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轮对空心轴力矩如何传动
摘要 只是在车轴和电动机 牵引电动机 弹性吊挂 抱轴承间加了一根空心 轴,而该空心轴两端通过 弹性元件(六连杆机构及 橡胶关节)与左右车轮相 连。
❷ 韶山8型电力机车的发展历史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广州铁路局组成的联合专家组,对广深线旅客列车最高速度提高到160公里/小时进行了前期可行性研究。1990年,铁道部发布《铁计【1990】1号文》,正式将“广深铁路实现旅客列车最高速度160km/h的技术方案研究”列入1990年铁道部科学技术发展项目。同年,铁道部以《铁科技函【1990】474号文》下达了《广深线准高速铁路科研攻关及试验计划的通知》,至此,广深铁路准高速机车车辆、线路工程、信号系统、速度分级控制及安全评估试验等15重点技术攻关研究计划开始全面执行,并将韶山8型准高速电力机车以及东风11型准高速柴油机车、25Z型准高速双层客车、25Z型准高速客车、准高速旅客列车速度分级控制、旅客列车移动电话系统,准高速铁路接触网及受流技术等专题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1991年,铁道部以《铁科技函【1991】98号》文件下达“关于广深线准高速SS8型电力机车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由株洲电力机车厂与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共同设计,新型准高速电力机车定型为韶山8型电力机车,车型代号SS8。后根据广深铁路的实际要求,于1993年在韶山8型机车技术设计审查会上对设计任务书的细节进行了修正。1993年9月底,根据“客运电力机车转向架研讨会”的要求,经再次修正确定设计指标,机车功率从3200千瓦提高到3600千瓦。 1996年5月至10月期间,经改造后的韶山8型电力机车在铁科院北京环行铁道试验基地进行了型式试验,完成机车称重、受电弓特性、运行阻力、动力学性能、制动系统等方面的测试,最高试验速度达到了187公里/小时。1996年11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在京广铁路郑武段(郑州—漯河—武汉)间提速试验和动力学性能试验时,正线最高试验速度达到185.3公里/小时,创下当时中国铁路既有线最高运行速度。
1997年1月5日,在铁科院北京环行铁道试验基地进行中国铁路首次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综合试验,由韶山8型机车牵引南京浦镇车辆厂研制的25Z型双层客车,创造了最高试验速度212.6公里/小时的记录,创造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时任铁道部副部长傅志寰亦参与了这次试验。1998年6月24日,SS8 0001机车于京广铁路许昌至小商桥区段的实验中达到240公里/小时的速度记录,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 。其后这个纪录虽然在1999年被DDJ1型电力动车组打破,但韶山8型电力机车仍然是中国铁路机车中的最高速度记录保持者。 完成一系列的试验后,株洲电力机车厂在1996年10月至12月开始小批量生产。1997年2月,韶山8型机车通过了铁道部科技成果鉴定。由于当时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尚未完成,因此首批35台韶山8型机车先于1997年3月交付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担当京广铁路郑武段的客运列车牵引任务。株机厂根据机车实际运用情况,对机车存在问题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机车的可靠性,并于1997年7月正式批量生产。1998年根据《铁道部科技机函【1998】34号》文件的要求加装了DC600V列车供电装置,1999年进行机车双管供风改造。
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2001年停产,共累计生产245台。 韶山8型电力机车是在韶山5型电力机车基础上研制的四轴准高速干线客运电力机车。机车车体采用框架式整体承载全钢焊接结构,车体蒙皮结构使用耐候钢,并使用了有限元分析法进行车体轻量化设计,韶山8型机车的车体重量从韶山5型机车的20.7吨减少到18.1吨。总体布置沿用“韶山”系列电力机车传统的双侧走廊、两端司机室,全车共分七个间隔室,中间为变压器室、然后向两侧依次为l、II端电气室,I、II端机械室,I、II端司机室。主要电器设备以机车最重设备主变压器为中央,其他设备分平面斜对称布置为主,有利于重量平衡。
两端司机室之后车顶各安装一台TSG3 630/25型或DSA-200型高速受电弓(原型车早期采用西门子8WLO126-6YH59型受电弓),其他车顶设备包括空气断路器、高压电流互感器、高压电感互感器、避雷器等。车体底架下安装有两台转向架、两个总风缸、空气干燥器及蓄电池箱。机车采用车体自然通风方式,冷风通过机车侧墙过滤器百叶窗进入车内,经四个风道系统对牵引电动机、变压器及硅整流机组进行冷却。制动系统采用DK-1型电控空气制动机,由机车电空制动机对列车电空制动系统直接控制,以保证列车制动时的平稳性。机车持续功率3600千瓦,最高运用速度170公里/小时,机车总重88吨,轴重22吨。
为减少机车高速运行时的空气阻力,韶山8型机车头型经风洞模拟试验,司机室正面为倾斜角达26.15°的倾斜平面。首130台韶山8型电力机车驾驶室挡风玻璃面积较大,使用厚度12毫米的玻璃。但由于多次发生机车高速行驶途中玻璃被异物击中爆裂,因此由0131号机车开始,两端车窗面积改小以减少受压面积,同时采用了更高强度、厚度达21毫米的玻璃,减低机车在高速行驶期间发生玻璃碎裂的机会,顶灯也作出一些改动以减少风阻。到后来早期出厂的大车窗机车也在厂修期间被改为小车窗。 主电路
韶山8型电力机车是交—直流电传动的单相工频交流电力机车。接触网导线上的25千伏工频单相交流电电流,经受电弓经过主断路器进入机车后,输入主变压器经牵引绕组降压后,由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转换成直流电,供给六台分两组并联的牵引电动机,使牵引电动机产生转矩,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经过齿轮的传递驱动轮对。机车安装一台TBQ9-5816/25型主变压器,该型变压器采用一体化结构,与平波电抗器、限流电抗器合并安装并共用冷却系统,冷却方式为强迫油循环导向风冷冷却。
