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已知:MnO2+4HCl(浓)△MnCl2+Cl2↑+2H2O请用下图装置设计一个实验,证明Cl2的氧化性比I2的氧化性强.请
(1)制取氯气的装置为:DEF,氯气氧化碘离子的实验装置为:BA,导管要长进短出,故答案为:DEFBA;
(2)氯气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即2I-+Cl2=I2+2Cl-,碘遇淀粉变蓝色,证明Cl2比I2的氧化性强,故答案为:装置①中KI-淀粉溶液出现蓝色;2I-+Cl2=I2+2Cl-;
(3)氯气能将溴离子氧化为单质,可以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所以将装置①中KI-淀粉溶液改为NaBr溶液即可证明,故答案为:将装置①中KI-淀粉溶液改为NaBr溶液;
(4)氯气是有毒气体,反应后不能直接排入到空气中,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可在①的装置后连接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以免污染空气,故答案为:不完善;因氯气是有毒气体,反应后不能直接排入到空气中,可在①的装置后连接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吸收未反应完氯气,以免污染空气.
⑵ 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得到的水煤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含有少量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
(1)要验证一氧化碳和氢气必须先除去原来的二氧化碳和水,要先通过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否则再通过氢氧化钠时,又会带上水,除完二氧化碳和水,再通过氧化铜,在验证生成物时要先验证有没有水,通过无水硫酸铜,看是否变蓝,变蓝说明有水生成,再通过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即原气体中有一氧化碳;
(2)除杂质连接仪器的原则是:长进短出;
(3)由于氢气能还原氧化铜,使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并能生成水,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4)由于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使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并能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由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尾气中会混有大量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所以缺点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该将尾气点燃.
故答案为:(1)丙戊甲乙丁;(2)A;(3)甲中黑色物质变红乙中无水硫酸铜变蓝;(4)甲中黑色物质变红丁中石灰水变浑浊;(5)没有尾气的处理在B导管处点燃.
⑶ 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证明Cl 2 的氧化性比I 2 的氧化性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
(1)F ;B ;A ;C (2) MnO 2 +4HCl(浓) ![]() (3)①中溶液变蓝;Cl 2 +2I - =2Cl - +I 2 (4)吸收多余的氯气 (5)将①中KI淀粉版溶液换成权NaBr溶液 |
⑷ 若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左右的方向)是
(1)因从溶液中反应生成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所以产生的气体首先经过干燥装置Ⅴ,然后版再进行二氧化硫气体权的催化氧化即经过装置Ⅱ,然后是收集S03,S0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所以选择装置Ⅳ进行冷却,使三氧化硫与二氧化硫分离,最后在Ⅲ中吸收未反应的SO2,故答案为:h;i;b;c;f;g;d;
(2)为保证产生的二氧化硫尽可能多的转化为三氧化硫,应先先加热V2O5,后缓缓滴入浓硫酸,故答案为:先加热V2O5,后缓缓滴入浓硫酸;
(3)装置IV处是用来冷却三氧化硫气体,使之变成液态或固态,从而收集得到三氧化硫,所以可以在Ⅳ处看到有无色(或白色)晶体(或固体)生成,故答案为:有无色(或白色)晶体(或固体)生成;
(4)nmol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反应生成nmol二氧化硫,当反应结束时,Ⅲ处增重的部分为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则转化了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4n-m,所以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
64n?m |
64n |
64n?m |
64n |
⑸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份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
(1)混合气→(E)(F)接(D)(C)接(A)(B)接(J)(I)接(H)(G)。 (2)无水硫酸铜变蓝;从B逸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而此处的H2O只能由H2还原CuO时产生,所以原混合气中一定含有H2。 ⑹ 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CO、H2,其中混有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
(1)为了验证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实验仪器的连接先后顺序为:除二氧化碳→除掉水分→还原装置→检验水分→检验二氧化碳;除杂质连接仪器的原则是:长进短出;
|