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实验室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实验室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下:
1、操作危险性化学药品请务必遵守操作守则或遵照老师操作流程或进行实验;勿自行更换实验流程。
2、领取药品时,该确认容器上标示中文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
3、领取药品时,请看清楚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是否有危害。
4、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性、高腐蚀性、有毒性之药品请必定要在特殊排烟柜及桌上型抽烟管下进行操作。
5、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挥发性之化学药品更必需放置于具抽气装置之药品柜。
6、高挥发性或易于氧化之化学药品必需存放于冰箱或冰柜之中。
7、避免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做危险实验。
8、若须进行无人监督之实验,其实验装置对于防火、防爆、防水灾都须有相当的考虑,且让实验室灯开着,并在门上留下紧急处理时联络人电话及可能造成之灾害。
9、做危险性实验时必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有两人以上在场方可进行,节假日和夜间严禁做危险性实验。
10、做有危害性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
11、做放射性、激光等对人体危害较重的实验,应制定严格安全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12、请将废弃药液或过期药液或废弃物必须依照分类标示清楚,药品使用后之废(液)弃物严禁倒入水槽或水沟,应例入专用收集容器中回收。
⑵ DNF 绝密区域 破坏实验装置 任务怎么样完成! 求大神
打破地图里那些会发电一样的桶就行了,那个就是实验装置。望采纳
⑶ 我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室安全事故有没有好的预防方式
实验室因为其特殊性,稍不注意就可能会触发安全事故,那到底可能会产生哪些安全事故,以及到底该怎么预防呢?下面为乐小编简单给大家梳理下,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火灾,爆炸以及防毒这些实验室安全事故外,还有以下几种安全事故需要多注意下。
一、注意防范生物安全事故
一些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人群感染;生物废弃物具有传染性的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质,甚至比化学实验室的更危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都可能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注意防范设备损坏事故
因为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从而导致设备损坏;或者高速运动的设备因不慎操作而发生碰撞或挤压,导致设备受损。上述这两类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
三、注意防范机电伤人事故
因为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的伤害。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电气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
四、注意防范设备或技术被盗事故
因为实验室人员流动大,设备和技术管理难度大。如果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就会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此类事故是实验室安全常发事件,不仅造成了财产损失,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甚至有可能造成核心技术的外泄。
预防措施:
1、 要杜绝人为隐患
因为人的因素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只有从“人”着手,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比如研究生在使用实验室前,均需接受大学安全与环境事务处安排的强制性安全训练及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对理工类本科生也要强制进行安全训练,既有大课教育,也有网络课程,并开设防火、逃生等一般性安全训练课程。
2、要构建安全环境
因为良好的安全环境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实验室要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报警装置、紧急喷淋装置、洗眼器、急救箱、废弃物收集装置等。要经常对安全通道进行检查,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保证实验用电和用水安全、合格。针对各个实验室的潜在危害张贴明显标志,对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使用规则明确告知,对药剂的危害、应急处理措施予以明确标注。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开展安全学习和安全知识实验技术与管理竞赛,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营造安全氛围。
3、要完善制度,提高安全意识
要建立完善、明确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是实验室安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安全准入制度运行的必要条件。
看了上面注意防范的四个安全事故以及预防措施后,相信大家也能学到不少。为乐信息科技始终致力于实验室管理软件的研发和实施,不断追求实验室信息化的适用性和实施的成功性,努力为客户提供卓越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想了解更多关于实验室管理系统资讯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⑷ 一块沥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两位教授,实验到底想证明什么
小时候的你肯定见过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摸起来很硬。但是遇热就会变软,甚至是具有流动性。它经常会被放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无人问津!
当有东西,例如塑料桶破了以后,大人们就会把它烧热,然后让其缓慢的滴到破损的位置,凝固后以达到防漏水的目的。
看到这一幕,年幼的你也开始模仿大人的行为,但心灵手巧(笨手笨脚)的你却不小心把黑乎乎的东西滴到了手上,顿时你被一股滚烫的、粘稠的液体烫的哇哇大叫!甚至是惹来父母的责骂...
