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学生如何做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就是学习钙离子沉淀提取茶多酚的关键步骤方法和特点
二.村料与设备:
1.材料:绿茶磨碎样、沸水、脱脂棉、生石灰(兑成饱和石灰水)、pH试纸 、柠檬酸(5%)
2.设备:茶样粉碎机、水浴锅、漏斗、三角瓶、容量瓶、烧杯、离心机、玻棒
三.实验方法:
1.取绿茶磨碎样20克加人250ml沸水水浴浸提30分钟,棉饼过滤,滤液
定容为250ml,制得茶汤
2.取浸提茶汤5ml于100ml烧杯,先测试其PH值,再用饱和石灰水调
pH值至9.0,11.0;分别记录石灰水的用量
3.分别取两份浸提茶汤50ml于250ml烧杯中,根据2的结果,用饱和
石灰水调pH值分别至9.0,11.0;记录石灰水的用量。然后静置沉淀一
小时,每15分钟比较观察其变化
4.将沉淀弃上清夜后在4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弃上清夜
5.将沉淀收集于100ml小烧杯,缓慢加入5%的柠檬酸,边加边快速搅拌
直至全部溶解,记录酸的用量,并测试PH
四.试验结果:
将5ml茶汤PH调为9.0所用石灰水所用量为5.2ml;调为11.0所用石灰水量为7.9ml。将50ml茶汤PH调为9.0所用石灰水量为45ml;调为11.0所用石灰水量为60ml。溶解所用柠檬酸分别为11.2ml、15.8ml,PH均为3
②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怎么测定
实验四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
一、目的:掌握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二、原理
茶叶中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在用靛红作指示剂的情况下,样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物质基本上都属于茶多酚物质。根据消耗1mL mL的高锰酸钾相当于茶多酚的换算系数,可计算茶多酚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析天平、电动磁力搅拌器、电热水浴锅、500mL白瓷皿。
试剂:1、%靛红溶液:称取靛红1g加入少量水搅匀后,再慢慢加入相对密度为的浓硫酸50mL,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如果靛红不纯,可下法磺化处理是:称取靛红1g,加浓硫酸50mL,在80℃烘箱或水浴中加热磺化4~6h,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过滤后贮于棕色瓶中。
2、%草酸溶液:准确称取草酸,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3、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称取AR的高锰酸钾,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准确吸取%草酸溶液10mL,放入250ml锥形瓶中(平行3份),加入蒸馏水50mL,再加入相对密度为的浓硫酸10mL,摇匀,在70~80℃水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用高锰酸钾进行滴定。开始慢滴,待红色消失后再滴第二滴,以后可逐渐加快,边滴边摇,待溶液出现淡红色保持1分钟不变即为终点。计算高锰酸钾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四、测定步骤
1、供测试液的准备:
准确称取茶叶磨碎样品1g,放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沸蒸馏水80mL,在沸水浴中浸提30分钟,然后抽滤、洗涤,滤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温,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摇匀。
2、测定:
取200ml蒸馏水放入白瓷皿中,加入%靛红溶液5mL,再加入供测试液5mL,开动磁力搅拌器,用已标定的高锰酸钾溶液边搅拌边滴定,滴定速度以1滴/s为宜,接近终点时应慢滴。直到溶液由深蓝色转变为亮黄色为止,记下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同时做空白测定。
五、结果计算
X=
式中:X—茶多酚的含量,% ,B—空白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
A—样品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 ω--高锰酸钾的浓度,%
m—样品的质量g, V1—测定用供测试液的体积,mL ,V2--供测试液的体积,mL
