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溶液中na离子浓度测量装置设计论文

溶液中na离子浓度测量装置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02 13:05:46

『壹』 仪器分析论文

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汇总
检测方法
GC-MS法测定动物食品中的三聚氰胺
Spectra-Quad实现三聚氰胺含量在线检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_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残留的三聚氰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测定高蛋白食品中的三聚氰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质谱联用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
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宠物食品中三聚氰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宠物食品中三聚氰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
GC-MS法测定动物食品中的三聚氰胺
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示例
仪器与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波长240nm,柱温:40℃。
(1)AgelaVenusilTMASBC18(4.6×250mm);缓冲液:10mM柠檬酸,10mM庚烷磺酸钠;流动相:缓冲溶液:乙腈=85:15;流速:1.0mL/min。
(2)AgelaVenusilTMASBC8(4.6×250mm);流动相:缓冲液:乙腈=85:15;缓冲液:10mM柠檬酸,10mM辛烷磺酸钠,调pH为3.0;流速:1.0mL/min;
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AgelaClearnertTMPCX
试剂与样品
宠物饲料样品(农业部饲料供应中心提供);甲醇、乙腈为北京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氨水、乙酸铅、三氯乙酸、均购于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三聚氰胺标准品、柠檬酸、辛烷磺酸钠(Sigma公司);甲醇为色谱纯,其他均为化学纯。
实验方法
1、样品前处理方法
(1)标准样品配制:
取50mg三聚氰胺标准品,以20%甲醇溶解定容至50mL得到1000ppm的标准溶液,使用时,以提取液(0.1%三氯乙酸)稀释至所要的浓度。
(2)提取:
称取饲料样品5g,加入50ml0.1%三氯乙酸提取液,充分混匀,加入2mL2%乙酸铅溶液,超声20min。
然后取部分溶液转移至10mL离心管中,8000rpm/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3mL过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小柱(PCX)。
(3)净化(PCX小柱,60mg/3mL):
a)活化及平衡:3mL甲醇,3mL水
b)上样:加入提取液3mL
c)淋洗:3mL水;3mL甲醇;弃去淋洗液并将小柱抽干。
d)洗脱:5mL5%氨化甲醇(v/v)洗脱。(5%氨化甲醇的配制:5mL氨水+95mL甲醇)。
e)浓缩:50℃,氮气吹干,20%甲醇/水定容至2mL,HPLC分析或衍生后GC/MS分析。
2、三聚氰胺被立案
2.1三聚氰胺HPLC-UV检测方法
三聚氰胺是强极性化合物,在传统的反相C18柱上保留很差,需要用离子对试剂色谱方法才能有良好的保留与分离,按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和中国农业部公布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采用艾杰尔(Agela)ASB系列亲水色谱柱,可以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
(a)色谱柱:VenusilASBC84.6×250mm;标准:FDA方法;流动相:缓冲液:乙腈=85:15;缓冲液:10mM柠檬酸,10mM辛烷磺酸钠,调pH为3.0;流速:1.0mL/min;柱温:40oC;波长:240nm
(b)色谱柱:VenusilASB-C184.6×250mm;标准:中国农业部颁标准方法;缓冲液:10mM柠檬酸,10mM庚烷磺酸钠;流动相:缓冲溶液:乙腈=85:15;流速:1.0mL/min;柱温:40℃;波长:240nm
空白加水平(mg/L)回收率0.01116%0.1108%0.592%296%
2.2三聚氰胺LC-MS检测方法
由于FDA公布的HPLC-UV方法中,流动相添加了离子对试剂,因此限制了液质联用方法的使用;但不用离子对试剂色谱方法,三聚氰胺在传统的C18柱上保留很差,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定量〔3〕。
基于此问题,艾杰尔科技公司自主开发了新的方法,采用艾杰尔(Agela)ASB系列亲水色谱柱,不用离子对试剂也能得到有效的保留与分离。因此方法中流动相不含离子对试剂,可以用于质谱检测。
与FDA2007年4月公布的《(HPLC-UV)》相比较,该方法大大降低了最低检测限(MSD:0.5ppm;UV:2ppm),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以该方法分别在ASB-C84.6×250mmASB-C184.6×250mm得到很好的谱图。
缓冲液:10mM的NH4AC;流动相:Buffer::ACN=95:5;流速:1.0mL/min;进样量:样品先用70%ACN溶解成约1mg/mL,用ACN稀释成0.1mg/mL,进10uL;柱温:40℃;波长:240nm
结果与讨论
1、阳离子交换柱(PCX)
三聚氰胺呈弱碱性(弱阳离子化合物),净化过程一般应选择阳离子交换柱。混合型的阳离子交换柱(PCX)通过将磺酸基团(-SO3H)键合在极性高聚物聚苯乙烯/二乙烯苯(PEP)吸附剂上,具有阳离子交换和反相吸附两种机理,并具有以下优点:
a)可通过两种不同溶液的洗涤(水/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和有机溶剂),使样品更干净,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b)批次重复性好。
c)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即使小柱跑干也可以得到较高回收率。
2、LC-MS方法优点:
(1)检测过程简便:无须添加离子对试剂,三聚氰胺就可得到良好的保留与分离,避免了配制离子对流动相的复杂过程。
(2)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无离子对试剂,可以用于质谱检测器,大大降低了最低检测限(MSD:0.5ppm;UV:2ppm)。
(3)降低了检测成本:不用离子对试剂,就不再需要买价格较贵的离子对试剂了,从而降低了检测成本。
(4)延长了色谱柱的使用寿命:避免了使用离子对试剂减少色谱柱寿命的影响。
(5)该方法所使用的色谱柱具有通用性:无论是用FDA方法、中国农业部部颁标准方法和本公司开发的LC-MS方法,使用艾杰尔(Agela)ASB系列亲水色谱柱均能得到一个很好的检测结果,从而给客户提供了多种选择空间。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关人士说,在现有的国家标准奶粉检测中,主要进行蛋白质、脂肪、细菌等检测。三聚氰胺属于化工原料,是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所以现有标准不会包含相应内容。也就是说,三聚氰胺不属于常规检测项目,正常情况下,很少有人会想到去检测它。

