:由表面曝气器供氧,塘水呈好氧状态,污水停留时间短,由于塘水被搅动,藻类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4、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有哪些? P550-551
1、稀释作用:污水进入稳定塘后和原塘水进行一定程度的混合,降低了各种污染物的浓度;2、沉淀与絮凝作用:在絮凝作用下,污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聚集成为大颗粒沉淀于塘底;3、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4、浮游生物的作用 5、水生维管束植物的作用。
第十七章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
填空题:
1、污泥处理的目的是使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2、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分为4类:间隙水、毛细水、吸附水、结合水 。
3、污泥 按成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有机污泥和无机污泥 。
4、污泥浓缩的目的在于减容。
5、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方法主要有浓缩、自然干化法、机械脱水法、干燥与焚化法。
6、污泥按来源不同可分为沉淀污泥和生物处理污泥;按成分不同可分为有机污泥和无机污泥。
名词解释:
1、消化池的投配率 :是消化池设计的重要参数,是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污泥总体积的百分数。P591
3、污泥含水率(计算公式)P578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
4、有机物负荷率( S ):指消化池的单位容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接受的新鲜污泥中挥发性干污泥量。P592
问答题:
1、污泥稳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P576
答:便于污泥的储存和利用,避免恶臭产生。
3、影响污泥消化的因素有哪些?P519
答:PH值与碱度、温度与消化时间、负荷率、毒性物质、营养与C/N比等。
4、为什么机械脱水前,污泥常须进行预处理?怎样进行预处理?
原因:污水处理厂初沉污泥、活性污泥、腐殖污泥及消化污泥均由亲水性带负电的胶体颗粒组成,挥发性固体物质含量高、比阻大,脱水较困难,因此机械脱水前必须进行污泥调理。
污泥调理就是破坏污泥的胶态结构,减少泥水间的亲和力,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方法有化学调理法、热处理法、冷冻溶解法、淘洗法。
8、试述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P591
1、PH值和碱度,最佳PH值为7.0~7.3 碱度为2000mg/L;2、温度与消化时间温度是影响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温度的高低不但影响产气量,还决定消化过程的快慢;消化时间是指产气量达到总量所需的时间。 3、负荷率:厌氧消化池的容积决定于厌氧消化的负荷率,负荷率的表达方式包括污泥投配率和有机物负荷率两种; 4、有毒有害物质 5、营养与C/N比。
第十八章 常用给水处理工艺系统
问答题:
1、给水处理系统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P619
给水处理系统应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运行上是安全可靠和便于操作的。(技术可行性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和参考已建的原水水质相近的水处理工艺系统的运行经验;经济合理性是满足处理水质要求前提下,使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最低;水处理工艺系统的抗冲击性是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举例说明微污染水的处理系统。P620 图
原水——混合装置——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出水
混凝剂 Cl2
第十九章 特种水源水处理工艺系统
1、常用的水的药剂软化法有:石灰软化法、石灰-苏打法、磷酸盐法及掩蔽剂法。
2、列举3种除盐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电子混合床法。
3、常用的除氟方法有:吸附法、药剂法、电渗析法等。
问答题:
1、地下水除铁除锰的主要方法是什么?P643 P646
氧化法,将水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将水中的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由于三价铁、四价锰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故能从水中析出,再用固液分离的方法将其去除。
2、举例说明游泳池水的处理方法。P657 图
平衡水池上部设补充水管,循环水泵由平衡池抽水,水泵吸水管上设毛发过滤器,截留水中的毛发,将混合剂和中和剂(除藻剂)投加到水泵吸水管中,利用水泵叶轮搅拌混合,最后,处理水进入游泳池前要对水进行消毒
3、举例说明高浊水的处理方法。P641图
高浊度水首先进入辐流式沉淀池沉淀,再向水中投加混凝剂,经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投氯消毒,即可获得合格的处理水。
第二十章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系统
填空题:
1、污水处理的物理法有:沉淀法、过滤法、气浮法、筛滤法、反渗透法和上浮法 等。
2、污水的化学处理法通常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吸附、离子交换等。
3、污水的生物处理通常包括好氧氧化法和厌氧还原法两类。
名词解释:
1、 SV(settling velocity)(污泥沉降比):又称30min沉降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
SVI(sludge volume index)(污泥容积指数):本项指标的物理意义是从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SVI=SV(mL/L)/MLSS(g/L) 单位:mL/g
SOUR(specific oxygen uptake rate)(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是衡量活性污泥生物活性的一个指标。是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其单位为mgO2/(gMLVSS.h)mgO2/(gMVSS.h)。
8、泥龄(单位d) :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长到排出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曝气池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从工程上来说,在稳定条件下,污泥龄就是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
9、污泥回流比 :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QR与污水流量Q之比,常用%表示。
10、BOD—容积负荷率 (标明单位):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d)内接受的有机物量。Nv=Q*So/V kgBOD/(m3曝气池.d)
11、污泥解体:当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出现处理水质混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时的现象。
12、污泥膨胀 :是一种丝状菌在絮体中大量生长以致影响沉降的现象。
13、污泥上浮 :是由于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较高,但却没有很好的反硝化,因而污泥在二沉池底部产生反硝化,硝酸盐成为电子受体被还原,产生的氮气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
14、同步驯化法 :在培养开始就加入少量工业废水,并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增加比重,使活性污泥在增长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工业废水并具有处理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