实验三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酒石酸铁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2、进一步熟悉72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原理: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占茶嫩梢干重的20%~35%,由约30种以上的酚类物质所组成,通称茶多酚。按其化学结构分为四类:(1)儿茶素类,属黄烷醇类;(2)黄酮及黄酮醇类;(3)花白素及花青素,即羟基-[4]-黄烷醇及其钾盐;(4)醋酸及缩酚酸类。其中以黄烷醇类化合物最重要(占多酚的80%左右)。纯儿茶素一般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棕色物,能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中。茶多酚能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对热、酸较稳定,2%的溶液加热至120 ℃并保持30min,无明显变化。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变质。
实验表明,茶多酚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作用的活性,为等量维生素C的493倍,且能有效消除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具有降血脂的显着功效。还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还具有抑制痢疾、伤寒、霍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抗放射性作用,以及在抗衰老,抑制瘤细胞,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都显示出很好的效应,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天然抗氧化剂。1988年7月我国已批准茶多酚作为食品添加剂。国内已建立了茶多酚工业化生产线,并开发研制出了茶多酚的第二代产品即儿茶素(TC)。
茶多酚的测定方法有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和酒石酸铁比色法,由于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操作比较复杂,且靠肉眼观察颜色判断终点,如果样品溶液颜色较深时,可能影响测定结果。本实验将应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酒石酸铁能与茶多酚生成紫褐色络合物,络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比色方法测定。该法可避免高锰酸钾滴定法所产生的人为视觉误差。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光光度计
试剂:
(1)酒石酸铁溶液:称取 FeSO4·7H2O ,含 4个结晶水的酒石酸钾钠,加蒸馏水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2)的磷酸缓冲液: Na2HPO4·12H2O ,·2H2O,加蒸馏水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四、步骤:
(l)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准确称取茶叶磨碎样品1g于200mL三角烧瓶中,加入沸水80mL,在沸水浴中浸提30min,然后过滤、洗涤,滤液倒人10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温,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测定:吸取样品溶液 1mL于 25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4mL,加酒石酸铁溶液5mL,摇匀,再加入磷酸缓冲液稀释至刻度。以蒸馏水代替样品溶液加入同样的试剂作空白。选择540nm波长和1cm的比色杯测定吸光度。
五、计算:
式中:ω—茶多酚的含量,%,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T—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V—测定用样品溶液的量,mL,m—样品质量,g
—用1cm比色杯,当吸光度为时,试液中茶多酚的浓度为mL
六、说明及注意事项:
1、磷酸盐缓冲液在常温下容易生长霉菌,放冰箱中保存或临用时现配。
2、样品溶液制备中的注意事项:
(1)较透明的样液,如果味茶饮料,将样液充分摇匀后,直接取样测定。
(2)较浑浊的样液,如果汁茶饮料、奶茶饮料等,称取充分混匀的样液25mL于50mL容量瓶中,加95%的乙醇15mL充分混匀,放置15min,用水定容至刻度,过滤。
(3)含有碳酸气的样液,如农夫汽茶,量取充分混匀的样液100mL于250mL的烧杯中,称取其总量,于电炉上加热至沸,在微沸状态下加热10min,以将二氧化碳排除,放冷,用水补足原来的质量,摇匀,备用。
测定
准确吸取试液1 ml, 注人2 5 m L的容量瓶中, 加水4 ml和酒石酸亚铁溶液5 ml, 充分混合, 再加p H 7 . 5 磷酸盐缓冲液至刻度, 用10mm比色杯,在波长540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 A)
