Ⅵ 实验室有NH4HCO3和NaHSO3的干燥粉状混合物,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NH4HCO3的含量,设计了用在混合物中加酸
(1)本题实验原理是向混合物中加酸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用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接着将气体通过浓硫酸干燥,最后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所以装置连接顺序是aihdefgbc,故答案为:ihdebc;
(2)实验开始,混合物加酸前,A装置需要鼓入空气目的是排出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加酸后再次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生成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原有空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送入后续装置;
(3)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二氧化硫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二氧化硫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若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气体没有除尽,将被碱石灰吸收,所以碱石灰质量将偏大,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可知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偏大,则混合物中NH4HCO3偏大,测定结果将偏高;
高锰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能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反应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假设样品全部是亚硫酸氢钠,根据硫原子守恒得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
mol,
根据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之间的关系式得,高锰酸钾的体积=
=
mL,
故答案为:高,
;
(5)碱石灰增重4.4g,即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1mol,由碳元素守恒,碳酸氢铵物质的量也为0.1mol,碳酸氢铵质量为7.9g,NH
4HCO
3的质量分数为
%=60.3%,故答案为:60.3%.
(6)碱石灰与大气相通,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应在碱石灰后面再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装置,
故答案为:在B之后再接一个阻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B的装置.
Ⅶ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制取装置图和步骤
一、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
二、实验操作:
1、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式:
CH3COOH+CH3CH2OH=(浓硫酸,加热专)CH3COOC2H5+H2O(可逆反应)
2、具体属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要求正确装置实验器具
2)、向大试管内装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3)、向大试管内加入适量的(约两毫升)无水乙醇
4)、边震荡边加入2ml浓硫酸(震荡)和2ml醋酸
5)、向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6)、连接好实验装置(导管不能插入碳酸钠溶液中导管口和液面保持一定距离防倒吸)
7)、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到沸腾
8)、待试管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乙酸乙酯就制取好了。实验结束后,将装置洗涤干净
三、装置中通蒸汽的导管不能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之中目的:
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Ⅷ 实验室酸缸的作用,我说的是用来泡东西的那种,不是倒废酸的那种!!
搞好实验室工作 为实施新课标保驾护航
厦门市松柏中学 吴亚红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很多器材、药品都得重新添置。为了保证新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共同通读了上册课文,列出了新教材实验中亟需而实验室没有配备的仪器和药品,然而此时正值暑假期间,总务部门没办法帮忙采购,只能由我和另一同事分头去采购,整整一周下来才好不容易备齐。接着重新组装新实验装置,如:课本中“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捕捉’空气实验”和“以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装置等。这期间,因实验任务相当繁重,要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配制化学药品(每一种30份),这一系列做下来,工作强度是很大的。而且每一个新实验都要反复做几遍,成功后,记下实验注意事项才算完成工作。我们经常要做到中午1点多还没吃午饭,下午近7点了才回家,手掌都磨出了血泡,还互相安慰:这才叫做为了教育事业流血流汁呢。经过一年的努力,虽然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总算比较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且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对新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必要的分类
1.可以在家反复做的新实验有:蜡烛熔化、冷却、凝固,把蛋浸入白醋里,灼烧葡萄糖、砂糖和面粉,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金属传热导电的实验,铁钉锈蚀的实验,有机物燃烧实验,用碘水检验淀粉实验,塑料的燃烧,污水净化装置的实验等等。
