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熔点的测定的化学实验报告如何写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原理及意义
2.掌握毛细管熔点测定法和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概念及原理(添加图1.物质蒸气压随温度变化曲线,2,相随时间变化图
熔点的定义:晶体化合物的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成平衡状态时的温度,称该化合 的熔点.
熔程:初熔至全熔的范围称熔程.纯物质的熔程不超过0.5-1.0℃.含有杂质的物质,其熔点较纯物质低,且熔程较长.
意义:测定熔点对鉴定有机物和定性判断固体化合物的纯度有很大价值.
三、实验所用仪器和试剂
尿素:肉桂酸(1:1)、尿素、肉桂酸、b形管、带缺口塞的温度计、铁架台、熔点管、酒精灯、表面皿、长玻璃管、显微熔点仪
四、实验装置
熔点浴:液体石蜡做热浴
提勒管(b形管)
a.水银球应位于b形管上下叉管口之间;b. 样品部分应位于水银球中部;
c.b形管加入液体高度达叉管处即可; d. 在图示位置加热,以使受热均匀.
四、实验内容
1.用毛细管法测定尿素、肉桂酸及混合样的熔点:分别粗测一次、精测两次;
2.使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尿素、肉桂酸的熔点.
五、操作步骤
(一)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1)熔点管的制备:玻璃工操作:拉制直径为1mm、长7-8c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2)样品的装入:样品要研细、样高2-3mm、药品装入要均匀,结实;
(3)装配好仪器后,小火加热;
(4)距熔点10-15℃时,控制升温速度为1-2℃/min;
(5)记下样品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初熔)和固体完全消失时(全熔)的温度计读数,即该化合物的熔程.
(6)重复以上操作,分别测定.
(二)用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演示讲解)
注意事项:
1.\x09所用样品必须干燥,研细,装实.
2.\x09应注意观察在初熔前是否有萎缩或软化,放出气体以及其它分解现象.例如某物质在112℃开始萎缩,在113℃时有液滴出现,在114℃时全部液化,应记录如下:熔点113-114℃,112℃萎缩.
3.\x09粗测熔点时加热速度稍快,了解样品大致熔点范围.
4.\x09精测时加热速度先快后慢,到距离熔点10-15℃时,控制加热速度1-2℃/min.
5.\x09测另一样品时,要待热浴温度降至其熔点以下30℃左右再测.
六、思考与讨论
1.\x09如何用熔点熔点测定的方法来确定A和B是否是同一物质?
2.\x09测熔点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1)\x09熔点管不洁净.
(2)\x09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
(3)\x09熔点管壁太厚.
(4)\x09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5)\x09加热太快.
(6)\x09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B. “有机实验报告:熔点的测定”
实验一 熔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测定固体有机物熔点;鉴定固体有机物及其纯度;
2.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物质熔点的测定是有机化学工作者经常用的一种技术,所得的数据可用来鉴定晶状的有机化合物,并作为该化合物纯度的一种指标。
二、熔点测定原理
什么叫熔点——用物质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理解。熔点的定义:固液两相的蒸气压相同而且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就是该固体物质的熔点。
测熔点时几个概念:始熔、全熔、熔点距、物质纯度与熔点距关系。
混合熔点测定法——鉴定熔点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试样是否为同一物质?