机车主电路设计借鉴了6K型电力机车,采用由大功率晶闸管和二极管组成的不等分三段半控桥式相控整流电路,而非韶山5型机车的两段串联(一段半控桥和一段全控桥)相控整流电路,并取消了原来的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在引进8K型电力机车的同时,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也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引进大功率半导体制造技术,被应用于韶山8型机车的晶闸管元件。为扩大机车恒功速度范围,机车可采用晶闸管分路进行无级磁场削弱,实现机车全过程无级调速。由于整流电路不设全控桥,因此机车的动态制动方式由韶山5型机车的再生制动,改为加馈电阻制动,使机车在低速区可以保持较大的制动力,制动功率为2700千瓦。
每台机车装用四台直流牵引电动机,首两台原型车初期试验时采用与韶山5型电力机车相同的ZD107型六极串励直流牵引电动机,额定功率为800千瓦,采用半叠片机座技术、全H级绝缘、电机空心轴架承式悬挂。后来批量生产的韶山8型机车均采用ZD115型牵引电动机,该型电机是采用全叠片焊接机座机构、带有补偿绕组的六极串励直流电动机,额定功率为900千瓦,绝缘等级为全H级,采用轮对空心轴三支点弹性架承式悬挂,冷却方式为强迫风冷。
辅助电路
韶山8型机车的辅助电路采用单—三相交流电系统,使用旋转式劈相机为辅助电路供电,将主变压器辅助绕组供应单相交流电转换成三相交流电,车内各种辅助设备如变压器、整流装置、牵引电动机、制动电阻柜等装置的通风冷却,以及空气压缩机的驱动均采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电压制式为380伏三相交流电。
供电电路
韶山8型电力机车并设有列车供电功能,在设计时主变压器就预留了列车供电绕组,当初期由于列车供电的条件未成熟,因此早期出厂的机车并未设有供电设备,车头下方的供电插座亦被封闭。至1998年,株洲电力机车厂成功研制了DC600V列车供电系统,并首次安装在韶山8型电力机车上及投入运用。每台机车装备了二套完全独立的列车供电系统,由主变压器供电绕组提供870伏单相交流电,经整流后输出电压600伏直流电,功率为2×400千瓦,采用机车集中整流、客车分散逆变的供电方式,向旅客列车提供空调、取暖、茶炉、照明等供电电源,使列车无需加挂发电车。
首列采用DC600V直供电的25K型客车自1998年10月1日起在北京西—武昌的T79/80次列车上使用,由郑州机务段的韶山8型电力机车担当牵引及供电任务,是中国铁路采用DC600V机车直供电的首次试验。自2005年开始,随着机车直供电技术成熟,配套的DC600V直供电25G型客车、25T型客车的快速普及,早期生产的韶山8型机车也加装了供电系统,至今所有韶山8型机车都配有客车供电装置。 韶山8型电力机车采用微机控制系统取代了韶山5型机车的电子模拟控制。微机控制系统架构模仿自进口的8K、6K型机车,并根据韶山4型0038号机车的使用经验进行改进 ,系统由一个微机控制柜,和装在司机室操纵台上的显示屏及显示控制箱组成。控制系统具有恒流准恒速牵引特性控制、制动系统的恒制动力控制、防空转及防滑行控制、磁场削弱控制、空电联合制动控制、列车供电控制、故障诊断与故障记录等功能。
韶山8型机车在出厂时均使用电磁式继电器等作为控制装置,机车在进行大修时均会改用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LCU)作为控制装置,将高低压电气柜、列车供电柜内的有触点继电器改为无触点电路,消除了传统电磁式继电器容易老化和故障的缺点,提高了机车可靠性。韶山8型0010号机车是首台大修安装LCU的车。 机车走行部为两台相同的架悬式二轴转向架。构架采用“日”字形箱形梁焊接结构,轴箱采用弹性双拉杆式定位。一系悬挂装置由螺旋圆弹簧、橡胶垫和垂向油压减振器组成;二系悬挂装置采用高柔圆弹簧及橡胶垫,车体与转向架之间并装有垂向减振器、横向减振器和抗蛇行减振器。牵引力和制动力通过转向架与车体底架间的低位中间推挽式拉杆牵引机构传递。基础制动装置采用单元式单侧双闸瓦制动器;每台转向架上设有一个仿8K型机车的停车蓄能制动装置。
首两台原型车最初仍然沿用与韶山5型电力机车相同的转向架,采用电机空心轴全悬挂驱动装置,其齿轮箱的大部分仍属簧下重量,加上轮径较大达1250毫米,这两个因素使机车的簧下重量稍大,但由于轴重较轻,因而仍然能满足在160公里/小时运行速度下的轮轨相互作用力指标。经改造后定型及批量生产的韶山8型机车,改为采用轮对空心轴六连杆弹性传动装置、单侧直齿六连杆万向节传动。牵引电动机的一端悬挂在转向架的构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轮对的空心轴套上,齿轮箱属于簧上重量,簧下重量仅为3吨,改善了机车的动力学性能。 韶山8型机车在出厂时均使用TSG3 630/25型单臂受电弓,使用粉末冶金滑板及直线形状弓头。随着广深铁路于1998年完成电气化工程,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也从广州中车租用韶山8型机车,并开始安排韶山8型机车牵引广九直通车进入香港。由于TSG3型受电弓的设计标准、滑板材质等方面,与香港九广铁路公司的九广东铁(现港铁东铁线)使用的欧洲标准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改造,包括使用曲线形状弓头及碳质材料滑板,其中碳滑板为Ktt机车使用的崇德公司(Schunk)制产品,并由九铁公司为广深公司免费提供。首台改造受电弓于1999年3月装车测试 。改装后韶山8型机车曾于1999年至2002年及2004年用于牵引直通车,但九铁方面当时认为TSG3型受电弓即使更换了滑板和弓头,对其接触网的损耗仍然较大。因此经过双方协商后,广九直通车停止使用韶山8型电力机车,恢复使用东风11型柴油机车牵引。
2000年初,德国斯特曼公司(STEMMANN-TECHNIK)与大同电力机车厂开始进行DSA系列受电弓的合作,由德国引进DSA150、200、250系列受电弓技术、装车运行考验和生产技术准备,2002年11月双方正式达成DSA系列受电弓技术引进的协议。经过国产化的DSA150、DSA200型受电弓采用欧洲标准,具有吸收高频振动的空气弹簧及纯碳滑板,首先于韶山7C型电力机车装车运用,并于2005年起开始在韶山8型电力机车推广运用,替换旧有的TSG3型受电弓。