③ 急,明天考试要用的,用离子沉淀法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详细步骤
1. 浸提 称取一定重量过20目的茶叶末,加入其重量15-25倍的60℃-80℃的热水,搅拌下恒温浸提20min-30min,过滤得到茶叶浸提液。即: 以料液比:1/15、1/20、1/25,提取温度:60℃、70℃、80℃,提取时间:20min、25min、30min为3因子3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选出最优组合,做验证性实验,如若符合最佳结果,进行下面的实验 1(料液比) 2(提取温度) 3(提取时间) 因素1 1:15 60℃ 20min 因素2 1:20 70℃ 25min 因素3 1:25 80℃ 30min 测浸提液体积,并取样分析浸提液中茶多酚的含量,计算浸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茶多酚的浸提率。
2.盐析 加氯化钠于茶叶浸提液中,质量分数为2-6%,静置0.5-1.5h后过滤(可用抽滤或者离心的方式)。
3.沉淀 在上述滤液中加入茶叶重量2%-5%的亚硫酸氢钠,然后加入茶叶重量15%-25%的硫酸铝饱和溶液,加热至上述最优组合温度,用10%-20%的碳酸氢钠溶液在快速搅拌下调节pH至5-6,此时有大量沉淀析出,沉淀自然沉降一段时间后过滤,最后用等体积最有温度热水洗涤沉淀三次。
4.酸溶 将沉淀在快速搅拌下放入到茶叶重量1-3倍的pH=2.5-4.5的盐酸水溶液溶解沉淀,控制酸转溶液的pH=2.5-4.5,酸转时间10min-50min,少量胶状沉淀经离心分离出去。即: 以酸浓度:pH=2.5,pH=3.5,pH=4.5,料酸比:1:1,1:2,1:3,酸转时间:10min,30min,50min为3因子3水平进行正交实验,在最优条件下测酸转溶液体积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选出最优组合。 1(酸浓度) 2(料酸比) 3(酸转时间) 因素1 pH=2.5 1:1 10min 因素2 pH=3.5 1:2 30min 因素3 pH=4.5 1:3 50min 测酸转溶液体积并取样分析计算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含量和总量,计算茶多酚经过盐析、沉淀及酸溶后的回收率。
5.萃取 加入茶叶重量2%-5%的NaHSO3至酸转溶液中,然后用体积0.3-1.5倍的乙酸乙酯萃取1-5次,每次萃取时间2-10min,合并萃取液。 测萃余相体积,并取样分析计算萃余相中茶多酚的总量,计算茶多酚的萃取率。
6.洗涤 加入茶叶重量1-3%的维生素C至萃取液体积0.4倍的水中,用柠檬酸调节水溶液的pH=2.5-3.0,等分成2份对乙酸乙酯萃取液洗涤两次。
7.蒸发浓缩 将洗涤后的乙酸乙酯相在50~70℃下真空蒸发回收乙酸乙酯,待浓缩成膏状物时,加入膏状物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洗涤挂在壁上的物料,继续浓缩成稠的膏状物。 计算其中茶多酚的含量。 提取过程中茶多酚的分析测定方法(定量) 准确吸取待测溶液1ml,将其稀释1~25倍(稀释成15倍),再从稀释液中准确吸取1ml,注入25ml的容量瓶中,加水4ml和酒石酸亚铁溶液5ml,充分混合,再加pH=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至刻度,用1cm比色杯,在波长540nm处,以试剂空白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 计算公式: 茶多酚(g/ml)=1.957AX/500 A:吸光度 X:稀释倍数。 1)酒石酸亚铁溶液 1g硫酸亚铁和5g酒石酸钾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至1L,放置过夜后使用。 2)pH=7.5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A液:称取磷酸氢二纳23.877g,溶解并定容至至1L; B液:称取经110度烘干2h的磷酸二氢钾9.078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至1L A液85ml和B液15ml混匀即可。
④ 茶多酚的提取步骤
茶多酚提取: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方法:1. 传统工艺:以水或乙醇为溶剂,采用水浴加热至80℃ 保温提取多次。合并提取液后用等体积的氯仿萃取,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将乙酸乙酯大部回收后浓缩近干,冷冻干燥后用去离子水反复重结晶即得精品。但该法的缺点是操作费时麻烦、溶剂消耗量大、毒性大、成本高、提取率低,在高温下提取,茶多酚易氧化变质等。2.用微波辐射萃取茶多酚:提取溶剂为50%乙醇,功率320瓦,萃取时间18秒,液固比(mL/g)1:9,二级提取,此条件下的茶多酚的提取率为92.7%。与传统的索氏提取相比,微波法提取的最大优点是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且提取率较高。而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相比,它成本低,投资少,提取效率高。但不适合在实验室操作。1.实验原理:利用茶多酚易溶于乙醇、乙酸乙酯,而不溶于氯仿的性质来提取茶多酚。2.