『贰』 碳酸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Na+)>c(CO₃2-)>c(OH-)>c(HCO₃-)>c(H+)。

因为碳酸钠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生产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可逆并且反应程度很小),碳酸氢根离子会进一步水解生成碳酸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可逆并且反应程度更小)。

综上所以钠离子浓度最大,其次是碳酸根离子,溶液显碱性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氢离子浓度最小。

(2)溶液中na离子浓度测量装置设计论文扩展阅读:

碳酸钠用途

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轻工日化、建材、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冶金、纺织、石油、国防、医药等领域, 用作制造其他化学品的原料、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相术和分析领域。

其次是冶金、纺织、石油、国防、医药及其它工业。玻璃工业是纯碱的最大消费部门,每吨玻璃消耗纯碱0.2吨。在工业用纯碱中,主要是轻工、建材、化学工业,约占2/3:其次是冶金、纺织、石油、国防、医药及其他工业。

1、玻璃工业是纯碱的摄大消费部门,每吨玻璃消耗纯碱0.2t。主要用于浮法玻璃、显像管玻壳、光学玻璃等。

2、也可用于化工、冶金等其他部门。使用重质纯碱可以减少碱尘飞扬、降低原料消耗、改善劳动条件,还可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减轻碱粉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作用,延长窑炉的使用寿命。

3、作缓冲剂、中和剂和面团改良剂,可用于糕点和面制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4、作为洗涤剂用于羊毛漂洗,浴盐和医药用,鞣革中的碱剂。

5、用于食品工业,作中和剂、膨松剂,如制造氨基酸、酱油和面制食品如馒头、面包等。还可配成碱水加入面食中,增加弹性和延展性。碳酸钠还可以用于生产味精



『叁』 百分之0.9的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是多少mmol/L

此时的百分之0.9说的是质量分数?
如果是,设定氯化钠溶液质量为xg;
则氯化钠的质量为0.009xg,根据氯化钠摩尔质量58.5g/mol,可知其物质的量为9x/58.5 mmol;
原溶剂水的质量为0.991xg,可推知原溶剂(现溶液)体积为9.91x*10的-4次方x升;
则钠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9x/58.5/9.91x*10的4次方mmol/L,约简后为155.24mmol/L。