由于DSA系列受电弓能够符合香港东铁线的技术要求,韶山8型电力机车也再次获批准进入香港。2008年1月起,为配合京九直通车、沪九直通车改用DC600V直供电25T型客车,两对列车开始改用韶山8型机车负责牵引广州东站—九龙(红磡)站区段。2008年1月3日,时隔多年之后再次进港的第一台电力机车为SS8 0191,当日牵引沪九直通车。至2009年5月14日,韶山8型机车开始牵引广九直通车其中16个车次。从2012年12月23日起,韶山8型机车更牵引广九直通车中20个车次。至此,所有直通车介乎广州东站至九龙(红磡)站区段全部由韶山8型机车牵引。截至2012年12月,牵引直通车进入香港的韶山8型电力机车计有:SS8 0141、SS8 0148、SS8 0156、SS8 0163、SS8 0166 、SS8 0173、SS8 0181、SS8 0186、SS8 0191、SS8 0192,共10部韶山8型电力机车。广州机务段实行轮乘制,机车运用并不固定。 主电路瞬间接地,是韶山8型机车较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其原因为位于机车下方的牵引电动机常受风雨侵蚀,及清洁电刷等日常工作做得不足而引致的。
❸ SS8型电力机车为什么最初是为广深铁路设计的
对小8就是为了广深而设计的
韶山8型准高速干线客运电力机车(下简称SS8机车),是按照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专题合同研制的机车(专题合同编号85-402-01-02)。SS8机车原设计是用于广州-深圳间牵引准高速(160km/h)旅客列车,随着铁路形势的发展,“提速”已作为“九五”铁路发展的重点,SS8机车又被选作我国主要干线的主型客运电力机车。SS8机车原根据铁科技函[1991]98号文件关于广深线准高速SS8型电力机车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后根据广-深线实际要求,于1993年在SS8机车技术设计审查会上对设计任务书中有关条款进行了修正。1993年9月底,根据“客运电力机车转向架研讨会”的要求,经再次修正确定,机车功率从3200kW提高到3600kW。
根据此要求,1993年10月至1994年6月,工厂完成了总体、转向架、电器、空气管路系统、牵引电机等各类图样目录、文件清单、明细表、汇总表等设计,并进行了标准化、工艺会签,将审批会签手续齐全的底图办理归档。94年7月按设计图样投料试制,95年2月竣工,95年5月赴韶关机务段考核运行。根据《客运电力机车转向架研讨会》会议纪要精神,又按900kW牵引电机和轮对空心轴转向架要求投入新的设计,于96年4月至5月按新的图样对SS8&127;0002#机车进行重大技术改造,改造后该车在北京环行线进行了型式试验及郑武线提速试验。
1996年10月至12月工厂进行了机车整图工作,并按此图样着手进行小批量生产。97年2月,SS8机车通过了部科技成果鉴定。97年3月,35台SS8机车交付郑州局郑州机务段,担当提速后郑武线的客运列车牵引任务,状态基本良好。根据在段运用情况,工厂又再次对SS8机车运用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改进,使机车性能更加可靠,于97年7月完成了设计和生产整图。98年根据部科技机函[1998]34号文的要求加装了DC600V列车供电装置。
SS8型电力机车是工频交流晶闸管相控电力机车,为BO-BO轴式四轴车,机车总重88t,轴重22t。机车持续功率3600KW,机车最高速度170Km/h,试验速度达240Km/h。
机车主电路为不等分三段半控桥式整流电路,转向架电机并联独立供电、牵引电机无级磁场削弱,可实现包括恒功区的全无级调速特性。机车动力制动为加馈电阻制动,制动功率2700KW。采用微机控制系统,控制功能有:特性控制、空转(滑行)保护控制、监测显示功能。机车主变压器设有列车供电绕组,可向旅客列车提供空调、采暖、茶炉、照明等电源,列车无需挂发电车,可提高旅客列车的有效运能。
机车装有列车分级控制装置,以人控优先,机器为辅,配合地面信号系统,实现信号与列车运行联络。机车可自动通过接触网相分段区。转向架为轮对空心轴六连杆弹性传动装置。簧下重量为3t。机车牵引装置为推挽式低平牵引杆,牵引点高为220mm。机车采用900Kw脉流电动机,以三支点弹性架悬、全叠片机座结构,有良好的换向性能和速率特性。机车DK-1制动机,具有空电联合制动功能,机车电空制动机对列车电空制动系统直接控制,以提高客运列车制动的快速反应,提高运行可靠性。为减小快速列车的运行阻力和通过隧道、复线相对运行而造成的动压力,机车通过风洞模拟分析试验,选取后倾角为26.15度的头形。机车车体为整体承载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优化设计,车体重量为18.1t。
机车应用范围和前景
SS8机车按持续制3600KW设计,除继续按SS8型客运机车生产外,只要改变转向架或改变传动比,就可构成其它类型的机车,派生出适应其他速度的客运机车。
为满足铁路提速的需要,97年我厂生产交付了35台机车,98上半年交付了25台机车,98下半年我厂还将为京广线的进一步提速提供50台SS8型机车。
1998年6月间,SS8机车在郑州局再次作为主型机车参加了铁道部组织的高速试验,并创下了240Km/h的中国铁路第一速。
因此,SS8型电力机车作为我国铁路进一步提速的客运电力机车的主型机车,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
❹ SS9G机车介绍
2002年,株洲厂从0044号机车开始了技术改造,主要对其通风方式,外形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改动,形成了我们常说的SS9G机车。其基本性能与ss9相同。 韶山9型干线客运电力机车,代号SS9。以成熟的韶山型系列电力机车技术为基础,采用了许多国际客运机车先进技术,是我国干线铁路牵引旅客列车功率最大的机车。机车主电路采用三段不等分半控桥整流电路,三台电机并联,无级磁场削弱及加馈电阻制动,实现了机车全过程的无级调速。机车内装有8668kVA大容量主变压器,实现了六轴电力机车主变压器与平波电抗器及滤波电抗器的一体化。机车具有向列车供电能力,供电电压DC600V、容量为2×400kW。机车采用了轮对空心轴六连杆弹性传动机构和牵引电机架承式全悬挂三轴转向架,并装有全叠片机座机构的900kW脉流牵引电动机;一、二系悬挂系统及基础制动系统等结构设计合理,能满足170km/h运用的要求,动力学性能良好。