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CH3COOC2H5 +NaOH → CH3COONa +C2H5OH t = 0: c c 0 0。
t = t: c-x c-x x xt →∞: → → →c →c反应速率方程为积分得:只要测出反应进程中t时的x值,再将c代入上式,就可以算出反应速率常数k值。
用二级反应的方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要保证强电解质浓度与电导为正比例关系需要NaOH的浓度足够低,乙酸乙酯浓度如果低了,配制浓度的误差会增大,如果采用准一级反应的方法可以改善实验的结果。
相关内容:
二级反应的反应速度方程式为:dx/dt=k(a-x)(b-x),a与b分别为反应物开始时的浓度,x为生成物的浓度。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为1/(k*a) (只适用于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
两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公式比较复杂,除包含速率常数k外,还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有关),即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愈大,则完成浓度减半所需的时间愈短。
二级反应最为常见,如乙烯、丙烯、异丁烯的二聚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甲醛的热分解等,都是二级反应。
⑵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思考题:氢氧化钠和乙酸为什么初始浓度要相等
可能是离子强度的关系吧……在稀溶液中,离子浓度可以近似表示离子活度;离子浓度越大,离子强度越大,离子的活度越小,该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就越大。
⑶ 求物理化学实验《乙酸乙酯速率常数的测定》的实验操作视频,跪谢
你可以在爱课程或者是MOOC上找找别的学校的大学化学实验这门课
我记得北京化工大学在爱课程上的大学化学实验里面有《乙酸乙酯速率常数的测定》的实验操作视频。【4-6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网页链接
⑷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是什么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是常数。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CH3COOC2H5 +NaOH → CH3COONa +C2H5OH t = 0: c c 0 0
t = t: c-x c-x x xt →∞: → → →c →c反应速率方程为积分得:只要测出反应进程中t时的x值,再将c代入上式,就可以算出反应速率常数k值。
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1、实验过程中,恒温槽的温度不稳定,致使实验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2、乙酸乙酯配置太久,部分挥发掉了,致使实验出现较大的偏差。
3、经过多次读数,误差比较大。
4、系统本身存在的偶然误差。
⑸ 乙酸乙酯皂化速率常数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
CH3COOC2H5+OH-→CH3COO-+C2H5OH
设反应物乙酸乙酯与碱的起始浓度相同,则反应速率方程为:
r
=
=kc2
积分后可得反应速率系数表达式:
(推导)
式中: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c为反应进行中任一时刻反应物的浓度。为求得某温度下的k值,需知该温度下反应过程中任一时刻t的浓度c。测定这一浓度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电导法。
用电导法测定浓度的依据是:
(1)
溶液中乙酸乙酯和乙醇不具有明显的导电性,它们的浓度变化不致影响电导的数值。同时反应过程中Na+的浓度始终不变,它对溶液的电导有固定的贡献,而与电导的变化无关。因此参与导电且反应过程中浓度改变的离子只有OH-和CH3COO-。
(2)
由于OH-的导电能力比CH3COO-大得多,随着反应的进行,OH-逐渐减少而CH3COO-逐渐增加,因此溶液的电导随逐渐下降。
(3)
在稀溶液中,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等于溶液中各离子电导之和。
设反应体系在时间t=0,t=t
和t=∞时的电导可分别以G0、Gt
和G∞来表示。实质上G0是
NaOH溶液浓度为时的电导,Gt是
NaOH溶液浓度为c时的电导与CH3COONa溶液浓度为-
c时的电导之和,而G∞则是产物CH3COONa溶液浓度为
时的电导。即:
G0=K反c0
G∞=K产c0
Gt=K反c+K产(c0-
c)
式中K反,K产是与温度,溶剂和电解质性质有关的比例系数。
处理上面三式,可得
G0-
Gt=(K反-
K产)(c0-
c)
Gt-
G∞=(K反-
K产)c
以上两式相除,得
代入上面的反应速率系数表达式,得
k=
上式可改写为如下形式:
Gt=
+
G∞
以Gt对作图,可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由此可求得反应速率系数k,由截距可求得G∞。
二级反应的半衰期t1/2
为:
t1/2=
可见,二级反应的半衰期t1/2
与起始浓度成反比。由上式可知,此处t1/2
即是上述作图所得直线之斜率。
若由实验求得两个不同温度下的速率系数k,则可利用阿累尼乌斯(Arrhenius)公式:
ln=()
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Ea。
你恐怕要自己代入数值计算才可以得到
⑹ 关于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实验的问题
1.预先恒温,可以减少混合时温度的波动,减少试验误差,因为它们一混合,反应版就 进行,所以先恒温,权再混合,可以减少误差。
2.浓度相同可以比较好计算反应速率,因为最后反应物没有剩余。至于不同的浓度,你可以去看书本介绍的内容计算,我太久没做试验了。。。
3.二级反应,你可以设计相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乙酸乙酯与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反应,但是测量反应时间时候要改用其他的方法,如用滴定的方法测氢氧化钠的浓度来表示。
⑺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数据处理 t的单位用秒还是微秒 Kt-Ko是负数会怎样