测定熔点实验关键是:由于毛细管法是间接测熔点方法,所以加热升温速度是本实验的关键,当接近熔点时升温速度一定要慢,应小于1~2℃/min;密切观察加热和熔化情况,及时记下温度变化。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毛细管法测熔点,用b形管测熔点装置(本实验使用)其它测定方法:
显微熔点测定仪
数字熔点测定仪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关键
1.样品填装(研碎迅速,填装结实,2~3mm为宜)
2.毛细管安装在温度计精确位置、再固定在b形管中心位置,按图2-13安装。
3.加热升温测定、注意观察、做好记录
加热升温速度:开始时可快些~5℃/min
将近熔点15℃时,1~2℃/min
接近熔点时0.2~0.3℃/min
每个样品至少填装两支毛细管,平行测定两次。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样品 1次 2次 3次
肉桂酸(℃)
尿素(℃)
混合熔点(℃)
操作要点和说明
影响毛细管法测熔点的主要因素及措施有:
1、熔点管本身要干净,管壁不能太厚,封口要均匀。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封口一端发生弯曲和封口端壁太厚,所以在毛细管封口时,一端在火焰上加热时要尽量让毛细管接近垂直方向,火焰温度不宜太高,最好用酒精灯,断断续续地加热,封口要圆滑,以不漏气为原则。
2、样品一定要干燥,并要研成细粉末,往毛细管内装样品时,一定要反复冲撞夯实,管外样品要用卫生纸擦干净。
3、用橡皮圈将毛细管缚在温度计旁,并使装样部分和温度计水银球处在同一水平位置,同时要使温度计水银球处于b形管两侧管中心部位。
4、升温速度不宜太快,特别是当温度将要接近该样品的熔点时,升温速度更不能快。一般情况是,开始升温时速度可稍快些(5℃/min)但接近该样品熔点时,升温速度要慢(1-2℃/min),对未知物熔点的测定,第一次可快速升温,测定化合物的大概熔点。
5、熔点温度范围(熔程、熔点、熔距)的观察和记录,注意观察时,样品开始萎缩(蹋落)并非熔化开始的指示信号,实际的熔化开始于能看到第一滴液体时,记下此时的温度,到所有晶体完全消失呈透明液体时再记下这时的温度,这两个温度即为该样品的熔点范围。
6、熔点的测定至少要有两次重复的数据,每一次测定都必须用新的熔点管,装新样品。进行第二次测定时,要等浴温冷至其熔点以下约30℃左右再进行。
7、使用硫酸作加热浴液(加热介质)要特别小心,不能让有机物碰到浓硫酸,否则使溶液颜色变深,有碍熔点的观察。若出现这种情况,可加人少许硝酸钾晶体共热后使之脱色。采用浓硫酸作热浴,适用于测熔点在220℃以下的样品。若要测熔点在220℃以上的样品可用其它热浴液。见兰大、复旦书P431。
思考题
1、测熔点时,若有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熔点管壁太厚。
(2)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
(3)熔点管不洁净。
(4)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5)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6)加热太快。
答:(1)管壁太厚样品受热不均匀,熔点测不准,熔点数据易偏高,熔程大。
(2)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有一针孔,空气会进人,加热时,可看到有气泡从溶液中跑出接着溶液进人,结晶很快熔化,也测不准,偏低。
(3)熔点管不洁净,等于样品中有杂质,致使测得熔点偏低,熔程加大。
(4)样品未完全干燥,内有水分和其它溶剂,加热,溶剂气化,使样品松动熔化,也使所测熔点数据偏低,熔程加大.样品含有杂质的话情况同上。
(5)样品研得不细和装得不紧密,里面含有空隙,充满空气,而空气导热系数小传热慢,会使所测熔点数据偏高熔程大。
(6)加热太快,升温大快,会使所测熔点数据偏高,熔程大,所以加热不能太快。这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热量由管外传至管内,以使固体熔化。另一方面因观察者不能同时观察温度计所示度数和样品的变化情况,只有缓慢加热才能使此项误差变小。
2、是否可以使用第一次测过熔点时已经熔化的有机化合物再作第二次测定呢?为什么?