在帕内尔教授进行沥青滴落实验的17年后,也就是1944年都柏林圣三一学院也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并且在2013年获得了珍贵的沥青滴落瞬间的画面,也算是为人类完成了一个念想。
你可能会想这个实验有很何用,它告诉我们沥青的粘性大约是水的2300亿倍,是蜂蜜的200万倍。你如果还问,知道这有何用?其实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但是它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眼见不一定为真!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跟女朋友抬杠...,让她们相信自己看到的都是假象!
⑸ 大学物理实验中某个实验的改进方法
实验内容及方法的改进(冰的溶解热实验)(如果需要的话发你邮箱,有些图片)
(一)、实验装置的改进
1本实验的原装置图如右图所示:
1.1对实验器材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实验过程中对本装置的观察分析与应用,使我对此装置的优缺点有了深入了解。该装置原理简易明了,在此次实验中为一近似的量热孤立系统。在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步骤却给同学们带来极大的不便,从而也会因个别同学不留心操作不够规范而造成较大的误差。
仔细观察该装置后不难发现,该装置若想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必须盖子密封性绝热性良好,于是在绝热盖部分与瓶子十分紧凑,这就对本实验的操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1.2实验器材的主要缺陷
实验中很重要的一步是放入冰块,然后立即记录15秒后的数据。其不利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十五秒内要把冰块放入杯中并盖好瓶塞,时间太过于紧迫,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记录数据时已经过了十五秒,造成记录数据不准确,最终绘图时误差也比较大。另一方面为放冰块时杯中热水的温度仍旧高于室温,如此大幅度地打开杯子盖子会造成杯中热量的散失,对流现象明显,孤立系统很难再满足条件。
2改进后的装置图如下(为表示出瓶盖的翻转,选择了两个方向的视图):
2.1改进构想
原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盖子打开放冰时散热以及打开时不方便,对此部分做出改进:将杯盖改装成绕中轴旋的盖子,然后在边缘加一橡胶圈起固定作用。此种改进方法近似于翻盖式的垃圾桶,投冰时免去了手动打开合上盖子的过程,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和此过程中的热量散失。
2.2改进后的思考
该实验装置改进后的确克服了原来的一些缺陷与不足,但也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值得思考。比如装置的密封性要得到保证等。改进后的装置也要尽量使用绝热性良好的材料,尽可能地减少散热。
(二)、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的改进
1.采用环境温度的水溶解冰
系统的温度始终低于环境温度,系统只从环境中吸热,因吸热造成终温偏高,为此做散热修正。
修正方法:先做出冰溶解曲线得到实测终温,然后做系统吸热升温曲线,升温曲线为斜率很小的直线,将直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处的温度就是修正后的终温。
采用环境温度的水后,冰的溶解速率降低,溶解过程变慢,慢过程的对测温的准确度是有利的。但较长时间得内系吸收的热量不可忽视。系统吸收的热量
按照吸热升温曲线可求出系统的散热常数k,由牛顿冷却定律,
散热常数R很小,溶解的过程中近似地认为k不变。因吸热温度升高
( 为修正后的终温)
2.溶解过程中不进行搅拌
搅拌过程破坏了溶解的平衡,并且由于是低温溶解,该溶解过程比较慢,搅拌使溶解过程起伏,所以不进行搅拌测出的温度即为比较准确的平衡时温度了。
⑹ 大学化学实验室中的有毒化学药品处理方法。 不要太繁杂也不要太简略
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人身伤害、仪器设备损坏和环境破坏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对人、财、物及环境的最大保护;因此,分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规律,总结安全事故的经验教训,建立安全防范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化学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和实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实验与创新、发明与创造的天地,同时化学实验又是危险性比较大的工作。因此,化学实验室应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验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危险防范措施,切实保证各项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1 实验室安全问题分析 根据美国海因里希(HeinnichWH)灾害理论模型 [1] ,实验室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 主要为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环境是指仪 器设备、配套设施等硬件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则是指人的不安全因素。1.1 化学因素 不安全的化学环境因素是指试剂、烟火、爆炸、有毒有害气体等造成的事故。 1.1.1 危险化学试剂 化学生物实验室使用的危险化学试剂较多,一般理科类学校实验室危险品占种类的70%左右,加之实验中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或实验中产生易燃易爆物质,若操作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2] 。 1.1.2 剧毒药品 实验室中存放或有些实验中间产品是剧毒的,这些剧毒药品(产品)若保管不当、使用不当或处理不当,会引起环境污染及导致人身伤亡。 