『肆』 磷酸三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磷酸钠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所以钠离子浓度大于磷酸根离子浓度;
磷酸根离子水解,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分别如下:
一级水解:PO4^3-+H2O﹤=﹥HPO4^2-+OH^-
二级水解:HPO4^2-+H2O﹤=﹥H2PO4^- +OH^-
三级水解:H2PO4^-+H2O﹤=﹥H3PO4 +OH^-
不水解离子浓度大于水解离子的浓度、水解离子浓度大于被水解离子浓度;
一级水解强于二级水解、二级水解强于三级水解,由此可得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C(Na^+)>C(PO4^3-)>C(OH^-)>C(HPO4^2-)>C(H2PO4^-)>C(H^+)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怎么测溶液中钠,钾的含量

配制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测量位置浓度吸光度,即可得到溶液中钠、钾离子浓度。

『陆』 将一定量的十水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完全溶于水,配成100毫升的溶液,测的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

解:n(Na+)=0.8mol/L×0.1L=0.08mol,加热蒸干后的固体为碳酸钠,根据Na守恒,最后的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即质量为0.04mol×106g/mol=4.24g

『柒』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水中氨氮常见问题探讨论文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水中氨氮常见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的氨氮,因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而广泛应用于水中氨氮检测。文章初步探讨了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预处理方法的选择;水样中干扰的消除;配制酒石酸钾钠溶液及纳氏试剂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显色条件的控制等等。

关键词: 纳氏试剂比色法,预处理,纳氏试剂,显色条件

1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水样带色或浑浊以及含其他干扰物质,影响暗淡的测定,因此需要相应的预处理,对于较清洁的水样可采用絮凝沉淀法[1],对严重污染的水或工业废水,则用蒸馏法[1]预处理以消除干扰。其中因前者更简单快捷,成为首选的方法。

1.1絮凝沉淀法及改进

1.1.1仪器

100ml具塞量筒或比色管

1.1.2试剂:

(1)10%硫酸溶液

(2)25%氢氧化钠溶液

1.1.3步骤

取100ml水样于具塞量筒或比色管中,加入1ml10%硫酸锌溶液和2~4滴25%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10.5左右,混匀,静置使沉淀。取适量上清液备用。在此处有一方法的改进,就是没用滤纸过滤,而是取静置后的上清液。静置的时间视取样时不能取到絮状物为准。

1.1.4讨论:《在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经絮凝沉淀后的水样使用无氨水充分洗涤过的中速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后的滤液。有实验表明,不同滤纸或同种滤纸但不同张之间铵盐含量差别很大,有些含量较高的滤纸虽多次用水洗涤,但仍达不到实验要求。因此使用前需对每一批次滤纸进行抽检,淋洗时要少量多次。也有研究发现滤纸中约有0.25%的可溶物和滤纸平均失重0.58%,这些可溶物将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取上清液避免了这一弊端。

2水样中各种干扰的消除: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样品千差万别,干扰物复杂多样,有时会出现样品经絮凝沉淀预处理后显色溶液浑浊的现象,严重影响透光率,造成结果偏高,这时要用蒸馏预处理法。方法参见《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2.1色(浊)度干扰的消除。

取50mL水样于50mL比色管中,加1.00mL酒石酸钾钠溶液,加1.00mL15%氢氧化钾溶液,测量吸光度(校正吸光度),水样经纳氏试剂比色后测得吸光度减去校正吸光度。

2.2金属离子干扰的消除。

在碱性环境中,金属离子容易发生水解,一般加入酒石酸钾钠络合;含有汞盐可加少量硫代硫酸钠络合而掩蔽;含有Mn2+时,用50%酒石酸钾钠1.00mL+2%Na2EDTA1.00mL代替纯酒石酸钾钠能掩蔽Mn2+干扰[2];含有大量Cu、Fe等金属离子,采用蒸馏法进行预处理后,再测定。