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250ml的三口烧瓶,布袋,蒸发皿,分液漏斗,等;试剂:茶叶,碳酸钠,乙醇,氯仿,乙酸乙酯,蒸馏水,等。3.实验步骤:a) 提取:将粉碎的10 g茶叶中加入2g碳酸钠并放入布袋内放好,置于三口烧瓶内,加乙醇50ml,加热煮沸0.5h,倾出提取液至蒸发皿内,再用10ml乙醇洗涤茶叶包,洗涤液并入提取液。b) 分离纯化:将装有提取液的蒸发皿置于石棉网上加热浓缩至提取液体积月约20ml,冷却至室温后将浓缩液移置分液漏斗,加入等量的氯仿萃取2次(萃取时振荡要轻,防止乳化),水层用于制备茶多酚。将氯仿萃取后的水层用等量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20min,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水浴减压蒸馏(或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酸乙酯,趁热将残液移入洁净干燥好的蒸发皿,改用水蒸气浴加热浓缩至近干,冷却至室温后,放入冰箱内冷冻干燥,将白色粉末茶多酚粗品,粗品用蒸馏水进行重结晶,得茶多酚精品。干燥后称量,计算产率。
⑤ 跪求利用有机溶剂乙醇提取法提取茶多酚的具体步骤
有机溶剂萃取法
首先将绿茶叶(或茶叶末)用热水或85%乙醇溶液浸提3次,合并滤液。滤液经真空浓缩,所得的浓缩液用氯仿萃取,脱除其中的咖啡碱和色素等,进而回收咖啡碱。水层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得到含有茶多酚的乙酸乙酯溶液。经真空浓缩、干燥,得到茶多酚粗品,并回收乙酸乙酯溶剂。粗茶多酚经过凝胶柱层析等精制提纯,得到茶多酚精品。该法工艺技术比较简单,对TP的提取率为10%~15%。但是有机溶剂用量多。溶剂回收设备及所消耗的能量比较大。
2.2
离子沉淀提取法
离子沉淀法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流程如图2。将绿茶叶
(或茶叶末)用热水或乙醇溶液浸提,过滤。在滤液中加入沉淀剂使TP沉淀。过滤,滤液用于提取咖啡碱。沉淀用稀H2SO4转溶,转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含TP的乙酸乙酯溶液。经真空浓缩干燥得到茶多酚。该法的特点是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所得产品中茶多酚含量较高,可达95%以上。但是工艺操作控制比较严格,废渣、废液处理量较大。
⑥ 茶多酚提取设备应用的提取方法有那些
从茶叶中制备茶多酚的传统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溶剂提取法 将茶叶用极性溶剂浸渍,然后把浸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最后浓缩得到产品。目前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此法。产品收率5%~10%,产品纯度为80%~98%。所用溶剂有丙酮、乙醚、甲醇、已烷及三氯甲烷等。该法生产成本高,且易造成污染。
离子沉淀法 用金属沉淀茶多酚,使其与咖啡碱分离,该方法使用了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作沉淀剂,所以,用该法生产的产品难达到食品和医药行业的要求。
柱分离制备法 已有报道的凝胶柱、吸附柱和离子交换柱法。此项技术的关键是柱填充料和淋洗。研究表明,采用柱分离制备法,茶多酚得率在4%~8%之间,纯度可达98%,但柱填充料非常昂贵,而且淋洗时要用多种和大量有机溶剂,显然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以上传统方法均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产品无法在安全性、价格和纯度方面全部满足食品添加剂和医药行业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最近,经有关专家反复试验、成功地开发出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传统提取、浓缩和萃取技术相结合,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新工艺。该工艺既提高了茶多酚的纯度和得率。又符合工业化生产对原料、溶剂使用、制作路线、生产过程安全性和产品颜色、产率、纯度诸方面的要求,有利于茶多酚更有效地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应用。
⑦ 怎么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等物质
茶叶研碎,取10g,加20%乙醇100ml,70~80度水浴30min,共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加入2gZnCl2作沉淀剂,加NaHCO3调pH至6.4~8.0,静置60min,离心或过滤,弃去水层,沉淀加40%硫酸溶解,乙酸乙酯萃取水层3次,合并乙酸乙酯,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去乙酸乙酯,可得茶多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