用家里常见的东西能减少学生的恐惧感,增加亲切感,激发兴趣。许多学生在家重复做了几遍实验,收获很大,相关知识也就记得很牢固。设计学生在家能动手做的实验,一方面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学习兴趣备增,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实验教室不够用的实际困难。
2.可以家校合作的新实验有:在火焰上灼烧红亮的铜的实验,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实验,加热碳酸氢铵实验,蒸发、过滤的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实验,石灰石的存在和检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实验,溶液的导电实验,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结晶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实验,某些物质溶液的pH实验,制作叶脉书签实验,蛋白质实验,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等。
设计家校合作实验可以充分利用家里日常生活的废弃物,如:口服液的空瓶子、各种含片的空面板、空的易拉罐、空的矿泉水瓶、吃剩的菜叶子、面包屑等等,都可以带到学校来做实验。也可以将实验室里没有危险的仪器和药品借回家里做实验。这样的实验做多了,日常生活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贯穿着化学,掌握化学知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3.一定要在实验室做的新实验有:镁带燃烧实验,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实验,烧不坏的手绢实验,空气中的气氛含量的测定实验,“捕捉”空气实验,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水的组成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氢气、氧气和水的不同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实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的实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的实验,常见酸的实验,常见碱的实验,中和反应的实验,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化学肥料的实验,检验葡萄糖,制取氧气的实验,硫的燃烧及其产物的污染实验,等等。
二、对新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
1.经过反复实验需稍微改进的有:
①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实验。书上写的“三根火柴”,做起来有危险。改为在20×200毫升的试管配上4号塞子,用二根火柴(火柴头要朝下)实验。塞子不要塞紧,微热后,火柴头着火将发出“卟”声,可能会把塞子顶出。有惊无险,够刺激!实验前教师先写上注意事项,让学生有心里准备。
②烧不坏的手绢实验。书上写的2∶1酒精溶液浓度太大,容易烧破手绢,经多次实验后提出的最适合的做法是:先润湿手绢(不滴水),浸入1∶1(1∶2)酒精溶液中,一边烧一边摇动,不要烧太久。注意防止着火,甚至火灾。
③探究微粒运动实验。因为两个50 mL烧杯A、B要用1个1000 mL的烧杯才能罩住,这样空间太大,实验成本太高(1000 mL烧杯较贵)。可以改为两只12×75 mL的A、B两试管,放在1个50 mL烧杯中,用1个250 mL烧杯就可罩住,空间小了,2至3分钟就可以看到现象(无色酚酞变红),这样改进一下可以既节省实验成本又节省实验时间。
2.做较大变动的有:
①灼烧葡萄糖、砂糖和面粉的实验。因为燃烧时浓烟太大,有污染,不适合做分组实验,建议改为演示实验。
②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双氧水浓度用书上的3%太小,产生的氧气被水雾罩住,难收集。试过5%、10%、20%和30%的都不可行,最适合的浓度是15%,而且分液漏斗的滴液速度要控制适当。滴速太快了,反应产生的氧气太多,导气管来不及导出,可能会顶出带分液漏斗及导管的塞子。滴速太慢了,生成的氧气少,难收集。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皮肤有强腐蚀作用,即使是3%的H2a溶液接触到皮肤,也会使皮肤变白,并使人感到灼痛,最后褪皮。这个实验不适合学生操作。
三、培养学生实验骨干
要确实做好新教材的每一个分组实验,提高学生自理实验的能力是势在必行了。每个班挑选两个有兴趣的学生,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先学做实验,每一个新教材的新实验都让他们做过一两遍,我们在旁边指导并及时记录学生动手情况。后来,每个班都有5~6个学生自发来做实验,学生干劲大了,做完实验后,他们居然会主动帮忙,收发实验仪器和药品,洗试管擦桌子。我心想:有这帮小助手,再多的实验也不怕!
以上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在周汀珍老师的指导和同实验室的庄炜老师的协助下完成的。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采用人教版新教材,我们的实验可以相对轻松地得以开展。
打印本文
Ⅸ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装置
楼主你好,我是学化工工艺的以前在实验室做过这个实验。
乙酸乙酯的制取:先加乙醇,再加专浓硫酸(加入碎瓷片属以防暴沸),最后加乙酸,然后加热(可以控制实验)。浓硫酸是催化剂,吸水剂。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在工业生产中,究竟使哪种过量为好,一般视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具体情况而定。在实验室里一般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乙醇的质量分数要高,如能用无水乙醇代替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效果会更好。催化作用使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为了能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应使浓硫酸的用量再稍多一些。还有就是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在60℃~70℃左右,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或乙烯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3
Ⅹ 实验室制备硫酸的装置图及其试剂
实验室制硫酸的方法:
1.是FeSO4·7H2O加强热用冰水混合物+U型管冷凝即可,用NaOH吸收SO2,理论可得29.5%的H2SO4。关键在于尾气吸收。
2.将二氧化硫通入双氧水中,方程式为:SO2+H2O2=H2SO4(此法实验制备硫酸,工业上不采用。因为过氧化氢比硫酸更贵) 只适合少量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