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C,B⑵
Ⅱ 利用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中AB是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的倾角为30°,1和2是固定在斜面上适
(1)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v1=
=
m/s=1.0m/s
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为:v
2=
=
m/s=2.5m/s
(2)滑块通过光电门1、2之间的动能增加量为:△E
k=E
k2-E
k1=
mv
22-
mv
12=5.25J
重力势能减小量为:△E
p=mgh=2.0×9.8×0.540×sin30°J=5.29J.
(3)滑块在下滑过程中,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作用,则机械能不守恒,导致减小的重力势能小于动能.
故答案为:(1)1.0;2.5;(2)5.25;5.29;
(3)滑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Ⅲ 一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该同学开始实验时情形如图甲所示,接通电源释放
(1)①打点计时器接了直流电;②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2)每两个点之间有一个计时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4s.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C=
=3.9m/s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
2,
物体下落的加速度a=
(16.33?14.77)×0.01m |
(0.04s)2 |
=9.75m/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mg-f=ma,
所以f=mg-ma=m(g-a)=1×(10-9.75)N=0.25N,
(3)A、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会使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大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不可避免,只能减小,所以它是系统误差;
B、测量纸带上的点距时存在的误差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与测量的人、测量的方法等有关,属于偶然误差;
C.测量点距时,将6个点误计为7个点属于计算过程的错误,不属于误差.
D.该实验中,不用秒表测量下落时间,也不是使用公式h=
gt
2算出重物下落的高度.该选项与题目的要求无关.
E.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会使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大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是实验的原理中的一种缺陷,所以它是系统误差;
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E;属于偶然误差的是B.
故答案为:(1)打点计时器接了直流电;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2)3.9,0.25
(3)AE;B.
Ⅳ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在本实验中:(1)现有器材、打点计时器、
(1)在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点与点间的距离从而可知道重锤下降的距回离,以及通过纸带答上两点的距离,求出平均速度,从而可知瞬时速度.纸带上相邻两计时点的时间间隔已知,所以不需要秒表.重锤的质量可测可不测,所以不需要秒表;
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摩擦阻力的影响.
(2)重力势能减小量△Ep=mgh=mg(sE-sA)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A=
v
E=
动能的增加量为△E
k=
mv
E2-
mv
A2=
[
(sF?sD)2-s | 2
Ⅳ 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实验中安装、调整好器材,穿好纸带,在打点之前,应先___
(1)实验中安装、调整好器材,穿好纸带,在打点之前,应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 (2)重锤从O运动到C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Ep=mgh=0.1×9.8×0.5610J=0.550J.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C= 动能增加E kC= mv C2=0.529J, (3)用此装置打出的纸带,还可以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此加速度一般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其原因是纸带受打点计时器的阻力或空气对重物的阻力. 故答案为: (1)接通电源,松开纸带(或释放重物) (2)0.550 0.529 (3)纸带受打点计时器的阻力或空气对重物的阻力
Ⅵ 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打点计时器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重锤从高处由静止
(1)B:将打点计时器应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上,故B错误. C:因为我们是比较mgh、 mv 2的大小关系,故m可约去比较,不需要用天平,故C错误. D: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再释放重锤,让它带着纸带一同落下,如果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D错误. 故选BCD. (2)在上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动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下落的过程中存在阻力作用. (3)重锤下落时做匀加速运动,因此由△x=aT 2得: a= = 故答案为:(1)BCD (2)存在阻力作用(3)a=
Ⅶ (1)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①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______、通过计算得到的是______
(1)①重锤的质量可测可不测,因为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式子中都有质量,可以约去.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C:重锤下落的高度,通过计算得到的物理量是D: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②重物由B点到D点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为(s3-s1)mg,B点的速度vB= ,D点的速度v D= ,则动能的增加量△E K= mv D2- mv B2= ms4(s |
Ⅷ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
(1)B:将打点计时器应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上,故B错误. C:因为我们是比较mgh、 mv 2的大小关系,故m可约去比较,不需要用天平.故C错误. D:因为我们是比较mgh、 mv 2的大小关系,故m可约去比较,不需要用天平. 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再释放重锤,让它带着纸带一同落下,如果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D错误. 故选:BCD. (2)利用v 2-h图线处理数据,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mgh= mv 2, 即v 2=2gh 所以以v 2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那么v 2-h图线的斜率就等于2g. 故答案为:(1)BCD;(2)过原点的倾斜直线,2g.
Ⅸ 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实验中安装、调整好器材,穿好纸带,在打点之前,应先_
(1)实验中安装、调整好器材,穿好纸带,在打点之前,应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 (2)重锤从O运动到C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E p =mgh=0.1×9.8×0.5610J=0.550J.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 C = 动能增加E kC = mv C 2 =0.529J, (3)用此装置打出的纸带,还可以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此加速度一般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其原因是纸带受打点计时器的阻力或空气对重物的阻力. 故答案为: (1)接通电源,松开纸带(或释放重物) (2)0.550 0.529 (3)纸带受打点计时器的阻力或空气对重物的阻力 |
Ⅹ 利用图1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小题1:9.30 60.00(答案在59.96~60.04之间的,也给分)小题2: 小题3: 或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不同的尺有不同的精确度,注意单位问题.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由于光电门的宽度l很小,所以我们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从而求出动能.根据功能关系得重力势能减小量等于重力做功的数值.(1)l=9mm+0.05mm×6=9.30mms=80.00cm-20.00cm=60.00cm(2)①由于挡光条宽度很小,因此将挡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当作瞬时速度.v1=,v2=②根据动能的定义式得:通过光电门1,系统(包括滑块、挡光条、托盘和砝码)的总动能为E k1=通过光电门2,系统(包括滑块、挡光条、托盘和砝码)的总动能为E k2=③系统势能的减少△EP=mgh=mgs(3)如果△EP=△E k=Ek2-Ek1 即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则可认为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故答案为:(1)②9.30 ③0.6000(2)①, ②,③mgs (3)Ek2-Ek1点评:对常见的几种测量长度工具要熟悉运用,并能正确读数.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由于光电门的宽度d很小,所以我们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
与现利用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轴承箱什么意思
发布:2025-09-18 16:04:43
浏览:185
刀组轴承如何拆
发布:2025-09-18 15:11:40
浏览:96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