答:不可以,这是因为第一次测过熔点后,有时有些物质会产生部分分解,有些会转变成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晶形式。
C. 简述熔点的测定原理
熔点测定的原理:任何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都具有恒定的熔点,且熔点距一般都不超过 1 ℃,所以通过测定熔点可以鉴别未知固态有机物和判断有机物的纯度
D. 显微熔点仪测定熔点时为什么加盖玻片
显微熔点仪的加热丝、样品、温度计水银球等组件器件所处的位置都不是在一起的,从到圆盘圆心的半径距离和所处的方位角来说,都不是同一的。如果放了样品后不加盖玻片,由于向上的热辐射各点是不一致的,加热块、样品和温度计水银球所感受的温度是不一样的,会有差别,为熔点测定带来误差。如果加盖玻片,这个玻片阻挡了加热块表面的热量的散发,测定开始后,能够使加热块、样品、温度计水银球的加热测定体系迅速达到热平衡,三者承受感受的温度比较一致,提高了熔点温度的测定精度。样品由于玻片的热屏蔽热反射,样品晶体各点受热容易达到均一,从而使热传递更迅速、使熔程变窄。
E. 熔点化学实验报告怎么写
装置:显微熔点测定仪、提勒管(b形管)(如图2) 六.实验步骤 分别取未知样A、未知样B及A与B(1:1)混合物于表面皿上,采用熔点管装样,用毛细管法测定其熔点,同样,分别取微量未知样A、未知样B及A与B(1:1)混合物,置于显微熔点仪的载玻片上,并盖一片载玻片,放在加热台上用显微熔点仪法测定其熔点。 七、基本操作 1.测定熔点 (1)毛细管法。 ①试样填装。将0.1~0.2g干燥的粉末状试样在表面上堆成小堆,将熔点管的开口端插入试样中,每次装取少量粉末后,垂直立起熔点管,把熔点管密封端在在桌面上顿几下,使样品掉入管底。重复取样,装入试样在2~3mm厚度时,为使熔点管内的试样紧密堆积,可取一根长约40~50cm的玻璃管垂直立于桌面上,使熔点管从玻璃管上端落下多次,一般当试样研成很细的粉末时,熔点管中的试样可以填充均匀而且紧密。这样填充好的熔点管,每种试样应准备2~3支。 ②仪器装置安装。将b形管固定于铁架台上,倒入液体石蜡作为载热体,载热体的用量以略高于b形管的侧管上口为宜。载热体又称为浴液,可根据所测物质的熔点不同选择不同的液体,一般用石蜡、硫酸、硅油等。 将装有样品的熔点管用橡皮圈固定于温度计的下端,使熔点管的装样品部分位于水银球的中部,然后将此带有熔点管的温度计通过有缺口的软木塞小心地插入b形管内,调至水银球在侧管上下两叉口中间处。 图2 熔点测定装置 ③熔点测定。在测定已大致预知熔点的样品时,可先以较快的速度加热,在距离熔点15~20℃时,应以每分钟1~2℃的速度,再变为更小的速度(每分钟小于1℃)加热,直到测出熔程。测定时,应观察和记录样品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初熔)和固体完全消失时(全熔)的温度读数,所得数据即为该物质的熔程。在测定过程中,还要观察记录加热过程中,试样是否有萎缩、变色、发泡、升华等现象,以供分析参考。 在测定未知熔点的样品时,应先粗测熔点范围,再如上述方法细测。 熔点测定至少要有两次重复数据。 (2)显微熔点仪法。 这类仪器型号较多,但共同特点是使用样品量少(2~3颗小结晶颗粒),可观察晶体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能测量室温至300℃样品的熔点,其具体操作如下: 在干净干燥的载玻片上放微量晶体并盖一片载玻片,放在加热台上。调节反光镜、物镜和目镜,使显微镜焦点对准样品,开启加热器,先快速后慢速加热,温度快升至熔点时,控制温度上升的速度为每分钟1~2℃,当样品结晶棱角开始变圆时,表示熔化已开始,结晶形状完全消失表示熔化已完成。可以看到样品变化的全过程,如结晶的失水、多晶的变化及分解。测毕停止加热,稍冷,用镊子拿走载玻片,将铝板盖在加热台上,可快速冷却,以便再次测试或收存仪器。在使用这种仪器前必须仔细阅读使用指南,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2.温度计校正 为了进行准确测量,应对所有温度计进行校正。校正温度计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比较法。选一支标准温度计与要进行校正的温度计在同一条件下测定温度, 比较其所指示的温度值。 定点法。选择数种已知准确熔点的标准样品,测定它们的熔点,以观察到的熔点(t2)为纵坐标,以此熔点(t2)与准确熔点(t1)之差(Δt)作为横坐标,如图所示,从图中求得校正后的正确温度误差值,例如测得的温度为100℃,则校正后应为101.3℃。 