机车进行了外形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及轻量化设计,采用侧壁承载式全钢焊接结构的车体及各部件轻量化设计,满足了机车轴重21吨的要求;机车司机室应用了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采用全包结构装饰环境优雅、操纵方便。外观为圆弧微流线头型的造型。机车采用恒流准恒速的特性控制方式,能较好地发挥机车最大起动牵引力,机车装有防空转/滑行保护系统、轴重转移补偿控制、轮轨自动润滑系统、列车安全监控装置。采用LCU逻辑控制单元及微机控制系统,使机车控制系统具有控制、诊断、监测功能。转向架采用轮对空心轴电机全悬挂,减小了簧下重量。通过单边直齿传动装置,将电动机的转矩变为轮牵引力,由低位平拉杆传至车体,提高机车的牵引力。可牵引18节客车在16‰、14‰、12‰、10‰ 的长大坡道上,分别以84km/h、92km/h、96km/h、105km/h的速度匀速上坡,大大的提高了平均运营速度。机车功率持续4800kW,最大速度170km/h,车长22216mm,轴式Co-Co,电流制为单相工频交流。
❺ DJ3的DJ3简介
最后该车又换用永济的电机后,有一段时间想称为SL1型
但最后,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就叫了HXD3型电力机车
天梭号曾起名为DJ3,后有DJ3即HXD3前身,天梭号DJ3就取消掉,由北车集团大同机车厂于2002年适应铁路机车交流化的要求,自主研制开发的200km/h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可用于牵引200km/h高速旅客列车。机车功率4800kW,机车采用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具有恒功范围宽,轴功率大,粘着特性好,效率和功率因数高等特点,为我国铁路跨入高速运输行列提供了保证。该机车主要特点有:
轻量化、全分裂、组合式变压器
变压器为卧式结构,车体吊装式安装,一体化的多绕组全分裂式变压器。型号为JDFP-6272/75。二次谐振电抗器、辅助变流电抗器、列车供电电抗器共油箱,共用一套冷却系统。
先进的高速转向架
该转向架为B0-B0结构,采用整体式车轮,牵引电机弹性架悬,六连杆轮对空心轴传动装置,中间低位推挽式牵引装置,基础制动采用轮盘制动,一系悬挂采用螺旋弹簧加单侧轴箱拉杆定位,二系簧采用高绕螺旋弹簧。为了保证机车具有良好的运行品质,除安装减震器外,还增设了踏面清扫器和固体轮缘润滑装置。
流线化、轻量化车体
轻量化整体承载式焊接结构;双司机室和流线化头型;有中梁底架;铝合金大顶盖;网架与衍架式相结合的侧墙结构;两根连接横梁;顶盖与侧墙、两接横梁之间采用胶条密封;车体底部架设侧导流板;牵引杆座适应转向架中间推挽式斜拉杆装置牵引方式等。 机车通风系统为车顶夹层独立通风方式,滤尘采用车顶斜面惯性过滤器。
❻ ss9转向架 轮对图
韶山9(SS9)型电力机车
一、简 介
SS9型电力机车是根据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合同编号:98J12),由株机厂和株洲所联合研制的大功率6轴客运交直传动相控电力机车,它用于牵引160km/h准高速旅客列车。其研制目的是加大机车功率,提高牵引力,以满足具有长大坡度线路的满编旅客列车准高速运行的需要。该机车在研制过程中坚持了简统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原则。 SS9型机车吸取了SSg、SS6B型机车的经验,两台样机已于1998年12月26日竣工。
二、总体布置
SS9型电力机车总体布置见图。
三、机车性能参数
电流制 单相工频交流
工作电压/kV
额定值 25
最高值 29
最低值 19
轴式 C0-C0
轴重/t 21
机车整备质量/t 126(+3/-1)%
轨距/mm 1435
轮径(新/半磨耗)/mm 1250/1200
机车功率/kW
持续值 4800
最大值 5400
机车牵引力/kN
持续制 169
起动值 286
机车速度/km·h(-1)
持续制 99
最大值 170
牵引恒功速度范围/km·h(-1) 99-160
电制动方式 加馈电阻制动
制动功率/kW 4000
最大制动力(15~80km//h时)/kN 180
车体底架长度/mm 21000
车体宽度/mm 3100
落弓时最高点距轨面高度/mm 4754
转向架固定轴距/mm 2150
转向架中心距/mm 11570
车钩中心线间距/mm 22216
车钩水平中心线距轨面高度/mm 880士10
受电弓滑板中心距/mm 1100
受电弓工作范围距地面高度/mm 5200-6500
空气压缩机风量/m(3)·min(-1) 2.2
主风缸容量/m(3) 1.212
空气制动机型号 DK-1
四、技术特点
(1)采用有限元分析及强度测试等手段,对车体、变压器油箱等结构进行了轻量化的优化设计,对转向架及其他电器部件均进行了轻量化设计,轴重为21t。
(2)机车的头型设计突破了传统的以平面为主的多棱角外形设计,司机室正面为倾斜角达63.85度的倾斜平面;在底架的上平面处形成了突出的鼻端,增加了司机室的长度,降低了鼻端高度。机车外形全部采用圆弧过渡,能较好地呈现漆膜的光泽和质感,使整个轮廓显得自然、流畅。司机室内部采用新颖的设计和布置,增加了美感。
(3)C0转向架具有牵引电机全悬挂、轮对空心轴六连杆弹性传动系统,牵引力由平拉杆牵引装置传递。采用了碗形高挠橡胶垫的二系悬挂方式和高挠螺旋弹簧二系悬挂方式,为这两种二系悬挂方式的优化比选创造了条件。
(4)采用与SS8型机车通用的ZD115型牵引电动机,持续功率900kW、全叠片结构,双H级绝缘。
(5)主电路采用不等分三段半控桥式整流电路,采用晶闸管分路无级磁场削弱,实现了机车牵引特性全运行区无级调速。变流装置主晶闸管元件型号为KPxl800-30、整流器元件型号为ZPx3000-30,各桥臂采用1串2并,磁场削弱晶闸管型号为KPA1200-30,1串1并。
(6)机车采用恒流准恒速特性控制,即以恒流起动迸人准恒速区后,机车按司机控制器所置级位相对应的速度特性运行。在制动时,机车具有限流准恒速控制特性。
(7)机车控制采用微机控制装置与逻辑控制单元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控制系统设计制造的灵活性,简化了电力机车的有触点控制电路,减少了外部连线,同时实现了机车故障自动检测及显示的功能。
(8)具有防空转厂防滑行装置。当出现空转、滑行时 (由速度传感器检测),该装置发出自动撒砂指令;若空转、滑行末能停止,则发生自动减载指令,使机车恢复粘着,能更好地发挥机车的牵引性能和制动性能。
