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⑷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且在0
(1)根据题意“将两个可自由移动的活塞C分别调整到左右两边刻度的10cm处”,则可推测两活塞C的距离应为20cm,才能证明气密性好,故松手活塞向外移动,直到两活塞C的距离为20cm时停止移动,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b-d的实验步骤中,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五分之一,故两活塞之间的距离h具体变化情况是h先大于20cm,后逐渐减少,直到h约等于16cm时保持不变.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公式(含字母h)为
×100%.
(4)如果在操作d中惰性电热板没有冷却到原来温度,则h值偏大,根据
×100%,则e操作中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小.
故答案为:
(1)20.
(2)h先大于20cm,后逐渐减少,直到h约等于16cm时保持不变.
(3)
×100%.
(4)小.
⑸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所示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
A.a和b不连接时,Fe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所以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内出,故A正确;
B.容a和b用导线连接时,该装置构成原电池,Fe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电子从铁片流向铜片,故B正确;
C.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是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无论a和b是否用导线连接,铁片均会溶解,发生反应Fe+Cu2+=Fe2++Cu,所以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故D正确;
故选C.
⑹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定量测定装置,其中B是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子),上面标有以厘米
(1)在操作①中检查来装置气源密性的方法是:盖紧B的盖子,使A中的水面高于容器B中的水面,放置一段时间,若A中的液面不下降,则证明其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C (2)通电加热铁粉,铁与圆筒状玻璃容器内的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故答案为:氧化 (3)所选用的药品与氧气反应不能生成气体,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A正确,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铜粉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故C正确,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D错误,故选:A、C (4)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现有空气的体积为15cm长度,则氧气占3cm长度,所以反应结束时装置B中的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12cm,所以本题答案为:12cm. |
⑺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甲同学认为打开K 1 、关闭K 2 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
(1)根据装置I、Ⅱ的导管进出口顺序可知,装置Ⅱ只能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因此利用装置I、Ⅱ可收集氧气、H 2 等难溶于水的气体. 故答案为:制取氧气(或制取不溶于水的气体) (2)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白磷燃烧要消耗掉瓶中占空气体积 的氧气,所以待冷却后打开K 2 ,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 . 故答案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待冷却后打开K 2 ,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 . (3)①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 ②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我们可进行如下操作:关闭K 1 、K 2 ,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 2 ,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减少了;另外I中还会有气泡产生,因为从Ⅲ中流入的稀盐酸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产物反应,产生了气体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关闭K 1 、K 2 ,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 2 ,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中有气泡产生. |
⑻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1)写出仪器A和B
(1)A是分液漏斗复,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制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B是锥形瓶,常用作反应容器.
故填:分液漏斗;锥形瓶.
(2)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锌(固体)与稀硫酸(液体)反应制取氢气,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填:②.
①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②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故填:Zn+H2SO4═ZnSO4+H2↑.
(3)在不改变Ⅰ、Ⅱ装置的仪器及位置的前提下,该装置可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做法是Ⅱ装置中装满水,这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故填:Ⅱ装置中装满水.
(4)此时试管中盛放的物质是紫色石蕊试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变红色.
故填:紫色石蕊试液;紫色变红色.
⑼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放在石棉网上的仪器是玻璃钟罩)进行实验.
A、玻璃钟罩的作用是既便于收集白烟,防止白烟逸散到空气中,又可产回生的白烟污染空气;答故此选项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故实验后,将玻璃钟罩内所有的白色固体合在一起称量,其质量大于燃烧前镁条的质量,结论错误;故此选项正确.
C、装置中玻璃导管接抽气机的目的是防止白烟从钟罩与石棉网的缝隙中钻出去,故此选项错误;
D、为防止白烟从导管中逃走,造成质量的损失,故装置中可用导管“包裹黑布”,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⑽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下列有关实验(1)若A为浓H2SO4,B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组成的片
((1)第三周期的金属中,钠常温下易与水反应,铝常温下遇浓H2SO4钝化,只有镁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故B为Mg,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又出现红色,故答案为:Mg;试管中的无色溶液又变红色;
(2)有银镜出现说明必有银氨溶液产生,因此必须有AgNO3和NH3?H2O,可推知A是浓氨水,C是AgNO3与乙醛的混合液,故答案为:AgNO3;
(3)氨气极易溶于水,会产生倒吸现象,故D的作用为防止倒吸,故答案为:C中的液体进入D中;
(4)上述装置的左边部分作发生装置,可以制取固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产生的气体,而乙烯的制取需要加热,故答案为:④;缺少加热装置(填无温度计者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