2.3有机物干扰的消除。

水样中含有甘氨酸、肼和某些胺类等有机物时,调节水样pH值到9.5左右,对其进行蒸馏处理;含有酮类、醛类和其他胺类时,在pH值较低情况下,用煮沸方法除去。

2.4显色溶液浑浊的应对措施

用絮凝沉淀法预处理后取上清液,加入酒石酸钾钠溶液和纳氏试剂后,有时会出现浑浊现象,严重影响透光率,误差非常大。笔者在测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样是经常会遇到此情况,不加酒石酸钾钠显色溶液不浑浊,由此可见是酒石酸钾钠的问题,可用(3.1)方法提纯后的酒石酸钾钠溶液,再不行就用蒸馏法预处理后测定。

3试剂配制应注意的问题

药品的纯度及试剂的配置方法都影响到实验结果。

3.1酒石酸钾钠纯度直接关系到测定结果,导致实验空白值高和引起实际水样浑浊,影响测定需要对其溶液进行提纯,以去除其中的铵盐。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处理方法。

①采用纳氏试剂对酒石酸钾钠溶液(50%)进行提纯,纳氏试剂加入量为酒石酸钾钠溶液体积2%,空白吸光度最小且基本稳定;

②向酒石酸钾钠溶液中加少量碱液,煮沸蒸发至50mL左右,冷却并定容至100mL。试验表明:经以上两种方法提纯后空白值也能满足分析测定要求。

3.2纳氏试剂的配制

了解纳氏试剂测氨氮的显色原理有利于理解纳氏试剂的配制方法,原理如下:2K2[HgI4]+3NaOH+NH3→NH2HgIO+3NaI+4KI+2H2O

纳氏试剂的配制有两种方法,均能产生显色基团[HgI4]2—,第一种配制方法用氯化汞和碘化钾,关键在于把HgCl2的加入量,这决定着获得显色基团含量的多少,进而影响方法的灵敏度。但方法未给出HgCl2的确切用量,需要根据试剂配制过程中的现象加以判断,经验性强,因而较难把握。有人据经验总结出HgCl2与KI的用量比为0.44∶1时(即8.8gHgCl2溶于20gKI溶液),效果很好。在此不再赘述,第二种方法用碘化汞和碘化钾:称取16g氢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另称取7g碘化钾和10g碘化汞溶于水,将此溶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水稀释至100ml。在此尤其要注意碘化汞与碘化钾的比例,I—不能过量,否则反应会逆向进行,显色基团[HgI4]2—减少,纳氏试剂颜色变浅,用此纳氏试剂做出的氨氮工作曲线低点显色不灵敏,几乎没有差别,线性很差,实验失败。碘化汞微溶于水,溶液中存在I—的碱性溶液中反应生成[HgI4]2—红色沉淀才消失,过量时以红色碘化汞沉淀的形式存在,不会使显色反应逆向进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使碘化汞稍稍过量,配制好的的纳氏试剂静置后弃去沉淀,小心倒入聚乙烯瓶中,密塞,低温保存。

4显色反应条件的控制

4.1 反应温度、时间。实验表明:反应温度为25℃时,显色最完全,反应时间为10~30min,溶液颜色较稳定。实际工作中,显色温度控制在20℃~25℃,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快速测定,以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4.2反应体系pH值。水样pH值的变化对显色有显著影响,水样呈中性或碱性,测定结果相对偏差符合分析要求,水样呈酸性无可比性。实验发现[3],当水样呈酸性时测定值为0.24mg/L ,呈碱性时测定值为1.03 mg/L ,呈中性时测定值为0.92 mg/L。实验表明[4]:当溶液pH<11时,不能使溶液中nh4+全部转化为nh3,使测定结果偏低;当ph>11时,99%以上NH4+ 转化为NH3。在测定水样时先调整pH至中性,加入纳氏试剂后体系pH值在11.8~12.4为宜。实际工作中,配制较强缓冲能力的氢氧化钾-酒石酸溶液(浓度比为2.54:1),能够更好地控制体系pH值。