(9)辅助电路采用旋转劈相机供电,辅助电机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
(10)采用新开发的高效风机及新型通风机电动机,提高了需强迫风冷的电气设备的风速和风量。
(11)机车设有DC600V.800kW的列车供电电源,为客车的取暖、空调供电。
(12)车体采用轻量化结构设计,采用大顶盖结构以适应预布线、预布管的施工工艺,车体上部蒙皮采用09CuPCrNi材料,增加耐腐蚀性能,车体底架及其下部结构采用低合金结构钢16Mn以增加承载能力。
(13)机车装有通用制式机车信号及列车安全运行监控记录装置。
http://bbs.hasea.com/thread-170219-1-1.html
❼ 炼狱蝰蛇难道配SS垫子真的要掉帧,两者不能兼容
1.党卫军的简称(Schutzstaffel)
党卫军的前身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成立时间比冲锋队晚;成立的原因恰恰是希特勒对冲锋队也并非完全放心;毫不夸张地说,党卫军从那一天起,就只效忠于希特勒一人,直到纳粹德国覆灭。SS最开始规模很小,1929年的时候仅 280人;但是,随着纳粹上台和希特勒对冲锋队的清洗,党卫军的规模急剧扩大,它也不仅仅只扮演希特勒私人卫队的角色,其触角也渐渐延伸到了纳粹保安系统、军队、甚至经济部门。
到欧洲战争爆发的时候,党卫军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负责“处理”犹太人、看守集中营、监督奴隶劳动等“特殊任务”,还有一种是武装党卫军(Waffen-ss),属于野战部队。
前一种的代表:第 101刑警营,专门在东线“处理”犹太人。集中营的看守也是这一类型。这种部队的“战功”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屠戮妇婴。其名声之臭、罪恶之大,简直勿庸多言。但是角色转换也不是不可能的,战争一爆发,德国也专门抽调集中营的看守,组建了一个武装SS师,SS-3“骷髅”装甲师。
后一种代表:SS帝国师,武装党卫军;优先配备坦克等重武器,人员、物资的供应也得到优先保障。其实这种SS部队和德国陆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高级指挥员几乎全部来自陆军。战争中他们也是配属陆军战术、战略集群,和其它陆军部队统一指挥、协同作战。 武装SS师级部队的编号,从最老资格的SS-2(“帝国”装甲师,编成于1939年,是最早组成师级战斗建制的武装SS;按道理SS-1这个编号应该归它,可惜人家是希特勒的警卫部队扩编的,就只好屈居老二了),一直编到SS38(“聂伯龙根”装甲掷弹兵师,编成于1945年)。
————————————————————————————————————————————
[[编辑本段]4.生化危机里面的丧尸
[编辑本段]5.杀人游戏
杀人游戏中有杀手身份,简称为SS。
[编辑本段]6.水质中悬浮物
SS是英语(Suspended Substance)的缩写,即水质中的悬浮物。
水质中悬浮物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45μ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 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是衡量水体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大字字母C表示水质中悬浮物含量,计量单位是mg/l。
[编辑本段]7.WRC中的一个特殊赛段
SS :Special Stage 的缩写
[编辑本段]8.仓鼠的爱称
[编辑本段]9.中国机车品牌——韶山型电力机车
SS1 韶山1型电力机车
机车介绍:1968年,经过对6Y1型10年的研究改进,在中国半导体工业发展的条件下,将引燃管整流改为大功率半导
体整流,试制出韶山1型,代号SS1。1969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88年止,共生产826台。轴式C0-C0,电流制为单相工频
交流。韶山1型电力机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车 长:19400mm
持续功率:3780kW
最大速度:90km/h
实验速度:km/h
电流制式:单相工频交流
韶山1型电力机车简称SS1在221号以前均为未定型机车故称韶山1(韶山1008---1221)。
自221号以后称SS1222---SS1649,从650号开始变为SS0650---SS0834
SS2 韶山2型电力机车
1969年,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联合研制了韶山2型电力机车试验车,代号SS2。主电路采用高压侧调压、硅半导体桥式整流集中供电线路。1971年和1974年又先后进行了两次重大技术改造,应用了大功率可控硅元件和电子技术,实现无级调速;采用他励牵引电动机等,从而大大改善了机车牵引性能,为中国电力机车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机车持续功率达到4620kW,最大速度100km/h,车长20000mm,轴式C0-C0,电流制为单相工频交流。
SS3 韶山3型电力机车
SS3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第二代(级间相控调压、交直传动)客货用电力机车。该型机车是在吸收了SS1、SS2型电力机车成熟经验,由株机厂和株洲所共同研制,并于 1978年底试制出厂。
二、机车性能参数
电流制 单相工频交流
工作电压/kv
额定值 25
最高值 29
最低值 19
轴式 Co-Co
轴重/t 23
机车整备质量/t 138(+3/-1)%
轨距/mm 1435
动轮直径(新/半磨耗)/mm 250/1200
机车功率/kW
小时制 4800
持续制 4350
机车牵引力/kN
小时制 356.7
持续制 317.5
起动值 490
机车速度/km·h(-1)
小时制 47.2
持续制 48
最大值 100
电制动方式 二级电阻制动
制动功率/kW 4000
最大制动力/kN 302.1
车体底架长度/mm 20200
车体宽度/mm 3100
落弓时最高点距轨面高度/mm 4740
车钩中心距/mm 21416
车钩中心距轨面高度/mm 800土10