t的单位秒和毫秒都行,只不过最后k的单位不同罢了,是负数说明你的测定有问题,下面这幅图是我的实验数据和图表,希望对你有帮助
⑻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是多少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是:
(8)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装置图扩展阅读:
如果使用氢氧化钾水解,得到的肥皂是软的。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可以减小脂肪酸盐的溶解度从而分离出脂肪酸盐,这一过程叫盐析。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经填充剂处理可得块状肥皂。
肥皂分子有一端由许多碳和氢所组成的长链,另一端则为亲水性的原子团。使用肥皂时,油污被亲油端吸附着,再由亲水端牵入水中,达到洗净效果。
乙醇的质量分数要高,如能用无水乙醇代替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效果会更好。催化作用使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为了能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应使浓硫酸的用量再稍多一些。
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在保持在60℃~70℃之间,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或乙烯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⑼ 急!!!求实验装置图 !!!!乙酸乙酯的水解
有 视频,看看吧http://dv.ouou.com/play/v_e42b6ecf1ec21.html
(1)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乙酸乙酯的水解
{2)实验用品:试管、乙酸乙酯、蒸馏水、稀硫酸、30%NaOH溶液
(3)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试管,分别向各试管中加入6滴乙酸乙酯,然后向第一支试管中加5.5mL蒸馏水;向第二支试
管里加0.5mL稀硫酸(1:5)和5mL蒸馏水;向第三支试管里加0.5mL30%氢氧化钠溶液和5mL蒸馏水。振荡
均匀后,把三支试管都放人70℃~80℃的水浴里加热,几分钟后闻三支试管内液体的气味。
②现象:第一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没有多大变化;第二支试管里还剩一点乙酸乙酯的气味;第三
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就全部消失了。
(4)实验注意问题:
①为了使实验有说服力,应取相同体积的酯和其它溶液。
②加入酯的量要少,否则短时间内水解不彻底。
③应用70℃—80℃的水浴加热,温度低反应速度太慢,温度高则使酯挥发;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因不易控制温度。
(5)几点说明:
①在有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酯类跟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盐和醇。
②若无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酯也能水解.只是水解速度很慢(如通常情况下,乙酸乙酯需16年才可达
到水解平衡)。
③因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且生成物有酸,所以当有碱存在时,碱跟水解生成的酸发生中和反应,使反
应进行到底,酯完全水解,所以气味完全消失。油脂在碱存在的情况下水解又叫皂化反应。
④酸只起催化作用,缩短达到平衡用的时间,酯不能完全水解,只能水解一部分,故气味还剩一点,
不能完全消失。
⑽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有哪些方法
电导法和pH值法。
1、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的步骤:
①调节恒温槽的温度在26.00℃;
②在1-3号大试管中,依次倒入约20mL蒸馏水、35mL 1.985×1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5mL1.985×10-2mol/L乙酸乙酯溶液,塞紧试管口,并置于恒温槽中恒温。
③安装调节好电导率仪;
④k0的测定:
从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准确移取10mL蒸馏水和10mL氢氧化钠溶液注入4号试管中摇匀,至于恒温槽中恒温,插入电导池,测定其电导率k0;
⑤kt的测定:
从2号试管中准确移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注入5号试管中至于恒温槽中恒温,再从3号试管中准确移取10mL乙酸乙酯溶液也注入5号试管中,当注入5mL时启动秒表,用此时刻作为反应的起始时间,加完全部酯后,迅速充分摇匀,并插入电导池,从计时起2min时开始读kt值,以后每隔2min读一次,至30min时可停止测量。
⑥反应活化能的测定:
在35℃恒温条件下,用上述步骤测定kt值。
2、pH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的步骤:
1).开启恒温水浴电源,将温度调至35℃.
2).配制纯乙酸乙酯溶液
配制0.0200mol/L乙酸乙酯溶液。先计算配制0.0200mol/L乙酸乙酯溶液100ml所需的分析乙酸乙酯(约0.1762g)量,根据乙酸乙酯温度与密度的关系式: ρ=925.54-1.68×t-1.95×10-3 t² 式中:ρ、t的单位分别为kg·m-3 和℃,计算该温度下对应的密度并换算成配准100ml 0.0200mol/L所需乙酸乙酯的体积,用0.5ml刻度移液管移取所需的体积,加到预先放好2/3去离子水的100ml容量瓶中,然后稀释至刻度,加盖摇匀备用。
3).测定35℃,起始浓度的pH值,C(NaOH)=10 pH-14 mol/L,移取20mlNaOH溶液,准确加入20ml水,放入pH计,稳定后读数并记录。
4).测定35℃,t时刻对应的pH值,Ct(NaOH)=10 pH-14 mol/L,移取20mlNaOH溶
液至测定管,准确加入20ml乙酸乙酯溶液至测定管另外一侧,放入pH计,记录不同时间t的pH值。每分钟测定一次,测25分钟。
5).重复上述操作,测定40℃时的pH值。
6).处理、计算反应速率常数k和表观活化能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