图3 定点法温度计刻度校正示意图 表 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熔点 样品名称 熔点/℃ 样品名称 熔点/℃ 水-冰 0 D-甘露醇 168 对二氯苯 53.1 对苯二酚 173~174 对二硝基苯 174 马尿酸 188~189 邻苯二酚 105 对羟基苯甲酸 214.5~215.5 苯甲酸 122.4 蒽 216.2~216.4 水杨酸 159 八、注意事项 1、熔点管必须洁净。如含有灰尘等,能产生4~10℃的误差。 2、熔点管底未封好会产生漏管。 3、样品粉碎要细,填装要实,否则产生空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4、样品不干燥或含有杂质,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5、样品量太少不便观察,而且熔点偏低;太多会造成熔程变大,熔点偏高。 6、升温速度应慢,让热传导有充分的时间。升温速度过快,熔点偏高。 7、熔点管壁太厚,热传导时间长,会产生熔点偏高。 九、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1、 按实验报告纸上格式要求书写。 2、 设计如下数据表格记录数据 样 品 毛细管法 第一次 熔程测定 第二次 熔程测定 显微熔点仪法 第一次 熔程测定 第二次 熔程测定 A B C 十、思考题 1) 用b形管测熔点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及熔点管应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 2)堆样品的表面皿,装样品的熔点管以及装紧样品时所用的长玻璃管若不够清洁、干躁,对所测熔点将产生什么影响? 3)接近熔点时升温速度为什么要控制得很慢?如升温太快,对所测熔点将产生什么影响?
F. 熔点仪的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注意:进入正式测试前,必须进行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硅油的灌入
用注射器(附件)吸取硅油(附件)10ml从溢出口注入,重复6次,共需注入60ml硅油,然后将溢油瓶套在溢出口上(如长期测量熔点低于90℃时,可用蒸馏水代替硅油)。
2.油浴管的更换
首先取下溢油瓶,然后卸下侧板;
用手伸进仪器箱体内,一手托住油浴管,一手拉下弹簧,然后竖直向下再水平取出油浴管,取出油浴管时,须小心谨慎,以免玻璃破损。
把油管装入仪器内,按上述方法相反次序进行。
1.目的
规范分析人员的仪器操作,确保分析仪器的正常使用。
2.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的该型号的分析仪器。
3.基本操作
3.1装样
3.1.1将样品置于瓷研钵内,轻轻研碎成尽可能细密的粉末,以得到均一的样品。
3.1.2取一支或数支清洁、干燥的熔点管,将其开口端插入样品中,装入样品。
3.1.3取一长约0.8米的干燥玻璃管,直立于玻璃板上,将装有试样的熔点管在其中投落至少20次,使熔点管内样品紧缩至3-4mm高。如果同时测两个样品进行比较,样品的高度应该一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3.1.4所测的是易分解或易脱水样品,应将熔点管另一端熔封。
3.2熔点测定
3.2.1打开仪器电源开关,预热10min后,设置起始温度和升温速率。
3.2.2将熔点管插入样品插座,保持3-5min后,按升温键开始测定,仪器面板自动显示熔化曲线。
3.2.3根据熔化曲线,读出初熔温度和终熔温度。
3.2.4待炉温下降到起始温度后,重复测定,读取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测定的初熔温度加终熔温度之平均值之差不大于1℃。
3.3关机
3.3.1将熔点仪起始温度设置为30℃,待仪器温度达到设置温度后,关闭熔点仪电源开关。
4.注意事项
4.1样品必须烘干并严格按照要求制备样品和装样。
4.2样品装样的好坏及一致性将直接影响测量读数的准确性,装样不好可能导致熔化
曲线出现波谷或长距离的不连续,此时的测量值仅供参考。
4.3熔点仪的最高升温温度为300℃,故起始温度不可超过300℃,经常在高温度下使用仪器会造成仪器不灵敏。
4.4熔点管插入仪器前用软布将外面玷污的物质清除,否则日久后插座下面会积垢,导致传热不良,熔点检测不准确。
4.5在装样的过程中,要带上手套,以防刺激性样品粉末沾在手上。
4.6用后的熔点管不可随意丢弃,须放在专门的盒子里,统一处理。
G. 熔点仪熔点测定时,为什么预置温度不能离样品预计熔点太近