机车牵引点距轨面高度/mm 750
受电弓滑板中心距 11640
转向架固定轴距/mm 4300
转向架中心距/mm 15800
空气制动机型号 DK-1
机车通过最小曲线半径/m
(相应速度5km/h时) 125
3、机车可靠性高、互换性强、使用与检修及维护方便
由于机车采用了逻辑控制单元(LCU)进行控制,取消了SS3型机车上的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从而减少了大量的电器触点,提高了电气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由于网络控制技术的采用,重联机车的大量重联硬连线均可取消,而通过总线以通讯方式传输各种信息和各种指令,不但布线方便,而且也提高了可靠性。为保证系统的工作可靠性,紧急制动、门联锁、重联电话和电子柜重联控制信号采用硬连线;
机车司机室设彩色液晶显示屏,机车主要设备的工作状态、故障信息均可在显示屏上显示,并可用便携式数据采集器通过LUC采集各种有关数据,因此,机车的使用与检修及维护方便;
机车主要配件变压器、劈相机、平波电抗器、通风机、牵引电机等均与SS3型机车一样,有较好的通用互换性。
机车主要参数如下:
额定功率:2×4800kW
持续牵引力:2×317.8kN
启动牵引力:2×470.9kN
持续速度:48km/h
最大速度:100km/h
调压方式:晶闸管不等分三段半控桥平滑调压
整流方式:单相不等分三段桥全波整流
电制动功率:2×4000kW
机车总重:2×138t
轴荷重:23t
制动方式:加馈电阻制动
控制方式:恒流准恒速控制
轴式:2(C0-C0)
传动方式:交直传动
SS4 韶山4型电力机车
韶山4(SS4)型电力机车是由各自独立且又互相联系的两节车组成,每节车均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主电路采用四段经济半控桥,相控调压。它具有恒压或恒流控制的牵引特性和恒速或恒励磁控制的电阻制动特性。空气制动采用DK—1型电空制动机。
每节车有两个两轴转向架。牵引电动机采用抱轴悬挂式。垂直力传递系统由两系悬挂装置组成,其中第二系采用了橡胶金属叠层弹簧,有较好的波动性能。牵引力传递系统则采用斜拉低位牵引杆,有较高的粘着性能。车体广泛使用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
该机车牵引及制动功率大、起动平稳、加速快、工作可靠、司机室工作条件良好、污染少、维修简便。
主要技术参数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用 途 干线货运
轴 式 2(Bo-Bo)
网 压 25kV,50Hz
额定功率 6400kW
最高速度 100km/h
持续速度 51.5km/h
持续牵引力 436.5kN
最大牵引力 627.8kN
悬挂方式 半悬挂
制动方式 空电联合制动
电制动功率 5570kW
车钩中心距 2×16416mm
轴荷重 23t
机车总重 184t
SS5 韶山5型电力机车
韶山5型准高速电力机车,代号SS5。为准高速铁路试制的样车。韶山5型客运电力机车是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七五”期间,我国采用技贸结合的原则,在购买欧洲50Hz集团8K型机车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要求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力机车设计、制造、运用的经验,进行设计韶山5型电力机车。1988年~1989年6月完成施工设计,两台样车分别于1990年9月和10月落成。1990年12月出厂,后讲行了西安一宝鸡间进行30万公里的运行考核。韶山5型机车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①电机空心轴弹性传动,电机采用架悬式悬挂。②两段桥相控,即一段全控桥加一段半控桥。③再生制动。④功率因数补偿装置。⑤机车采用标准电子控制柜,具有特性控制、电气补偿、功补控制、防空转等功能。⑥设有空电联合制动。⑦机车设有列车供电绕组,供客车空调、取暖、照明、通风。
用途:准高速干线客运
轴式:Bo-Bo
传动方式:交—直传动
持续功率:3200kW
持续速度:80km/h
持续牵引力:137kN
最高速度:140km/h
最大牵引力:235kN
整备重量:88t
累计产量:2
首台投产年代:1990.11
生产地:株洲电力机车厂制造
配属:郑州局郑州段 (已经报废)
SS6 韶山6型电力机车
韶山6型干线客货运电力机车,代号SS6。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制造的国际招标中标机车。机车功率持续4800kW,最大速度100km/h,车长20200mm,轴式C0-C0,电流制为单相工频交流。
SS7 韶山7型电力机车
SS7型电力机车是轴式为3B0的交直传动相控电力机车,它是铁道部“八五”期间的重点科研项目,设计任务书文号是科技函[1990]213号。其研制目的是采用3B0转向架,以适用于山区小曲率半径线路,可减小机车轮缘磨耗,并提高机车牵引能力。SS7型电力机车及其派生系列均由大同厂、成都厂和株洲所共同研制。首台SS7型电力机车于1992年12月30日试制出厂。
二、机车性能参数
电流制 单相工频交流
工作电压/kv
额定值 25
最高值 29
最低值 19
轴式 B0-B0-B0
轴重/t
机车整备质量/t 138(+3/-1)%
轨距/mm 1435
动轮直径(新/半磨耗)/mm 1250/1200
机车功率/kW 4800
机车牵引力/kN
持续制 385
起动值 570
机车速度/km·h(-1)
持续制 44
最大值 100
恒功率速度范围/km·h(-1) 44-80
电制动方式 再生制动
制动功率/kW 4000
最大制动力(10-45kMh时)/kN 320
车体底架长度/mm 20800
车体宽度/mm 3105
落弓后最高点距轨面高度/mm 4700
车钩中心距/mm 22016
车钩水平中心线距轨面高度/mm 880土10
受电弓滑板中心距/mm 15000
转向架固定轴距/mm 2880
转向架中心距/mm 2x7100=14200
空气压缩机能力/m(3)·min(-1) 2x2.3
主风缸容量/m(3) 1.224
砂箱总容量/m(3) 1.2
空气制动机型号 DK-1
机车通过最小曲线半径/m
(相应速度5km/h时) 125
三、技术特点
