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图1中乙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绿色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
(1)分析题图1曲线可知,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片上浮时间缩短,说明随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大.
(2)如果要在曲线bc段对应的NaHCO3浓度范围内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光照、适当提高温度.
(3)当NaHCO3浓度为b点对应的浓度时,若突然撤去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3-磷酸甘油酸)的浓度将增加.
(4)因为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所以在c点以后叶圆片上浮所用的平均时间变长.
(5)①已知图2中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该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应该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实线表示CO2的吸收量,即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而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比较两曲线可看出,实线先于虚线下降,所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②由图2中的甲可知,在温度为55℃的条件下,该植物已经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溶胶.
③植物在15~60℃范围内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如下:(注意坐标轴的含义以及净光合速率=实线-虚线)
故答案为:
(1)逐渐增大
(2)适当增加光照、适当提高温度
(3)D
(4)因为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5)①实线 光合作用
②线粒体、细胞溶胶
③见图
㈡ 如图为“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1)装置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
(1)①我们不便于直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即光线,但光线能显示在专光屏上,我们可以借助光属屏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②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因此借助光屏可以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
(2)由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当E、F两块板共面时,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
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此时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
(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故答案为:(1)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不能;在;(3)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了反射角.
㈢ 劈的力学研究
菜刀上的劈力
以切肉为例:
1,刀刃锋利,肯定刀锋对肉的压强会很大。如果肉表面支撑不住,刀刃就会切下去。反之依然;
2,刀把、刀刃长时,手在移动幅度较小的情况下,刀可以起伏很大,适合切较厚、较多的蔬菜等,不会觉得累;
3,刀身宽窄,是对应刀的重量,在挥动的时候,可以储存很大的势能;刀刃的压强,就更大;
4,锯齿形刀刃的压强会更大,更省力,但切口比较粗糙;
按照用力情况分析:
刀把不能太高,使它的的延长线接近刀刃中点,刀就不会容易倾斜;
刀落下时,刀的重心应靠近肉的中心(尤其是砍排骨时候);
(尖锐的刀最省力;)
刀的种类
菜刀
水果刀
砍刀
裁纸刀
外形
近似矩形
狭长
矩形,刀刃似弧形
梯形
刀身厚薄
一般
较薄
较厚
很薄
刀刃厚度
0.036cm
0.018cm
0.050cm
0.008cm (表格)
刀的种类
菜刀
水果刀
砍刀
裁纸刀
省力情况
省力
较费力
费力
省力
省时情况
省时
较费时
较费时
较省时
切割难易
容易
一般
较难
较难
切片
情况
较平整,
切片均匀
较平整,
切片均匀
不平整,
切片不均匀
较平整,
切片均匀(表格)
菜刀用久后,将变得较钝,实质是刀口变厚而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变大,在同样用力的情况下造成刀对物体的压强变小,超不过物体表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而不能使刀切入。同样刀口变厚,也使刀口两侧面之间的夹角α变大,切菜时菜刀给两边的侧压力变小,也不易将物体的纤维压断;况且刀刃变厚后,相当于多根锯条重叠在一起,即使不断拉动菜刀,也难以将物体切开。
磨刀的目的是为了让刀口变薄,既减小刀口的接触面积而增大刀口对物体的压强,又减小了两侧面之间的夹角,而增大菜刀对菜两边的侧压力,同时也是为了把多余的重叠的锯条磨掉,以便在拉动菜刀时能够快捷地割开物体。
总之,菜刀上涉及的力学问题很多。人们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力学问题乃至物理问题更多。因此我们在学习物理时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又要重视联系生活,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㈣ 如图所示是一种研究劈的作用的装置,托盘A
解:分析托盘和劈的受 力,如图甲、乙所示.托盘受向下的 重力F3=Mg,劈对滚回轮的支持力 F1,圆孔的约束答力F2.劈受两个滚轮 的作用力F4、F5,细线的拉力F6= mg. 对托盘有:F3=Mg=F1cos α,则Mg= F4 对劈有:F6=mg=2F4sin α,则mg= F4 因为F1与F4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 以F1=F4 由上三式得:M= 代入数据得:M=1.5m
㈤ 下图表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可以,只要增大光合作用速率即可,适当提高温度是增强酶的活性,提高光照强度是使更多的光能被叶绿素a利用,至于增大叶片面积.........只要保证增大后产生的O2可以让它浮起来就行了。
㈥ 科学题目。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这方面的装置叫做机械。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什么
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是最基本的机械,是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机械是人运用力的基本机械元件。
在人类最早期的伟大发明发现中,对工具、火与语言的掌握,使得人类最终从一般动物中脱离出来。而简单机械,则是人在改造自然中运用机械工具的智慧结晶,是牛顿力学(向量力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6)研究劈的作用的装置扩展阅读: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杠杆可以是任意形状,如跷跷板、剪刀、扳子、撬棒、钓鱼竿等。
杠杆、滑轮、轮轴、齿轮、斜面、螺旋、劈等。前四种简单机械是杠杆的变形,所以称为“杠杆类简单机械”。后三种是斜面的变形,故称为“斜面类简单机械”。不论使用哪一类简单机械都必须遵循机械的一般规律——功的原理。
㈦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
(1)分析题图的渗透装置可知,一段时间后,漏斗内的液面上升,说明水分从烧杯进入漏斗,因此漏斗内溶液(S1)的浓度大于漏斗外溶液(S2)的浓度.
(2)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二者的不同在于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具有生物活性,半透膜无生物活性.
(3)①由于蔗糖分大,不能穿过半透膜,因此装置X出现液面差;K+和NO3-小,可以穿过半透膜,因此Y装置不会出现液面差.
②由于0.3g/mL的蔗糖溶液和等渗的KNO3溶液都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因此都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4)由于原生质层能主动吸收K+和NO3-,使细胞液浓度增加,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因此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5)洋葱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可以作为多个实验的实验材料,如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根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洋葱绿色(管状)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或观察叶绿体);白色洋葱--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或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等.
故答案应为:
(1)S1>S2
(2)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或原生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3)①X②(发生)质壁分离
(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5)洋葱根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㈧ 用来研究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的实验装置是什么
电池,导线,U型磁铁(必需的),小铁棍。如果你是老师用来教学,劝你还是别做,上网搜一个视频算了。如果你是学生有兴趣探究一下也可以做这实验,不过有一定的难度…
㈨ 一种研究劈的作用的装置
1.5倍
㈩ 劈裂机的好处
液压劈裂机,劈裂岩石是当前新兴起的一种新型爆破拆除方式。广泛用于开采大理石、花岗石和玉石等贵重石材以及拆除各类混凝土道路、基础、桥梁和港口码头等,运用液压劈裂机劈裂成材。其特点是安全,速度快,油压可调。其功率仅4千瓦,单机劈裂力却可达400-500T,一机可带多枪,可以预先精确地确定劈裂方向。劈裂形状以及需要的尺寸,其劈裂精度高,数秒钟就可完成劈裂过程,并且可连续无间断地工作,效率高,运行及保养成本低。
劈裂机可以在静态液压环境下可控制性地工作,不受温度和场地限制,不需要像爆破机和其它冲击性爆破作业那样需采取耗时、复杂和昂贵的安全措施。工作时,不会产生震动、冲击、噪音、粉尘、飞屑等,周围环境不会受到影响,即使在人口稠密地区或室内,以及精密设备旁,都可以无干扰地工作。液压劈裂机因其成倍提高了成材率,同时具有安全、环保、经济、精确、灵活的特点,是小面积的岩石二次分解上完全是可以替代和手工解体的理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