1.1.3 化学污染 有毒、有害化学废液、废物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如化学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出,导致环境及地下水污染,随意乱倒化学废物、废液导致伤及无辜,甚至必须付出很高的代价来治理环境。 1.2 物理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是指机械设备、压力容器、水源、电 ISSN1002-4956 CN11-2034/T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第26卷 第4期 2009年4月 Vol.26 No.4 Apr.2009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 源、热源、光源辐射等因素引发的事故。1.2.1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事故分仪器伤人和设备损坏,原因是缺乏保护装置和设备老化、超负荷、超载使用造成。1.2.2 电器火灾 部分高校供电设备设施陈旧,线路老化,常发生短路,防火能力低,操作人员用电不慎,极易引起电气火灾和触电、灼伤或电休克等事故。 1.2.3 压缩气体容器 实验室中常要用到煤气、氢气、氧气、液氨、液氮、液氦等压缩气体,盛装这些气体的容器是移动式的,搬运时的碰撞、安置时的位置不当(烈日爆晒、靠近高温热源等)、使用时不慎泄漏等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及环境污染的事件。1.2.4 渗漏水灾 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分布安排不够合理,一些精密仪器或化学药品实验室的上层为学生实验室,当管理不善时,常有忘关水龙头而造成渗漏,损坏下层实验室仪器的现象发生。1.3 行为因素 不安全行为是指人的因素,如思想上麻痹大意,生活上精神不佳,能力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等。1.3.1 管理 安全管理体制不顺。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由校办公室或保卫处负责牵头,但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非常丰富,不是简单的防火防盗,涉及到一些专业技术知识,若这些部门没有专业人员,很难有效地开展工作,出现许多管理/盲区0、/死角0,潜伏巨大隐患。1.3.2 意识 安全意识淡薄。在实验前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学生,然而这种安全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教师讲,学生听,但做实验时,学生的安全意识已经淡薄。某高校曾对从事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进行调查,当问及/实验开始之前是否对学生进行过安全教育时0,90%的被试问者回答/是0,然而,当问及这些教师所教的学生/你注意到老师对你们的安全教育了吗0时,回答/注意到0的只有10%,这里的90%与10%存在着多么大的反差!此外,许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甚至违反操作规程,这就极易引发实验事故。还有些教师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手足无措,不能使事故消灭或减免到最小,以避免酿成大的事故。 2 实验室安全管理 2.1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所,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324]。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制定一整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大型仪器使用、维修及保养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及剧毒品管理制度,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安全卫生守则,/三废0处理制度等。在各种安全制度中,尤其要搞好岗位责任制的建设,明确岗位分工及责任,实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责任制。若无明确、严格的安全责任制,会产生推诿、扯皮、拖拉等现象,致使人为不安全因素大大提高,许多安全隐患由此而生。同时要加强安全管理的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才能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感,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有了好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还要设立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放射源、放射性同位素、化学废液等的管理与监督,这样可使实验安全工作做到制度上头有人抓,下头有人管,上下协调一致,一管到底,从体制上完善实验安全工作管理机构,为学校创建安全稳定的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2.2 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还必须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针对美国海因里希灾害理论模型,从产生事故的原因来分析,不安全环境是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不良管理是事故的基本原因,则人的不安全行为而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大小事故的结果都可能造成生命的伤害和财产的损失,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中心内容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阻断事故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为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要对不安全环境因素进行整改,确保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安全稳定。