结论:纳氏试剂比色法测水中氨氮,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对于不同的水样要选择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否则会给结果带来很大误差,对于相对清洁,干扰较少的水样可采用简单省时的絮凝沉淀法,采用此法时可用取上清液的方法,以避免滤纸过滤引进的氨氮污染。对于污染严重,干扰物较多的水样应用蒸馏法予以预处理。针对不同的干扰物应分别采取相应的消除措施。试剂的配制也很关键,对市售酒石酸钾钠予以提纯以消除高铵盐带来的误差,纳氏试剂的配制碘化汞应稍稍过量,出现少量的红色沉淀不影响实验结果,相反,碘化钾过量会导致显色不灵敏,实验失败。控制显色的时间、温度及反应体系的pH值也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4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2]丁建森,李 凌. 饮用水中锰对氨氮检测影响的探讨[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7 ,9 (10) :474 – 475

[3] 苏爱梅,王俊荣. 氨氮测定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2):123-125

[4] 陈国强,卢明宇. 应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生活污水中的氨氮[J].重庆环境科学,1998 ,20(3):58-90

;

『捌』 将十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4.54g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测得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玖』 高中氯化钠制取和使用论文900字左右,跪求快点快点啊

葡萄酒的制备与品质分析

[摘要]: 采用红葡萄作为原料,经过粉碎,加入白糖(糖和葡萄的比例为一比五)。置于棕色玻璃瓶中(目的是遮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压榨、过滤,而后分离残渣,经过沉化得到紫红色葡萄酒。将沉化好的葡萄酒蒸馏,经过测定,得到葡萄酒的酒精度为10.8%。
[关键词]: 葡萄 发酵 酒精度
1、前言
1.1葡萄酒的历史
葡萄酒是最古老的饮料之一,约6000年前就有葡萄酒.最早酿造地可能为波斯, 即今天的伊朗。有记载的最早的起源: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人已经知道酿造及饮用葡萄酒,从埃及传到以色列、叙利亚、小亚西亚及里海沿岸。
世界许多国家都产葡萄酒,它在许多著名产地的历史也不尽相同。
法国:公元前1600年开始,希腊将葡萄种植技术以及葡萄酒的酿制工艺出口到了欧洲其他国家,尤其是在法国南部,建立了以生产葡萄和酿制葡萄酒为主业的马赛城,这被认为是法国葡萄酒的启蒙。法国人开始研究优良的葡萄品种,学会了用尝土壤的方法来辨别土质,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改进种植技术和藏酿技术。大约在公元1世纪时,法国历史上最好的一款酒诞生了。这款名为北罗讷的酒,成了当时全欧洲价格最高的酒。它对法国葡萄酒的贡献在于,它的高贵主要源于酿制这款酒的葡萄是种植在充满了阳光的斜坡上。当时的酒农便发现,斜坡面受光强烈,酒的质量便好。于是,这个公元1世纪的发现,一直到今天,都是法国葡萄酒最经典的秘方。随着后来软木塞和玻璃的出现和使用,酒的运输和保存更加方便,而到了19世纪铁路的出现,使葡萄酒成为法国全国性的饮料了。
德国:素有“啤酒王国”之称的德国,其葡萄酒虽然没有啤酒那么大的名声,但也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德国种植葡萄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那时,罗马帝国占领了日耳曼领土的一部分,就是现代德国的西南部。罗马殖民者从意大利输入了葡萄树以及葡萄栽培和酿酒工艺。中世纪的时候,葡萄和葡萄酒主要是由修道院和修道士发展起来的。此后德国的葡萄酒文化同基督教有密切的关系,至今有些种植区还在主教的所有权之下或者留下了主教教区的名称。到了19世纪德国的葡萄酒商业比较发达,总种植面积大于今天的几倍。但是后来出于工业革命和战争等各种动乱的原因,德国的葡萄酒业衰退了许多。如今,葡萄酒在德国已形成。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最早开始栽种葡萄的地方是悉尼,但悉尼农场湾(Farm Cove)炎热潮湿的气候不适合葡萄藤的生长。澳大利亚第一个商业葡萄园和葡萄酒酿造厂诞生于19世纪早期,是由约翰?麦克阿瑟在其距离悉尼西南部50公里处的卡姆登庄园(Camden Park)建立的,那里主要的产品包括灰皮诺(Pinot Gris)、方蒂耐(Frontignac)、古艾斯(Gouais)、维徳和(Verdelho)、加本力苏维翁(Cabernet Sauvignon)。到1850年,葡萄园的商业化运作已经在澳大利亚大多数州建立起来。古老的澳洲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而逃过了工业化进程和疾病的侵袭,因此那里的土壤非常肥沃。从连绵起伏的猎人谷(Hunter),到陡峭多风的伊顿谷(Eden Valley),到风景优美的吉龙(Geelong),早期的葡萄种植者们把葡萄苗圃撒向澳洲的每个角落。1854年,明确记载了澳大利亚首次出口1384加仑(6291升)葡萄酒至英国。19世纪中页,葡萄根瘤蚜导致欧洲三分之二的葡萄园颗粒无收。1875年,澳洲也遭受其害。 