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机化学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实验方案是什么简单扼要的回答,谢谢
主要看取代反应。
B. 1-溴丁烷的实验室制备是SN1还是SN2反应
看反应产物有没有构型翻转情况,如果产物构型全部翻转(即产物单一)则是SN1反应,反之若即有构型翻转产物又有不翻转的产物(即产物不唯一)则是SN2反应
影响SN1的条件只有底物的性质与浓度,底物C+离子稳定性越大越趋向于SN1,比如三级C+离子 苄基C+ 稀丙基C+ 因为生成C+离子,所以要求溶剂是极性
而影响SN2的条件不光是和底物的性质有关,还与溶剂,亲核试剂的性质有关,SN2影响反应的方面是空间位阻,所以底物是一级C容易进行 苄基 与稀丙基也容易进行,忘记原因了,亲核试剂一般碱性强的,亲核试剂比较小的容易进行,
伯卤代烃以SN2为主,叔卤代烃则以SN1为主。还有便是要根据反应的产物判断!一般说来,直链的一级卤代烷,SN2反应很容易进行(因而消除反应少,除有强碱时),二级卤代碗及在beta碳上有侧链的一级卤代烷,SN2反应速率较慢,低极性溶剂强亲核试剂有利于SN2反应发生,三级卤代烷SN2反应很慢!
SN1反应的特征是分步进行的单分子反应,并有活泼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生成,在反应过程中,其决定反应速度的一步发生共价健变化的有两种分子,或者说有两种分子参与了过渡态的形成,因此,这类反应历程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是SN2
C. 实验室用加热l-丁醇、溴化钠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时,还会有烯、醚等副产物生成.反应结
(1)反应中由于发生副反应而生成醚,醇分子间脱去水生成醚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2)实验室用加热1-丁醇、溴化钠和浓H2SO4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时,发生反应生成产物中含有易溶于水的溴化氢,还会有烯、醚等副产物生成,吸收装置需要防倒吸;制备1-溴丁烷的装置应选用上图中C;1-溴丁烷沸点101.6,反应加热时的温度不宜超过100℃,防止1-溴丁烷因气化而逸出,影响产率;
故答案为:C;防止1-溴丁烷因汽化而逸出,影响产率;
(3)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溴离子氧化成橘红色溴单质,所以当给烧瓶中的混合物加热时,溶液会出现橘红色,
故答案为:-1价的溴被氧化生成溴单质,溶于反应液中;
(4)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是蒸馏;根据蒸馏分离得到1-溴丁烷,温度应控制在101.6℃≤t<117.25℃,水浴加热达不到温度要求,所以最好选用油浴加热,
故答案为:蒸馏;油浴加热(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D. 正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是什么
如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反应制备正溴丁烷的方法。
2、掌握回流反应及气体吸收装置的安装和使用。
二、实验原理:
反应历程:NaBr+H2SO4。
n—C4H9OH+HBr。
副反应:C4H9OH。
2n—C4H9OH。
主要试剂和仪器:
HBr+NaHSO4 n—C4H9Br+H2O。
CH3CH2CH=CH2+ CH3CH=CHCH3。
( n—C4H9)2O+H2O。
注意事项:
[1] 在加料和反应过程中需经常震摇烧瓶,否则将影响产率。
[2] 注意判断初产物是否蒸完。
[3] 洗涤初产物时,注意正确判断产物的上下层关系,干燥剂用量合理。
E.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在回流冷凝管上为什么要用气体吸收装置
实际上是都要用的。球形冷凝管是回流的时候用的,直形冷凝管是蒸馏的版时候用的。权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先回流在蒸馏,所以都要用的。注意回流的时候,要保持品位呢回流30~40分钟,待完全冷却后在蒸馏,蒸馏收集95~99摄氏度之间的馏分。其实很好做的。还有每次加热前都要往圆底烧瓶里加2~3粒沸石,千万不能忘记哦!
F. 实验室里用加热正丁醇、溴化钠和浓H2SO4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时,还会
多根管子,多点一溴丁烷上去,你可以看一溴丁烷沸点是最高的。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生成物少了,反应补充,反应正向移动。
G. 大二有机实验 1-溴丁烷的制备
1、有机层为粉红色——有单质溴生成
2、降低产率的因素余反应途径有关,你们是用什么做的?