二是在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奖惩制度,做好岗位安全培训教育,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掌握安全操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三是进行必要的人事安排,重要岗位要配备业务熟练、安全意识强、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2.3 制定安全急救训练及措施 为预防万一,有必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案准备,要求在有情况发生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在实验室必须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和急救箱,并制定安全急救措施,对相关的实验员进行急救训练,以便在实验人员受伤或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地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 [5] 。 148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2.3.1 一般伤害处理 (1)化学灼伤处理。如果被浓酸灼伤,切忌立即用水冲洗,应先用棉布(纸)吸取浓酸,再用水冲洗,接着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最后再用水清洗。必要时涂上甘油,若有水泡,应涂上龙胆紫。如果被碱灼伤,应先用水冲洗,然后用2%硼酸或2%醋酸冲洗。如果眼睛被酸或碱灼伤,先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2%硼酸清洗,并送医院治疗。 (2)烫伤和烧伤处理。可在伤处涂上獾油或用75%酒精润湿后涂蓝油烃等烫伤药,如果伤面较大,深度达真皮,应小心用75%酒精润湿并涂上烫伤药膏,送往医院治疗。 (3)创伤(割伤)的处理。若伤口内无异物,用3%双氧水将伤口周围擦干净,伤口涂碘酒、红药水,撒上磺胺消炎粉后包扎;若情况严重,先涂紫药水,然后撒上磺胺消炎粉,用沙布压紧伤口,立即就医治疗。2.3.2 防火和灭火 化学实验室的易燃、易爆物品需定期检查,使用时远离火种,也不能与强氧化剂接触。实验室里严禁烟火。遇到火情时,最重要的是要沉着冷静,首先要断电、关气。局部着火,先用湿布、沙子等材料盖灭,火势较大时,依据火情性质选择相宜的灭火器材,有扩大危险时要及时报警。 常用的灭火器有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起火),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可燃性气体、油类、电器设备、文件资料等初起火灾),121灭火器(高效灭火剂、使用于油类、有机溶剂、高压电器、精密仪器等的火灾),泡沫式灭火器(适用于油类和一般火灾)。2.3.3 中毒的急救措施 化学中毒一般有3条途径。一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有毒的气体、粉尘、烟雾而中毒;二是通过消化道误服而中毒;三是通过皮肤接触而中毒。呼吸系统中毒,应将中毒者撤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让患者呼吸新鲜的空气。若患者休克昏迷,可给患者吸入氧气或做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往医院抢救。消化道中毒时,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皮肤、眼、鼻、咽喉等受毒物伤害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浓硫酸要用干布擦干),具体处理措施与化学灼伤处理的方法类似。2.3.4 触电事故的急救措施 人体接触电的电压高过一定值(36伏)就可引起触电,特别是手脚潮湿更容易触电。发生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将患者上衣解开进行人工呼吸。患者恢复呼吸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2.4 废液的管理 实验室废液种类很多,但是量不大,如果每个实验室对每次实验产生的废液分别处理的话,在设备、人
⑺ 化学实验中 如果问实验装置不完善的地方,应该考虑哪些方面
1,装置安装是否合理。
2,是否检查装置气密性。
3,检查装置是否完好。
4,实验装置的原理是否正确。
这是我本人的观点。
⑻ 一块沥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两位教授,该实验想要证明什么
提到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沥青滴漏实验可以名列前茅,自从1927年实验进行之后,一直持续至今还没有完成,据估计,漏斗内的沥青还可以继续实验上百年,所以该实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球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
虽然这个实验持续的时间非常长,但其实该实验并没有特别深刻的目的,它仅仅是为了证明:日常的常识并不一定是事实本身,就连看似是固体的沥青,实际上都是流动的液体组成。
这个实验很好复制,如果想要启发孩子的科学知识,可以在家里也做一个沥青实验,观察每天沥青的形成状态。
⑼ 大学化学实验装置图
大学化学实验无数,自然装置也无数
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吊塔倒塌,具体原因是
在8月10日,网上传出了一份视频,在上午9时40分左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内正在建设的学校地标性建筑现场塔吊发生倒塌,多名施工人员不同程度受伤,现场有明显血迹。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出官方声明,称南校区正在建设室外实验装置,吊装焊机时因履带吊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履带吊发生倾倒。事件发生后,学校高度重视,相关单位立即前往现场处置。经核实,事故未导致任何人员伤亡,正在建设的实验装置也未受到履带吊倾倒的影响,暂无其它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