严格的检疫隔离措施限制了澳大利亚葡萄产区相关物种的流动,从而使南澳大利亚产区,例如布诺萨山谷(Barossa Valley),免受葡萄根瘤蚜的侵袭。因此,该地区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藤—那是当时由最古老的欧洲种苗基础上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中国:汉代 ―― “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公元前206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将西域的葡萄及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引进中原,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葡萄酒成为当时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相传在汉朝,陕西扶风一个姓孟名佗字伯良的富人,拿一斛葡萄酒贿赂宦官张让,当即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后来苏轼对这件事感慨地说:“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可见葡萄酒诱人的魅力。唐朝是我国葡萄酒酿造史上很辉煌的时期,葡萄酒的酿造已经从宫廷走向民间,葡萄酒在内地有较大的影响力,从高昌学来的葡萄栽培法及葡萄酒酿法在唐代可能延续了较长的历史时期,以致在唐代的许多诗句中,葡萄酒的芳名屡屡出现。如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刘禹锡(772-842年)也曾作诗赞美葡萄酒,诗云:“我本是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不足”。元代,已经有大量的葡萄酒产品在市场销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在山西太原府,那里有许多好葡萄园,酿造很多的葡萄酒,贩运到各地去销售。”所以山西那里,早就有这样一首诗:“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至元28年在宫中建造葡萄酒室。明朝时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多处提到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及葡萄酒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写到:“葡萄酒……驻颜色,耐寒。”就是说葡萄酒能增进健康,驻容养颜。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卷30中曾记载了我国栽培的葡萄品种有水晶葡萄、紫葡萄、绿葡萄、琐琐葡萄等多个品种。
1.2葡萄酒的分类
1.2.1按葡萄生长来源不同分类
A、山葡萄酒(野葡萄酒): 以野生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以山葡萄酒或葡萄酒命名。
B、家葡萄酒:以人工培植的酿酒品种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直接以葡萄酒命名。
国内葡萄酒生产厂家大都以生产家葡萄酒为主。
1.2.2按葡萄酒含汁量分类
A、全汁葡萄酒:葡萄酒中葡萄原汁的含量为l00%,不另加糖、酒精与其他成份。例如干型葡萄酒。
B、半汁葡萄酒:葡萄酒中葡萄原汁的含量达50%,另一半可加入糖、酒精、水等其他辅料,例如半汁葡萄酒。
1.2.3按葡萄酒的颜色分类
A、白葡萄酒:选择用白葡萄或浅色果皮的酿酒葡萄。经过皮汁分离,取其果汁进行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近似无色,浅黄带绿,浅黄,金黄色。颜色过深则不符合葡萄酒色泽要求。
B、红葡萄酒:选择用皮红肉白或肉皆红的酿酒葡萄进行皮汁短时间混合发酵,然后进行分离陈酿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呈天然红宝石色。紫红色、石榴红色、失去自然感的红色不符合红葡萄酒色泽要求。
C、桃红葡萄酒:此酒是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选用皮红肉白的酿酒葡萄,进行皮汁短时期混合发酵,达到色泽要求后进行分离皮渣,继续发酵,陈酿成为桃红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该是桃红色、或玫瑰红、淡红色。
1.2.4按葡萄酒中含糖量分类
A、干葡萄酒:酒的糖份几乎已发酵完,指每 葡萄酒中含总糖低于4克。饮用时觉不出甜味, 酸味明显。如干白葡萄酒、干红葡萄洒、干桃红葡萄酒。
B、半干葡萄酒:是指每升葡萄洒中含总糖在4一l2克之间。饮用时有微甜感,如半干白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干桃红葡萄酒。
C、半甜葡萄酒:指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在l2—50克之间。饮用时有甘甜、爽顺感。
D、甜葡萄酒:是指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在50克以上,饮用时有明显的甜醉感。
1.3实验目的
了解葡萄酒的历史及其分类,并通过自己亲手制作葡萄酒,更加充分认识到葡萄酒的工艺流程,体验自己动手所带来的成就感,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家人朋友带去不一样的葡萄酒感受。