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测定的原理及意义2.掌握毛细管熔点测定法和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的操作方法二、基本概念及原理(添加图1。物质蒸气压随温度变化曲线,2,相随时间变化图熔点的定义:晶体化合物的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成平衡状态时的温度,称该化合的熔点。熔程:初熔至全熔的范围称熔程。纯物质的熔程不超过0.5-1.0℃。含有杂质的物质,其熔点较纯物质低,且熔程较长。意义:测定熔点对鉴定有机物和定性判断固体化合物的纯度有很大价值。三、实验所用仪器和试剂尿素:肉桂酸(1:1)、尿素、肉桂酸、b形管、带缺口塞的温度计、铁架台、熔点管、酒精灯、表面皿、长玻璃管、显微熔点仪四、实验装置熔点浴:液体石蜡做热浴提勒管(b形管)a.水银球应位于b形管上下叉管口之间;b.样品部分应位于水银球中部;c.b形管加入液体高度达叉管处即可;d.在图示位置加热,以使受热均匀。四、实验内容1.用毛细管法测定尿素、肉桂酸及混合样的熔点:分别粗测一次、精测两次;2.使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尿素、肉桂酸的熔点。五、操作步骤(一)毛细管熔点测定法(1)熔点管的制备:玻璃工操作:拉制直径为1mm、长7-8c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2)样品的装入:样品要研细、样高2-3mm、药品装入要均匀,结实;(3)装配好仪器后,小火加热;(4)距熔点10-15℃时,控制升温速度为1-2℃/min;(5)记下样品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初熔)和固体完全消失时(全熔)的温度计读数,即该化合物的熔程。(6)重复以上操作,分别测定。(二)用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演示讲解)注意事项:1.所用样品必须干燥,研细,装实。2.应注意观察在初熔前是否有萎缩或软化,放出气体以及其它分解现象。例如某物质在112℃开始萎缩,在113℃时有液滴出现,在114℃时全部液化,应记录如下:熔点113-114℃,112℃萎缩。3.粗测熔点时加热速度稍快,了解样品大致熔点范围。4.精测时加热速度先快后慢,到距离熔点10-15℃时,控制加热速度1-2℃/min。5.测另一样品时,要待热浴温度降至其熔点以下30℃左右再测。六、思考与讨论1.如何用熔点熔点测定的方法来确定A和B是否是同一物质?2.测熔点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1)熔点管不洁净。(2)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3)熔点管壁太厚。(4)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5)加热太快。(6)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H. 全自动熔点仪测熔点的原理
全自动熔点仪是测量该温度的仪器。熔点是晶体将其物态由固态转变(熔化)为液态的过程中固液共存状态的温度。进行相反动作(即由液态转为固态)的温度,称之为凝固点(也称冰点),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自动测量 内置数码相机,能连续地捕捉样品的实时图像,不仅可实时显示在接收和处理数据的电脑屏幕上,还可以自动保存,以便于检测结果的后期分析回放,在自动检测技术上,MPA100熔点仪采用了光吸收及反射技术,高分辨率的数码成像检测器可准确地检测到样品瞬间的光特性变化。
操作简便 操作简便,只要选择起始温度,温度梯度,终止温度,按一下[START],就能从LCD显示屏上读出结果,使实验能在无人看管下进行。当温度稳定或熔点测定结束,熔点仪会发出声光报警,熔点仪顶部有两个玻璃架,可放置空的光细管或废弃的毛细管。如果不连接电脑,本熔点仪的触摸屏系统也可独立进行控制和操作,并显示测定的结果,操作者可从前面板观察样品,在测量过程中,可通过LCD菜单按键进行标注,每次测量,可标注六个温度。
精确的结果 MPA100熔点仪使用铂RTD传感器,温度范围可达400℃,分辨率可达0.1℃。本熔点仪可用标准品方便地校准,可记忆最后一次校准的数据,完全符合GLP规范和药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