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胸外心脏按压技术操作并发症有哪些
常见并发症肋骨骨折
、损伤性血,气胸
、心脏创伤
、胃,肝,脾破裂、栓塞
。任何一种并发症的发生,都与我们的操作错误有关。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1、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这样容易引起骨折。2、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向两侧错位易致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导致血胸、气胸。3、按压用力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骨折,特别是摇摆按压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4、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面用力不够,按压深度达不到4-5cm.
5、冲击式按压、猛压,效果差,易导致骨折。6、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错误,引起骨折。7、放松时未能能胸部充分松驰,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8、按压速度不自主过快过慢,影响按压效果。
『贰』 胸外按压部位在哪儿,按压深度是多少,按压频率是多少,与人工呼吸配合操作的成人比例是多少,儿童双人操
意见建议:
请根据患者想要得到的胸外心脏按压是利用人体胸腔及心血管系统的特点来起作用的。当做胸外心脏按压时,由于是用外界的压力将心脏压在胸骨与脊柱之间,心脏内的血液自然向动脉流去,放松时,心脏恢复原状,静脉血被吸回心脏。当确认患者无呼吸并吹气3-5次后,立即检查患者有无脉搏搏动。一般检查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小儿颈短且脂肪多,检查肱动脉相对容易。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切忌反复检查或心脏听诊核实等耽误时间。不能确认时,按心跳停止处理。非医务人员可以不检查脉搏。帮助,提供合理化指导意见,答非所问、敷衍、无意义回复,将会被通报!
『叁』 名词解释胸外心脏按压双拇指法
所谓胸外按压中的双拇指法是用于婴幼儿心肺复苏的循环支持技术之一。其操作是用双拇指按压乳线正下方并用其他手指环抱其胸部并支持背部,每次按压深度为胸廓的1/3深度,频率为100~120次/分。
『肆』 阐述胸外心按压术的按压部位及机理实际运用时如何操作
根据最新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建议,胸外按压时掌根接触的位置为胸骨下段(对男性也可简单使用两乳头连线中点进行定位)。而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现在主要认为是因为胸腔为一封闭的腔,在胸腔上施压可以驱使血液流出胸腔,从而形成人工循环。这就是胸外心脏按压原理的“胸泵”学说。早期的学者认为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是在按压时依靠胸骨传导力量直接挤压心脏而形成人工循环,这也被称为胸外心脏按压原理的“心泵”学说。而目前较新的研究显示,cpr刚开始时“心泵”原理起主要作用,随时间推移,“心泵”作用减弱,“胸泵”所起作用变大。而在模型上进行的相关研究显示,胸外按压时心脏内瓣膜关闭不全,说明“胸泵”才是胸外心脏按压的最主要原理。实际操作时以双手重叠掌根接触按压点,指尖应翘起不接触胸壁,手臂垂直于胸壁进行按压,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厘米。
『伍』 简述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按压部位及机理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是胸栗机制,在按压的时候会使胸内压出现增高,主动脉和大静脉所受的压力一般是相同的,所以主动脉收缩压会明显的增高,血液会从胸腔外动脉流入到心脏,缓解心脏缺血和缺氧的症状。
胸外心脏按压需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才能进行,如果按压的不准确或者是手法不正确,就有可能导致胸腔受到损伤,也起不到治疗的作用。
(5)机械胸外按压装置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胸外按压前,应将患者至于平地或平板床上,保证按压有效。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按压时以掌根接触胸骨下段,指尖翘起,胸外按压频率100~120次每分,胸外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和放松的时间比例是1:1。
单人及双人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约为30:2,按压时双手手掌不是交叉放置,而呈重叠放置。此外按压时要注意不要不自主的加快或放慢两手掌,也不要交叉放置,一定要重叠放置,否则影响按压效果。
『陆』 胸外心脏按压术和心肺复苏是一个意思吗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指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分为五个链环:
(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所以,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中的一个操作步骤。
『柒』 在什么情况下进行胸外按压,如何进行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的适应症就是进行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如果发现患者意识丧失,无呼吸无大动脉搏动就可以开始胸外按压。在进行胸外按压时,以胸骨下段为按压点,以掌根接触按压,指尖翘起,按压时双臂垂直于患者胸壁用力,放松期间应完全放松但掌根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深度为5~6厘米。
『捌』 什么叫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指征是什么
1.将病人卧于硬板床上(软床需垫上木板)或地上。
2.救人者左手掌根部放于病人胸骨下l/3处,右手掌根部交叉重叠于左手背上,两臂伸直与病人胸骨垂直,以臂肌及腕部的力量,有节奏地、冲击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3~4cm,心脏因受压而排空血液。随即放松按压手臂,以利心脏舒张,心室充盈,胸廓扩张,吸引静脉血回流。如此连续进行,按压80次/分左右,直至心跳恢复。
