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航大实验室发生爆燃,导致2死9伤,爆炸现场的情况是怎样的
爆炸现场的情况还是非常危险的,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烟雾缭绕以及看到火光在燃烧,很多现场的同学都被这个景象吓到了。并且这次事故造成了两个人死亡9个人受伤,现在警方正在调查事故的具体原因,我希望能够尽快知道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免未来再做实验的时候遇到同样的事情。
实验室突然发生爆炸,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如果实验室里面当时有很多人的话,很可能会因为这件事情丧命,但还好死伤不是很严重,所以我希望大家把关注点主要放在爆炸原因是什么?提前做好预防的效果,其次就是把关注点放在已经受伤的那些孩子或者老师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尽快脱离危险。
很多学生在现场的时候看到这种景象都吓到了。包括他自己也是久久不能平静。我虽然没有在现场,但是光看视频里的样子,我就知道有多么危险,烟雾缭绕,火光熏天。看到这段视频的时候,我就非常希望这些孩子们和老师们能够安全,因为他们是国家未来的人才。
『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爆燃致2死9伤,死者的身份确认了吗
最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材料实验室发生了严重的爆炸,爆炸导致2死9伤的惨痛结果,这件事自从网络报道以来就始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家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减少伤亡。目前爆炸事件的具体原因还在调查当中,所以的遇难受伤人员身份并没有得到官方的公示,但是在网络上有一部分知情人透露,遇难的2名是该学校的在校学生,但是由于官方没能够明确的公开报道,所以这个消息并不能确定。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研究人员忘我的努力和实验,很多实验项目都是具有很大风险的,但是每一次的突破都能小小的推动科技进步,所以才让研究人员冒着危险也要科研实验。科研实验同样需要怀有敬畏之心,在每一次实验的过程中都要充分的防范危险事故,尽可能的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发生危险时实验人员一定要懂得及时保护自己。这次的大学实验室爆炸事故具体情况还没有后续报道,希望所有的人员都能尽快恢复健康。
『叁』 谁知道物理实验室里发生过哪些事故
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
自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惧。在这次原子弹袭击中,有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对这样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历史上却曾有人把行将爆炸的原子弹掰开过。这听起来也许十分荒唐,但确有其事。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事情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人在欧洲用闪电
战吞并了大半个欧洲,每天都有数以万计人被屠杀。日本人在亚洲称霸,侵略中国和东南亚,还偷袭了美国珍珠港。面对这两个疯狂的强盗,各国都想研制一种新武器来对付他们。
加拿大的科学家也不例外。有一天,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斯罗达博士正在实验室里主持着原子弹引爆临界试验工作。他周围有许多科学家,也在全神贯注地进行着这项实验。
临界状态是原子弹引爆的关键。原子弹平时保存需要安全,用时要在规定时间内爆炸。核装料装置平时要保持亚临界状态,以确保安全;而在爆炸时,又必须使核装料迅速达到高超临界状态,以实现链式裂变反应。科学家还发现,要从亚临界到高超临界状态的转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积木式的拼凑法,比如说把核爆炸装料分成两块,每块都小于临界质量,但如果合起来却大于临界质量,平时两块分开放着,每块都处于亚临界状态,不能发生链式反应,如果将它们迅速地合起来,就组成了一块超高质量的核装药,便立即发生裂变。第二种方法叫压紧法,利用普通炸弹的爆炸力量把分散的和浓缩铀积压到一块,使它超过临界温度而爆炸。斯罗达博士的试验,就是在探索和解决这种引爆的难题。
那天,斯罗达正与同事们研究两块被放在轨道上的浓缩铀对合的临界质量。就在这时,一场意外的事故发生了。拨动铀块的螺丝刀突然滑落,两块铀在轨道上相向滑动,就在两块铀即将滑到一起的关键时刻,斯罗达奋不顾身地用双手把它们阻隔开了。
这铀就是原子弹的核,只要合到一起,瞬间就会超过临界状态而发生裂变爆炸,斯罗达将铀分开,避免了一起极其可怕的核爆炸,不但实验室的精密仪器设备安然无恙,而且他的助手和同事们都得救了。
可是铀是一种强放射性物质,斯罗达这位优秀的科学家为了避免这场核爆炸的灾难,受到高剂量的致命辐射,出事之后的第九天,他就离开了人世。加拿大政府和人民为了表彰这位优秀科学家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把他誉为“用双手掰开原子弹的人”。
就是这个比较有名了
『肆』 汽车后备箱放灭火器会爆炸,灭火器真的是个“炸弹”吗
合格的灭火器放车内不会爆炸。即使夏天车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在车内其它部件没有因高温受损的情况下,灭火器一般也不会发生爆炸。
灭火器最好放在车内副驾驶的后边,一旦发现冒烟燃烧,车主第一时间可以拿到灭火器。即便车辆门窗打不开,灭火器还可用来砸玻璃逃生。但最好的办法还是提前预防,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将车门开一道小缝,既可以避免自己被困,又能及时灭火减少损失。正常灭火器的喷射时限只有13秒,对准火源根部灭火只需3至5秒,而对准火焰灭火,超过13秒就有扑不灭的可能。