2.实验部分
2.1实验原理
葡萄汁经过自然发酵后形成葡萄酒。其原理是在葡萄在酵母菌作用下将果汁中的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并且产生二氧化碳。
以下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2C2H5OH+2CO2
这是一个生化过程,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发酵作用而完成的。其过程中生成的乙醇(即酒精),在继续陈酿的过程中再与酒中含有的其他有机酸进一步反应形成具有特殊芳香的酯类物质,这样不但使酒质更加清晰透明、色泽美观而且滋味醇和,芳香适口。这一系列生化反应中起主要催化作用的是酶(酵母菌的产物),葡萄酵母分为天然酵母和人工培养酵母两种。天然酵母即野生酵母,常附着在葡萄果皮上,这就是在不另行加酵母的情况下葡萄带皮也能发酵的原因。
2.2实验原料
葡萄 白砂糖(在酒厂中还应该加入酵母干粉、二氧化硫、乳酸菌、干粉、一些酶类、柠檬酸、碱)。
2.3实验仪器
2500ml的棕色玻璃瓶,整流装置一套,包含有150ml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弯头接管、100ml量筒、电加热套、酒精计。
2.4制备过程
2.4.1买葡萄:选购葡萄时,可以挑选一些熟透的葡萄,哪怕是一颗颗散落的葡萄也不要紧。这些葡萄一是容易发酵,二是价位相对较低。常见的葡萄、提子、马奶子等,都是可以用来制作葡萄酒的。
2.4.2洗葡萄:由于葡萄表皮很可能残留农药,清洗葡萄的环节就相当重要,最好能够逐颗清洗,再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同时剔除烂葡萄。不需要去除葡萄皮,葡萄皮富含发酵所需的酶。
2.4.3晾干葡萄:把葡萄盛在能漏水的容器当中,等葡萄表面没有水珠就可以了。
2.4.4选择容器: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2500ml的棕色玻璃瓶,也可以是陶瓷罐子,但不主张用塑料容器,因为塑料很可能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2.4.5双手洗净后,将葡萄捏进玻璃瓶内,并将白糖倒入瓶中。其中用手捏葡萄的过程的操作办法是抓起一把葡萄使劲一握,捏破葡萄,并把皮一起放入玻璃瓶内。该目的主要是能使白糖充分浸入葡萄。葡萄和糖的比例是5:1。
2.4.6加封保存:盖紧瓶盖,加封后,酒坛(瓶)需放在阴凉处保存,平时不要随意去翻动或打开盖子。
2.4.7启封:天热时,葡萄发酵时间需要20天至一个月左右,秋季做葡萄酒,发酵时间需要40天左右。启封后,用两层纱布过滤浮在上面的葡萄皮,在经过沉淀,去上层清液,葡萄酒就制成了。注意,如果喜欢酒劲足一点,只需延迟启封时间就行了。启封后,每一次舀出葡萄酒后,别忘盖好酒坛的盖子,以免酒味挥发。
2.5酒精度的测量
2.5.1准备好蒸馏仪器,并组装好(如右图),其中包括150ml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弯头接管、100ml量筒、电加热套、酒精计等。
2.5.2取120ml自制的葡萄酒清液,放于150ml的烧瓶中,并将烧瓶置于电加热套内,打开电源。
2.5.3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当它上升到100℃时,葡萄酒就升华为蒸汽,并经过冷凝管,转化为液体,即酒精。
2.5.4当烧瓶中的葡萄酒蒸发完全时,关闭电源停止加热。
2.5.5用酒精计测量量筒中所收集的酒精的酒精度,并记录数据。
2.5.6整理实验仪器。
2.6葡萄酒品质指标与分析