H.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内容是什么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内容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有害气体吸收装置的安装,巩固加热回流的操作。
二、实验用品。
药品:4 mL浓H2SO4,2.5 mL n-C4H9OH;3.3 g NaBr;饱和NaHCO3溶液。
仪器:半微量有机制备仪。
25 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导气管;小玻璃漏斗;10 mL量筒;250 mL烧杯;75度弯管;直形冷凝管;接尾管;真空塞;筒形分液漏斗两个;5 mL圆底烧瓶2个;30 mL锥形瓶1个;蒸馏头;温度计套管;温度计(200 ℃)。
三、实验方法。
1、100ml三口瓶加入13.67g溴化钠加10ml正丁醇烧瓶上装可吸收有害气体的回流冷凝管。
2、锥形瓶加10ml水,边振摇边加16ml弄硫酸。用冷水冷却,将混合液从三口瓶一口加入,沸石,小火回流59min,冷却。
3、取下废气装置,30ml冰水于三口瓶一口加入,溶解固体,倒入分液漏斗,有机层加入5ml冷却浓硫酸,震荡,静置分层,放出下层,上层1-溴丁烷依次用8ml饱和碳酸钠,收集下层,然后,10ml水洗涤,收集下层,之后将其加入小锥形瓶,无水氯化钙干燥。
4、然后将粗品滤入50ml蒸馏烧瓶,小火蒸馏,收集馏分。
四、实验药品。
1、正丁醇:天津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 (AR 20100918)。
2、溴化钠: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 (AR 20050310)。
3、NAOH:天津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 (AR 20100508)。
4、无水CaCl2: 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 (AR 20101025)。
5、浓硫酸:北京化工厂 (AR 20100304)。
6、碳酸钠:天津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 (AR 20100308)。
五、注意事项。
分液漏斗分液时,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后(第一次分液)弃去下层;加浓硫酸后(第二次分液)弃去下层;饱和碳酸钠和水洗涤时(第三、第四次分液)弃去上层。
六、数据处理。
1、溴化钠质量:13.67g。
2、反应开始时间:14:39 结束时间:15:38。
3、蒸馏开始时间:16.10 结束时间:16.28。
4、沸程:99-100‘C。
5、瓶重:17.08g 瓶+产物:24.09g。
I. 请问各位大神,正溴丁烷制备的实验思路
实验步骤:
1、投料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水,再慢慢加入12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冷至室温后,再依次加入7.5ml正丁醇和10g溴化钠,充分振荡后加入几粒沸石。(硫酸在反应中与溴化钠作用生成氢溴酸,氢溴酸与正丁醇作用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正溴丁烷。硫酸用量和浓度过大,会加大副反应进行;若硫酸用量和浓度过小,不利于主反应的发生,即氢溴酸和正溴丁烷的生成)
2、以电热套为热源,按图1安装回流装置(含气体吸收部分)。(注意防止碱液被倒吸)
1、加热回流
在石棉网上加热至沸,调整加热速度,以保持沸腾而又平稳回流,并不时摇动烧瓶促使反应完成。反应约30—40min。
2、分离粗产物
待反应液冷却后,改回流装置为蒸馏装置(用直形冷凝管冷凝),蒸出粗
产物。(注意判断粗产物是否蒸完)。见【注释】(2)
5、洗涤粗产物
将馏出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的水洗涤(产物在下层),静置分层后,将产物转入另一干燥的分液漏斗中,用5ml的浓硫酸洗涤(除去粗产物中的少量未反应的正丁醇及副产物正丁醚、1—丁烯、2—丁烯。尽量分去硫酸层(下层)。有机相依次用10ml的水(除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未除尽的硫酸)和水(除残留的碱)洗涤后,转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1—2g的无水氯化钙干燥,间歇摇动锥形瓶,直到液体清亮为止。
6、收集产物
将干燥好的产物移至小蒸馏瓶中,蒸馏,收集99—103℃的馏分。
J. 正溴丁烷的制备实验现象是什么
溴正丁烷具有脂肪族溴化物的通性,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化合物反应。在热的强碱的水溶液中水解生成醇和盐。与氨水反应生成溴化丁胺,与氰化钠反应生成正戊腈和氰化钠。
正溴丁烷应为1-溴正丁烷(英文名称1-Bromobutane),又名正丁基溴(n-Butyl bromide)。无色易挥发液体,不能溶于水,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分子式为C4H9Br),结构式为CH3CH2CH2CH2Br。
对眼睛、皮肤有刺激、灼伤作用,吸入其蒸汽能引起呼吸困难,甚至麻醉。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混合物。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沸点】℃101.6
【熔点】℃-112.4
【闪点】℃23
【引燃温度】℃265
【相对密度】d4201.2758
【相对蒸气密度】4.72
【饱和蒸气压】kPa 5.33(25℃)
【折光率】nD201.4398
【空气中爆炸限】%(体积)2.8~6.6
【溶解性能】不溶于水,能溶于醇、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稳定性】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