(1)SS7型电力机车采用3B0转向架,与传统2C0轴式相比,在小半径弯道线路上运行时具有一系列优点,如导向轮对作用于钢轨的侧向力下降30%-60%,轮对作用于构架的横向力平均减小30%,导向外轮的冲角和轮缘磨耗指数分别减少约20%和40%,脱轨系数约降低30%。3B0转向架中的3台转向架是各自独立的,中间转向架与端转向架的区别是增设了转向架相对车体横向位移的横动装置,以减小轮对对钢轨的侧压力。一系悬挂采用独立的轴箱套筒式圆弹簧加橡胶垫,二系悬挂全旁承承载,采用圆弹簧和橡胶垫串联结构,保证机车重量均匀地分配到各个轮轴上。转向架和车体之间的牵引力,采用Z型斜拉杆传递,保证机车有最佳粘着牵引点。基础制动系统采用DC19A型单缸制动器和CN11型储能制动器。
(2)采用了大功率壳式JDFP-7700/25型主变压器,额定容量为7280kVA。变压器总共包括12个部件,即1台主变压器、6台平波电抗器、4台功率因数补偿电抗器、1台高压电流互感器。主变压器采用强迫导向油循环风冷却方式。
(3)机车主电路采用一段全控桥加一段半控桥以满足机车无级相控调压,其中全控桥满足再生制动的需要。另外,每半台车还有一段励磁半控桥给3台串联的他励绕组供电。
(4)采用复励全叠片、带有补偿绕组、六极的ZD111型牵引电动机。该电机有效地改善了电机脉流和过渡过程的换向性能及电位条件,磁路均匀,各电机特性一致,并改善了定子线圈的散热条件,提高了电机的过载能力及可靠性。
(5)在货运电力机车上实现再生制动技术,轮周制动功率4000kW,可以保证低速时有良好的制动性能,在v=10-45km/h时最大制动力为320kN。再生制动时,可以把列车的机械能变为电能反馈给电网或给同一供电臂上的其他机车使用。再生稳定电阻柜采用立式安装,每段稳定电阻值 (20度时)为0.356欧士5%,最大制动电流为750A,全车两台制动电阻柜持续功率为2x680kW,强迫风冷,冷却风量为5.5m(3)/S。
(6)具有机车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并作3次滤波器,以期当机车发挥1/2以上额定功率时,功率因数不小于0.9,原边3次谐波含量不超过12%。补偿装置分成四组,牵引时根据对机车运行工况检测到的无功功率值,改变投切的数量,达到最优补偿。再生制动时始终投人两组,减少投切次数,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每组电容值为3510uF,电感值为0435mH。
(7)TGZ10-2775/925变流装置采用了36只KP1400-26主晶闸管、12只ZP2200-26主整流管、8只KPA1200-40功率因数晶闸管开关及4只励磁用元件。装置采用强迫风冷、铜片叠压散热器。
(8)采用复励牵引控制系统,可得到比串励电机的机车更好的粘着利用。为此,电子控制系统保证机车起动时先有他励预励磁,然后他励电流与电枢电流成比例上升,在电机达到额定电压之后又自动转人无级磁场削弱,自动减小他励电流,以维持电机电压为恒值,并保证44-80kmm/h的良好恒功速度范围。
(9)采用标准电子控制装置,除具有牵引复励控制、再生控制外,还具有特性控制、粘着特性限制、恒功限压、轴重转移电气补偿、防空转厂防滑行等功能。
(10)辅助电路采用旋转劈相机和电子辅机保护装置。在辅助电机整体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机车辅助电路三相电压不平衡的运行工况,并要求轻量化。
(11)车体采用框架式整体承载,各梁、柱采用低合金结构钢16Mn。除边梁、枕梁采用型钢外,其他各梁均为钢板压制型材。机车通风系统采用大面积立式百叶窗车体通风方式。牵引电动机通风系统采用一台通风机向三台电机并联供风方式,其中一台电机风道较长。其他设备如主变压器、整流装置、电阻柜等均采用独立通风系统。
(12)空气制动系统采用电力机车通用的DK-1制动机。
(13)具有机车重联控制,司机室顶部安装卧式KLD5.2型空凋机
SS7C 韶山7C型电力机车
韶山7C型电力机车,代号SS7C。该车是从牵引客车的实际出发,吸收国内外客车的成熟经验,对机车的牵引性能、动力学性能、主要电机电器性能等方面进行了专门设计,是韶山7型电力机车系列化产品之一。它具有以下特点:牵引性能优良,加速和高速性能匹配合理;轴重轻、簧下重量小,动力学性能在既有线路上表现良好;满足客车的用电、用风要求;运用可靠等。技术先进、布置合理、外形美观、运用可靠、维护方便、操作顺畅。机车功率持续4800kW,最大速度120km/h,车长20200mm,轴式B0-B0-B0,电流制为单相工频交流。大同机车厂制造。
SS7D 韶山7D型电力机车
韶山7D型客运电力机车,代号SS7D。由大同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成都机车车辆厂联合研制的适应我国铁路提速需要的新产品,是目前国内技术水平最为先进的交直传动客运电力机车,也是韶山7型电力机车系列化产品之一。该车采用了电机架承式全悬挂、轮对空心轴连杆传动、优化悬挂刚度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使机车既适应小半径曲线又适应直线区段提速需要;采用微机控制与逻辑控制单元相结合,实现了机车状态显示,故障记忆及显示,应急操作显示,控制系统自检等功能;首次在交直传动机车上采用独立通风结构,降低了车内负压,减少了车内积尘,改善了车内电器工作环境;采用了B0-B0-B0转向架轴式及单侧制动;采用不等分三段桥相控和他励控制技术,实现机车无级调速和无级磁场削弱;采用恒流准恒速特性控制;具有供列车取暖及空调的电源;具有双管制供风系统;司机室采用了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全包结构,选用先进操作控制设备,提高了机车的美观性及舒适度。机车功率持续4800kW,最大速度170km/h,车长20200mm,轴式B0-B0-B0,电流制为单相工频交流。
SS7E 韶山7E型电力机车
韶山7E机车为六轴干线客运电力机车,最大速度为170km/h。它借鉴韶山7D型电力机车上部的成熟技术,走行部采用2C0转向架。同时,辅助电路采用辅助逆变器供电、车体流线型等。
机车主要特点:
1.采用三段不等分桥相控和复励电路,机车无级调速和无级磁场削弱;
2.采用恒流起动及准恒速运行的特性控制方式;
3.采用微机控制及LCU逻辑控制单元;
4.采用电机架承式全悬挂、轮对空心轴六连杆传动;
5.采用独立通风系统;
6.采用2C0转向架,单侧制动;
7.采用辅助变流器作为辅助系统供电电源;
8.设有列车取暖及空调的供电电源;
9.采用双管制供风;
10.为满足轴重21吨的要求,总体、车体、转向架、变压器等各主要部件均做了轻量化设计;
11.耐低温设计,机车可以在高寒地区运用。