首先是理化指标。它是指对葡萄酒最基本的特征予以规定,即它应达到的最起码的成分含量,例如酒精、糖度、酸度、二氧化硫等。从酒精度的高低上判断质量。酒精度是葡萄酒标签中必须标注的内容。按照葡萄酒标准的规定,葡萄酒酒精度不应低于7%(v/v),正常工艺加工的葡萄酒的酒精度应该在11%(v/v)左右,一些特殊的产品可在7%~24%(v/v)之间。当葡萄酒中的酒精度小于7%(v/v)时,一个原因可能是葡萄原料质量太差;另一个原因就是根本没有用葡萄进行发酵,这两个原因都是导致葡萄酒质劣的原因。另外,酒精度太低,使葡萄酒的保质期受到影响,很难保证质量。(此次实验只做了对其酒精度的测定,结果测的其酒精度为10.8%。)
其次是卫生指标。它是衡量葡萄酒受微生物或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例如大肠杆菌的数量、菌落的种类和数量等等。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感官指标。感官指标是判断葡萄酒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对葡萄酒质量的综合评价。这里从香型、色泽、口感三个方面说。香型:根据葡萄酒的定义可知,葡萄酒是由葡萄发酵酿制而成的,它的质量高低,首先取决于原料,然后取决于工艺,葡萄酒的生产过程是把葡萄原料的优秀的潜质,集中、完美地体现到葡萄酒中的过程,所以作为葡萄酒,应该具备葡萄品种的香气、发酵产生的香气及陈酿产生的香气。这种味感应该是愉悦的、复杂的、有层次的。所谓葡萄品种的香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果香,应该完全来自于天然——葡萄,而非人工外加的。色泽:好的葡萄酒的外观应该澄亮透明(深颜色的酒可以不透明),有光泽,其颜色与酒的名称相符,色泽自然、悦目。口感:任何一个好的葡萄酒其口感应该是舒畅愉悦的,各种香味应细腻、柔和,酒体丰满完整,有层次感和结构感,余味绵长;质量差的葡萄酒,或有异味,或异香突出,或酒体单薄没有层次感,或没有后味。
4.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我们的合作和努力,最终我们得到了酒精度为10.8%的葡萄酒,虽然还不具备美酒的标准,但我们掌握了制作葡萄酒的基本方法,了解了葡萄酒的发展史,学会并掌握了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尝试,我们做葡萄酒的手艺会越来越好。

阅读全文

与溶液中na离子浓度测量装置设计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热阀门什么价格 浏览:104
停车后仪表台前方闪光是什么 浏览:982
制纸机械多少钱一台 浏览:777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怎么拆 浏览:146
微机保护装置采样保持插件的作用 浏览:356
仪表盘皮损坏如何修复 浏览:511
消防水池阀门在什么位置 浏览:528
排气阀门气泵 浏览:573
液压管道上的阀门属于阀门还是材料 浏览:822
连接火车车厢的轴承是什么 浏览:628
玻璃切机械价格是多少 浏览:566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制取气体 浏览:775
辽宁大型机电设备哪里有 浏览:339
上古卷轴机械装置 浏览:343
需要计量证的仪器有哪些 浏览:360
放大车驾驶室里面的工具箱 浏览:26
传动装置的零件组成 浏览:318
最新佛爱我羊工具箱 浏览:854
08年款指南者如何调仪表盘中文 浏览:53
机械旋转安全防护装置 浏览: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