『伍』 目击者讲述南航大实验室爆炸一事,现场共有几次爆响
引言:网上已经有很多起爆炸事件了,每一次的爆炸事件当中都有一些人员伤亡。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间实验室内发生了爆炸事件,一共造成两人死亡,九人受伤,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据目击者讲述实验室爆炸事件,现场一共有三次爆炸声。
此次实验室爆炸具体原因还没有调查清楚,不过这件事社会以及学校都是非常重视的,希望学校也能尽快的给大家一个说明。不过学生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实验室安全,要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防止在实验过程当中有一些意外情况发生。
『陆』 有机化学实验爆炸事故
schiffs:甲醛变紫红色加酸后无变化 乙醛变紫红色加酸后紫色褪去变为红色 丙酮无现象 tollen:甲醛产生银镜速度最快,甚至有气泡(CO2)产生 乙醛产生银镜 丙酮无反应(略浑浊?) 乙醇无反应 fehling:甲醛产生铜镜 乙醛产生深红色沉淀 丙酮无现。
『柒』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原因及应对措施
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
(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量逸入空气, 引起爆燃。
(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盐类、硝酸酯类、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属盐、重氮盐、叠氮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乙醚和过氧酸)等,受热或被敲击时会爆炸。嘉峪检测网提醒,强氧化剂与一些有机化合物接触,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反应。
(7)搬运钢瓶时不使用钢瓶车,而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或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或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
(8)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炔等,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
(9)煤气灯用完后或中途煤气供应中断时,未立即关闭煤气龙头。或煤气泄漏,未停止实验,即时检修。
(10)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
爆炸的毁坏力极大,危害十分严重,瞬间殃及人身安全。必须引起思想上足够的重视,为预防爆炸事故发生,必须遵守以下几点:
(1)凡是有爆炸危险的实验,必须遵守实验教材中的指导,并应安排在专门防爆设施(或通风框)中进行。
(2)高压实验必须在远离人群的实验室中进行。
(3)在做高压、减压实验时,应使用防护屏或防爆面罩。
(4)绝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例如:高锰酸钾和甘油。
(5)在点燃氢气、CO等易燃气体之前,必须先检查并确保纯度。银氨溶液不能留存。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都会发生爆炸。
(6)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而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时用镊子。一些易燃的有机溶剂,要远离明火,用后立即盖好瓶塞。
如果发生爆炸事故,首先将受伤人员撤离现场,送往医院急救,同时立即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气体和水龙头,并迅速清理现场以防引发其它着火中毒等事故。如已引发了其它事故,则按相应办法处理。
『捌』 目击者讲述南航大实验室爆炸,现场的情况怎么样
这次南航大实验室发生了爆炸,现场的情况不是太好,11名受伤人员已送往医院救治,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说实话这次爆炸也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尤其是涉及到化学材料这一块的时候,更要加以小心,万一出现爆炸等危险,有的时候救援都来不及,就会失去生命,希望这件事能够给大家敲响警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着严谨的态度。
说实话,看到这里的时候真实感慨良多,人的生命真的是太脆弱了,在某些情况下人的生命脆的跟纸一样一碰就破。我希望这种事情真的是不要在发生了,毕竟都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啊,那些失去生命的人的家人该有多么伤心,天下间的悲剧莫过于此,真的是闻者悲伤,听者落泪啊。
在我看来安全的本质是生命,只有生命在,安全才有意义。
欢迎评论!
『玖』 南航大实验室爆燃,造成了多大的伤亡情况
科学进步离不开研究和实验。而在实验室研究的一些人员,总是会受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南航大实验室爆燃,造成了多大的伤亡情况?此次实验室爆炸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可谓是一个大的实验室爆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