12.机车头型进行了全新流线化设计,司机室内结构设计充分应用了人机工程学原理。全新的室内装修并配以用先进的操作控制设备,提高了整体的美观性及舒适性。
性能参数: 机车主要技术参数:
轴式 C0-C0
机车前、后车钩中心距离 22016mm
机车车体长度 20800mm
机车车体宽度 3105mm
机车在落弓状态滑板顶面距轨面高度(新轮) 4700±30mm
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度 880±10mm
受电弓滑板距轨面工作高度 5200~6500mm
传动齿轮箱底面距轨面高度 ≥120mm
机车前、后端转向架中心距 11570mm
机车整备重量 126 t
轴重 21t
机车传动方式 轮对空心轴六连杆传动
传动比 75/32=2.34375
动轮直径(新轮) 1250mm
(半磨轮) 1200mm
工作电压 额定值 25kV
电传动方式 交-直
机车功率 (持续制) 4800kW
机车额定牵引力 (持续制、轮箍半磨耗) 171kN
机车起动牵引力 245kN
机车额定速度(持续制,半磨耗) 96km/h
最高速度 170km/h
恒功率速度范围 (机车在牵引工况下) 96~160km/h
机车电制动
制动方式 加馈电阻制动
制动持续功率(轮缘) 4000kW
电制动力速度为(10~96km/h ) 150kN
恒功率速度范围(机车在制动工况下) 96~160km/h
SS8 韶山8型电力机车
SS8型电力机车是用于准高速干线客运的交直传动相控电力机车。它是“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合同编号: 85-402-01-02),由株机厂和株洲所共同研制。原设计用于广深线准高速铁路,现已用于我国主要干线电气化铁路快速客运。SS8型电力机车,1998年6月24日在京广线的许昌至小商桥区间创造了240km/h的中国铁路高速纪录。SS8型电力机车对推动我国客运准高速及高速机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车性能参数
电流制 单相工频交流
工作电压/kV
额定值 25
最高值 29
最低值 20
轴式 B0-B0
轴重/t 22
机车整备质量/t 88(+3/-1)%
轨距/mm 1435
动轮轮径(新,半磨耗)/mm 1250/1200
机车持续制功率/kW 3600
机车牵引力/kN
持续制 126
起动值 210
机车速度/km·h(-1)
持续制 100
最大值 170
电制动方式 加馈电阻制动
制动功率(75~160km/h时)/kW 2700
最大制动力(16-75km/h时)/kN 130
车体底架长度/mm 16300
车体宽度/mm 3100
落弓时最高点距轨面高度/mm 4628
车钩中心线间距/mm 17516
车钩中心线离轨面高度/mm 880土10
受电弓滑板中心间距/mm 8600
受电弓工作高度/mm 5100-6800
转向架固定轴距/mm 2900
转向架中心距/mm 9000
空气压缩机能力/m(3)min(-1) 2x1.6m(3)
主风缸容量/m(3) 1
空气制动机型号 DK-1
三、技术特点
(1)B0转向架采用牵引电机轮对空心轴全悬挂和单侧直齿六连杆万向节传动,以满足准高速客运机车减小簧下重量,并获得良好的动力学性能及特定性能。牵引装置为推挽式低位平牵引杆,牵引点距轨面高 220mm,有利于机车粘着牵引力的发挥。
(2)采用900kW的ZD115型脉流牵引电动机,该电机为全叠片结构,双H绝缘。
(3)机车主电路为不等分三段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并采用晶闸管分路无级磁场削弱电路,可实现机车牵引特性全运行区无级调速。整流装置采用大功率的晶闸管KPA1300 -28和整流管ZPA2100-28。
(4)机车电制动方式为加馈电阻制动,在低速区能保持大的制动力。
(5)采用微机控制系统,控制功能有特性控制、防空转厂防滑行控制、速度分级控制、过分相控制以及诊断、监测显示等功能。
(6)机车设有列车供电系统,可向旅客列车提供空调、采暖、茶炉、照明等电源。
(7)机车可安装速度分级控制系统,与车载微机进行通信,并执行电制动优先转换、常用制动、紧急制动。
(8)采用DK-1型制动机,具有空电联合制动功能,并能实现列车的电空制动系统的电指令直通控制,确保行车安全。
(9)经风洞模拟试验的机车外形,可减小机车运行中的风阻。
(10)车体为整体承载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以在保证车体强度的前提下减轻质量。
SS9 韶山9型电力机车
韶山9型干线客运电力机车,代号SS9。以成熟的韶山型系列电力机车技术为基础,采用了许多国际客运机车先进技术,是我国干线铁路牵引旅客列车功率最大的机车。机车主电路采用三段不等分半控桥整流电路,三台电机并联,无级磁场削弱及加馈电阻制动,实现了机车全过程的无级调速。机车内装有8668kVA大容量主变压器,实现了六轴电力机车主变压器与平波电抗器及滤波电抗器的一体化。机车具有向列车供电能力,供电电压DC600V、容量为2×400kW。机车采用了轮对空心轴六连杆弹性传动机构和牵引电机架承式全悬挂三轴转向架,并装有全叠片机座机构的900kW脉流牵引电动机;一、二系悬挂系统及基础制动系统等结构设计合理,能满足170km/h运用的要求,动力学性能良好。机车进行了外形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及轻量化设计,采用侧壁承载式全钢焊接结构的车体及各部件轻量化设计,满足了机车轴重21吨的要求;机车司机室应用了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采用全包结构装饰环境优雅、操纵方便。外观为圆弧微流线头型的造型。机车采用恒流准恒速的特性控制方式,能较好地发挥机车最大起动牵引力,机车装有防空转/滑行保护系统、轴重转移补偿控制、轮轨自动润滑系统、列车安全监控装置。采用LCU逻辑控制单元及微机控制系统,使机车控制系统具有控制、诊断、监测功能。转向架采用轮对空心轴电机全悬挂,减小了簧下重量。通过单边直齿传动装置,将电动机的转矩变为轮牵引力,由低位平拉杆传至车体,提高机车的牵引力。可牵引18节客车在16‰、14‰、12‰、10‰ 的长大坡道上,分别以84km/h、92km/h、96km/h、105km/h的速度匀速上坡,大大的提高了平均运营速度。机车功率持续4800kW,最大速度170km/h,车长22216mm,轴式Co-Co,电流制为单相工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