[注意事项]
1.按压位置要正确,力量要适当,否则不仅无效,还可发生肋骨骨折,血气胸或内脏损伤等。若给新生儿或婴儿按压心脏,只能用2~3个手指按压或拇指在前胸,其他手指在背部,将胸廓置于术者手掌中挤压。
2.自动心搏未恢复前,不能中断按压。如因更换术者必须暂停按压时,切勿超过15秒钟/次。
3.术中要密切观察按压效果,其主要有效指征为:①能触及周围大动脉
(颈动脉、股动脉)的搏动,上肢血压其收缩压达8kPa或以上;②口唇及面色转红润;③已散大之瞳孔开始缩小;④自主呼吸恢复。
4,若心脏按压需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时,由一人按压心脏4~5次,另一人行人工呼吸1次,若只有1人,则每按压心脏l0~15次,人工呼吸2次,如此连续进行。按压与呼气比为3:1。
『玖』 四、名词解释。
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凡是能维持人体健康以及提供生长、发育和劳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均称为营养素。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水等6类。
运动与心脏肥大主要是长期从事等长性或力量性为主的项目的运动员,心脏形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心室后壁和室间隔肥厚。在举重、摔跤、柔道、投掷、技巧等项目中,运动员心脏室壁厚度/左室内径的比值高于一般人和其它项目运动员。
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在1982年的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运动性疲劳定义为:“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力竭是疲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疲劳时继续运动,直到肌肉或器官不能维持运动,即为力竭。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适合各种情况(年龄、性别、生理条件、劳动负荷、健康状态等)的食物、营养素供给量和配比。合理营养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劳动能力、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合理营养将产生障碍以至发生营养缺乏病或营养过剩性疾病(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分为7类 ,即蛋白质 、脂肪 、糖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水、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这些营养素不仅有量的需求,而且各营养素之间还应有合适的配比。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由于机体摄入食物而引起机体能量代谢的额外增高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约为指个体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监督的一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我警觉法。即以行动计划、目标、要求等提醒,告诫自己,以便我们自学克服与之相背离的思想行为,改变不良倾向。
(2)自我反省法。即从别人的错误或不良行为中检讨、反省自己,引起自我警觉,自行防止或改正错误。
(3)自我责备法。即对自己的过去有所悔悟,进行自我批评、责备、检讨,主动承担责任,设法自赎过错,弥补错失。 150千卡―200千卡,相当于总能量的10%
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损伤部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如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与体操动作中的支撑、转肩、跳跃、翻腾等技术有关。网球肘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与标枪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水平不够,身体素质差,动作不正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状态不佳,缺乏适应环境的训练,以及教学、竞赛工作组织不当。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伤后的锻炼与治疗原则是:(1)合理安排伤后训练,保持运动员已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防止因伤后突然停训而引起“停训综合症”;(2)练习时合理使用保护带,以防止发生劳损、再伤或肌腱韧带的松弛;(3)加强局部治疗,改善伤部代谢,消除水肿,防止深痕粘连与收缩。预防应遵从运动训练原则,科学安排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医务监督与安全教育。教学中还应提高学生相互保护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
关节脱位
dislocation
关节面失去正常关系。又称脱臼。由创伤引起的称为外伤性脱位,由病变破坏引起的称为病理性脱位。胚胎期关节发育不全而引起的称为先天性脱位。关节面完全失去对合关系时称为完全脱位,部分对合的称为半脱位。外伤性脱位多见于肩、髋、肘、下颌关节。4岁以下的小儿桡骨头发育不全,环状韧带松弛,受到牵拉易发生半脱位。脱位后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关节对合关系异常。X射线片可确诊,并可判定有无合并骨折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病理改变。治疗以手法复位为主,切忌粗暴。复位不成功者才切开复位。复位后制动3周,开始主动运动,辅以轻柔的被动运动,恢复关节活动及肌力,切勿暴力被动推拿。
『拾』 胸外按压的原理
通过前方的胸骨和后方的脊柱挤压心脏。平时心脏靠自身启博点收缩,当自身节律消失时,通过胸外按压可以起到机械的维持血液流动的作用!相当于自动化的机器改为手动,如果手法正确,射血量足以满足脑组织等重要脏器的需求。
同时可人工呼吸,比例是15:2,按压15次人工呼吸2次
自己写的,没有参考,本人学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